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新大正(002968) - 002968新大正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16:58
公司战略 - 自2024年起全面推进公司组织的整体数字化转型,通过三个重构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产品打造 - 2025年成立六大产品事业部,构建产品组合和品质监管体系,全方位塑造产品竞争力 [1] 新兴技术应用 - 2024年推动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端场景化落地,已在学校等业态投入近百台外环境无人清扫机器人及巡检无人机,探索“场景+技术”协同效应 [2] - 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物管行业处于规模化应用起步阶段,有望推动行业质变发展 [2] 应收账款 - 截至上年末应收账款7.66亿元,一年期以内账龄占比93%,年度整体收费率较好 [3] - 通过加强项目品质管理等措施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和预收管理,确保无重大坏账风险 [3] 人力成本管控 - 以“全周期成本管控”为核心,多维度实施精益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新兴技术,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 [4] 分红情况 - 自2019年上市以来连续高比例现金分红,2024年合计现金分红比例约56.32%(不含回购),未来保持相对稳定分红水平 [5]
泸州老窖(000568):以消费者为中心,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提升竞争壁垒
国信证券· 2025-07-09 16: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261][2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基于短期增速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定价有失偏颇,当前公司 PE 接近 2013 年初水平,经营和投资层面均有布局机会 [1][283] - 公司为管理驱动类企业,组织和渠道是核心优势,历史上两轮调整均通过深度改革破局;产品层面“浓香鼻祖”名酒基因根植,双品牌多品系布局,全价位带均有大单品 [1][283] - 近两年白酒行业渠道加速转型,C 端话语权提升,倒逼酒企多元化、扁平化布局渠道;数字化是推动 DTC 过程的必要工具,公司以科技赋能供应链,短期灵活调整分利模式、呵护渠道利益,远期有望反哺管理效率和销售增长 [2][284] - 产品层面,高度国窖在千元价位稳住价格和份额优势,低度国窖品价比突出,大众价位特曲、头曲满足日常需求;区域层面,短期聚焦川渝、华北粮仓市场,中长期通过百城 2.0 巩固终端,为全国化扩张储备力量 [2][284] 各章节总结 增速预期下修,公司估值折价 - 资本市场表现:2023 年底以来公司股价跑输板块,过去 2 年股价下跌 48.0%,同期白酒(中信)下跌 26.5%,五粮液下跌 29.0%;PE(FY + 1)下跌 50.6%,2024Q2 以来估值相对五粮液呈现折价 [19] - 估值折价原因:宏观经济及消费需求承压,公司增长速度边际放缓;大单品国窖调整降速,量价表现承压;公司自身发展进入阶段性调整,进行内外部改革,但成效不显著 [21][24][25] 管理禀赋为核,营销模式创新 - 组织机制:市场化程度高,人才激励充分;构建“四总三线一中心”的销售公司组织架构,设置完善的中后台体系;对高管实施“以业绩为主要依据、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薪酬考核管理办法,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销售队伍 [36][39][40] - 渠道管理:与时俱进,强化对渠道和终端的掌控能力,实行品牌专营公司模式,三级联盟体层层递进;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实施渠道模式,包括直营子公司模式、厂商 1 + 1、经销商主导等 [46][55][66] - 产品布局:品牌力方面,是浓香技艺开创者,蝉联五届“中国名酒”,品牌价值高,多元化营销拓展品牌影响力;产品力方面,明确“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的品牌战略,高端、次高端、大众端产品各具优势;产能建设方面,扩产和数智化升级同步进行 [68][75][87] 数字化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提高竞争壁垒 - 战略意识前瞻,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公司“十四五”以来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加速推动数字化改革的动因包括供给、需求、格局、渠道、管理等层面;生产端智能化生产技术领先,提升产品品质竞争力;渠道及消费者端数字化工具串联全域营销,激活中长期增长动能 [90][91][97] - 行业渠道变革“箭在弦上”,消费者为稀缺性资产:白酒渠道变革具有宏观经济环境主导供需变化、经销商利益驱动、技术赋能渠道多元化等特点;本轮渠道变革是以 C 端驱动,货、场、人加速融合,消费者成为稀缺性资产;数字化是 DTC 的必经之路 [106][108][118] - 对比美的、东鹏数字化发展路径: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历史分为 4 个阶段,经营效率提升,拓展收入天花板;东鹏饮料数字化工程经历 3 个阶段,显著提升渠道管理效率;两者数字化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组织机制灵活、渠道和产品结构多元化 [123][135][148] - 老窖数字化工程难而正确,成效逐步显现:2024 年攻坚痛点,促进开瓶带动渠道流转,终端扩容体质,消费者资产稳步增长;2025 年推动精细化落地,解决痛点问题,巩固厂商关系;组织、管理禀赋支撑,数字化发展空间可期,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沉淀消费者资产,反哺销售增长 [152][160][162] 多价位大单品发力,全国化稳步推进 - 产品抓手:高度国窖在千元价位增速降档,但长期仍具量价齐升动能,价格上数字化工具赋能,供需管理游刃有余,销量上优势区域份额再提升,全国化发展仍有增量;低度国窖白酒低度化趋势延续,38 度国窖竞争优势突出,产品品质和渠道运作优势明显,未来有望乘低度化趋势实现市场份额再提升;泸州老窖系列大众价位增长彰显韧性,特曲、头曲多价格带发力,60 版具备优质产品基因和渠道基础,老字号特曲调整到位后有增长空间,窖龄酒错位发展,头曲顺应外部环境变化,黑盖作为大光瓶战略补充 [177][186][201] - 区域扩容:四川、河北市场消费基础扎实,深耕、下沉实现份额再提升;全国化稳步推进,多产品发力,终端融合提质,华东市场板块化逐点突破,引领国窖高端化,华南市场成立营销中心,产品&渠道差异化布局,中原市场传统优势市场,品牌认知&消费基础支撑增长,百城融合从扩面到扩面、扩点,国窖以强带弱均衡发展 [226][235][24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 305.88/308.37/333.26 亿元,同比 - 2.0%/+0.8%/+8.1%;归母净利润 130.34/131.96/145.35 亿元,同比 - 3.3%/+1.2%/+10.1%,对应 EPS 8.86/8.97/9.87 元 [249][250][255] - 估值分析:绝对估值预计公司的内在每股价值约 166.38 - 197.64 元,对应市值约 2449 - 2909 亿元;相对估值给予公司 2026 年 15 - 17xP/E,目标价 134.48 - 152.41 元,对应市值约 1979 - 2243 亿元 [256][261] - 财务分析:2024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311.9 亿元,中高档酒收入占比 88%;净利率提升趋势放缓,整体盈利能力高于行业;现金流情况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现金分红比率指引积极,资本开支投入预计保持稳定水平 [263][265][274] - 投资建议:短期压力不改长期增长动能,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积极去化渠道包袱,以消费者为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行前瞻性产品布局;给予合理估值 152.4 - 166.4 元,中值对应现价 40%上行空间 [283][285]
CEO锦囊·出海季|出海浪潮下,厂二代如何接班?
36氪· 2025-07-09 16:09
厂二代接班与转型 - 中国600万家工厂正经历集体"交接班",厂二代面临留学归来、创业或接班等不同选择,需应对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新要求[1] - 厂二代身份与"富二代"存在重合,但核心在于平衡工作与生活,明确划分界限,接班压力大于自由[3] - 部分厂二代通过搭建新系统、优化架构推动转型,如上海分公司实行动态打卡制度,并布局海外业务[4] 吸管行业竞争力与环保议题 - 吸管生产工艺简单,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管控与ESG体系,如碳排放管理、雨水回收系统等[5] - 2018年全球禁塑令后PLA和纸吸管成为主流替代品,但纸吸管因体验差销量下滑,塑料吸管因性能优势在美国多州恢复进口[5] - PLA吸管成本是聚丙烯的3倍,PHA因成本高在国内应用较少,欧洲市场对生物塑料接受度分化明显[6] 客户需求与海外市场策略 - 客户需求高度定制化,如茶饮品牌对吸管颜色、类型的差异化要求,公司拒绝价格战,专注质量与ESG建设[8] - 获客渠道以线下展会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主,TikTok等B2C渠道转化有限,强化一对一客户拜访达成80%新合作[8] - 欧洲客户注重商业逻辑,非洲客户侧重情感维护,公司适应欧洲沟通模式并提前准备会议材料[9] 职业经理人模式与数字化转型 - 职业经理人模式在国内传统企业成功率低,核心人才需长期培养且难以复制,家族企业仍需掌握基础运营[10] - 公司推进无纸化办公和ERP系统,但车间数字化受限因小客户定制化需求高,手工操作仍占主导[11] - 未来规划从单一吸管转向一次性消费品矩阵,如纸杯、纸盘等,提升品牌认知广度[11] 人才吸引与未来规划 - 工厂面临招人难问题,年轻人偏好外资企业,因工厂标签缺乏体面感且工作模式差异大[12] - 公司通过优化福利与成长空间吸引人才,如提供长春节假、包食宿等[12] - 未来三年上海分公司目标自负盈亏并反哺义乌总部,推动销售体系专业化转型[13]
向海图强:十万亿海洋经济赛道创投新机
来觅研究院· 2025-07-09 13:10
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等一系列部署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3]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9] 海洋经济概况 - 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约5万亿美元,超全球GDP的4%且比重上升[7]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7] 产业发展 - 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多项国际市场份额首破50%[12] - 2024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12] 区域发展 - 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801万亿元,占全国17.1%,七大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14]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破2万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连续30年全国第一[14] 投融资情况 - 2020年以来全国海洋经济相关领域约600余起融资事件,约占总体1%[16] - 2025年以来海洋经济相关融资加总52.32亿[20]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与华为签署协议,拟开发采矿技术并提高效率
快讯· 2025-07-09 11:56
公司合作 -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与华为智利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运营效率 [1] - 合作内容包括探索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效率改进、采矿作业连通性、云服务及采矿过程技术应用 [1] 合作领域 - 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和效率改进 [1] - 涉及露天和地下采矿作业的连通性 [1] - 云服务及采矿过程技术应用 [1] 合作目标 - 确定合作领域并实施联合试点项目 [1] - 推动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1]
福建能化集团:以“数字密钥”破题新型工业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7-09 10:52
公司数字化建设进展 - 福建能化集团启动第二批"智改数转"示范项目,包括HSE信息系统建设 [1] - 公司引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1] - 生产指挥中心配备30米弧形三维可视化大屏,实现实时监控和AI辅助决策 [2] - 供应链财务一体化系统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3] - 阳光采购平台涵盖"一门户、两平台、三系统",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监管效能 [3] 生产端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计划调度、锅炉燃烧优化等领域 [4] - 石狮热电公司利用AI实现输煤系统全天候故障诊断和煤炭颗粒检测 [4] - 福建水泥窑磨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智能操作和设备自主控制 [4] - 2022年以来培育9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4] - 福海创石油化工公司数智化安全生产管控中心被列为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 [4] 产业链与生态布局 - 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应用AI和物联网技术搭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6] - 计划深化新装置数字化研发设计和生产运行智能优化控制 [6] - 推动古雷石化基地能量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6] - 完成国产化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开发行业定制解决方案 [5] - 未来将统筹推进"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挖掘数据价值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1] - 数字化技术成为破解新型工业化难题的关键工具 [1] - 数字孪生技术推动企业"智转数改"进程 [2] - 物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与生产场景深度融合成为行业方向 [5]
以数智建设新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7-09 10:29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把握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向数据要生产力 着力实现数智创新链与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1] - 数字化转型是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旨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 智能价值链建设 - 深化生产经营管理数智赋能 构建高质量智慧炼化运营体系 突出数据驱动和AI赋能[1] - 打造智慧财务 优化ERP系统 完善利润测算模型 确保资源配置更优[1] - 打造智慧经营 提升产品价格预测精度 指导产品结构调整[1] - 打造智慧营销 完善市场信息感知系统 提高定制化生产规模[1] 智能产品链打造 - 持续对生产运行全链条智慧赋能 聚焦大平稳出大效益[2] - 智慧调度系统实现生产指令第一时间传递 装置自控率提升至99.5%以上 APC覆盖率超80%[2] - 推行黑屏操作 实现能耗成本阶梯式下降[2] - 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共建 完成3个昆仑大模型应用场景[2] - 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 构建AR远程协作驾驶舱 推动危险区域作业智能化[2] 智能资产链构建 - 依托MES系统和昆仑大模型 提高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3] - 实现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覆盖率100% 完善防腐蚀智慧决策[3] - 开发生产工艺优化场景 打造智能化三维立体管线平台[3] - 部署AI晃电防御系统 实现变电所从有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变[3] 智能创新链发展 - 充分发挥大模型和AI在技术研发 中试评估等环节的优势[4] - 运用智能化手段打造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4] - 应用科学计算大模型指导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大幅缩短研发周期[4] 智能治理链完善 - 构建覆盖全业务链的AI管理应用矩阵 实现资源智能调度匹配[5] - 打造全方位智慧办公解决方案 构建全业务场景应用矩阵[5] - 发挥AI在风险排查 预警 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完善配套制度机制[5] - 加强四层防护体系建设 提升数据安全和技术秘密管理水平[5]
专题 | “金信企税贷”铺设企业融资新通道
搜狐财经· 2025-07-09 10:11
宏观经济与产业背景 - 近年全球经济疲软但国内经济逆势前行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引领风潮的新兴产业 [1] -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产业升级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1] 政策支持与监管导向 - 2020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联合推出"银税互动"政策 通过纳税信用转化融资信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 - 2023年4月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支持困难行业恢复和扩内需稳就业 [3] 产品创新与业务发展 - 2022年6月辽宁农商银行推出"金信企税贷"产品 首笔贷款由开原联社发放 [4] - 该产品以税务数据为核心 通过标准化风险评估体系实现纯信用自动化审批 [6][8] - 产品覆盖全类型企业客群 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审批 预授信金额达8.6亿元 [9][14] 数据应用与技术特点 - 税务数据具有真实全面时效规范四大特征 为信贷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4] - 运用OCR识别电子签章智能风控等技术 结合征信司法工商等多维数据构建决策系统 [8][9] - 通过数据脱敏加密联邦计算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推动业财税数据要素化 [7] 市场影响与经营成果 - 产品发放量超770笔 成为辽宁农商银行重要贷款产品 [14] - 帮助盘锦宋大房食品等企业快速获得300万元经营性贷款 [13] - 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拓宽盈利渠道 [14]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精准对接实体企业资金需求 [14] - 通过主动授信送贷上门等方式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14]
国泰航空在深圳启用内地最大规模办公室
新浪财经· 2025-07-09 09:49
业务扩张与数字化战略 - 国泰航空在深圳开设集团内地规模最大的IT办公室,可容纳超200名员工,重点承担全球系统开发、质量保证及技术支持任务,同时聚焦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1] - 大湾区内地城市IT员工已达150人,预计2024年底增至200人(较年初增长一倍),集团IT团队总规模超1000人 [1] - 公司每年数字化相关投资超30亿港元,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领域,已部署近100个数据模型应用于客户服务、航班运行等业务场景 [2] 人力资源布局 - 内地乘务员招聘超500位,年底预计达1000位,60多位内地见习飞行员年内将加入第二副驾驶岗位 [2] - "数码及资讯科技培训生计划"扩展至内地,广州、深圳已有培训生参与轮岗,覆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向 [6][9] - 香港航空业预计到2028年人力短缺1.8万-2.3万,高需求岗位包括数据分析师、IT及数码化人员 [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运用AI模型模拟三跑道系统运作,优化航班调度和乘客流程,AIGC技术使聊天机器人处理超80%对话 [5] - 成立子公司"国泰创科"推广数码产品,重点开发飞行员"电子飞行文件夹"APP以实现技术商业化 [5] - 与阿里云、华为合作,国泰APP拟适配鸿蒙系统,功能设计更贴近内地用户需求 [9] 大湾区战略协同 - 深圳IT办公室定位前沿科技POC(概念验证),广州侧重成熟产品运营,香港主导策略制定 [8] - 前海选址受益于科创政策及人才优势,当地已聚集8000余家港资企业,接近2025年11000家目标 [7] - 三地办公室通过联合培训、跨部门轮岗强化协同,员工可接触AI、数据分析等多领域项目 [9] 行业复苏与基础设施 - 公司航班量已恢复至疫情前100%水平,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启用后整体运力提升50% [5] - 行业面临运营效率挑战,需通过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应对运输规模扩张 [5][6]
菏泽|菏泽以数字之力重塑产业新生态
大众日报· 2025-07-09 09:11
数字化转型案例 - 山东晟祥纺织通过智改数转实现降本增效 应用细纱工序单锭检测系统和粗纱自控系统 生产效率及纱线优等率均提高10%以上 [2] - 公司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 操作员可通过控制中心实时监控数万纱锭运行状态 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控制的转型 [2] - 郓城县纺织行业在政策支持下加快智能化改造 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发展态势稳步向好 [2] 区域数字化战略 - 菏泽市全面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 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能级跃升 [3] - 建成5G基站1.3万个 PON端口总量20.3万个(含万兆端口11.1万个) 跻身国家级"千兆城市" [4] - 8个园区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生物医药和输变电装备产业链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总部" [4] 基础设施与试点成果 - "产业大脑"建设稳步推进 3个省级试点和6个特色产业项目进入评审阶段 [4] - 培育203家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新申报133家 5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4] - 上半年新获批2个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 认定11家市级智能工厂 推进72项智能化技改项目 [4] 平台生态建设 - 6个平台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累计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0万元 [5]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1007家 标识注册量及解析量均突破120亿条 获省级奖补200万元 [5] - 平台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试点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链信息共享 [5] 未来规划方向 - 深化企业调研并建立"一企一档" 联合服务商定制转型方案 [6] - 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示范项目 推行"小快轻准"产品试用模式 [6] - 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建共享平台 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