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饶轶晟:深入践行“双碳”战略,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人民网· 2025-04-29 10:49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贵州磷化集团是贵州省省管大一型企业,业务涵盖现代化肥、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产业等,产品市场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2] - 公司拥有1700万吨磷矿开采能力、800万吨高浓度磷肥产能、400万吨磷酸产能、240余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产能,磷矿采选和磷复肥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2] - 公司在贵州、甘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建有磷肥、磷化工、氟化工及涂料化工基地,形成全国性产业布局[2] 双碳战略实施成效 - 2024年公司能耗强度降至0.49tce/万元,同比下降13.89%,煤炭消费占比从58.53%降至53.13%,清洁能源使用显著提升[3] - 外购电力消费量达28.71亿千瓦时(同比+8.20%),生物质燃料消费量增长83.49%,自发电量6.99亿千瓦时(同比+28.69%)节约电费4.34亿元[3][4] - 通过余热回收项目累计节约标准煤8.5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68万吨,硫铁矿制酸余热项目年减排7.65万吨二氧化碳[4] - 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1.30%,碳资产履约余量达7.02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交易收益730.53万元[4] 绿色转型具体举措 - 实施热电锅炉脱硫改造、脱硫液氨改氨水工艺,推进"无废工厂"建设,耗能强度同比降低15.16%,碳排强度降低6.64%[5] - 建成3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78%(目标77.3%),产品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市场[6] - 开发磷石膏绿色建材、包装材料、循环制酸三大产业化路径,获得15个产品碳足迹认证[5][6] - 建设"磷化智安"平台实现特殊作业电子票证办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5][6] 未来战略规划 - 计划加速装备迭代升级,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加强双碳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7] - 将重点推进余热回收利用、燃煤掺烧替代,规划风/光/储等绿色产业项目,严控新项目节能审查[7] - 拟开发磷石膏高值化利用CCER项目,探索废弃物资源化路径,系统性优化碳资产管理[8]
智领未来 | 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全球首发
央视网· 2025-04-29 10:46
【文化交融的产业启示:东方美学赋能产品创新】 当全球汽车设计陷入科技堆砌的窠臼,全新一代ES以"时光即奢华"理念探索出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道。其设计语言既传承了东方书画艺术的线条韵律, 又通过封闭式格栅等创新实现电气化时代的品牌进化。这种将文化基因植入工业设计的实践,印证了我国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产业创新的指导意义——在智 能化浪潮中,具有文化厚度的产品创新更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雷克萨斯的设计转型,客观上为我国汽车品牌出海提供了跨文化创新的观察样本。 【产业升级的共生逻辑:从市场红利到价值共创】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成为观察产业脉动的风向标。4月23日,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全球首发,恰逢 其入华二十周年的特殊节点,这个以东方匠艺叩开中国市场大门的豪华品牌,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到创新引领的深刻变迁,也为外资 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全新一代ES车型) 【技术转型的双向奔赴: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形成独特的"政策-市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全新一代ES多路径动力的战略选择,既体现了 ...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10:16
公司财务与运营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包含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3]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5月22日,涉及3,512,267股股票,已累计出售1,756,000股,剩余2,458,774股占总股本0.3%[6][7][43]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8月20日,涉及15,281,000股股票,已累计出售10,481,800股,剩余6,718,880股占总股本0.81%[50][51][44] 重大投资项目 - 拟投资不超过3.55亿元建设高压真空灭弧室产业化(一期)项目,形成年产20,000只高压真空灭弧室产能,建设期24个月[10][12][14][16] - 项目重点突破126kV及以上高压真空灭弧室国产化量产技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12][17] -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3][45] 资产购置计划 - 拟竞拍成都市新都区普河路1088号不动产,土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153.95平方米,起始价1.1亿元[22][31] - 标的资产与高压真空灭弧室项目建设地址临近,可形成协同效应[32] - 竞拍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若成交金额超董事会权限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3][24] 行业与战略布局 - 电力行业正经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26kV及以上高压真空灭弧室符合环保电力设备趋势[17] - "旭光牌真空灭弧室"已通过国内主要整机厂商认证并实现挂网运行,具备技术产业化基础[17] - 新项目将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公司在高端电力设备领域的领先优势[18] 公司治理 - 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季度报告、员工持股计划延期、投资项目等7项议案[35][40][45][46]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拟于5月15日召开,审议高压真空灭弧室产业化项目等事项[47][55]
倒计6个工作日!日程+参观流程!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8 23:40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推动气体分离技术升级 [1] - 《巴黎协定》6.4条款启动全球碳市场,加速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商业化 [1] - 政策与能源环境挑战驱动气体分离产业创新,聚焦材料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膜分离领域: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取得进展,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场景 [5][6] - 吸附分离技术:煤电烟气低压吸附碳捕集、柔性多孔框架材料温室气体捕获等技术实现工程示范 [6] - CCUS工艺创新: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如相变法、水合物法)、化学吸收法优化等降低能耗30%以上 [43][44]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量产 [44]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展示捕集与封存技术落地 [1][10] - 工业领域:石化行业催化裂化烟气CO₂捕集、电子特气纯化(如超纯氨、氧化亚氮)等技术应用成熟 [45][46] - 能源企业需求: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等推动50万吨级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35][38] 学术与产业协同 - 大会汇聚200+顶尖专家,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机构 [12][13] - 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微孔有机分子筛、混合基质膜等前沿方向,推动成果转化 [7][48] - 企业参与度高,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商与学术团队联合开发检测分析技术 [43][45] 商业化与市场动态 - 会议通票定价1500-3500元/人,展位聚焦CO₂捕集装备、塔器等细分领域 [15] - 初创企业融资活跃,如广东碳语新材料获超1亿元Pre-A轮融资 [44] - 国际技术合作加强,新加坡国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参与研发 [53][56]
碳排放月报:火电同比下滑,CEA弱势运行-20250428
宝城期货· 2025-04-28 21: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75.76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3.12%,较去年同期下跌26.02%;近3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为23.2万吨,月环比增加11.3万吨 [1][13][56] - 截至2025年4月27日秦皇岛港5500K报价656元/吨,较上月底偏低11元/吨,较去年底偏低107元/吨,动力煤价格重心下行,市场氛围悲观 [1][56] - 2024年1 - 12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累计4234.65亿立方米,同比偏多334.30亿立方米;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累计5199.42万吨,同比偏少1102.83万吨;焦炭表观消费量累计48108.04万吨,同比偏少296.69万吨 [1][28][56] - 2025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4.8%;1 - 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降至2.5%,去年同期为9.8% [2][57] - 2025年3月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 - 3月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一季度四种清洁能源发电总量7370.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2.5%,较去年同期占比增加4.1个百分点 [2][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要闻 - 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1 - 3月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 [7] - 2025年3月全国交易绿证1.18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187万个;1 - 3月全国交易绿证2.00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6044万个;截至3月全国累计交易绿证7.53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98亿个 [8] - 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达5364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22.5%,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9]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出台,煤电需降低碳排放、挖掘灵活调节能力;后续将做好方案解读宣传、指导省级制定工作方案、跟踪工作进展成效等工作 [10][11][12]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 - 碳价短期受碳配额供需影响,长期由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政策趋势决定 [13]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75.76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3.12%,较去年同期下跌26.02%;近30个交易日最高价格为88.54元/吨,最低价为75.70元/吨;近3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为23.2万吨,月环比增加11.3万吨 [13] 碳价影响因素分析 能源价格 - 碳排放市场和能源市场有关联,能源需求旺盛、价格上涨时,碳排放配额需求旺盛,碳价走强有助于降低企业能源需求 [15] - 截至2025年4月27日,秦皇岛港不同热值动力煤报价较上月底和去年底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动力煤坑口报价方面,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5500K报价较上月底和去年底也有下降或持平;焦炭报价较上月底上涨,但较去年底偏低;天然气报价方面,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环比下跌,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较上月底和去年底偏低 [15][17][18] 能源消费 - 2024年1 - 12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累计4234.65亿立方米,同比偏多334.30亿立方米;全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累计5199.42万吨,同比偏少1102.83万吨;全国焦炭表观消费量累计48108.04万吨,同比偏少296.69万吨 [28] 国内碳排放结构 - 我国碳排放总量超100亿吨,约占全球1/3,2021年碳排放量为103.56亿吨 [32] - 细分行业中,“电力、蒸汽和热水生产和供应”行业2021年碳排放总量为52.53亿吨,占比达50.7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碳排放量为18.51亿吨,占比达17.87%;非金属矿产碳排放量为11.39亿吨,占比11.0%;“运输、仓储、邮电服务”排放量为7.28亿吨,占总排放量的7.0% [32][35] - 按能源划分,2021年煤炭类能源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67.2%;燃油类能源及其他石油产品碳排放总占比为10.7%;燃气类能源排放总占比为6.9%;各类能源加工过程中碳排放量占比6.7% [40] 全社会用电量 - 2025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1 - 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43] - 分产业看,3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量5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 - 3月第一产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15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用电量4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43] - 受地产、基建、暖冬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一季度居民生活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未超2%,增速较去年放缓;煤电行业低碳化改造工作仍在铺开 [44] 发电结构 - 2025年3月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增速比1 - 2月加快3.1个百分点;1 - 3月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 [47] - 1 - 3月规上工业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7.5%,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占9.8%,占比较去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占5.0%,占比较去年同期持平;风电发电量占10.9%,占比较去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量占3.7%,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 [47] - 今冬气温偏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需求总量增长有限,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四种清洁能源发电总量同比增加16.2%,火电同比下滑,电力行业碳达峰工作稳步进行 [48] 结论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75.76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3.12%,较去年同期下跌26.02%;近3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为23.2万吨,月环比增加11.3万吨 [56] - 截至2025年4月27日秦皇岛港5500K报价656元/吨,较上月底偏低11元/吨,较去年底偏低107元/吨,动力煤价格重心下行,市场氛围悲观 [56] - 2024年1 - 12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累计4234.65亿立方米,同比偏多334.30亿立方米;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累计5199.42万吨,同比偏少1102.83万吨;焦炭表观消费量累计48108.04万吨,同比偏少296.69万吨 [56] - 2025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4.8%;1 - 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降至2.5%,去年同期为9.8% [57] - 2025年3月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 - 3月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一季度四种清洁能源发电总量7370.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2.5%,较去年同期占比增加4.1个百分点 [58]
铜铝周报:铜铝有所回暖,警惕假期风险-20250428
中原期货· 2025-04-28 17: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铜 - 宏观面国内重要会议释放政策利多信号,美国关税利空减弱,市场避险情绪降温,但需关注谈判情况 [4] - 基本面国内铜精矿加工费为负,铜价回落后终端消费恢复,社会库存持续去库,截至4月24日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降至18.17万吨,连续八周去库 [4] - 整体逻辑特朗普关税言论反复,市场情绪缓和,铜价反弹回补缺口,关注宏观利好支撑,警惕五一假期外盘风险,建议沪铜2506合约上方参考压力位79000元/吨,下方参考支撑位75000元/吨一线 [4] 电解铝 - 宏观面同铜,国内重要会议释放政策利多信号,美国关税利空减弱,市场避险情绪降温,关注谈判情况 [6] - 基本面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高位,下游铝加工企业开工持稳,社会库存处于季节性去库周期,但铝材出口下滑明显,关注国内需求支撑 [6] - 整体逻辑美国加征关税利空释放,铝基本面矛盾不大,本周或延续振荡整理,上方关注跳空缺口位置压力,警惕五一假期外盘风险,建议沪铝2506合约上方参考压力位20300元/吨,下方参考支撑位19500元/吨一线 [6] 氧化铝 - 宏观面同铜和电解铝,国内重要会议释放政策利多信号,美国关税利空减弱,市场避险情绪降温,关注谈判情况 [8] - 基本面截至上周四全国氧化铝运行产能8362万吨,环比回升74万吨,近期检修减产集中,氧化铝运行产能低于电解铝生产理论需求,现货货源收紧 [8] - 整体逻辑近期氧化铝现货价格止跌,但中期供需基本面过剩,中线以偏空思路对待,建议氧化铝2509合约上方参考压力位3000元/吨,下方参考支撑位2700元/吨一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周度行情显示,铜、铝、氧化铝各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动,如长江有色市场1铜平均价为78280元/吨,较上周变动11880元/吨;长江有色市场A00铝平均价为20100元/吨,较上周变动210元/吨;氧化铝现货价格指数为2897元/吨,较上周变动19元/吨 [15] - 周度要闻包括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秘鲁安塔米纳铜矿重启,铝行业公司业绩良好,上期所就铸造铝合金期货合约等征求意见 [17] 宏观分析 - 2025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有新提法新要求,财政端加快债券发行,货币端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首提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等;消费、基建地产、就业等方面也有相关举措 [19] 铜市场分析 - 现货市场加工费TC延续跌势 [25] - 期货市场COMEX净多持仓回升 [28] - 海外市场美元指数反弹 [32] - 交易所库存方面,上海保税区、上期所、LME、COMEX等铜库存有不同表现 [34] - 社会库存截至4月24日,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降至18.17万吨,连续8周去库,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上升,预计本周在节前备库支撑下继续上升 [36] 电解铝市场分析 - 国内市场现货升水收敛 [42] - 国外市场美元指数反弹 [44] - 周度库存方面,电解铝、铝棒、上期所、LME等铝库存有不同表现 [46] - 下游开工截至4月24日,国内铝下游加工行业整体开工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62.5%,不同铝加工行业开工情况有差异,SMM预测本周开工率或将小幅下滑 [48] - 成本利润方面,展示了铝、氧化铝、预焙阳极、动力煤价格及电解铝利润和成本的关系 [53] 氧化铝市场分析 - 现货市场国内现货有所止跌 [56] - 期货市场库存期货维持高位 [59] - 供需方面,供应上当周氧化铝开工产能增多,截至4月24日开工率为81.97%(+0.23%);需求上电解铝行业理论运行产能环比增加1.5万吨 [62] - 成本利润方面,矿石、液碱、动力煤价格有不同走势,截止4月24日当周行业成本3337.48元/吨(-2.83),行业利润为-445.73元/吨(+10.7) [65]
太湖远大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总资产规模突破12亿元 研发创新驱动未来
全景网· 2025-04-28 14: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4.64% [1] - 归母净利润7051.05万元,同比微降8.97% [1] - 总资产规模突破12.52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32.66% [1] - 净资产达到5.92亿元,同比大增41.76%,每股净资产11.64元,较期初增长21.38%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环保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化学交联聚乙烯电缆料、低烟无卤电缆料、半导电内外屏蔽料等 [2] - 产品应用于35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领域,高压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已实现销售出货 [4] - 500kV超高压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自主研发"船用轻型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AB电缆专用耐候型硅烷交联聚乙烯架空绝缘料"等新产品 [3] - "光伏用阻燃聚乙烯绝缘料"成功取得UL4703证书 [3] - 截至2024年末,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4名,各类有效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3]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国内少数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的线缆材料企业之一,产品在品种多样性、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位于行业前列 [2] - 2024年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新开发海外客户数量明显增加 [2][3] - 承办第十四届线缆材料大会,提升行业影响力 [3] 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 - 2025年将加快"500kV超高压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产业化"项目的投产进程 [6] - 重点研发满足B2ca等级要求的光伏电缆用高分子材料、TUV2PfG2962海上光伏高分子材料、储能电缆用聚烯烃材料等新产品 [6] - 持续推进特种线缆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扩建项目 [6]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特高压输电工程迎来发展良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 [4] -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公司产品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4]
泸州老窖2024年报展现可持续增长竞争优势
新华财经· 2025-04-28 13: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11.96亿元,同比增长3.19%;归母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3.52亿元,同比增长1.78%;归母净利润45.93亿元,同比增长0.41% [2] - 货币资金储备335.78亿元,资产负债率稳定在30%低位 [3] - 2024年拟每10股派现45.92元(含税),分红总额87.5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约65% [3] 市场战略 - 国窖品牌稳居200亿阵营,泸州老窖品牌突破100亿体量 [3] - 实施百城计划2.0、华东战略2.0等区域深耕战略,培育多个规模级市场 [3] - 境内经销商1700多家,境外经销商拓展至85家 [3] - 通过"五码关联"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开瓶率,构建数据驱动柔性供应链 [6] 科技创新 - 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10.35亿元,研发复合增长率26.40% [5] - 创建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5] - 发明专利授权211件、实用新型授权372件,获多项技术奖项 [5] - 投资建成智能包装中心,实现灌装速度与能效行业双领先 [7] 品牌建设 - 筹办"中国浓香700年"主题展,获"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认证 [6] - 借助巴黎奥运会、中法建交60周年等全球事件提升品牌高度 [6] - 依托华语科幻星云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艺术资源注入时尚化基因 [6] - 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扩大海外影响力 [6] ESG发展 - 投入5801万元推进环境管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7] - 推广有机高粱种植,打造全链条低碳供应链 [7] - 开展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等项目10余项,惠及村民超4460人 [7] - 资助学子超千人,荣获深交所信披考核最高等级A级 [7][8] 行业定位 - 在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连续十年实现营收正增长 [3] - 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营销、品牌创新引领行业价值转型 [5][6] -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逻辑逐步得到验证 [6] -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现代化方案 [7]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17周周报:一季度电力装机跟踪关注海风及生物柴油机遇-20250428
华源证券· 2025-04-28 11: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风光装机首次超过火电,新政下光伏投产提速,海风项目进展加快,交通领域碳减排逐步推进,生物柴油外需与内需双重释放 [4][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力 - 风光装机首次超火电,截至 3 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34.3 亿千瓦,同比增 14.6%,太阳能发电装机 9.5 亿千瓦,同比增 43.4%,风电装机 5.4 亿千瓦,同比增 17.2%,风电光伏合计装机 14.82 亿千瓦超火电 14.51 亿千瓦 [4][12] - 2025 年 1 - 3 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 14.62GW,同比降 5.7%,太阳能新增装机 59.71GW,同比增 30.5%,火电新增装机 9.25GW,同比增 45.0% [12] - 新政下光伏投产提速,2025 年单 3 月光伏新增装机 20.1GW,仅次于 2018 年单 3 月,主要因“430”“531”新政 [15] - 提供三条选股思路,关注低资产证券化率国家电投集团及旗下平台,优选水电和优质火电资产,优选低估值优质风电运营商 [18] - 重点推荐水电国投电力、长江电力、川投能源,风电龙源电力(H)等,火电皖能电力等,建议关注远达环保等 [19][20] 电力设备 - 海风连续 3 年低谷,2022 - 2024 年新增装机 5.1/6.3/4.0GW,低于 2021 年 [6][21] - 海风待开工项目储备足,有望密集开工,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项目有进展 [7][24] - 海缆高压和直流化趋势明显,头部海缆厂受益,仅东方电缆等少数公司有 500kV 超高压交流海缆及直流缆中标业绩 [7][26] - 欧洲海风有望大规模发展,产能紧缺,国内海缆厂出海有望加速,东方电缆等已布局出海业务 [7][27] - 看好国内海风机会,重点推荐东方电缆,建议关注中天科技等 [8][28] 环保 - 十部门发布意见,推进交通领域碳减排,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 [9][29] - 生物柴油和 SAF 是交通降碳主要方式,SAF 可减少约 80%碳排放量,预计 2050 年航空业减排贡献 65%来自 SAF [30] - 生物柴油分三代产品,SAF 常以二代为基础加工,HEFA 是唯一商业化成熟路线 [30][31] - 欧美是生物柴油主要需求方,欧盟需求逐步提升,2022 年消费量占全球近 1/4 [31] - 当前生物柴油需求增幅有限,未来看点在 SAF 需求释放,2025 年为欧洲 SAF 应用元年,预计需求增长 [36][37] - 2024 年国内启动生物柴油和 SAF 推广试点,国内降碳需求将释放,此前产量超 200 万吨/年,90%出口 [38] - 建议关注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卓越新能等,及拥有废弃油脂原料的餐厨处理企业瀚蓝环境等 [9][38] 定期数据更新 - 展示秦皇岛 5500 大卡煤炭价格、环渤海港煤炭库存、三峡入库和出库流量等数据 [40][50] - 展示新能源现货市场周度数据,包括山西、山东等多地光伏和风电均价及同比环比变化 [55] - 展示中国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指数、到岸价及全球主要市场 LNG 价格指数 [56][59] 重点公司估值表 - 给出电力、环保、燃气、电力设备、风电设备等板块重点公司估值表,含代码、简称、评级、收盘价、EPS、PE、PB 等信息 [61][63][64]
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4-27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预计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展望为稳定 [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电源、电网持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随着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新增装机成为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链带动效果显著 [2] - “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稳增长扩内需”预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增加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 [18] - 特高压建设第三轮周期开启,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以及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和建设需求或将持续,智能变配电将迎来新机遇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 2023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源、电网投资规模大且增速创新高,新能源新增装机成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行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4]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国内电力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4] - 行业上游主要为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原材料供应充分,但铜材等金属价格易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会增加企业资金和成本控制压力 [6] - 行业下游主要是电力电网行业和工业领域,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新增装机合计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82.6% [8] 行业内企业特征 - 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随电压等级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型分布 [11] - 原材料波动对上游供应商影响大,行业内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但下游为发电和电网企业,存在运营资金沉淀风险 [11][12] - 以6家主要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23年底,6家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在22.00 - 34.00%,对营运资金占用明显,但企业对上游占款能力较强 [12] - 企业业务结构呈多元化,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且较早实现多元化经营布局的企业盈利稳定性更强,业务结构多元化和较强技术实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 [12] 行业政策 - 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与要素配置壁垒,为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化奠定基础,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促进供需格局改善 [15] - 2021 - 2025年有多部政策发布,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开展专项行动、建设统一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引导行业协同发展和优化供需关系等内容 [16][17] 行业展望 - “双碳”战略、“稳增长扩内需”预期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特高压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和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建设需求或持续,智能变配电迎来新机遇 [1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源”从建设超级能源基地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风电两方面布局,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了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的重要性,能源清洁化、终端电气化是长期趋势 [18]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规划投资额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对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经营形成较强支撑 [18] - 电网投资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2024年有3项特高压项目投运,“十四五”期间特高压项目需求将高增;二是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及应用,提升电网智能化改造,对二次设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信息化硬件投资有望大幅提升 [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