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从“起步” 到“领跑”--哈电锅炉用实干实绩推动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业绩与历史成就 - 2025年各项规模指标实现同比16%以上增长,利润总额高水平达成奋斗目标,经济运行质量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且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 - 1954年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电站锅炉制造厂,成功试制国产首台35t/h、75t/h、130t/h中压锅炉,结束我国不能制造电站锅炉的历史 [2] - 1986年成功制造国内首台平圩电厂600MW亚临界锅炉,荣获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一等奖 [2] - 2016年凭借"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 [3]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 2024年以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产品荣膺"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5] - 2024年11月自主研制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燃用低热值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商业运行,每年可清洁转化低热值燃料约200万吨 [5] - 参与建设世界首台650℃百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示范机组,锅炉设备蒸汽参数为世界之最 [5] - 2024年完成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国能盘山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后主设备具备延寿30年能力 [6] 新能源与低碳转型 - 2022年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成功应用于5MWe发电机组,解决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难题 [8] - 2023年研制国内首台全流程显热回收气化炉,每年可节约用煤近5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00万吨 [8] - 在光热领域实现吸热、换热、储热核心设备业绩全覆盖,研制世界首台10万千瓦双塔一机"光热储能+"吸热器 [9] - 2025年研制全球最大规模35万千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换热器设备 [9]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2025年1月建成我国锅炉行业蛇形管部件流程完整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数智化生产车间 [10] - 2025年4月"计划联动平台与项目关键节点数字化协同平台创新应用"项目获评电力行业特级案例 [10] 企业管理与改革 - 2018年启动实施精益管理工作,在产能提升、项目计划联动、设计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3] - 开展"党建+精益管理"工作,以党建赋能管理升级 [13]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完成率超过国资委任务目标 [12][13]
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解读“获得电力”新政
中国电力报· 2025-06-12 14:11
深化"获得电力"改革政策解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在2020年1479号文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改革措施,推动建立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体系 [1][3] - 《意见》框架结构为"1+5+1":1个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5大重点任务(14条改革措施)、1套保障措施 [3] - 安徽省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达99.982%,位居全国第七位,得益于"三零""三省"服务深化实施 [11] 政策战略作用 - 重塑公共服务新模式:以"办电便捷化"驱动跨部门协同与流程再造,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推行全过程数智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 - 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强化配电网科学规划与智能运维,支持绿色电力接入消费,为"双碳"目标提供实施路径 [5] - 筑牢公平普惠保障网:提升居民供电薄弱区域保障能力,统一城乡服务标准,破解供电服务不平衡矛盾 [5] 政策创新路径 - 数字赋能:将低压办电"零投资"范围从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扩大至各类民营经济组织,推动供电企业依托政务平台动态获取项目用电需求 [7] - 精益强网:设置频繁停电硬约束(一年内≤5次,连续60天≤3次),鼓励将高电能质量服务内容纳入供用电合同 [8] - 绿能引领:要求公开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信息,建立绿电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应用AI技术开展能效诊断 [8] - 共享发展:对新建小区用电设施实施"同步验收交付",明确供电企业承担民生抢修兜底责任 [9] - 协同共治:构建央地联动监管体系,建立投诉转办联办机制实现用户投诉"接得快、转得清、办得实" [9] 安徽省落实举措 - 服务升级: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优先电、可靠电、绿色电、满意电" [12] - 电网建设:加大配电网投入与智能化改造,深化频繁停电综合治理 [12] - 绿色转型:服务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优化充(换)电设施报装服务 [1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解读“获得电力”新政
中国电力报· 2025-06-12 14:11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在2020年1479号文基础上强化改革措施,推动建立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体系[1] - 政策目标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五化"(办电便捷化、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监管协同化)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3] - 政策出台背景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用电营商环境已实现根本性改善,但需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以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改革措施与行业影响 办电便捷化 - 深化"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低压用户办电时间压缩至5~15个工作日[3] - 推广"刷脸办电""一证办电"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全程网办和契约服务[3] 供电高质化 - 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与管理,重点城市供电可靠性达世界一流水平,实现频繁停电动态清零[4] - 缩小城乡、区域供电差距,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能源保障[4] 用电绿色化 - 支持绿电接入与消费,加快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培育,推动"供电+能效"服务[4] - 推广电能替代,服务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4] 服务普惠化 - 通过网格化服务延伸、老旧小区改造等措施推进服务均等化,统一城乡服务标准[5] - 推广便民接电点建设,解决老旧小区线路老化、负荷不足等问题[9] 监管协同化 - 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协同监管机制,完善12398投诉处理体系[6] - 推行供电可靠性奖惩制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监督的治理格局[6] 实施路径与标杆建设 - 提出"三个一批"方案: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建设先进地区、发展特色城镇乡村[7] - 差异化推进东中西部标杆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水平提升[8] 民生保障专项措施 - 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实施规范化改造,供电企业提供兜底抢修服务[9] - 规范非电网直供电小区管理,禁止违规加价,推进直供终端改造[10] - 推行政企网格化协同治理,实现城乡"同质同速"服务,构建三级调解机制化解用电矛盾[10][11] 行业组织行动 - 中电联将推动行业标准衔接,优化分布式光伏接入、充电设施安全等技术规范[13] - 培育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鼓励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业务创新[14] -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破解老旧小区用电安全等民生问题[15]
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首日涨超5%,期现价差出现多头安全边际
华夏时报· 2025-06-12 12:57
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 -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于6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主力合约AD2511首日收盘价19190元/吨,涨幅4.49%,持仓9723手 [3] - 上市首日各合约均高开,主力合约AD2511盘中涨幅一度超5%,次日收盘价19400元/吨,涨幅0.91% [3][7] - 挂牌基准价设定为18365元/吨,较现货价20000元/吨存在近1600元/吨贴水,形成套利空间 [4][7]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铸造铝合金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产能1300万吨,产量620万吨,表观消费量673万吨 [5] - 铸造铝合金以废铝为主要原料,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是废铝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符合"双碳"战略 [5] - 上市目的包括服务低碳转型、提升"中国价格"影响力、完善风险管理工具 [5][6] 价格驱动因素分析 - 当前铝合金生产成本20086元/吨,行业亏损486元/吨,产能开工率52.01%,现货价已跌破成本线 [7][8] - 废铝资源稀缺性支撑成本,但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以价换量",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8] - 主力合约AD2511短期受成本支撑或冲高至19500元/吨,中期因供需双弱或进入震荡期 [8] 产业链格局与企业挑战 - 再生铝行业集中度高,前十企业占总产能46%,新建工厂产能普遍为10万吨 [8] - 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与下游账期双重挤压,存在资金压力和客户违约风险 [8] - 期货上市有助于解决电解铝定价偏差问题,填补铝合金定价空白 [9]
SNEC PV+ 2025|双良零碳智慧 链动共生价值
中国能源网· 2025-06-12 11:13
展会概况 - SNEC PV+ 2025国际光伏储能两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比例占30% [1] - 展会是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光伏盛会 [1] 公司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 公司以"零碳智慧共生"理念打造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光伏、氢能、储能、电能利用等领域 [1] - 方案包括发电端"光-氢-储"系统、用电端节能技术、运维端能碳管理平台三大模块 [1] - 发电端采用屋顶光伏发电、绿电制绿氢、大型液冷储能电站等技术 [1] - 用电端利用电制冷、电热泵等绿电设备和余热回收技术提升能源效率 [1] - 运维端通过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和精准控制 [1] 技术分享与市场反响 - 公司举办"碳"索者说技术分享会,聚焦零碳园区关键技术、节能节水技术、碱性电解槽等话题 [2] - 展台成为展会焦点区域之一,吸引大量行业人士驻足交流 [2] 光伏领域优势 - 公司多晶硅还原炉市场占有率超65%,单晶硅片产能近100GW,规模与品质稳居行业前三 [4] - 入选"PVBL2025全球光伏品牌价值(硅料、硅片)20强榜单"和"全球光伏100强榜单" [4] - 高效光伏组件使用自产A+级硅片,产品获ISO、TüV、CQC等权威认证,并畅销海外市场 [4] 储能与绿氢技术 - 储能模块采用集中式浸没液冷系统,整体节能超50%,温控精度±0.2℃以下 [5] - 绿氢模块建成5GW电解槽智造基地,自主研发出全球单台产氢规模最大的5000Nm3/h碱性水电解槽 [5] - 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并为多个海外重量级项目供货 [5] 智慧运维与国际化布局 - 智慧运维模块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园区精准用能 [6] - 公司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产品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与意大利ENERGY DOME、瑞典P2H、阿联酋MMEC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8] 行业认可与未来规划 - 公司上榜"全球新能源ESG百强榜"和《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 [8] - 未来将持续优化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构建全球绿色生态 [9]
甲醇日报-20250612
建信期货· 2025-06-12 09:46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甲醇日报 [1] - 报告日期:2025 年 6 月 12 日 [2] - 研究员:李金、任俊弛、彭浩洲、彭婧霖、刘悠然、李捷、冯泽仁 [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期货盘面周三收盘,甲醇加权合约减仓 1971 手,09 主力合约减仓 4545 手,日内窄幅震荡,收带上下影线实体较小阳线,整体上涨 0.26% [5] - 江苏太仓甲醇现货成交平均价 2367 元/吨,较上一日降 13 元/吨 [6] - 截至 2025 年 6 月 11 日,国内甲醇样本生产企业库存 37.91 万吨,较上期增 0.86 万吨,涨幅 2.33%;样本企业订单待发 30.21 万吨,较上期增 3.99 万吨,涨幅 15.22% [6] - 国内甲醇港口库存总量 65.22 万吨,较上一期增 7.10 万吨,华东和华南地区均累库;周内中国甲醇样本到港量 46.03 万吨,到港量大幅上升,港口库存低位继续累库 [6] - 甲醇短期震荡反弹运行,小时线周期 RSI 指标接近超买区域,MACD 快慢线在零轴上方运行且反复背离;日线周期 MACD 快慢线在零轴下方,红柱持续变长,短期震荡偏强,中期仍偏弱 [6]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与展望 |合约|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涨跌幅(%)|成交量|持仓量|持仓量变化|投机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MA2501|2340|2345|2357|2332|0.30%|42831|224805|1109|0.19| |MA2505|2282|2289|2298|2276|0.44%|265|2891|-50|0.09| |MA2509|2274|2282|2295|2268|0.26%|497262|827472|-4545|0.60| [7] 行业要闻 - 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内蒙古)有限公司大路 80 万吨/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总体设计启动协调会在浙江宁波召开,该项目是重点示范工程,采用全链条中石化自主技术,甲醇制烯烃规模 226 万吨/年(含 OCC),聚乙烯 35 万吨/年、聚丙烯 45 万吨/年,EVA/LDPE 10 万吨/年 [13] - 2023 年 3 月,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内蒙古)有限公司以 301.5 亿元竞得内蒙古自治区纳林河巴彦柴达木井田煤炭探矿权,井田面积 115.4319 平方公里,煤炭资源量 21.31 亿吨,规划生产能力 1000 万吨,为项目提供原煤供应 [13] 数据概览 - 报告展示了期货价格和仓单数量、MA09 - MA01(元/吨)、主力合约基差 (元/吨)、产销地价差(元/吨)、三种工艺甲醇利润(元/吨)、甲醇海外市场价格等图表 [15][20][22]
中环新能源(01735)与世界500强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09:43
公司合作 - 中环新能源与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绿电、绿氢到绿色燃料的完整产业链 [1][6] - 中环新能源计划采用霍尼韦尔UOP的甲醇制航煤(MTJ)技术,将现有绿色氢氨醇项目拓展至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领域 [6] - 霍尼韦尔UOP将为中环新能源提供技术支持、工程设计及设备配置服务,首个合作项目计划于2027年前在合肥市周边区域启动 [6] 公司背景 - 中环新能源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战略目标为成为新一代电池专业制造商和绿色能源系统集成供应商,聚焦光伏电池制造、组件研发及低碳智慧园区开发 [5] - 霍尼韦尔UOP是全球能源化工技术领军企业,其甲醇制航煤(MTJ)技术可将可再生甲醇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碳减排率超80%,占据全球35%的SAF市场份额 [5] 行业影响 - 合作将助力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SAF产业商业化落地 [6] - 中环新能源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布局绿色能源赛道,响应全球碳中和号召,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6]
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锻造能源新标杆——黄陵矿业的“智”“绿”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9: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煤炭产量逆势增长8.7% [1] - 发电量突破百亿度 [1] - 吨煤成本同比下降近23元/吨 [1] - 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极薄、薄、中、厚煤层全覆盖 [1] 智能化转型 - 生产线无人化率突破80% [2] - 2024年取得专利84项、软件著作权8项 [2] - 立项团标3项、行标2项 [2] - 5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 双龙煤业极薄煤层开采效率提升4倍 [2] - 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大幅降低井下风险隐患 [2] 绿色化发展 - 构建"矸石循环链"实现"矸石不升井、固废零排放" [3] - 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预计年产值约9千万元 [3] - 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 [3] 人才队伍建设 - 聘任专业技术人员545名 [3] - 46人取得高级以上职称 [3] - 12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3] - 711人通过技能等级认定 [3] - 2024年选拔任用"80后"干部占比61.5% [3] - "90后"干部占比23.6% [3] 产业生态重构 - 电力板块总装机容量达到6320MW [4] - 年发电量将超过300亿度 [4] - 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4] - 建成2×660MW燃煤电厂、6MW分布式光伏项目和30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 [4] 数字化建设 - 搭建"4G+5G+Wi-Fi+万兆工业环网"高速通道 [5] - 建成基于4DGIS的公司决策和矿井管控"两朵云"平台 [5] - 集成"产、供、销"系统实现智慧决策 [5]
应对气候变化新标出台,企业面临核算、减碳、适应三重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8:0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从基础能力支撑、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三大维度构建国家层面的标准体系框架 [1] - 重点规划了温室气体核算、市场机制设计、适应行动规范等领域工作,为气候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1] - 方案的实施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碳排放管理,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1] 温室气体核算与核查 - 温室气体核算、核查、监测列为"基础能力支撑"的核心支柱,为整个标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2] - 国内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已相对完善,发布了数十项国家标准,涵盖组织层面核算通则及具体行业核算标准 [2] - 我国在制定温室气体核算相关标准时,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部分国际标准已被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 [2] - 温室气体核查标准虽初具雏形,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已有一些实践操作规范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3] 温室气体监测与排放管控 - 当前温室气体监测标准在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 [4] - 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在碳市场中的应用规则尚不完善,亟待构建配套标准体系 [4] - 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强化源头防控,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4] 能碳管理平台应用 - 能碳管理平台作为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重要工具,逐步在企业中普及 [4] - 能碳管理平台监测的数据范围主要是企业的直接排放和能源使用排放,供应链排放的界定和监测相对复杂 [6] - 能碳管理平台的用户多为大型制造企业或政府,中小企业应用相对较少 [6] 市场机制与减排动力 - 市场机制作为连接政府政策与企业行动的桥梁,其设计合理性与执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减排目标的实现 [7] - 全国碳市场当前流动性不足,交易主体限于控排企业,金融机构尚未获准入场 [7] - 未来的排放强度标准将对企业运营产生直接约束 [7] 跨部门协作与标准体系构建 - 行业低碳转型与技术创新需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 [7] - 构建碳交易市场体系中,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非常必要 [8] - 标准体系的构建与有效落地亟需跨领域资源整合与政策协同 [7] 适应气候变化标准建设 - 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标准建设步伐有待提速 [9] - 国内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及减缓领域,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进度相对滞后 [9] - 2024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39个市(区)入选 [9] 金融支持与气候适应 - 完善的适应标准体系可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风险识别工具 [9] - 标准体系为开发支持适应行动的金融产品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认证依据 [10] - 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可以为气候风险投融资提供重要依据 [10]
新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按下“加速键”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7:30
项目概况 - 中电建若羌光热EPC项目位于新疆若羌县铁木里克乡,海拔3200米,是目前全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 [1] - 项目规划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计划安装30万面定日镜,已成功突破10万面组装大关 [1] - 采用"光热+光伏"一体化建设模式,包含10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系统和90万千瓦光伏发电站 [1] 技术亮点 - 采用全自动定日镜组装线,实现从自动上料、清洗、检测到成品下线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1] - 小镜片技术具备"两低三高"优势:安装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风性高、跟踪精度高、光学效率高 [1] - 定日镜作为核心组件,可将太阳光线高效反射至吸热塔,提升发电效率与经济性 [1] 建设进展 - 剩余20万面定日镜计划在2023年底前全部安装完毕 [2] - 项目团队持续优化高海拔恶劣环境下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水平 [1] - 山东电建三公司作为承建方正全力推进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 预期效益 - 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9.6亿千瓦时 [2] - 每年可减少69万吨标准煤使用量,减排二氧化碳188万吨、废水12.22万吨 [2] - 项目对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