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放弃电商,他们重新做回实体店:流量可能今天好,明天瞬间就没了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50
电商行业趋势变化 - 电商生态发生显著改变,网店不再是商家唯一选择,实体店重新吸引消费者和商家目光[1][2] - 2024年618大促期间全网销售总额7428亿元,同比下降7%,为10年来首次下滑[2] - 线下回潮成为电商新风口,线上线下多渠道商业生态为店铺注入新活力[3][11] 品牌与商家线下布局 - 三只松鼠2023年转型全品类全渠道矩阵后,2024年Q3营业收入36.46亿元,同比增长90.83%,利润增长60.8%[4] - 2024年上半年头部品牌线下店同比增长22-25%,体验店拓店量超40%[7] - 网红主播如辛巴、小杨哥、李佳琦等纷纷布局线下超市、咖啡店等业务[7] 中小商家线下转型案例 - 童装店主李伟关闭天猫店转战线下后改善作息并提升顾客互动体验[9] - 商家张娜通过线上内容引流至线下门店,销售额实现增长[9] - 网店运营成本高企:人工费10%、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20%、快递费12%,大促活动加剧亏损压力[13] 线下经营优势分析 - 实体店租金普遍下降15%-40%,竞争压力小于线上[17] - 线下模式多元化,线上引流+到店体验提升成交率并降低推广成本[18] - 实体店通过场景化经营结合本地文化形成IP形象,吸引90后、00后年轻消费者[19][21] 新零售模式发展 - 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或线下体验线上复购模式优化库存并降低渠道成本[23] - 实体店提升消费者信任感,售后服务保障和商品体验促进复购[23] - 政府政策推动降低商家负担,如取消"仅退款"等措施缓解内卷竞争[23] 行业本质与未来方向 - 信任经济与体验价值成为破局关键,消费者追求可触碰的情感连接[27] - 新零售回归有温度的服务,减少对数据算法的依赖,强调人间烟火共存[27]
地方商务丨小小便利店燃旺“烟火气”,贵阳1600余家便利店跑出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42
行业增长与市场表现 - 贵阳以4.9%的增长率成为2024年全国便利店增速最高的城市[1] - 贵阳贵安便利店门店数超1600家,品牌化率达70%,日均服务人次50万以上,带动消费超30亿元[3] - 凯辉便利店日均营业额从3-4千元跃升至1万元以上,外卖平台日均超1000单,销售半径延伸至10公里[11] 业态升级与消费场景 - 便利店从传统小卖店升级为"好吃、有趣、有料"的消费新场所,年轻化成为高频消费者标签[3] - 食品饮料占据核心货架,品类精简配合高频补货与促销,提升货架新鲜度和单次销售额[6] - 24小时营业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夜间(19:00-凌晨)为人流高峰,烟酒饮料零食成热销品类[13][15] 产品策略与消费趋势 - 小容量包装、单人份即饮形式最受欢迎,契合"边走边买"场景,无糖低卡等健康选项成趋势[22] - 引入冷藏果蔬、沙拉、熟食便当等简餐,满足"营养+便利"双重需求[22] - 贵州本土牛奶品牌"好一多""山花"受外地游客青睐[5] 技术应用与服务扩展 - 智能收银、无感支付、自助点餐机等技术普及,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22] - 便利店提供代收快递等生活服务,向"一店多能"转型[20] - Z世代偏好APP下单、到店取货或当日达服务,推动数字化购物体验[22] 区域经济与社会功能 - 便利店形成"高密度、全时段、多业态"模式,托举城市"大民生",激发消费新活力[3] - 24小时便利店弥补超市"时间与距离"缺陷,满足应急性、便利性需求[17] - "15分钟生活圈"推进下,便利店成为生活服务业"全能选手"[20]
青岛零售巨头创始人之女正式接班,80后“创二代”,能否拯救这家日渐衰退的零售帝国?
36氪· 2025-05-28 13:25
核心观点 - 利群股份完成二代接班,43岁徐瑞泽接替父亲徐恭藻出任董事长,标志公司进入新阶段 [1] - 新管理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王本朋,形成"家族传承+专业治理"新模式 [3] - 徐瑞泽曾主导供应链数字化改革,被内部称为"物流女王",接班早有铺垫 [3][23]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压力,2024年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3.39%,净利润2723.82万元同比下降8.52% [17] - 电商冲击下线上业务占比仍低,自建物流体系成本高企,转型面临挑战 [19] - 徐瑞泽提出"零售是基础,供应链整合是方向"战略,聚焦供应链深耕与创新业态 [29][30] 公司历史与创始人 - 创始人徐恭藻1975年从百货营业员起步,1984年以82.9%支持率当选经理 [5][8] - 1992年主导公司成为青岛首家发行股票企业,募资3600万元 [11] - 通过收购胶南百货等动作实现跨区域扩张,业务拓展至零售/物流/酒店/医药/地产 [11][13] - 2023年集团总营收达291亿元,建成胶州智慧物流基地(投资20亿元) [14][15]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徐瑞泽高中时期隐姓埋名在门店基层岗位历练 [20] - 留学归国后执掌福兴祥物流,主导数字化改造,品牌代理达4000余个,自营占比95% [21][23] - 2017年出任总裁,推动B2B平台开发与线上线下融合 [23] - 管理风格注重倾听年轻员工声音,关注80/90后消费群体需求 [25][27] 战略转型方向 - 开放物流体系向第三方服务,将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41] - 依托中央厨房发展高毛利预制菜与鲜食自有品牌 [41] - 以胶州/淮安为据点布局社区生鲜店,探索跨境电商 [41] - 构建300公里辐射圈的南北双物流枢纽 [30] 行业对比 - 娃哈哈宗馥莉因激进改革导致渠道震荡 [33] - 酷特智能张蕴蓝转型C2M但面临行业天花板 [34] - 利群选择供应链深耕而非盲目扩张,平衡传统与创新 [36]
甘肃国芳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 甘肃国芳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5月27日(星期二下午15:00-16:00 时,通过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路演中心(http://roadshow.cnstock.com/)网络平台召开了2024年度业 绩说明会,就广大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一、本次业绩说明会的召开情况 公司于2025年5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了《关于召 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28),并通过邮件等方式提前征集投资者所关注的 问题。2025年5月27日,公司董事长张辉阳先生,董事、总经理张辉女士,独立董事李宗义先生,董 事、财务总监李源女士,董事会秘书马琳先生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并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就投 资者关注的事项进行了沟通交流。 二、本次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答复情况 公司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给予了回答,主要问题及答复整理如下: 问题1:2024年公司对主力店兰州百货进行了大规模装修调改,2025年还有哪些改造 ...
小米集团20250527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单季度经调整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22.8%,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3]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占总收入45.5%,同比增长9%;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市场份额14.1%,稳居全球前三;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重返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高端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至25%[2][10] - IoT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9%;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翻倍增长,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出货量均实现65%以上高速增长[2]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中国大陆互联网收入创历史新高,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9.7%[3][12] - AI及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181亿元,综合毛利率达23.2%[3][13] 2. **硬核科技成果** - AI方面,小米大模型Code团队发布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小米IM,参数规模为7B,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表现优异[5] - 芯片方面,发布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旗舰手机SoC芯片玄界O1,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成,有191亿个晶体管,性能全球领先;还推出长续航4G手机芯片玄界7,是基带技术重要突破[5] 3. **汽车业务发展**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796万台新车,苏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4月交付超2.8万台,是20万元以上价格段销量冠军[2][7] - 小米1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全系标配多项先进配置,通过多项安全测试,将于7月正式上市[7] - 一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超过23%,得益于产品力、规模经济和高效渠道[2] 4. **研发投入计划** - 2026 - 2030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研发,重点发展AI和芯片等底层核心技术[2][8] - 过去四年累计投入135亿人民币用于芯片研发,团队规模超2500人;自2021年以来的小十年间,计划至少投资500亿人民币于大芯片项目[8] 5. **渠道拓展举措**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新增超1000家小米之家,总数达16000家;新增235家汽车销售门店[3][9] - 一季度,中国大陆线下渠道智能手机占有率提升至12.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3] 6. **各业务板块亮点** -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长,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10] - IoT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双重突破,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5%;毛利率25.2%,同比大幅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月活数达17.19亿,同比增长9.2%;中国大陆月活数达1.8亿,同比增长13%[11] - 互联网服务:毛利率持续优化,本季度达76.9%,同比增长2.7%;广告业务带动增长,本季度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9.7%[12] - AI及创新业务:本季度经营亏损继续收窄,为5亿元;小米SU7系列总计交付15860台奔驰新车,平均单价238000元[13] 7. **应对策略与规划** - 手机业务:适当放缓对销量要求,更关注产品结构改善;在西欧区聚焦中高端机型;在非洲采用规模优先策略,目标占有率达20%以上;2025年目标出货量接近1.8亿[21] - 汽车业务:通过技术发布和策略调整确保预期与初期销量,避免降价促销;利用产品力、规模经济和高效渠道提升毛利率[22] - 高端化发展: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在AI手机领域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超级小爱的功能,融合AI与操作系统;提升6000元以上手机市场占有率[23][24] - 自研芯片:专注旗舰芯片研发与应用,中长期再考虑非旗舰系列;未来3 - 5年逐步应用于人车家生态系统[26] - IoT业务: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策略应对618价格竞争;按既定战略推进,补齐能力以实现更好发展[26][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ESG进展与目标**:2025年4月连续第七年发布ESG报告;计划到2026年回收3.8万吨电子废弃物,已完成目标95%以上;设定供应商碳排放和绿电使用比例目标;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15] 2. **家电行业策略**:认为家电行业存在问题,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产业进步推动者;大家电业务高速增长刚起步,将建设新工厂、自研核心器件[16][17] 3. **国内外市场策略差异**:国内新零售更成熟,海外刚起步;竞争环境有差异,但用户需求本质相同,打法无太大区别[18] 4. **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小米智能制造平台有共性,可提升不同品类生产效率;未来将走向全球;产品力强可保证竞价权和合理利润率[20][21] 5. **内存价格趋势**:二季度内存成本从下降转为上涨,不同类型内存价格变化不一;预计三四季度内存价格缓慢上涨,小米手机整体毛利率可控且平稳[31] 6. **海外市场情况**:印度市场有意控制量以降低风险;欧洲市场主动放弃部分极端产品供应,重点放中高端;非洲市场有很大增长空间,全球分八个大区实现本地化精细化经营[33][34]
小米高管解读Q1财报:不担心SU7销量会受YU7影响
新浪科技· 2025-05-27 21:4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1113亿元 同比增长47 4% [1] - 净利润109亿元 上年同期为42亿元 同比增长159 5% [1] - 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 上年同期为65亿元 同比增长64 6% [1] IoT业务发展 - IoT业务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但面临竞争对手推出针对性竞品的挑战 [1] - 公司认为当前主要瓶颈在于产能不足 而非竞争压力 空调等产品处于"缺货"状态 [1] - 大家电业务纳入集团战略仅一年半 仍有巨大进步空间 包括自研核心器件和建设生产基地 [2][3] 市场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竞争对手关注是行业进步的好现象 将推动改善用户体验和价格透明度 [2] - 反对行业存在的渠道差异化定价行为 主张统一用户知情权和价格权 [2] - 海外市场与国内打法本质相同 但竞争环境差异明显 如东南亚80%家电为日本品牌 [3] 汽车业务布局 - YU7与SU7采用相同摩德纳平台 具备产能和核心器件复用优势 [4] - 当前汽车业务主要矛盾是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周期长 暂无降价促销压力 [4] - 两款车型未来市场占比需参考特斯拉Model 3/Y的销售比例模型 [4] 产能规划 - 急需建设首期大家电工厂 包括冰箱 洗衣机等产线 [3] - 汽车业务同样面临产能瓶颈 交付周期延长问题突出 [4]
对话刘畊宏夫妇:首店开业!明年有这些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5-27 16:27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转型 - 刘畊宏夫妇从艺人转型为轻运动生活方式品牌VIVICYCLE创始人,品牌全国首家旗舰店在杭州开业[1][2] - 公司曾尝试嘻哈风格服装品牌但失败,最高峰开设约10家门店,后因资金周转和小众化问题关闭[5] - 刘畊宏抖音粉丝超6000万,微博400万,快手440万,小红书近700万,借助健身主播身份积累大量粉丝[5] - 王婉霏作为品牌主理人,结束8年家庭主妇生活参与创业[6]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品牌聚焦Z世代和25岁以上女性群体,覆盖瑜伽服、跳操服、户外运动套装等品类[9] - 核心价格带定位99~399元区间,主打高性价比[9] - 产品灵感来源于跳操粉丝对运动服装专业性和美观的需求,从队服逐步发展为完整品牌[5] 门店扩张计划 - 计划到2026年底在全国扩张至100家门店,已签约北京、西安等10个城市[2][9] - 杭州旗舰店为直营店,试运营首月营业额约50万元[9] - 线上月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实体店用于增强用户体验和互动活动[9] 行业竞争环境 - 运动品牌市场竞争激烈,面临安踏、李宁、LULULEMON等成熟品牌的竞争压力[9] - 公司采取明星IP联名策略,运营方同时运作周杰伦官方二次元形象品牌[9] - 线下实体店被视为互联网主播拓展新零售业务的重要举措[9]
对话刘畊宏夫妇:重返服饰赛道,打造VIVICYCLE拟开百店
第一财经· 2025-05-27 13:42
公司发展 - 刘畊宏与妻子王婉霏创立轻运动生活方式品牌VIVICYCLE,并在杭州开设全国首家旗舰店 [1] - 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在全国扩张至100家门店,已签约北京、西安等10个城市 [1][6] - VIVICYCLE由浙江汝星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运营管理,该公司还运营周杰伦官方二次元形象品牌CHOUCHOU [6] - 杭州旗舰店试运营一个月营业额约50万元,线上月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6] 品牌定位 - VIVICYCLE专注于轻运动生活场景需求,聚焦Z世代和25岁以上女性群体 [6] - 产品线覆盖瑜伽服、跳操服、户外运动套装等品类 [6] - 核心价格带定位于99~399元区间,主打高性价比 [6] 创始人背景 - 刘畊宏从艺人转型为创业者,曾尝试嘻哈风格服装品牌但失败 [3] - 王婉霏作为品牌主理人,从8年家庭主妇身份重新回归商业领域 [4] - 品牌灵感来源于跳操粉丝对运动服装的需求,从队服逐步发展为完整品牌 [3] 运营策略 - 实体店旨在提升客户体验感,包括服装试穿和粉丝互动活动 [6] - 刘畊宏夫妇社交媒体影响力显著,抖音粉丝超6000万,全平台粉丝总量庞大 [3] - 公司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线上销售已形成规模 [6] 行业环境 - 运动品牌市场竞争激烈,面临安踏、李宁、LULULEMON等成熟品牌的竞争 [6] - 互联网主播开展新零售业务成为行业新趋势 [6] - 实体店虽销售额可能不及线上,但对品牌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
小米集团-W(01810.HK):发布YU7及玄戒芯片等新品 继续看好“人车家”全生态齐头并进
格隆汇· 2025-05-27 01:44
新品发布 - 公司召开"小米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发布玄戒O1、T1 芯片、YU7 SUV、15S Pro 手机、7 Ultra 平板及各科技家电等多款新品 [1] YU7 SUV - YU7 定位中大型豪华高性能SUV,预计2025年7月上市 [1] - 全系标配小米天际屏,通过全景曲面投影技术实现1.1m 全景显示 [1] - 性能方面,最大马力达690PS,零百加速3.2 秒,最高时速253km/h [1] - 续航方面,标准版续航835km为中大型纯电SUV 第一 [1] - 智驾方面,全系标配700 TOPS 英伟达Thor 芯片及激光雷达 [1] - 截至2025年5月,SU7 累计交付量超25.8 万台,2025年4月交付超2.8 万台,为20 万+价位销量第一 [1] 玄戒芯片 - 自研手机SoC 玄戒O1 首发搭载于15S Pro 手机及7 Ultra 平板 [2]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自研设计3nm 制程手机SoC 的企业 [2]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 制程,集成190 亿个晶体管,大核主频达3.9GHz [2] - 发布集成了自研4G 基带的玄戒T1 芯片,首发搭载于Watch S415 周年纪念版 [2] - 芯片研发团队超2500 人,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规模及投入位居行业前三 [2] - 公司指引2025年芯片投入超60 亿,2026-2030年核心技术研发投入2000 亿 [2] 手机业务 - 2024年手机总出货量同比+15.7%至168.5 百万台 [3] - 在全球56/69 个国家&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三/前五 [3] - 全球/大陆市占率同比增加1.0pct/3.0pct 至13.8%/15.8% [3] - 2024年国内高端智能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0pct 至23.3% [3] - 2024年Q4 总体ASP 同比+10.1%至1202 元 [3] 新零售 - 2024年国内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同比+1.9pct 至10.3% [3] - 公司指引未来五年新增境外小米之家约一万家 [3]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6/2027 归母净利润343/467/593 亿元的预期 [3] - 2025年5月23日收盘对应2025/2026/2027年PE 分别为37.3/27.4/21.6 倍 [3]
永辉还没“变胖”,名创却快“挤不出奶”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6 22:16
名创优品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4.8%至5.87亿元,净利润率从16.6%下滑至13.3% [1][5] - 海外直营店相关开支同比提升71.4%,IP授权费用投入同比提升39.6%,导致利润率承压 [1][5] - 同店销售出现中个位数同比下滑,营收增长主要依赖新门店扩张而非经营效率提升 [1][7] 名创优品业务策略 - 国内商场渗透率已达66%,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渗透率接近50%,门店驱动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7][9] - IP联名合作已覆盖150个知名IP,推动8亿件IP产品销量,毛利率从2019年26.7%提升至2024年44.9% [9]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5.9亿元,门店达3213家,但直营模式导致核心商圈成本高企 [10] 永辉超市改革进展 - 实施供应链改革,推行"裸价直采"模式,锁定200家核心供应商并取消中间商收费 [14] - 计划2025年调改200家门店并关闭250-350家门店,单店改造成本超800万元 [16] - 出售黑龙江、吉林12家门店给比优特集团,但亏损持续扩大且现金流压力显著 [16] TOP TOY分拆上市计划 - 计划分拆潮玩品牌TOP TOY赴港上市融资3亿美元,门店数量达280家(同比净增120家),收入增长58.9%至3.4亿元 [17][20] - 定位"全球潮玩集合店",客单价130元,采用IP联名策略(如迪士尼、三丽鸥),但缺乏原创IP生态 [20] - 泡泡玛特市值近3000亿港元(毛利率66.8%),名创优品市值仅500亿港元,分拆或寻求估值重估 [19][20] 叶国富战略布局 - 同时面临名创优品增长瓶颈、永辉扭亏压力及TOP TOY上市筹备三重挑战 [3][21] - 收购永辉决策仅用一周,强调零售领域决断力,但改革成本高企且效果未显 [3][13] - 历史扩张风格激进,曾一次性投入2亿元拿下广州100家门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