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25H1业绩表现靓丽,全球化、IP矩阵成长之路星辰大海
国金证券· 2025-07-16 16: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海外市场通过本土化运营体系构建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以及中国市场依托全域运营能力升级,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 [5] 业绩简评 - 7月15日,泡泡玛特发布正面盈利预告,1H25收入同比增速不少于200%(1H24 +62%),经测算收入不低于136.74亿元(1H24 45.58亿元);1H25净利润同比增速不少于350%(1H24 +102%),经测算净利润不低于43.38亿元(1H24 9.64亿元),收入、业绩超市场预期 [2] 经营分析 - IP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泡泡玛特品牌及旗下IP全球认可度持续提升、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和加强费用管控三方面 [3] - IP矩阵持续扩展,跨界联名/内容衍生等多维变现提升粘性,公司强化IP孵化能力扩充IP储备,新兴IP展现市场潜力,同时通过跨界联名及内容衍生增强用户粘性 [3] - 线上渠道爆发式增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5Q2泡泡线上销量持续突破,25Q2盲盒品类线上GMV同比+94%创新高,泡泡玛特25Q2GMV同比+194%,6月GMV3.9亿元,同比+164%(环比+64%),体量&增速绝对领先 [4] - 短期+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全球化IP生态战略逐步兑现,短期国内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效益,海外渠道扩张打开增量空间;中长期IP矩阵扩展、全球化供应链和生态平台构建协同效应,有望完成转型升级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预计公司25 - 27年调整后归母净利分别为106/135/172亿元,同比增长239%/28%/27%,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x/26x/20x [5]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6,301|13,038|33,774|44,172|55,478| |营业收入增长率|36.46%|106.92%|159.05%|30.79%|25.5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2|3,125|10,587|13,508|17,15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27.6%|188.77%|238.74%|27.59%|27.02%|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百万元)|0.81|2.33|7.88|10.06|12.78|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48|3.69|5.37|8.75|11.62| |摊薄每股收益(元)|13.93%|29.26%|50.21%|39.33%|33.50%|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12|35.44|30.72|24.07|18.95|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3.23|10.37|15.42|9.47|6.35| |P/E|23.12|35.44|35.88|26.07|20.00| |P/B|3.23|10.37|14.11|9.52|6.62| [7]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包含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预测数据,以及比率分析、每股指标、增长率等相关内容 [9]
安踏体育(02020):2025二季度营运情况点评:流水表现符合预期,维持全年指引
东北证券· 2025-07-16 14: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流水表现符合预期,户外品牌布局进一步完善,保持多品牌、全球化战略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9.5%/8.7%至785.3/860.1/934.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5.8%/+11.6%/+10.3%至131.3/146.6/161.6亿元,对应估值18/16/15倍 [3] 各业务板块情况总结 安踏主品牌 - 2025Q2流水同比增长低单位数,安踏大货/安踏儿童流水均实现低单位数增长 [1] - 线下折扣同比基本持平,线上折扣略有加深,库销比保持在5个月左右健康水平 [1] - 对加盟商门店开启调整,将多形态门店成功经验赋能至加盟商;对电商部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打通传统电商平台及兴趣电商平台团队,加强电商渠道经营效率 [1] FILA品牌 - 二季度流水同比增长中单位数,FILA大货/儿童/潮牌流水分别同增高单位数/中单位数/低双位数 [2] - FILA儿童及潮牌经历2024年的调整后重回良好增长轨道 [2] - 预计线上及线下折扣均略有加深,库销比保持在健康可控范围内 [2] - 新拓专业运动、户外领域产品增速亮眼,贡献新增量 [2] 其他品牌 - Descente品牌Q2流水同增超40%,Kolon Sports流水增长超70%,MAIA Active流水增长超30% [2] - 女子运动品牌预计内部调整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2] - Descente及Kolon Sports折扣保持在9折,库存周转均保持健康水平 [2] 收购品牌 - 以基础对价2.9亿美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该品牌2025财年全球营收3.3亿欧元 [2] - 于2025Q2完成收购交割,6月份正式并表,进一步完善国内户外市场布局,同时赋能安踏国际市场拓展 [2] 财务数据总结 历史及预测财务数据(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62356.00|70826.00|78527.04|86007.51|93452.23| |(+/-)%|16.23%|13.58%|10.87%|9.53%|8.6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236.00|15596.00|13131.33|14656.95|16163.13| |(+/-)%|34.86%|52.36%|-15.80%|11.62%|10.28%| |每股收益(元)|3.69|5.55|4.68|5.22|5.76| |市盈率|19.30|13.19|18.05|16.17|14.66| |市净率|3.92|3.35|3.16|2.64|2.24| |净资产收益率(%)|19.89%|25.27%|17.53%|16.36%|15.27%| |总股本 (百万股)|2,833|2,823|2,807|2,807|2,807| [4]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预测数据(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52,482|69,811|83,596|98,772| |现金|11,390|22,610|31,032|25,981| |应收账款|4,463|4,669|5,227|5,708| |存货|10,760|10,760|9,642|14,160| |其他|25,869|31,772|37,695|52,923| |非流动资产|60,133|60,525|61,087|61,769| |固定资产|6,152|6,310|6,420|6,532| |无形资产|9,439|9,873|10,425|10,995| |租金按金|2,421|2,021|1,721|1,521| |其他|42,121|42,321|42,521|42,721| |资产总计|112,615|130,336|144,683|160,541| |流动负债|28,593|31,923|30,183|28,344| |短期借款|8,583|10,861|6,861|2,861| |应付账款|4,332|4,150|4,640|5,112| |其他|15,678|16,912|18,682|20,371| |非流动负债|17,283|17,283|17,283|17,283| |长期借款|12,233|12,233|12,233|12,233| |其他|5,050|5,050|5,050|5,050| |负债合计|45,876|49,206|47,466|45,627| |少数股东权益|5,010|6,223|7,608|9,095| |股本|271|271|271|271| |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59,716|72,893|87,596|103,80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61,729|74,906|89,609|105,818| |负债和股东权益|112,615|130,336|144,683|160,541| |营业总收入|70,826|78,777|86,258|93,702| |营业成本|26,794|29,117|31,555|33,985| |销售费用|25,647|27,484|30,361|33,176| |管理费用|4,198|4,633|5,089|5,607| |财务费用|-1,220|-779|-1,023|-1,099| |营业利润|14,187|15,579|17,103|18,598| |利润总额|21,884|19,354|21,498|23,393| |所得税|4,895|5,010|5,457|5,742| |净利润|16,989|14,345|16,041|17,651| |少数股东损益|1,393|1,213|1,384|1,48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596|13,131|14,657|16,163| |EBITDA|26,135|19,034|20,913|22,712| |EPS(元)|5.55|4.68|5.22|5.76|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6,741|12,553|16,418|11,974| |净利润|15,596|13,131|14,657|16,163| |折旧摊销|5,471|458|438|419| |少数股东权益|1,393|1,213|1,384|1,488|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5,719|-2,249|-61|-6,096|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14,864|-2,906|-3,306|-12,405| |资本支出|-3,460|-1,050|-1,100|-1,100| |其他投资|-11,404|-1,856|-2,206|-11,305|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5,761|1,527|-4,736|-4,666| |借款增加|-8,295|2,278|-4,000|-4,000| |普通股增加|-844|0|0|0| |已付股利|-6,072|-751|-736|-666| |其他|9,450|0|0|0| |现金净增加额|-3,838|11,220|8,422|-5,051| [13]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13.6%|10.9%|9.5%|8.7%| |成长能力:营业利润(+/-)%|1.6%|9.8%|9.8%|8.7%| |成长能力: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4%|-15.8%|11.6%|10.3%| |获利能力:毛利率|62.2%|62.9%|63.3%|63.6%| |获利能力:净利率|22.0%|16.7%|17.0%|17.3%| |获利能力:ROE|25.3%|17.5%|16.4%|15.3%| |获利能力:ROIC|18.3%|13.2%|13.1%|12.9%|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40.7%|37.8%|32.8%|28.4%| |偿债能力:净负债比率|14.1%|0.6%|-12.3%|-9.5%|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1.84|2.19|2.77|3.48| |偿债能力:速动比率|1.43|1.81|2.41|2.94|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69|0.65|0.63|0.61|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17.29|17.20|17.38|17.09| |营运能力:应付账款周转率|7.12|6.87|7.18|6.97| |每股指标:每股收益(元)|5.55|4.68|5.22|5.76| |每股指标:每股经营现金(元)|5.96|4.47|5.85|4.27| |每股指标:每股净资产(元)|21.99|26.68|31.92|37.70| |估值比率:P/E|13.19|18.05|16.17|14.66| |估值比率:P/B|3.35|3.16|2.64|2.24| |估值比率:EV/EBITDA|8.27|12.48|10.76|9.95| [13] 股票相关数据 |项目|数据| |----|----| |收盘价(港元)|89.80| |12个月股价区间(港元)|65.90~106.30| |总市值(百万港元)|252,087.74| |总股本(百万股)|2,807| |日均成交量(百万股)|9| [5] 涨跌幅情况 |时间段|绝对收益(%)|相对收益(%)| |----|----|----| |1M|-4%|-5%| |3M|2%|-10%| |12M|21%|-13%| [7] 相关报告 - 《安踏体育(02020):Q1流水超预期表现,多品牌矩阵再进一步》--20250415 [8] - 《安踏体育(02020):安踏品牌稳健增长,户外品牌持续高增》--20250321 [9] - 《安踏体育(02020):零售季度环比改善,FILA表现超预期》--20250109 [9]
小米系列5:3nm玄戒O1来袭,怎么看小米芯片能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国产手机芯片行业 - **公司**:小米、联发科、高通、苹果、紫光展锐、海思、联心科技、中兴微、小库、敖捷科技、华为、英伟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产手机芯片发展情况 - **全球份额**:按去年出货量,前三名是联发科、高通和苹果,大陆有紫光展锐和海思,20年制裁前海思是Top3 [3] - **研发阶段**:10年以前国内主要是2004年成立的海思和2001年成立的紫光展锐;10年以后大方电信旗下联心科技、中兴微等有尝试,现还在做的有小米、海思、紫光展锐、敖捷科技,小库等已退出 [4][5][6] - **海思发展**:12年以前产品不太成功,12年以后加大投入,14年和17年产品取得较大成功,20年左右达世界顶尖水平 [7] 评价芯片的维度 - **量化硬件指标**:包括CPU核心、TPU能力、AI算力、通信能力等,如小米芯片CPU有配置技巧,TPU支持光线追踪等,AI算力从几T发展到几十T,通信能力体现为基带设计能力 [9][10] - **效能效比**:软硬件配合好,内存占用高也流畅不卡顿,反之则影响用户体验 [11] - **不同价格段位机型侧重**:高端机型看重先进指标,工具端机型在意性价比,海外客户对音乐、图像等效果有不同侧重 [12] 小米芯片情况 - **定位**:AP能力达高通骁龙旗舰设计水平,但通信能力需外挂联发科基带芯片,后续若自研BP有难度 [13][14][15] - **BP研发难度**:通信协议设计难、易受干扰,需支持多代通信协议,专利壁垒高,高通基带专利占比超30% [16][17] - **投入成本**:人员成本高,十年经验先进制程设计人员至少百万年薪;先进制程流片费几亿人民币一次,可能多次流片;使用EDA工具、购买第三方IP等也有费用 [21] 制裁风险 - **风险可控**:从技术合规性看,美国出口管制条件有晶片网数量规定,但并非绝对;国内有公司用相关工艺未受大影响;高通与小米是重要合作关系 [23][25][26] 海思发展历程及启示 - **布局完善**:芯片系列图谱涵盖手机、PC、车机、云端等,不同应用场景指标不同,但核心是性能、功耗、面积三个指标相互约束 [28][29] - **溢出效应**:技术底层走通有很强溢出效应,小米战略布局将受益于芯片设计能力,后续布局值得追踪 [30] 投资关注要点 - **短期**:关注5月22日发布会效果,芯片硬件指标参考第三方数据基本可知,核心看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及是否有重要合作企业名单 [33][34] - **长期**:从芯片设计和技术服务本身看,关注是否购买第三方IP、国产ED工具使用情况;从终端业务看,关注公司基于芯片设计能力对终端业务的布局 [35] 小米业务战略 - **短期**:关注汽车销量及进展,目前受疫情影响订单有所下滑,若持续下滑可能影响2026年机车销量预测,但2025年影响不大 [38] - **中长期**:围绕高端化、全球化、技术硬核化三条战略主线,2027年汽车出海,技术硬核化落子包括AI,如4月30日开源端测约七十亿模型使股价涨约10% [39][4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苹果AP已做出并搭载在产品上,但BP未做起来,对小米有参考意义 [18] - 汽车芯片设计中,性能不是最核心的,软件算法和工具链是核心,国内类似企业更多人员配备在软件工具链上 [32]
盈信量化(首源投资)蓝思科技港股上市,共创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7-16 09:41
港股上市概况 - 蓝思科技于7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613HK,标志着公司全球化战略进入关键阶段[1] - 本次发行从递表到挂牌仅用100天,高效完成全球发售262亿股,每股发行价1818港元,集资总额达4768亿港元[1] -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高开且交易活跃,市场反应积极[1] 市场认购情况 - 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录得1668倍超额认购,显示市场强烈看好[1] - 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包括小米集团、瑞银UBS、橡树资本等多元背景机构[3] 战略布局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定位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全球化战略,港股上市是该战略的重要里程碑[1][3] - 集资资金将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龙头企业,拥有深厚技术积淀和领先智造能力[3] - 多元基石投资者阵容凸显公司在消费电子精密智造领域的全球稀缺性,以及在智能汽车、AI终端等新兴赛道的协同潜力[3] 上市仪式与高层表态 - 创始人周群飞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铜锣,强调香港上市有助于国际资本与公司智造优势、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3]
赛力斯丨2025H1:经营业绩高增 高端市场持续突破【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7-15 15:03
公司业绩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27 0亿元到32 0亿元 同比+66 2%~97 0% 扣非归母净利润22 3亿元到27 3亿元 同比+55 1%~89 9%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中值21 9亿元 同比+56 0% 环比+188 9% [1] - 2025H1单车归母净利润1 5万元 同比提升约0 8万元 [2] 销量表现 - 2025H1批发销量15 2万辆 同比-18 3% 其中2025Q2批发10 7万辆 同比+6 5% 环比+135 8% [2] - 2025Q2车型交付占比:M5(12 8%) M7(11 8%) M9(36 7%) M8(38 7%) [2] - M8上市13天大定超6万辆 38天订单破12万辆 Q2批发销量4 1万辆 [3] 产品战略 - M8系列售价35 98-44 98万元 提供三种增程版配置及两种座椅布局 精准卡位35-45万中大型SUV市场 [3] - M8/M9形成中高端市场共振 推动品牌向上突破 [2][3] - 超级工厂产能支撑交付放量 机器人业务布局具身智能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714 5/2289 4/2593 5亿元 归母净利润101 5/135 3/167 4亿元 [5] - 2025年PE为21倍 2026年降至16倍 2027年进一步降至13倍 [5][8] 全球化布局 - 港股IPO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车型研发 核心技术升级 海外渠道扩张及充电网络建设 [4] - 战略目标包括技术护城河强化 产能扩张 高端品牌国际化本地化落地 [4][5]
同比增长235%至335%,中科电气中报预喜
长沙晚报· 2025-07-15 11:31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3202万元至30128万元 同比增长235%至33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4313万元至31386万元 同比增长175%至255%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锂电负极材料产能增加 下游新能源汽车快充车型及储能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产销量大幅提升 [1]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盈利能力 [1] 股价表现 - 7月15日股价跳空高开1.99% 早盘快速冲高后受大盘回调影响回落 但整体走势强于大盘 [1] 公司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04年 总部位于岳阳经开区 初期以电磁冶金专用设备为核心业务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2] - 2017年收购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形成"磁电装备+锂电负极材料"双主业格局 [2] - 在湖南湘江新区设立研究院 加大锂电负极材料研发投入 [2] 技术优势与产能布局 - 通过二次造粒 液相包覆 元素掺杂等工艺创新解决人造石墨快充技术难题 高压快充负极材料已批量应用于热门车型 [4] - 硅基负极领域建成中试生产线 产品进入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已取得多项专利 [4] - 规划在阿曼投建海外锂电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 分两部分建设 每部分产能10万吨/年 建设周期各36个月 [4] - 阿曼项目将利用当地石化 太阳能资源及苏哈尔自贸区政策优势 打造全球化战略桥头堡 [4]
广西味道引爆行业热度 ———品牌实力兜底市场信心
中国食品网· 2025-07-14 10:15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以品牌实力为内核、以良心食品为根基进行战略升级,推出388斤"月饼之王"作为焦点产品,融合地域文化与现代烘焙技术[4] - 公司从40年前小作坊发展为现代化生产基地,现拥有6万平方米厂区、20条生产线、日产能超10万斤[11] - 公司重申品质"铁律":决不偷工减料、决不以次充好、决不滥用添加,这是赢得市场的根本[11][12] 产品创新 - 推出30多款新产品,重点聚焦"健康化"与"年轻化"双轨并进[7] - 创新产品包括匠心传家、银悦怡刻、金牛蓝不住三款新品,以及坚果藤椒牛肉、山药芋泥、金桔Q心月饼等突破性口味[7] - 全线产品创新工艺降脂减糖,实现"美味无负担"的健康承诺[7] - 银悦怡刻产品净含量720克,内置金糖Q心月饼3+80克[8] - 金牛蓝不住产品净含量760克,内置蓝果康椒牛肉月饼2+1000[9] 市场机遇与布局 -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形成"超级黄金周",将激活探亲访友、商务馈赠等多重消费场景[11] - 公司构建产能扩容、品控提升、物流优化"三重保障体系",实现"供应零延迟、品质零妥协、配送零阻滞"[13] - 通过央视广告投放、电商平台矩阵、社区门店渗透建立立体营销网络[17] - 加速推进"植根广西,香传世界"战略布局,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18] 品牌发展 - 公司从广西地方风味发展为"广西大月饼领军品牌"[11] - 通过"地域食材+文化赋能"模式为传统月饼注入新生命力[17] - 目标从广西名片升级为民族品牌,打造"有温度有内涵有情怀的团圆味道"[17] - 计划让产品成为传递中华团圆情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美食符号[18]
巨星科技聚焦主业扣非预增15% 斩获国际零售巨头三年采购订单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29
订单与业务发展 - 公司获得某国际大型零售业公司三年期订单,年采购金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标的为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及相关零配件 [2][3] - 该订单是公司2021年开发电动工具产品线以来首个中国以外地区生产交付的订单,由越南生产基地承接 [3] - 订单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当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2000万美元 [3] - 2024年电动工具业务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36.53%,占总收入9.72%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7.95亿元,同比增长35.37%;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增长36.18%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2.53亿-13.73亿元,同比增长5%-15%;扣非净利润12.67亿-13.88亿元,同比增长5%-15% [2][7]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22.6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8亿元,同比增长225.47% [8] 市场布局 - 美洲地区2024年收入93.87亿元,占比63.44%,毛利率30.99%;欧洲地区收入36.46亿元,占比24.64%,毛利率35.17% [6] - 全球拥有23处生产基地,与数千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5] - 已形成覆盖全球的销售渠道,是多家国际大型连锁超市主要供应商 [5] 研发与创新 - 2021-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3.1亿元、3.19亿元、3.23亿元、3.66亿元、8123万元,同比增幅26.24%、3.13%、0.97%、13.52%、19.23% [8] - 2024年实现20V锂电池工具决定性突破,首次进入主流市场主流产品领域 [5]
出海,读懂本地需求才是王道
搜狐财经· 2025-07-14 02:21
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概述 - 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是指企业在国内市场积累一定经验后,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国际市场的过程 [2] - 部分小企业因资本或技术来自海外,从成立之初就进行全球化布局 [2] - 出海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决策,意味着企业步入面向全球经济舞台的发展阶段 [2] 企业出海的核心目的 - 拓展市场:55%的企业出海目的是开拓海外市场,19%是为了服务客户 [5] - 搭建海外渠道:通过经销商网络解决供应链和服务问题,扩大销售规模 [13] - 引进技术:接触海外先进技术,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19][20] - 获取人才: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加强国际化储备,如中芯国际引进台积电前高管 [21][24] - 提升品牌: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知名度,如海尔并购多个国际品牌 [29][30] - 融资上市:选择门槛较低的海外市场融资,如蔚来汽车在纽交所和港股上市 [35][36] 典型企业出海案例 - 迈瑞医疗:2000年出海,已在40个国家设62家子公司,产品销往190国 [11] - 宇通客车:采用"直销+经销"模式,覆盖40多国市场,累计出口客车近10万辆 [18] - 上汽集团:收购MG罗孚技术推出荣威品牌,名爵出口量位居自主车企第一梯队 [20] - 海尔集团:通过4项海外并购新增4大国际品牌,跨国指数达32.95% [30][31] 全球化战略制定框架 - 战略洞察:采用"五看三定"方法分析行业趋势、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等 [38] - 战略制定:定目标需覆盖研发、生产等多维度,定策略包括营销、产品等规划 [51][52] - 战略解码:制定年度业务计划,确定机会点、行动计划和KPI [57] - 执行评估:通过经营分析会议持续跟踪,将绩效考核与战略目标挂钩 [58] 战略分析工具 - SWOT分析:评估企业优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 [45] - BCG矩阵:将业务分为明星、问题、金牛和瘦狗四类,指导资源分配 [47][49] - 商业模式画布:包含10项要素,企业需具备5-8项优势 [46]
新股前瞻|年营收486亿元,锂电池“龙头”亿纬锂能“A+H”上市意欲何为?
智通财经网· 2025-07-13 21:31
公司概况 -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A股上市,截至7月11日A股市值约938亿元,是锂电行业龙头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营收486亿元,净利润42亿元 [2] - 公司已建立覆盖材料、电芯、BMS、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产品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能源转型等领域 [2] 行业地位 - 2024年消费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三,市占率11.7%;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国前五,市占率2.8%;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市占率17.2% [3] - 客户覆盖电动工具全球前三厂商,合作80%全球前十大电动工具公司,60%全球前20大新能源乘用车供应商 [3] - 消费电池客户包括三星、博世、小米等;动力电池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小鹏等;储能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南方电网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3亿元、487.84亿元、486.15亿元;毛利分别为57.86亿元、81.19亿元、84.65亿元 [4] - 2024年净利润42.21亿元,同比下滑6.6%,主要因资产减值损失和政府补贴减少 [4] - 2024年收入结构:消费电池103.22亿元(21.2%)、动力电池191.67亿元(39.4%)、储能电池190.27亿元(39.1%) [4] 行业前景 - 消费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17亿只增至2029年551亿只,年复合增长率26.2% [6] - 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1,376.4GWh增至2029年3,548.3GWh,年复合增长率26.7% [6] - 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479.2GWh增至2029年1,101.3GWh,年复合增长率23.1% [7] 发展战略 - 深化全球化战略,扩展海外产能,2024年匈牙利大圆柱电池项目完成地面工程,预计2026年投产 [8] - 马来西亚圆柱锂电池项目年产能6.8亿只,预计2025年初量产;2024年新增储能及消费电池制造项目 [8] - 截至2024年底持有现金及等价物85.12亿元,拟通过港股上市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