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联名产品
搜索文档
当“鸟巢”遇见电竞 北京宠粉操作获赞
经济观察网· 2025-11-11 11:25
赛事规模与历史意义 - 成都AG超玩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以4比2战胜重庆狼队,成功蝉联2025年KPL年度总决赛冠军 [2] - 现场观众人数达62196名,创造了单场电竞赛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标志着电竞赛事从室内场馆迈向奥运级别地标 [2][3] - 赛事在曾举办两届奥运会的鸟巢举行,被视为电竞与国家级荣耀殿堂的历史性握手及数字时代体育精神的文化加冕 [3] 商业模式与消费拉动 - 通过队服、手办盲盒及与3C数码、美妆、餐饮等品牌的IP联名产品,将线上赛事热度延伸至线下,形成“观赛—认同—购买—传播”的完整消费闭环 [4] - 购票观众中85%为外地观众,仅15%为北京本地玩家,凸显“为一场赛,赴一座城”的新消费趋势 [4] - 凭决赛票根可在亚奥商圈30余家餐饮、零售商户享专属折扣,北辰集团旗下6家酒店提供免费粉丝巴士、观赛能量包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撬动本地消费市场 [4] 城市文旅融合效应 - 赛事带动亚奥商圈近150家餐饮品牌主动延时经营,打造“深夜食堂”,大屯里商业街等区域夜间消费人气旺盛 [4] - 外地粉丝策划“电竞主题周末”,参与王者荣耀城市派对、集章互动、Coser巡游等活动,体验古都文化与年轻电竞文化的碰撞 [6][7] - 官方衍生品商店销售火爆,69元战队盲盒成堆购入,149元FMVP纪念抱枕几乎秒空,鸟巢限定周边如徽章和实体入场券成为热门纪念品 [7] 行业发展战略 - KPL联盟主席指出行业通过9年“聚沙成塔”式发展,勇于创新并倾听玩家声音,乘借中国互联网经济、4G/5G网络及手机端普及的快车实现增长 [9] - 行业探索适合中国电竞的发展道路,在地域化布局上通过线上渠道推动俱乐部与地方联结,再共建线下生态,旨在降低高昂的转播成本并构建移动电竞的“中国方案” [10]
叶国富计划关闭重开80%门店,谁为“腾笼换鸟”买单?
虎嗅APP· 2025-10-23 21:36
转型战略核心 - 公司计划在今明两年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将全球80%的门店(约6000家)关闭重开,以实现从零售公司向文化创意公司的定位跃迁 [5][6] - 转型两大支柱为门店模型重构与产品结构变革:门店从200㎡以下中小型升级为400-600㎡主题化空间,旗舰店参考1500㎡的上海“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IP产品占比计划从当前50%在未来3-5年提升至80%以上 [6] - 战略转变的底层逻辑包括从流量覆盖转向精准狙击、从卖产品转向卖文化、以及通过收购永辉实现生态协同,旨在剥离低效资产,集中资源打造标杆门店 [14][1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局面,营收增长18.9%,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由于销售与分销开支同比增长46.7%以及收购永辉带来的财务成本增加 [11]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23.1%,毛利率为44.3%,较去年同期上升40个基点,但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11] - 公司中国内地合伙人门店在2024年关闭299家,关店数量近乎翻倍,单店年收入从巅峰270万元跌至190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净减少111家门店,出现首次总门店数量下滑 [10] 转型驱动因素 - 行业趋势显示IP衍生品市场持续升温,盲盒、潮玩等文创产品凭借高溢价和强用户粘性成为零售新增长点,公司此前IP联名产品已取得成效 [6] - 公司原有大量200㎡以下小店坪效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承载新IP产品及满足年轻人体验式消费需求,关店主要集中在清理二线及以下城市小加盟商的亏损门店 [10] - 上海南京东路全球壹号店作为新门店模型代表,9个月销售额破亿,单月最高达1600万元,客单价是普通小店的3倍,验证了用门店质量换用户价值的逻辑 [14] 执行挑战与风险 - 转型面临用户适应成本挑战,公司“平价实用”的消费者心智标签难以轻易抹去,IP产品溢价可能导致价格带上移,流失依赖低价刚需品的核心用户 [7] - 加盟商需承担重新装修、货品更新、停业损失等成本,新门店面积扩大导致装修和运营成本大幅提升,加盟门槛显著提高,部分中小加盟商可能因资金压力被淘汰 [17] - 长达两年的转型期内,门店变动可能引发购物不便影响品牌口碑,若转型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加盟商信心受挫和大规模退盟潮,给线下网络带来毁灭性打击 [20]
叶国富计划关闭重开80%门店,谁为“腾笼换鸟”买单?
虎嗅· 2025-10-23 17:29
转型战略核心 - 公司计划在今明两年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关闭重开其全球门店网络中80%的门店,涉及近6000家门店 [2] - 战略核心是门店模型重构与产品结构变革,目标是从零售公司转变为文化创意公司 [2] - 门店升级方向是将原200㎡以下中小型门店升级为400-600㎡的主题化空间,并参考1500㎡的旗舰店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2] - 产品结构变革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IP产品占比从当前的50%提升至80%以上,增加高溢价联名IP商品 [2] 转型驱动因素 - 公司过往跑马圈地式扩张留下隐患,大量200㎡以下小店坪效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承载新IP产品和体验式消费需求 [5] - 公司中国内地合伙人门店在2024年关闭了299家,关店数量近乎翻倍,单店年收入从巅峰时期的270万元跌至190万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出现首次总门店数量下滑,国内净减少111家门店,关店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 [5] - 零售战场从数量之争转向效率之争,公司意图实现从流量覆盖到精准狙击、从卖产品到卖文化、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的底层逻辑转变 [11][1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18.9%,但出现“增收不增利”局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 [6]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与分销开支同比增长46.7%,主要由于加速海外直营店扩张和推进潮玩品牌TOP TOY的“大店”战略导致租金、折旧摊销等成本上升 [5][6]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23.1%,该季度毛利率为44.3%,较去年同期上升40个基点 [6] - 海外直营店扩张是利润消耗点,虽然直营模式下毛利率较高,但最终的经营利润率目前只有单个位数,拖累了集团整体盈利能力 [7] - 2024年9月,公司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股权,这笔巨额支出几乎掏空公司当时账面现金,并带来额外财务利息成本 [6] 转型潜在挑战 - 公司长期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的“平价实用”标签难以轻易抹去,转型后IP产品溢价可能导致价格带上移,流失依赖低价刚需品的核心用户 [3] -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沉浸式体验和IP符号买单仍是未知数 [3] - 长达两年的转型期内,门店分批调整可能引发购物不便,进而影响品牌口碑 [3] - 加盟商需要承担重新装修、货品更新、停业损失等成本,新门店面积扩大导致装修和运营成本大幅提升,加盟门槛显著提高 [13] - 若转型效果不及预期,加盟商信心受挫可能引发大规模退盟潮,对线下网络造成毁灭性打击 [15] 战略协同与案例 - 公司收购永辉后,双方均进行关店,剥离低效资产,集中资源打造标杆门店,旨在通过供应链、IP资源的协同实现1+1>2的效果 [12] - 上海南京东路全球壹号店作为转型标杆,9个月销售额破亿,单月最高达1600万元,客单价是普通小店的3倍 [11] - IP产品已显现溢价能力,例如印上迪士尼logo的耳机能从19元涨到29元且颇受欢迎 [11]
晨光股份(603899):IP转型持续深入 期待后续业绩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9-03 16: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08.08亿元同比下降2% 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下降12% 扣非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下降19% [1] - 25Q2单季营业收入55.6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0.04%) 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6% 扣非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下降25% [1] 传统核心业务表现 - 传统核心业务2025H1营收39.01亿元同比下降7% 其中线上业务晨光科技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5% [1] - 分产品看:书写工具收入11.36亿元同比下降0.2% 学生文具收入14.35亿元同比下降8.5% 办公文具收入16.07亿元同比下降8.5% [1] - 25Q2传统核心业务营收18.47亿元同比下降9% 晨光科技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5% [1][2] IP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与腾讯视频达成战略合作 推出《剑来》《斩神》等国漫IP联名产品 [2] - 合作"浪浪山小妖怪"IP 开发养生锤/冰箱贴/盲盒/毛绒/文具等多品类新品 [2] - 通过IP赋能实现从功能提供者向情绪价值提供者的战略转变 [2] 科力普业务表现 - 科力普2025H1营收61.29亿元同比增长0.2% 25Q2营收33.39亿元同比增长5.2% [2] - 2025H1净利润1.23亿元 净利率2.02% 其中25Q2单季净利率约1.61% [2] - Q2增长回暖主要受益于客户逐步恢复正常下单节奏 [2] 零售大店业务 - 零售大店2025H1营收7.79亿元同比增长7% 其中九木杂物社营收7.56亿元同比增长9% [3] - 25Q2零售大店营收3.78亿元同比增长6% 九木杂物社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8% [3] - 截至2025H1末零售大店总数830家 较25Q1新增38家 [3] - 生活馆业务净利润-0.23亿元 净利率-2.97% 盈利仍承压 [3] 海外市场表现 - 2025H1海外市场营收5.57亿元同比增长16% [2] - 持续拓展非洲和东南亚市场 [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H1毛利率19.45%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 [3] - 分产品毛利率:书写工具45.61%(+2.56pct) 学生文具36.31%(+0.89pct) 办公文具25.98%(+0.37pct) 办公直销6.92%(-0.21pct) [3] - 25Q2销售费用率8.2%(+0.9pct) 管理&研发费用率5.0%(-0.4pct) 财务费用率-0.1%(+0.1pct) [4] - 2025H1归母净利率5.1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25Q2单季归母净利率4.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53.73/275.20/298.76亿元 同比增长4.73%/8.46%/8.56%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4.39/15.81/17.35亿元 同比增长3.12%/9.86%/9.69% [5]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X/18X/16X [5]
老字号焕新、潮玩IP火爆,上海黄浦如何推动消费“破圈”?
第一财经· 2025-08-27 20:29
核心观点 - 上海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园三大商圈通过品牌调改、新业态引入和文化IP联动实现转型升级 显著提升商业绩效和客群结构多元化 [1][2][4] 商圈转型升级成效 - 黄浦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亿元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 经济密度163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市首位 [1] - 南京路商圈建成上海市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推进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及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 [2] - 世纪广场、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完成建设 [2] 老字号品牌创新案例 - 老大同食品2024年7月首次调改后营业额增长3倍 12月门头改造后营业额再增2-3倍 境外游客占比达5% [1] - 通过推出米乳咖啡、大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 成功吸引年轻及海外消费群体 [1] - 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在C馆7楼打造4600平米演艺空间 4楼"绮丽次元街区"单柜日均销售额达5-6万元 [4] 新业态与IP经济表现 - 名创优品"MINISO LAND"集合店汇聚135个联名IP IP产品贡献近80%营业额 2024年10月开业后单月营业额超1400万元 [3] - TopToy全球旗舰店暑期单月营业额超2000万元 迪士尼IP最受欢迎 境外游客占比20%-30% [4] - 商旅文体展创新联动催生消费新场景 "繁花""豫园灯会"文化IP引爆消费热潮 [2] 客群运营策略 - 针对年轻群体:引入二次元零售品牌、打造沉浸式购物动线、联合推动首秀首展活动 [4][5] - 针对银龄群体:在第一百货C馆7-8楼设立7000平米适老场景 提供演艺展示空间及专属权益服务 [7] - 延长营业时间:B馆4-6楼餐厅营业至凌晨12点 沿街引入咖啡简餐夜宵品牌 [5]
曼卡龙(300945):差异化珠宝品牌定位 引流黄金年轻化潮流趋势
新浪财经· 2025-06-30 10:43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每一天的珠宝",聚焦年轻都市女性消费群体,构建多元产品体系包括素金饰品、镶嵌饰品及IP联名产品 [1] - 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渠道零售体系,线上覆盖天猫、抖音、快手等平台,线下全国布局超230家门店 [1] - 持续推进自研产品策略、"一口价"黄金推广与数字化系统建设,打造高频珠宝消费新生态 [1]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57亿元,同比+22.55%;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20.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13.47% [3] - 分季度看,Q1~Q4营收分别为5.00/7.27/4.47/6.84亿元,同比+45.12%/+49.91%/+14.86%/-3.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0.25/0.20/0.19亿元 [3] - 分业务看,素金饰品业务营收22.81亿元/同比+28.91%;镶嵌饰品业务营收0.68亿元/同比-53.51%;其他业务营收0.08亿元/同比+6.44% [3]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整体毛利率13.38%/同比-1.26pct,镶嵌饰品业务毛利率37.26%/同比-5.74pct [3] - 2024年整体费用率8.33%/同比-1.0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5.83%/同比-0.48pct,管理费用率2.88%/同比-0.55pct [3] - 2024年净利率4.11%/同比-0.04pct [3] 2025年一季度表现 - 25Q1实现营收7.14亿元/同比+42.87%,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33.52% [4] - 25Q1毛利率15.78%/同比-1.39pct,环比+4.23pct;费用率7.77%/同比-0.68pct;净利率6.02%/同比-0.42pct [4] 线上渠道发展 - 2024年电商业务收入12.93亿元/同比+40.76%,占总营收54.83% [4] - 天猫渠道收入8.53亿元/同比+32.23%,快手渠道同比+807.26%,抖音渠道同比+173.68% [4] - 2025年Q1线上收入同比+60%,增长动能持续 [4] 线下渠道拓展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达235家,净增17家,其中直营店54家、专柜60家、加盟店121家 [5] - 省外营收同比+87.28%,新增门店中省外占比66% [5] - 直营与专柜平均单店毛利同比+6.15% [5] 产品结构优化 - 2024年素金饰品收入22.81亿元/同比+28.91%,占总营收96.76%,毛利率同比+0.43pct至12.37% [6] - 推出"未来东方主义"主题新品系列,在多个城市开展线下展览 [6] - 通过提升自研率、产品差异化与快速迭代能力优化盈利结构 [6] 数字化运营 - 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全渠道数字化运营系统 [7] - 新品从设计到推广周期由1-3个月缩短至2-3周 [7][8] - 通过AI+RPA系统在多个环节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8]
乘坐自动驾驶汽车游南沙,岭南控股携手小马智行共创文旅专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20:25
战略合作签约 - 岭南控股与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花园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科技+文旅"深度融合 [2] - 合作围绕自动驾驶文旅专线、IP联名产品、科普研学活动等领域展开 [5] - 双方首批跨界合作成果包括自动驾驶文旅专线和IP联名产品 [5] 合作具体内容 - 自动驾驶文旅专线以广州南沙为首站试点,串联南沙特色景点,提供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游览体验 [5] - 岭南酒店高端品牌与小马智行推出联名产品,包括"城市手信"主题月饼和"驭见未来"主题下午茶 [7] - 广之旅推出智行南沙线路,包含南沙一日游与两日游套餐,游客可乘坐自动驾驶汽车游览景点 [1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合作是"技术+场景"的优势互补,旨在推动自动驾驶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11] - 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集聚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构建完整生态 [12] - 岭南控股表示将继续深化文旅产业链集成优势,探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模式 [14] 公司表态 - 岭南控股总经理李峰表示合作是城市战略与产业优势的深度共振 [2] - 小马智行CEO彭军认为合作能为自动驾驶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11] - 岭南控股董事长王亚川指出将以南沙为起点,将前沿科技融入特色产品和服务设计 [12]
利润降回2年前,名创优品财报裂缝中的“生长痛”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23:18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8%至5.87亿元,净利率下降3.3个百分点至13.3% [2] - 增收不增利现象引发市场担忧,财报披露次日美股港股均跌超17% [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大增46.7%至10.21亿元,主要受海外直营店租金等费用增长70%影响 [12] 海外战略 - 海外直营店规模达548家,较两年前翻两倍,超半数位于北美市场 [11] - 海外代理模式利润率虽高但需共享收入,直营模式风险收益更高但短期拖累利润 [11][12] - 针对美国市场成立专项组,4-5月同店销售已改善,二季度聚焦24个核心州集群布局 [13] - 海外供应链80%依赖中国,正将北美采购比例提升至40%以应对关税风险 [14] 国内市场 - 一线城市商场渗透率达66%,同店GMV从2023年30-35%增长转为8-9%下滑 [15][16] - 实施"开大店关小店"策略,新店平均面积近300平米,月均销售额40万,旗舰店销售额达普通店3倍 [16][17] - 五一黄金周同店销售转正,截至5月20日降幅收窄至2.5%,维持全年转正指引 [18][19] IP战略 - IP产品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从25%升至40%,去年四季度达47%历史高点 [23][24] - 2024年IP授权支出4.21亿元同比增近三成,高于营收增速 [26] - 自有IP影响力有限,新推吉普特熊目标销售额4-5亿,不足泡泡玛特Molly五分之一 [29][30] 资本运作 - 一季度财务成本0.49亿元同比翻倍,受5.5亿美元可转债及永辉并购贷款影响 [32][33][35] - 叶国富实际掌控永辉改革,永辉二季度起以投资损益计入报表 [36][37][40] - TOP TOY一季度营收3.4亿元同比增59%,门店达280家,传筹划上市 [41][42][46] - 总负债从77.65亿升至155.08亿,资产负债率从42.85%增至59.22% [42]
永辉还没“变胖”,名创却快“挤不出奶”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6 22:16
名创优品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4.8%至5.87亿元,净利润率从16.6%下滑至13.3% [1][5] - 海外直营店相关开支同比提升71.4%,IP授权费用投入同比提升39.6%,导致利润率承压 [1][5] - 同店销售出现中个位数同比下滑,营收增长主要依赖新门店扩张而非经营效率提升 [1][7] 名创优品业务策略 - 国内商场渗透率已达66%,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渗透率接近50%,门店驱动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7][9] - IP联名合作已覆盖150个知名IP,推动8亿件IP产品销量,毛利率从2019年26.7%提升至2024年44.9% [9]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5.9亿元,门店达3213家,但直营模式导致核心商圈成本高企 [10] 永辉超市改革进展 - 实施供应链改革,推行"裸价直采"模式,锁定200家核心供应商并取消中间商收费 [14] - 计划2025年调改200家门店并关闭250-350家门店,单店改造成本超800万元 [16] - 出售黑龙江、吉林12家门店给比优特集团,但亏损持续扩大且现金流压力显著 [16] TOP TOY分拆上市计划 - 计划分拆潮玩品牌TOP TOY赴港上市融资3亿美元,门店数量达280家(同比净增120家),收入增长58.9%至3.4亿元 [17][20] - 定位"全球潮玩集合店",客单价130元,采用IP联名策略(如迪士尼、三丽鸥),但缺乏原创IP生态 [20] - 泡泡玛特市值近3000亿港元(毛利率66.8%),名创优品市值仅500亿港元,分拆或寻求估值重估 [19][20] 叶国富战略布局 - 同时面临名创优品增长瓶颈、永辉扭亏压力及TOP TOY上市筹备三重挑战 [3][21] - 收购永辉决策仅用一周,强调零售领域决断力,但改革成本高企且效果未显 [3][13] - 历史扩张风格激进,曾一次性投入2亿元拿下广州100家门店 [2]
名创优品定位「全球IP联名集合店」,叶国富:做出海资源要「无限倾斜」
IPO早知道· 2024-11-02 10:05
全球IP联名集合店战略 - 公司全新定位为"全球IP联名集合店",已与全球150多个知名IP合作,设计出具有兴趣消费价值的产品 [4] - 开创全球IP联名集合店商业模式是公司走向全球的核心原因 [4] - 2028年IP产品销售占比目标超过50% [4] 全球化扩张策略 - 创始人三分之二时间在海外,内部资源如升职、加薪、股权激励等向海外业务倾斜 [8][9] - 出海应"先易后难",马来西亚是最优先适合的出海目的地,建议先聚焦东南亚三五个国家 [9] - 出海应"少即是多",避免一开始选择太多国家,名创优品进入100多个国家用了很多年 [9] - 海外市场需本地化运营,如美国1000多名员工中99%为本地雇佣 [9] - 未来每年净新增门店900-1100家,中国海外各占一半 [9] 海外本地化实践 - 印尼雅加达全球最大门店约3000平,SKU约12000个,其中30%-40%产品来自印尼本地供应链 [10] - 在越南考察多家工厂,尝试海外供应链本地化布局 [10] 核心品类聚焦 - 未来将聚焦毛绒、盲盒、香水香氛、旅行出游四大高增长潜力、强情绪价值品类 [12] - 毛绒产品全年累计销售量5000万件,围绕"一切皆可毛绒"创新设计概念 [13] - 泡泡玛特上半年毛绒玩具品类营收增速达993.6%,显示IP+情绪消费价值 [12] 门店升级与体验 - 上海南京东路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面积近2000平,SKU数量8000-10000个 [16][17][20] - 门店分为7大层级,最高层级MINISO LAND定位全球级、国家级、城市级 [16] - 设置"二次元专区"、"宠物专区"和"盲盒专区"等特色区域 [16] - 产品客单价多在19.9-49.9元区间,与普通门店价格带一致 [22] 消费趋势洞察 - 中国消费潮流转向"情绪价值"和"兴趣消费",年轻人为自我愉悦买单 [11] - 2022年中国IP商品人均消费仅51元,远低于全球227元及美国3077元、日本581元 [11] 战略收购与模式创新 - 收购永辉超市部分股份,计划将"必选消费(永辉)"与"可选消费(名创优品)"结合 [27] - 推崇Costco模式,认为中国胖东来模式更优秀 [27] - 目标是成为世界级零售公司,需构建"可选+必选"消费组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