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草原上的算力之城 看绿电如何“就地变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20:51
新能源发电与绿电产业 - 乌兰察布新能源发电量突破200亿度 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超过50% [1] - 风机总装工厂落户四年后 周边风电企业从个位数增至十余家 工作人员数量增长3倍 [1] - 储能实验场配套新能源产业 现场整齐摆放十余个集装箱 [3] 算力产业发展 - 乌兰察布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核心节点 已签约67个算力中心项目 [6] - 数据中心通过直连北京光纤实现4毫秒超低延时 [5] - 利用年均气温4.3℃的自然冷却条件 节能20%-30% [6] 绿电应用与产业转型 - 2024年已投运数据中心实现产值56亿元 同比增长43% [8] -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项目正式投产 [8] - 绿色铁合金项目达32个 每个项目超60%电能来自本地绿电 [11] 区域绿电产业规模 - 内蒙古绿电外送量从300亿千瓦时提升至600亿千瓦时 [13] - 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 接近全国总产能50% [13] - 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 其中7个已建成 [13] 创新政策与项目 - 内蒙古率先提出绿电直连等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 [10] - 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建成 年产绿色氨32万吨 [13] - 绿色氢氨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40万吨 获全球首张可再生氨认证 [13]
《洞见ESG》8月刊 :全国碳市场迎首份中央文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8:54
《洞见ESG》8月刊 全国碳市场迎首份中央文件 政策速递 政策速递|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2027年工业全覆盖,2030年定型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承载着碳市场未来10年发展使命的重要文件,"施工图、路线图、时间表"已 经绘制,接下来要努力变成"实景图",未来已来,市场可期。 【点击查看详情】 政策速递|生物质发电、油气行业重大利好!CCER第三批方法学征求意见 截至2023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688万千瓦,其中,2012年11月8日后开工 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约200余家,占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可产生减排量约1500万吨/年。 【点 击查看详情】 恰逢全国生态日,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如期而至。 【点击查 看详情】 封面文章|56家企业入围第三届"活力·ESG"案例,速来打call! 经过评委的层层筛选,最终56个案例被纳入《21世纪"活力·ESG"实践报告(2025)》。其中, 环境友好入围案例30个,社会责任入围案例20个,公司治理入围案例6个。 【点击查看详情】 行业洞 ...
营收149亿元,净利润近26亿元,宁波舟山港股份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7: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9.15亿元,同比增长3.06% [1] - 归母净利润25.97亿元,同比增长16.37%;扣非归母净利润23.06亿元,同比增长6.62% [1] - 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0.3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5.84亿元 [1] 港口生产运营 - 完成货物吞吐量6.01亿吨,同比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2546.8万标箱,同比增长9.8% [2] - 液化油品吞吐量1581万吨,同比增长1.0%;汽车作业量27万辆,同比增长4.1% [2] - 南北两翼港口协同发展,嘉兴港务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达20.4% [2] 服务效率优化 - 全港集装箱船舶平均待泊时间同比下降7.32%,平均在泊效率提升7.46% [3] - 航线网络总航线达308条,净增3条,完成航线调整34条 [3] - 梅山港区、甬舟公司泊位能力提升,拓展靠离泊窗口时间 [3]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义乌国际枢纽港打造国内首个混行模式铁路场站自动驾驶示范工程 [4] - 鼠浪湖码头离岛远控作业效率达人工水平的85% [4] - 嘉兴港区独山码头获评全国首个四星绿色通用码头 [4] - 740TEU纯电动集装箱海船项目入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清单 [4] 全球布局与能力建设 - 设立新加坡和日本子公司,推进物流集团整合 [5] - 金甬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完成验收,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投入试运营 [5] - 梅山港口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大型设备到港安装 [5] 内部管理与战略规划 - 完善法律、合规、内控协同的"大风控"工作体系,推进ESG管理 [6] - 规范"A+A"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开展法律风险化解专项行动 [6] - 聚焦主业提升经营质量,强化枢纽功能与服务保障能力 [6]
驰宏锌锗: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向增长,资源增储与绿色转型双线发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17:03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105.81亿元 同比增长7.6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2亿元 同比增长3.2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9.19亿元 同比增长12.1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58亿元 同比增长34.73% [1] 资源储备与产能 - 新增铅锌资源储量28万吨 推进16项资源勘查项目 [2] - 保有铅金属量188.1万吨 锌金属量377.1万吨 锗金属量593吨 [2] - 铅锌精矿金属产能42万吨/年 矿山完全成本保持行业前列且实现六年连降 [2] - 呼伦贝尔冶炼工程将新增铅锌冶炼产能10万吨/年 [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新增热镀锌合金牌号18个 锌合金品种达66个 牌号175个 [1] - 新增授权专利106件 其中发明专利12件 首次实现自主专利对外许可 [2] - 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具备处理不同属性矿石能力 [1][2]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 - 建成4个国家级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建成率100% [2] - 建成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绿色工厂建成率达66.67% [2] - 产品综合能耗显著优于国家标准 碳足迹认证覆盖采选冶全流程主产品 [2] 战略规划与产业布局 - 实行采选冶加全流程协同生产和一体化发展 [1] - 聚焦铅锌锗全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发展 对标世界一流 [3] - 加速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恒鑫生活半年报解读:从茶饮赛道到全球化布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7:0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18.81% [1] - 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9.70%,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1][2] - 毛利率维持在24.84%,ROE达8.08% [2] - 可降解餐饮具收入4.31亿元,占总营收50%,毛利率29.11%,显著高于不可降解产品的19.14% [2] - 研发费用2843.5万元,同比增长14.6%,占营收比重3.3% [2] 产品与研发 - 主营纸制与塑料餐饮具,覆盖纸杯、纸碗、餐盒、刀叉勺、吸管等产品 [2] - 可降解PLA系列环保产品已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受益于各国"限塑令"政策推进 [2]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从3215万元增至5337万元,持续强化环保材料与工艺优势 [2] 市场需求与客户 - 内销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30.54%,占总营收65.8%;外销收入仅增长1.31% [3] - 瑞幸咖啡门店从2021年6000家扩张至2025年6月底26206家,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16.49% [3] - 咖啡与新式茶饮行业标准化、低单价、高频次特征推动餐饮具需求上升 [3] 产能与国际化 - 泰国子公司2025年4月投产,支持东南亚市场并作为欧美市场切入支点 [4] - IPO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PLA可堆肥绿色环保生物制品"投资进度达94.16%,进入收尾阶段 [4] - 新产能释放有望提升规模优势、成本优化和议价能力 [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限塑令"推动外卖、零售、航空配餐等场景对可降解产品需求增长 [5] - 环保标准收紧使绿色餐饮具从"选项"变为"门槛" [5] - 公司通过全品类覆盖、头部客户绑定和海外布局建立差异化优势 [6]
内蒙古多措并举兜牢能源安全底线
中国发展网· 2025-08-29 15:03
煤炭保供 - 高标准建设蒙西和蒙东煤炭供应保障基地 优化开发布局 对安全高效煤矿产能核增实行即报即审和一矿一策推进煤矿复工复产和稳产达产 [1] - 高头窑和乌海等2处煤炭矿区总规 纳林希里和苏布尔嘎等2处新建煤矿 长滩和玻璃沟等13处产能储备煤矿获国家批复 6处煤矿实现复工复产 共计涉及产能1.26亿吨/年 [1] - 全区煤炭产能稳定在12亿吨/年以上 上半年煤炭产量6.4亿吨 同比增长0.7% 其中约60%运往东北、华北、华东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 [1] 电力供应与绿色转型 - 加快推进存量电源项目建设 严控非计划停机 保障机组应发满发 出台优化调整蒙西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12项举措 修订绿电交易实施细则 新增跨省区绿电交易机制和完善多年期绿电交易机制 [2] - 推动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 蒙东电力现货市场开展3轮结算试运行 继续保持全国低电价优势 严格落实国家优先发电计划 主动对接华北、华东、华中等受端省份增加外送电量 [2] - 上半年全区新增电力装机1191万千瓦 总装机达到2.7亿千瓦 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蒙电外送165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7% 占全国跨省区外送电量的1/6以上 其中绿电占比达到29.6% 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 [2] 油气稳产保供 - 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并举 协调驻区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推动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2] - 上半年原油产量165.7万吨 同比增长2.9% 天然气产量168.8亿立方米 同比持平 煤层气产量263.5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30.4% [2] - 超过60%的天然气外供 有效保障区内及京津冀地区民生用气 [2] 电网强化 - 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超前谋划和超前建设 实施强网工程 提升接纳和输送绿电能力 [3] - 蒙西至京津冀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多项500千伏工程和智能变电站投产 打通兴安盟与通辽市的清洁能源输送大动脉 [3] - 支撑蒙东电网建成七横一纵主网架结构 [3]
中国海油中期业绩交流会:坚持回馈股东 时刻为低油价做好准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4:45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公司倡导穿越牛熊的生存战略 不依赖高油价 不追求投机 致力于打造抗风险能力强的百年老店[1] - 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跌幅15.1%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2] - 桶油主要成本为26.94美元/桶油当量 较去年同期27.75美元下降2.9%[2] - 通过精益管理和综合生产提高运营效率 坚持低成本发展战略[2][3] 股东回报与股息政策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 股息支付率达45.51% 较去年同期40.3%提升5.21个百分点[2] - 制定未来三年股息支付政策 无论油价波动均保持回馈股东的一致性[2] - 拥有充裕现金流 可在低油价周期把握并购机会寻求海外优质资源[3] 新能源业务发展 - 计划2025年获取500-1000万千瓦时新能源资源 目前已完成目标获取[4] - 海上风电项目"海油观澜号"平稳运行 福建粤东 海南项目持续推进[4] - 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已开工 预计明年投用[4] - 通过自有陆岸终端建设分布式光伏 重点解决自用电需求降低外部用电[4] - 新能源发展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侧重与油气业务融合 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双赢[4] 天然气业务战略 - 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2.0% 国内外产量均超历史最优水平[5] - 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深海一号"二期和渤中19-6等项目产能释放[5] - 天然气具有稳产周期长 采收率高和作业成本低的特点[5] - 国内销售以长协合同为主 价格相对稳定 提供持续现金流[5] - 未来几年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预计略有下降[5] - 适度提升天然气产量比例 但不削弱原油业务发展重点[6]
美思德化学、林科院林化所共建联合技术实验室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10:22
合作概况 - 江苏美思德化学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共建生物基聚氨酯材料联合技术实验室 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 - 合作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 美思德董事长孙宇 林化所所长周永红等高层出席揭牌仪式[2] 合作内容 - 双方将重点研发生物基聚氨酯材料 生物基助剂和生物改性技术 共同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2] - 美思德将发挥有机硅匀泡剂和有机胺催化剂产业优势 结合林化所实验室与公司中试基地 开发性能优异 成本可控的绿色聚氨酯材料[2] - 合作致力于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无缝衔接[2] 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被定位为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旨在推动聚氨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1][2] - 合作目标在三五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上实现突破[2] - 将建立联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推动行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2] 公司发展 - 联合实验室将加速美思德产品绿色转型进程 重点突破材料性能 成本及环保指标等关键技术瓶颈[3] - 公司计划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持续开发高端助剂产品并快速实现产业化[3] - 新产品将满足绿色建筑 新能源汽车等广阔市场需求[3]
武汉控股研发投入增长超45%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驱动业绩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14.76% [1] - 归母净利润8876.90万元,同比增长9.22% [1] - 归母扣非净利润7427.58万元,同比增长21.08% [1] 业务板块收入 - 污水业务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加664.35万元 [1] - 工程施工收入9.11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 [1] - 自来水业务收入8320.04万元,同比增加289.89万元 [2] 污水处理能力 - 总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341.61万吨/日,同比增加0.61万吨/日 [1] - 含委托运营能力2.64万吨/日 [1] - 推进民院片区污水收集系统优化工程、湖滨泵站及出站管道扩建等项目 [1] 工程建设转型 - 新签盘龙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后湖进水港渠应急整治工程等项目 [1] - 新增合同金额8.14亿元 [1] - 加速向水生态环境技术建设工程铁军转型 [1] 价格调整与研发投入 - 售水代销价格由0.55元/吨上调至0.6元/吨 [2] - 研发费用4468.70万元,同比增长45.64% [2] - 多家子公司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 [2] 绿色循环与生态保护 - 布局光伏发电、污水能源化、污泥资源处理等绿色业务 [2] - 拓展再生水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和城市绿化 [2] - 通过分布式光伏项目降低碳排放 [2] 融资活动 - 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武控KY01"(代码242982) [2] - 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3+N年,票面利率2.35% [2] - 全场认购倍数达3.04倍 [2]
武汉控股2025年半年报发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5.64%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4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6亿元 同比增长14.7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6.90万元 同比增长9.22% [1] - 扣非净利润7427.58万元 同比增长21.08% [1] 研发创新 - 上半年研发费用4468.70万元 同比增长45.64% [1] - 多家子公司获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 [1] - 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 [1] 绿色业务布局 - 积极布局光伏发电、污水能源化、污泥资源处理等绿色循环业务 [1] - 拓展再生水回用途径 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和城市绿化 [2] - 通过分布式光伏项目有效降低碳排放 [2] 融资活动 - 6月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 规模10亿元 期限3+N年 [2] - 债券全场认购倍数达3.04倍 票面利率2.35% [2] 生态治理 - 依托污水处理优势参与武汉市水环境治理 [2] - 强化蓝藻防控与生态清淤提升水体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