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财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430
财信证券· 2025-04-30 14:42
报告核心观点 市场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微幅下跌,五一前资金观望情绪升温但指数有韧性,五一后市场有望走出震荡向上的结构性行情,可关注消费、高股息、AI产业链、自主可控等方向投资机会 [9][10] A股市场概览 - 上证指数总市值633796亿元、流通市值493553亿元、市盈率11.61、市净率1.20;深证成指总市值209389亿元、流通市值177330亿元、市盈率19.48、市净率2.04;创业板指总市值54030亿元、流通市值42891亿元、市盈率25.42、市净率3.50;科创50总市值34752亿元、流通市值22601亿元、市盈率57.22、市净率4.16;北证50总市值2758亿元、流通市值1906亿元、市盈率43.88、市净率4.33;沪深300总市值558996亿元、流通市值420344亿元、市盈率10.83、市净率1.19 [3] 晨会聚焦 财信研究观点 - 市场策略:市场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微幅下跌,业绩披露和五一假期使资金观望,五一前出金日指数有韧性,周二低开震荡缩量整理,热点分散个股涨多跌少,AI应用和机器人概念表现活跃,五一前市场震荡整理,之后有望走出结构性行情,可关注消费、高股息、AI产业链、自主可控方向 [9][10] - 基金研究:4月29日,LOF基金价格指数下跌0.14%,ETF基金价格指数下跌0.01%,部分ETF有涨跌表现,ETF总成交额约1776.02亿元,日内汽车零件类品种表现突出 [13] - 债券研究:4月29日,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0.5bp至1.46%,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2.4bp至1.62%,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有涨幅,部分信用利差和等级利差上行 [15] 重要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央行开展34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1200亿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强调上海要增强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肯定人工智能发展实效 [17][18] - 财经要闻:《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蚂蚁数科发布一站式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 [19][22][24] 行业及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2025年5月中国电池企业排产环比增14.8%,储能电芯排产占比约26%,中国市场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排产量140GWh,全球市场产量159GWh左右 [27] - 重点公司跟踪:中信证券2025年一季报营收177.61亿元、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各业务有不同表现;浙江荣泰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增长,新能源业务成主要引擎,产品多元化布局;药明康德2025Q1营业收入96.55亿元,各地区和业务收入有不同变化,在手订单增长 [28][31][34] - 公司跟踪:德方纳米2024年营收76.13亿元、归母净利润-13.38亿元,四季度业绩不佳;星源材质2024年营收35.41亿元、归母净利润3.64亿元,2025Q1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利润率有变化 [36][38] 湖南经济动态 - 湘股动态:科力远2024年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营收39.38亿元、净利润7814.20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8.87亿元、净利润3694.79万元 [40] - 湖南省地方动态及政策:湖南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湖南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42]
卓胜微20250428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卓胜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56亿元,同比减少36.47%;净利润 - 4662万元,同比下降124%,主要因上一年度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变化、市场竞争和新洲固定资产转固影响毛利率[3] - 毛利率31%,同比下降11.76%,环比下降34%;视频模组产品收入比例提升至44.26%,同比增加3.39%;收发端模组产品占比同比和环比均提升约6%,未来模组产品占比预计继续提升[3] - 预计下半年业绩显著高于上半年,全年业绩超去年,去年一季度客户拉库存致营收偏高,今年一季度偏低属季节性差异,不代表基本面问题[2][9] 2. **研发投入和资产**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1.78亿元,同比下降33.94%,因12英寸产线工艺量产后费用减少及精细化管理降本[4] - 一季度新增固定资产3.26亿元,折旧金额约1.61亿元;存货25.17亿元,与2024年底基本持平,超70%为原材料库存,超30%源于新洲产线生产所需[5] 3. **新佐项目进展** - 6英寸和12英寸产线已具备稳定规模量产能力,6英寸滤波器短期以技术升级推进竞争力,实现分立器件及相关模组产品规模出货[6] - 12英寸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第一代工艺已量产,第二代工艺研发顺利,即将量产,产品覆盖多家品牌客户及绝大部分ODM客户[6] - 先进封装生产线聚焦高技术价值业务,通过3D堆叠等先进封装方式满足下一代器件性能成本需求[6] 4. **无线连接及短距离通信芯片领域布局** - AlphaMiner系列实现全国产供应链,加速市场化进程,预计2025年有望批量出货[7] - WiFi 7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出货,预计今年同比大幅增长[7] - 积极布局MCU、UWB等技术体系,拓展IoT智能家居、健康监控、汽车电子等应用[7] 5. **未来发展方向及应对措施** - 依托新洲智能制造能力深化整合与建设,加速特色工艺平台技术布局与产品导入,预计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2][8] - 实施费用管控与效率提升举措,缓解短期经营压力,构建差异化能力,拓展AI机器人、智能驾驶及其他智能设备领域空间[2][8] - 积极推广获取更多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持续进行技术积累和储备[8] 6. **其他方面** - 乐见国内射频行业企业IPO重启,但头部公司与其他公司研发投入差距拉大,持续投入研发确保竞争力[10] - 关税政策变化对产业链产生心理冲击,Skyworks和CONVANO在中国区前景不乐观,公司在PA模块等大模组上有竞争力,是未来业绩增长点[2][11] - 12寸工艺线目前产能每月5000片晶圆,实际每月产出4000多片,稼动率达80%以上,预计年底接近满负荷(1.5万片左右)[12] - 派米产品下半年起量,二三季度开始体现收入,管理层期望高[14] - 在安卓产业链受价格压力和客户提货因素影响,Q1业绩下滑,预计下半年业绩提升,Q1可能是全年最底部[4][15] - 第二代SOI工艺性能提升10% - 15%,与国内安卓品牌定制化项目带来营销卖点和竞争力,提升毛利[16][17] - 射频市场关注新技术要求,公司希望在国内视频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长期机会[18] - 中国5G通讯市场未来可能形成三到四家主要运营商格局,能力强的企业将获更多份额[18] - 2025年研发费用预计稳定,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一季度下降因剔除mask相关费用[21] - Wifi 7以手机需求为核心,在高端手机端空间和时间比Wifi 6大,推出手机端产品后将推动其他网络终端产品发展[21] - 2025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LPM贡献增量最大,其次是WiFi 7和LPMIF LDFM等产品[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在赛诺医疗领域内最难技术已解决,产品逐步推出并得到客户认可,在基站领域也取得不错进展[20] 2. SoC产品主要应用于AI带来的IoT智能眼镜解决方案,但规模较小,短期内难对业绩产生重大贡献[20] 3. 派米业务下半年预计开始收入共享,与客户沟通良好,具体量级暂未透露[22] 4. 公司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几乎所有品牌客户都在验证或导入过程中,部分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23] 5. 公司对卫星直连进行大量预研投入,布局完善,是否用氮化镓需等产品规格需求明确[24] 6. 12英寸团队建设成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艺自主研发且稳定迭代,设计团队是行业内最强[25] 7. 韩国大客户专利问题影响滤波器相关产品进展,公司采取反击手段,增强了客户信心,预计五月至六月完成五项专利无效诉讼请求递交[27][28] 8. 公司认为专利纠纷表明其技术和市场份额对行业头部公司构成威胁,对此保持重视并充满信心[29] 9. 公司进入新国建设收获阶段,财务数据有阶段性波动但具偶然性,坚持自主能力建设的企业将获中短期利好,长期做技术和产品建设的公司有长期价值[30]
科大讯飞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 刘庆峰称自主可控将迎更多市场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05:5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重返双位数增长 [2][3] - 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下降14.78%,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及坏账减值损失 [2][6] - 2025年一季度亏损1.93亿元,但2024年下半年净利润已转正 [6] - 销售回款近230亿元,回款率达98% [3] 业务分项 - 智慧教育营收同比增长29.94%,智慧医疗增长28.18%,开放平台增长31.33%,智能硬件增长25.07%,智慧汽车增长42.16%,企业AI解决方案增长122.56% [3] - 信息工程业务和数字政府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0.80%和9.36%,因主动调整G端项目策略 [3] - 根据地业务收入占比从65%提升至70%,产线数量从60条缩减至46条 [5] 战略与研发 - 2024年新增研发投入7.4亿元,用于大模型研发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6] - 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底座已铺开,商业化落地加速 [6] - 核心技术平台实现全面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内需为主 [7] 行业机遇 - 教育业务受益于政策支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债或加大投入 [4][8] - 医疗业务因普惠性质有望成为专项债重点支持方向 [8] - 中美科技博弈下,自主可控大模型需求提升,公司国产算力生态投入形成比较优势 [7][8] 市场地位 - 教育示范区建设中公司标杆项目占比超50%,百强校AI示范占比70%-80% [5] - 学习机等C端硬件市场表现强劲,2023年翻倍增长,2024年一季度接近翻番 [5] - 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仅0.68%,未来国际化业务或逐步恢复 [7][8]
重视自主可控催化+周期边际复苏加码下的半导体板块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4-29 2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强于大市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技术博弈催化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一季报释放复苏信号,看好二季度增长动能及地缘政治博弈深化与周期复苏带来的行业板块机遇 [2][14] - 各细分领域呈现积极态势,如晶圆代工产能与需求共振且有涨价预期,封装测试头部厂商布局先进封装且订单有望提升,存储合约价涨幅将扩大,模拟周期复苏与国产替代共振,SoC头部厂商业绩高增,设备材料龙头业绩亮眼且并购重组助力竞争力提升 [2][15][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 上周半导体行情优于主要指数,各细分板块有涨有跌,材料板块涨幅最大,其他板块跌幅最大 [14] - 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高,头部厂或Q2提价,景气度有望持续复苏;封装测试一季度稼动率同比增长,二季度订单有望提升 [15] - 存储2Q25合约价涨幅扩大,DDR4大厂退出利好国产标的,AI等需求催化明确;模拟周期复苏与国产替代共振,业绩弹性释放 [16] - SoC 25Q1头部厂商业绩高增,Q2及全年展望乐观,端侧AI硬件放量与生态协同带来新动能;设备材料25Q1龙头业绩亮眼,并购重组助力强化全球竞争力 [17][18] - 存储现货部分资源供应吃紧推动价格上扬,但终端需求不佳使涨幅有限,且贸易摩擦和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43][44] 半导体产业宏观数据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6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市场芯片增长稳定但产品处于中低端;2025年全球销售额预测增速在6%-15.6%之间 [56] - 2024年欧洲市场萎缩,北美和亚太市场增长强劲,2025年北美和亚太仍是主要增量市场,中国和美国增长预期乐观 [57] - 2025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为逻辑、存储和传感器,模拟芯片触底回升 [57] - 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7.1%,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4.2%,中国产量超430亿块保持稳定增长 [57] 2025年3月芯片交期及库存 - 3月整体芯片交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市场有小幅波动,主要芯片厂商交期和价格有小幅波动 [64][66] - 3月消费类厂商订单趋稳、库存较低,汽车和工业相关厂商订单低迷、库存改善,AI厂商订单保持强劲 [74] 2025年3月产业链各环节景气度 代工封测 - 3月中芯华虹稼动率接近满载,封测订单增长稳定,领先厂商加速扩产先进封测产能 [76] - AI需求提升带动先进封装需求,台积电启动CoWoS大扩产计划,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有望提升封测产业价值量 [77][78] 设备材料零部件 - 预期4月大部分厂商订单持续上升,3月可统计中标设备数量3台,同比-84%,北方华创中标1台,同比-80% [79][81][82] - 3月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可统计中标2项,同比-87.5%,国外可统计中标34项,同比-2.9% [86][89] 分销商 - 2025年分销市场订单预期乐观,关注日系分销商加大在中国半导体市场采购和布局 [11] 终端应用 - 消费电子关注头部厂商海外供应链布局;新能源汽车关注比亚迪推动智驾普及带来的供应链利好;工控国内订单需求增长稳定,关注海外巨头在印度投资布局;光伏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关注海外市场增长机会;储能订单需求延续增长,欧美市场增速良好;服务器AI订单增长良好,关注市场竞争下需求变化;通信头部运营商向多元化业务转型,AI投资成重点;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影像市场国产替代增长快,国内厂商海外布局提速 [11] 上周(04/21 - 04/25)半导体行情回顾 - 创业板指数上涨1.74%,上证综指上涨0.56%,深证综指上涨1.38%,中小板指上涨2.13%,万得全A上涨1.15%,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下跌0.81% [14] 上周(04/21 - 04/25)重点公司公告 - 文档未提及相关具体内容 上周(04/21 - 04/25)半导体重点新闻 - 文档未提及相关具体内容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429
开源证券· 2025-04-29 23:17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宏观经济、策略、行业公司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入境经济或提振2025年GDP 0.2个百分点,投资应抓牢“底线思维”,坚定“科技 + 消费”主线,并对多家公司进行点评,给出盈利预测和评级[3][5][13]。 市场表现 指数走势 - 展示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近1年走势 [1] 行业涨跌 - 昨日涨跌幅前五行业为美容护理(2.599%)、机械设备(1.439%)、传媒(1.266%)、轻工制造(1.040%)、基础化工(0.868%) [1] - 昨日涨跌幅后五行业为公用事业( - 1.777%)、综合( - 0.973%)、石油石化( - 0.545%)、煤炭( - 0.511%)、社会服务( - 0.472%) [2] 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 - 4月26日,6部门印发通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入境经济或提振2025年GDP约0.2个百分点,离境退税新政或提振2025年社零0.1 - 0.2个百分点 [5][6][7] - 3月工企利润和营收增速延续回升,利润格局“两新”加力扩围、中游占比微升,工业企业提前补库,需关注美国库存消耗程度 [8][9][10] 策略 - 外部不确定性催化黄金和军工行情,国内应关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和内循环,投资抓牢“底线思维”,坚定“科技 + 消费”主线 [13] - 基于行业轮动模型,5月行业多头为煤炭、传媒等10个行业 [14] - 推荐珀莱雅、新易盛等13只金股 [15][16][17] 行业公司研究 化工行业 - 华峰化学Q1业绩超预期,纵向并购夯实聚氨酯产业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28] - 新凤鸣Q1业绩同比小幅增长,减值损失对业绩有所拖累,维持“买入”评级 [37] - 扬农化工产销高增,盈利改善,彰显龙头本色,维持“买入”评级 [67] 煤炭开采行业 - 潞安环能量价齐跌致全年业绩承压,关注成长性和喷吹煤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32] - 三棵树零售转型成效显著,盈利能力逐步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62] - 山西焦煤煤炭量价齐跌拖累业绩,关注煤矿成长与价格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70] 家电行业 - 德昌股份2025Q1营收维持较高增长,发布增发预案加速东南亚产能以及电机产能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40] 医药行业 - 新产业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市场高歌猛进,维持“买入”评级 [44] - 方盛制药经营业绩增速亮眼,研发创新提升长期增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49] 纺织服装行业 - 慕思股份2025Q1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加深全渠道、多品类市场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54] - 南山智尚2025Q1传统主业显韧性,期待新材料业务利润拐点,维持“买入”评级 [57] 农林牧渔行业 - 隆平高科巴西玉米行业低迷致业绩承压,国内种子表现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75] 轻工行业 - 共创草坪2025Q1业绩表现靓眼,全球产能布局推动份额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78] - 浩洋股份贸易摩擦下短期业绩承压,收购SGM品牌矩阵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86] 传媒行业 - 神州泰岳海外新游推广及国内新游上线或驱动后续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82]
转债周记(4月第5周):自主可控相关板块转债标的梳理-20250429
华安证券· 2025-04-29 19:55
固收周报 自主可控相关板块转债标的梳理 ——转债周记(4 月第 5 周) 报告日期: 2025-4-29 [首席分析师:颜子琦 Table_Author] 执业证书号:S0010522030002 电话:13127532070 邮箱:yanzq@hazq.com [分析师:胡倩倩 Table_Author] 执业证书号:S0010524050004 电话:13391388385 邮箱:huqianqian@hazq.com [Table_IndNameRptType] 固定收益2 主要观点: ⚫[Table_Summary] 关税事件升级,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提速 2025 年 4 月初,中美关税事件持续升级,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乃至全球供应 链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反复,中国冷静采取对 等反制,展现战略定力,同时抓住机会大力推动全面国产化替代,增强关键 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积极应对关税升级后的多重不确定性。短期内中美关 税政策调整会对供应链产生一定冲击,但长远来看,关税反复的不确定性会 倒逼中国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当前,中国凭借"自主创新"推动"进口替 代",持续升级高端制造供应链,将外部压力 ...
观想科技签下近亿元大额新单 有望助力业绩提升和长期稳定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8:44
合同与订单 - 公司与客户B签订《载荷(观想)订购合同》,合同总金额9350万元(含税),预计年内完成交付 [1] - 该合同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1.37%,对2025年及以后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此次订单为上批次延续,通过两批次中试验证,为大批订单落地奠定交付基础 [1] - 2025年1月中标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特种设备监控系统框架协议集采项目 [2] - 2025年3月联合中标某项目典型课题试验研究和试验条件建设项目,合同总金额1.51亿元,公司承担4904.49万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为国防科技信息化领域代表,以自主可控为核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2] - 将AI技术与JS需求深度融合,开创"AI+军工"创新发展模式 [2] - 公司已发展为国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涵盖总体设计、产品研制、综合集成、维护保障 [2] - 在数据采集能力、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化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 [2] - 近两年实现由软件企业向智能装备集成供应商的重大突破 [2] 合作关系与战略 - 公司与多家军工集团、总体单位、科研院所建立稳固配套合作关系,基于长期互利互补原则 [3] - 合作关系巩固公司在国防信息化领域的市场地位,为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 [3] - 未来以"强主业建生态"为中心战略,提升国防信息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3] - 依托自主可控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
央行释放新信号,降准降息时机已到?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4-29 18:37
市场表现分析 - 上证指数微跌0 05%,报收3286 65点,全天窄幅震荡 [1] - 个股涨多跌少,上涨个股超3700家,但跌停个股达58家,市场两极分化明显 [1] - PEEK材料概念股大涨,聚赛龙、新瀚新材、中欣氟材涨停 [1] - 美容护理板块午后拉升,丸美生物涨停,芭薇股份、锦波生物、上海家化涨幅居前 [1] - 电力板块回调,韶能股份、乐山电力、西昌电力、广西能源等股跌停 [1] - 白酒板块表现落后,迎驾贡酒盘中跌停,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山西汾酒跌幅居前 [1] 政策动向 - 财政政策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第二季度政府债券发行保持较快节奏 [2] -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导向,降准降息表述从"择机"重回"适时",预计二季度或降准0 5个百分点,降息0 1至0 2个百分点 [2] - 科技创新领域将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3] - 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抓手,重点关注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 [3][5] - 房地产以稳为主,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4] 投资策略建议 - 五一假期前市场或继续震荡整理,建议采取防守型策略 [5] - 5月份市场有望回归扩内需及AI产业趋势驱动逻辑 [5] - 关注受益扩内需的消费板块(尤其是服务消费)和高股息防守板块 [5][7] - AI产业链优先关注国产AI芯片、算力基建、PCB板、光模块、AI应用、大模型等方向 [5] - 自主可控方向可逢低关注信创、华为鸿蒙生态、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领域 [6] - 高股息板块可逢低关注银行、煤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方向 [7]
破局贸易战!中国完全自主中文数据库铸就数字基建新基石,重塑农业全球竞争力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博流中文分布式多模数据库"融合链型、图型、关系型三重数据结构,攻克全球"数据孤岛"难题,实现中国基础软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1] - 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包含1000万行完全自主编写的代码,实现底层架构到核心算法的自主可控,打破海外数据库依赖[1] - 全球首创全同态加密数据库,通过数据三权分立架构实现"可用不可见",结合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可溯源、可确权[3] 产品创新与语言开发 - 开发博流中文编程语言DeepSpringPL,支持自然语言编程,降低企业数字化技术门槛[3][4] - 新一代中文编程语言全面支持边缘计算、大数据、隐私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元宇宙领域研发[4] - 兼具解释与编译双类型编程语言特性,通过极致简化提高可读性与使用性[4] 产业应用价值 - 数据库技术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通用技术基座,支撑国家"数据二十条"战略实施[5] - 全同态加密和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化,为确权、定价、交易提供技术验证场景[6] - 产品已在农业、金融行业试点,支持全场景通用适配,未来将释放更大效能[10] 农业数字化实践 - 在云南南华县建立野生菌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整合"货、票、钱、场、仓、贸"全链条,构建创新生态链[12] - 通过"全同态加密+区块链+数字证书"技术实现产业数据一链贯通,智能决策系统使部分用户收益提升超30%[13] - 建成"票流、资金流、物流、仓流、数据流"五流合一体系,赋能种植、生产、贸易等实体企业[15] 全球竞争力构建 - 即将上线全球首个基于隐私计算的跨境农产品溯源平台,推动全球农业数字化标准向中国方案靠拢[18] - 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模式,试点中使农产品损耗率降低20%,实现数据资源到资产的价值跃迁[19][20] - 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农业国际议价能力,参与全球标准制定,构建自主可控数字化生态[20]
策略周报:AI产业链有望重回主线-20250429
中银国际· 2025-04-29 11:29
报告核心观点 - 政治局会议延续基调,地产、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或仍需等待二季度经济数据验证,“人工智能+”表述有所强化,AI产业链有望重回主线 [3][4] - 政策预期阶段性落地,短期震荡不改中期向好,科技产业具备长期趋势,内需与自主可控是当前配置两大主线 [4] - 基金资产及持股规模延续回暖,港股持仓创新高,基金继续减仓创业板、加仓科创板,重仓持股集中度延续底部企稳趋势 [4] - 本周A股市场主力资金净买入60.94亿元,结束此前连续5周的净卖出,股票型ETF场内净赎回金额74.77亿元,结束此前连续4周的净申购 [4] 观点回顾 - 20241215《重回跨年配置行情主线》提出重要会议定调下,新兴消费与“AI+应用”作为跨年主线的线索明确 [11] - 20241216《重回科技主导产业——2025年度策略报告》指出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有望成为市场主导 [11] - 20250209《指数与情绪共振:AI Infra向上重估》表明A股性价比优势凸显,DeepSeek产业驱动下,AI Infra有望率先反应 [11] - 20250216《DeepSeek行情的二阶段:聚焦云计算和AI应用》提出DeepSeek高性价比凸显之下,云计算正在成为大模型时代的“卖水人”,应用端重点关注医疗、企服、教育、办公、金融、营销等垂直领域 [11] 大势与风格 - 政策预期阶段性落地,本周市场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周五政治局会议召开,政策预期落地,会议基本延续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定调 [12] - 宏观形势判断上,会议既肯定开年成绩,又看到外部冲击影响,宏观政策定调延续“稳中求进”,预计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财政手段落地有望加快 [12] - 政策发力方向上,扩内需是首要任务,首次明确提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两新”政策“扩围提质”和“两重”政策“加力实施”或为政策增量 [12] - 创新产业发展上,政策加强企业融资支持,尤其是科技企业,“人工智能+”行动要“加快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未来政策首要关注方向 [13] - 短期震荡不改中期向好,科技产业具备长期趋势,市场短期上行动能趋缓但下行风险可控,中期中国资产具备相对优势,配置方向上内需与自主可控是两大主线,关税不确定性消化后市场有望重回成长风格,AI产业链有望重回主线 [14] 中观行业与景气 - 市场风偏小幅改善,行业延续修复,综合金融行业涨幅第一,汽车行业涨幅第二,出口相关行业小幅反弹,内需逆周期政策预期减弱,食品饮料、消服、地产等行业跌幅居前 [22] - 基金资产及持股规模延续回暖,2025年一季度较2024年年末基金资产总值小幅提升1.3%至3.49万亿元,持股总市值上涨2.3%至2.94万亿元,持股总市值(含港股通投资)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提升0.03Pct至3.37% [24] - 基金仓位保持高位常态化运作,继续减仓创业板、加仓科创板,两者裂口扩大趋势已持续十五个季度,港股持仓占比大幅提升,创历史新高,重仓持股集中度延续底部企稳趋势 [24] - 一级行业配比变动上,上游资源中主要增配有色金属、必选消费中增配食品、医药,其他增配明显的细分行业有汽车、机械、电子,减配方向中通信及电新配置比例降幅较为明显 [24] - 地产、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或仍需等待二季度经济数据验证,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表述有所强化,AI产业链有望持续受到政策催化 [34][35] - 政策预期交易暂告一段落,风险偏好修复之下科技板块行情有望修复,重点关注受到政策催化的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产业链 [36] 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 本周A股市场主力资金净买入60.94亿元,结束此前连续5周的净卖出,单周净买入规模创6周以来最大,净流入最多的行业是汽车,公用事业、基础化工分列二、三,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三个行业是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和电子 [4][41] - 本周股票型ETF场内净赎回金额74.77亿元,结束此前连续4周的净申购,单周净赎回规模创7周以来最大,份额增加最多的五只ETF分别是嘉实沪深3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减少最多的五只ETF分别是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QDII)等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