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

搜索文档
债市“科技板”加速推进投资机构紧盯布局机会
证券时报· 2025-05-21 03:35
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 - 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提出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政策 [2] - 创新信用评级体系打破传统范式 更准确评估科技企业技术价值和商业化潜力 [2] - 风险分散分担机制通过信用保护工具和增信机构等方式缓释科创债信用风险 [3] 市场快速扩容 - 政策落地后10天内已有84家企业发行99只科创债 发行量达2023.5亿元 超过1-4月总量4006.6亿元的一半 [5] - 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加入发行阵容 年内有望实现万亿级增量规模 [6] - 科创债在债市中的规模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6] 投资机会 - 科创债配套机制升级 包括增信条款设计和交易机制优化 提高流动性和吸引力 [7] - 机构投资者可参与一级市场首发 适当放宽信用下沉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 [7] - 创新型产品供给将丰富 高收益债品种规模占比有望提高 [8] 市场结构优化 - 科创债发行人结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1] - 市场深度走深 韧性增强 培育一二级联动和投融资协同的生态 [1] - 产品创新提升收益空间 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 [1]
上海举办股权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
快讯· 2025-05-16 17:27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 - 5月15日上海市举行首场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宣介会 主题为"智涌浦江·创领未来" [1] - 推介会旨在推动政策、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1] - 活动目标为提升上海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力 助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 上海市通过本次推介会重点优化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1] - 会议聚焦科技与金融的联动发展模式 [1]
每日债市速递 | 七部门就债市“科技板”发声
Wind万得· 2025-05-16 06:42
// 债市综述 // 1. 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 5 月 15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645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 ,投标量 645 亿元,中标量 645 亿 元。 Wind 数据显示,当日 1586 亿元逆回购和 1250 亿元 MLF 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全口径净回笼 2191 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央行动态PBOC) 2. 资金面 存款类机构隔夜和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双双微幅上升,后者上行不足 1 个 bp 。 海外方面,最新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 4.3% 。 (IMM) (*数据来源:Wind-国际货币资金情绪指数、资金综合屏) 3. 同业存单 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上最新成交在 1.67% 附近,较上日变化不大。 (*数据来源:Wind-同业存单-发行结果) 4.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成交统计BMW) 5. 近期城投债(AAA)各期限利差走势及数据 | | 1Y | | ZY | | ЗУ | | SY | | 7Y | | 10Y | | | --- | --- | --- | --- | --- | - ...
债券研究周报:贴标债要关注什么?-20250515
国海证券· 2025-05-15 23: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贴标债显著提质扩容为信用债市场提供增量供给,科创债发展进入快车道,建议关注贴标债及科创债投资机会,一级市场关注3类主体科创债参与机会,二级市场关注1 - 5Y - AA / AA+存量科创债挖掘空间 [6][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贴标债现状几何 贴标债规模分类及特征 2020年以来我国贴标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超3万亿元,占信用债比例达9.59%;主要分为科创债、绿债等品种,科创债及绿债为核心品种,存续规模分别达18,580亿元及9,077亿元;2025年除部分品种规模收缩外,科创债等品种规模维持扩张趋势,年内或将持续扩容放量 [6][14][18] 贴标债发行价格及特征 2025年以来贴标债一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低于信用债,除科创债及绿债外大多高于信用债,各类贴标债发行利率偏离度在±40bp区间,科创债及绿债较信用债未出现风险溢价 [24] 科创债怎么看 科创债政策进展 2025年上半年科创债支持政策频出,3月提出债券市场“科技板”,4月支持金融机构投资科创债,5月鼓励发行长期限科创债并完善支持机制,交易所和协会细化发行细则及要求,拓宽募集资金使用范围 [25] 科创债规模及特征 - 交易所: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12,107亿元,占科创债65%,新政支持多类发行人发行,简化信息披露机制、缩短审批期限 [27] - 银行间: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6,473亿元,普通与混合科创票据风险收益特征差异显著,混合科创票据仍处发展初期,存续规模仅65.52亿元 [27][28] - 区域分布:主要分布于经济大省及一线城市,北京发行规模远超其他省市,12重点省份较难实现新增突破 [31] - 行业分布:主要分布于建筑装饰等主体,非银金融占比仅4% [33] - 发行主体:央企及地方国企为主要发债主体,占比超九成,民营主体发行规模持续增长 [36] - 发行主体评级:多由中高评级主体发行,资源集中于优质主体,担保债仅占3.52% [38] - 隐含评级分布:AA及以上隐含评级占比较高,科创公司债评级分布均匀,科创票据多集中于AA评级 [40] - 期限结构:多集中于1 - 5Y区间,1 - 3Y区间规模占比最高,科创公司债久期长于票据,1 - 5Y、AA - AAA区间挖掘空间充分 [43] - 募集资金用途:多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极少用于项目建设与运营,贴标债或为较优新增发行窗口 [46] 贴标债投资有何关注点 - 品类维度:除科创债及绿债外,高成长产业债等一级发行有溢价空间且规模可观,供给有望增加,关注高票息贴标债配置价值 [47] - 量的维度: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创债,2025年3月7日至5月14日注册中科创债53只,涉及金额1,134亿元,供给规模可观 [47] - 价的维度:新政下新科创债主体及资金用途有差异,关注重定价风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47] - 需求与流动性维度:创设风险分担工具,完善分散分担机制,加强央、地、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有望提升科创债流动性及需求量 [48] - 一级市场:关注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新入市主体、子公司科研成果显著主体、政策重点支持品类的科创债参与机会 [50] - 二级市场:降息释放债市下行空间,科创债违约概率低,收益率或下行,关注1 - 5Y - AA / AA+存量科创债挖掘空间,截至5月12日收益率2.2%及以上规模达4,304亿元,1 - 3Y - AA科创债较普通信用债有性价比 [53]
【立方债市通】央行发布重要数据/河南积极争取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机构看好未来一个季度债市
搜狐财经· 2025-05-14 20:50
2025-05-14 焦点关注 中证协发布一季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 第 373 期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5年一季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2025年一季度作为 科技创新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40家,承销107只债券,合计金额1042.93亿元。 七部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科技部等7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其中指 出,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 展,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引导推动投资者加大科创债投资。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 创新债券产品,完善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发挥信用衍生品的增信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 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 券资金。 宏观动态 央行公布最新社融存量、增量数据 5月14日,央行发布2025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5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 ...
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入市倒计时,多家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试点资格
华夏时报· 2025-05-14 17:37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扩容 - 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1] - 截至目前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试点 总金额达1620亿元 新增600亿元后总规模将增至2220亿元 [1] - 国寿资产和中邮保险资管正在积极争取三期试点资格 获批后将积极入市发挥引领作用 [1][3] 试点进展与基金运作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启动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规模的鸿鹄基金 2024年3月正式投资 [2] - 鸿鹄基金一期重点投向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险低于基准且收益高于基准 [2] - 第二批试点新增太保寿险等6家保险公司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份额 合计200亿元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降低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风险资本占用 释放更多资金入市 [4] - 央行首次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建立"共保体"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发债门槛 推动科技债市场扩容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对标股票市场科创板 通过股债贷联动扩大债券资金支持科创领域范围 [5] 投资方向与战略布局 - 国寿资产表示将推动权益投资规模增长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配置 [6] - 重点聚焦科技、养老、消费领域 科技领域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养老领域把握人口结构转型机遇 消费领域关注新业态及基础设施升级 [6]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风格稳健特性 是支撑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波动倡导价值投资 [3]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学习与思考:呵护流动性,缓解“外部冲击”
远东资信· 2025-05-13 2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重点向稳增长转变,后续货币政策宽松仍可期待 [2][26] - 多项数量型工具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资金面放松,信贷资源支持“五篇大文章”“消费”“稳外贸”领域;价格型工具受净息差限制,或引导金融机构理性定价 [2][26] - 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和美元避险属性削弱,汇率对货币政策掣肘压力缓解 [2][26] - 债市资金面或进一步宽松,债市利率有下行空间,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助力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2][26] - 外部环境不确定使部分进出口企业短期信用风险或增加,需关注贸易摩擦、经济复苏和政策情况 [3][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基调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基调延续“适度宽松”,表述更强调“灵活性” [8] - 一季度国内经济开局良好,但4月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出口受挫,汇率对货币政策掣肘压力缓解,后续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 [9] 利率 - 一季度报告新增“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表述,预计贷款利率调降后存款利率同步下行 [10][12] - 2025年3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企业贷款融资利息成本持续下降 [13] - 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可提升透明度,推动降低成本、改善融资环境 [13] 流动性 - 一季度报告与2024年四季度报告都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短期资金面从紧平衡向宽松过渡 [15] - 中长期央行补充资金缺口,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5月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16] - 一季度央行暂停国债买卖操作,后续或重启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17] 信贷 - 一季度报告删掉“防范资金沉淀空转”,强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宽货币与宽信用同时发力 [19] - 央行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新增“稳定外贸”领域 [20][2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在“五篇大文章”、消费、“稳外贸”领域发力 [21] 债市机制 - 一季度报告提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完善机制助力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22] - 债券市场“科技板”可匹配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产业 [23] - 央行强调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关注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资管产品流动性风险,宏观审慎影响货币政策和债市运行 [24]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外贸数据超预期
东方金诚· 2025-05-13 10:10
政策与经济数据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建立磋商机制[3] - 4月CPI环比由降转涨0.1%,同比降0.1%;核心CPI环比涨0.2%,同比涨0.5%;PPI环比降0.4%,同比降2.7%[6] - 4月出口额同比增8.1%,对美出口同比降21.0%;进口额同比降0.2%,自美进口同比为 - 13.8%[6] 金融政策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7] - 首批36单科创债已公告发行规模达210亿元[8] 资金面 - 5月9日央行开展7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资金770亿元[13] - 当日主要回购利率下行,DR001下行3.86bp至1.491%,DR007下行7.03bp至1.541%[14] 债市动态 - 5月9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下行0.10bp至1.62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05收益率下行0.15bp至1.6975%[16] - 1只产业债“H1碧地04”跌超18%,1只城投债“19柯桥国投债02”涨超17%[17][18] 海外债市 - 5月9日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3.88%,10年期美债收益率保持4.37%不变;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23][26]
债券助力科创企业,政策正在给出一张怎样的路线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21:33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正式提出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 [1] - 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等文件 [1] - 银行间、交易所等统一将科技创新属性债券命名为科技创新债券 [1][5] 发行主体与资金用途 - 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大类别 [6] - 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贷款、股权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6] - 科技型企业募集资金可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 [6] - 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扩募等 [6] 市场响应与发行情况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0] - 已有55家机构或企业合计发行超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1] - 银行是主力军,规模共计超过450亿元,占比过半 [12] - 11家证券公司推出超16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 [13] 政策亮点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措施 [6] - 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7] - 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 [7] - 2025年至2027年间,对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发行登记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全额减免 [8] 行业投向与区域分布 - 建筑施工、产业投资、城投、煤炭及电力、多元金融是主要融资行业 [14] - 高科技行业如医疗器械、互联网、汽车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融资规模约1856亿元 [14] - 产业投资与多元金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前五大省份融资占比达66% [14] 历史发展与待提升之处 - 中国科创债市场2022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速186.47%,2024年增长59.28% [13] - 募集资金用途存在偏差,初期发行主体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 [17] - 评估标准不统一,不同债券品种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17] - 期限结构存在短期化倾向,短期科创票据一度占据主导 [17]
“科创债”新政了解一下
华创证券· 2025-05-12 14:35
债券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债券分析】 "科创债"新政了解一下 ❖ 2025 年 5 月 6 日,央行、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 的公告》(简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 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5 月 7 日,国 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推出十项措施以加大宏观调控强度,其中一项为"创 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同日,交易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 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 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规则。 ❖ 新政要点解读: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完善发行、信披与增信制度。 一是,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及募集资金投向范围,新增金融机构和股权投 资机构。交易所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发行主体;交易商 协会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标准,并新增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产业 股权投资等机构及其母公司作为发行主体。 二是,优化完善科创债发行条款,便于匹配资金使用需求。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