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搜索文档
曹操出行上市首日破发,难以为继的盈利和看不清的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6-27 09:56
公司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上市首日开盘暴跌19.4%,股价从41.94港元跌至33.8港元,最终收于36港元,市值缩水至约190亿港元 [3][6] - 公司三年累计亏损52.34亿元,2024年底总负债达112.8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81.46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1.59亿元 [5][7] - IPO募资额的34%用于偿还短期债务,暴露其上市融资本质是"续命" [7]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从76.31亿元增长至146.57亿元,但净亏损分别为20.07亿元、19.81亿元和12.46亿元 [5] - 2024年毛利率仅为8.1%,远低于滴滴同期18.15%的水平 [13] - 2024年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1%和36.7%,成本削减已触及临界点 [8] 商业模式 - 采用B2C重资产模式,运营超过3.4万辆定制车,是中国同类车队中规模最大的 [11] - 定制车型TCO较主流纯电动车降低33%-40%,但2022-2024年车服成本仍高达5.9亿元、5.28亿元和4.79亿元 [11][13] - 司机相关成本和补贴占出行服务收入比重长期维持在80%左右,2024年达107.1亿元 [13] 市场地位 - 市场份额以5.4%的GTV占比位居行业第二,远低于滴滴70.4%的统治性地位 [13] - 在136个城市运营,日均订单量不足164万单,与滴滴数千万单水平差距显著 [13] - 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从2022年49.9%猛增至2024年85.4%,2024年支付佣金高达10.46亿元 [14] 行业环境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444亿元增至2029年8042亿元,但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9] - 此前上市的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均已较发行价缩水80%,反映资本对二线网约车平台的悲观预期 [9] - 自动驾驶商业化仍需漫长时日,公司计划将IPO募资的17%(约2.95亿港元)用于自动驾驶研发 [14]
大力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教育数字化战略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 - 数字化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1] -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模式向互动式、主动式方向转变,促进教育方式创新 [1] 学生数字能力培养 - 提升学生数字能力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需具备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以有效运用数字技术 [2] -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 [2] - 推广"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数字能力培训 [2] 教育数据开放共享 - 以数据开放共享为支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人人可享、处处可达 [3] - 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教育数字化底座 [3] - 加强城乡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在各级教育体系自由流动 [3]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需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 [4] - 运用人工智能构建智能化教育基础设施,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供给 [4] - 探索数字场景学习、虚实融合场景学习、人机协同学习等新手段 [4]
打破行政壁垒、税收产值分成,云南力推园区经济利益共享
第一财经· 2025-06-26 22:26
园区合作双方可以协商分享协作带来的税费收入和经济指标。 园区是云南经济的主战场,经过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之后,云南今年开始积极推动园区探索利益共享机 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6月23日,云南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协作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6 月24日,云南召开全省园区经济工作会议。6月25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云南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 快推进园区协作发展新闻发布会。 5月26日-5月28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云南省人 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云南园区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园区规划不合理,与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体制机制不完 善,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园区经济综合实力偏弱,发展质效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 弱;部分要素保障存在瓶颈制约,要素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此次出台的《通知》目的就是建立园区共享机制,打破地域壁垒、激活发展动能,推动园区产业集聚, 解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形成协作发展合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云南省发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江西山区小县如何用一根“细丝”拉出百亿级产业?
新华社· 2025-06-26 21:40
行业概况 -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单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1] - 上犹县集聚玻纤企业195家,去年经营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形成全国少有的从原料到成品的完备产业链 [1] - 玻纤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高,竞争白热化,上犹县贡献过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 [2] - 全县5个劳动人口中就有1个从事玻纤或周边工作 [2] 产业链发展 - 从原料加工到应用产品的五级玻纤产业链上犹都有企业涉足,全国少见 [2] - 池窑项目每年生产5万吨玻纤纱,至少一半供给本地控火毯、覆铜板、管材等加工企业 [3] - 形成安全防护、电子基材、绿色建材三大细分产业群 [3] - 上下游配套吸引40多家下游企业落户 [3][4] 市场表现 - 国标电动车头盔占全国市场25%,电缆绝缘防腐蚀辅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控火毯等消防安防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30% [2] - 全球玻纤行业低迷,上犹逆势扩张,20多家企业增资扩产、80多家投资技改,新引进6个投资过亿元项目 [2] - 今年前4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工业投资增长31% [2] 技术创新 - 与2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玻纤产业研究院,每年引育上百名高层次人才 [6] - 浇铸新工艺大幅提升玻纤管材强度和轻量化水平 [6] - 研发热塑技术让风电叶片等玻纤材料都能回收利用 [9] 政策支持 - 产业基金投资股权扶持龙头企业,打通天然气供应管道保障能源 [3] - "免申即享"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用申请就能自动获得技改补助等资金 [6] - 县级供应链平台出资代购原材料、代销新产品,降低采购成本 [6] 应用拓展 - 使用玻纤材料的匹克球拍去年国内销售10万套,公司成为国家匹克球球拍类标准牵头起草单位 [8] - 高性能顶管管材和高温控火毯等新产品研发获得奖励 [8] - 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玻纤领域各级标准52项 [8] 智能化升级 - "共享智造"改革由地方平台和链主企业共同出资购置自动化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共享服务 [9] - 首个"共享智造"车间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9] - 年产15万吨玻纤拉丝生产基地正在建设,将填补电子级玻纤纱生产空白 [9]
海顺新材筹划收购正一包装100%股权 初步交易价格为9487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21:25
收购交易 - 公司正在筹划以9487万元现金收购正一包装100%股权并取得控股权 [1] - 正一包装成立于1998年,主营包装膜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食品、饮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2020年挂牌新三板 [1] - 正一包装拥有氧化铝膜、真空镀铝膜和涂布膜生产线,年产能超2万吨,产品线覆盖ALOx-PET、ALOx-BOPP、VMPET等高阻隔材料 [1] - 截至2024年底,正一包装总资产8063万元、净资产4684万元,2024年收入1.12亿元、净利润1012万元 [1] 战略协同 - 公司认为正一包装在镀氧化铝膜技术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收购旨在整合资源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2] - 收购后将建立技术共享机制,结合双方专利授权及技术合作强化壁垒,优化广东佛山与现有四大基地的生产供应链布局 [2] - 公司聚焦高性能包装材料研发,拥有复合冷成型、多层共挤等核心技术,服务于医药、新能源、新消费领域 [2] 经营动态 - 2024年公司营收11.43亿元(同比+11.92%),归母净利润7459万元(同比-12.70%)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6亿元(同比+10.46%),归母净利润1726.57万元(同比-24.99%) [3] - 子公司设立高性能医用膜材事业部(造口袋膜、高端输液膜)和电子材料事业部(UV减粘胶带、PI耐高温胶带),部分产品已通过下游测试 [3] 行业展望 - 公司认为铝塑膜是固态电池最合适的封装材料,当前行业供大于求但未来几年可能随固态电池产业化爆发 [4] - 2024年铝塑膜销售大幅增长,公司已完成热法工艺技术完善并开始送样,重点推进客户端认证 [4]
脑机接口概念下跌1.40%,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7:57
脑机接口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26日收盘,脑机接口概念下跌1.40%,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27只个股下跌,仅3只上涨,涨幅居前的为际华集团(+1.57%)、东方中科(+0.38%)、岩山科技(+0.37%)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荣泰健康(-4.53%)、倍轻松(-4.51%)、创新医疗(-4.28%) [1][3] 主力资金流动情况 - 脑机接口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9.40亿元 [2] - ST华通主力资金净流出居首,达3.09亿元,汉威科技(-1.09亿元)、创新医疗(-6317.07万元)、汤姆猫(-5807.55万元)紧随其后 [2] - 仅伟思医疗(+411.34万元)、麦澜德(+64.83万元)、盈趣科技(+6.11万元)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2][3] 相关概念板块对比 - 兵装重组概念(+8.73%)、电子身份证(+2.89%)、国产航母(+2.19%)为当日涨幅前三的概念板块 [2] - 光刻机(-1.48%)、共享单车(-1.48%)、细胞免疫治疗(-1.41%)为跌幅较大的其他概念板块 [2]
DRG/DIP概念涨1.97%,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7:15
DRG/DIP概念板块表现 - DRG/DIP概念板块上涨1.97%,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5位 [1] - 板块内16只个股上涨,科创信息20%涨停,华宇软件、国新健康、数字认证分别上涨4.75%、3.69%、3.50%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荣科科技、迪安诊断、ST易联众,分别下跌0.79%、0.76%、0.72%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最高达8.73%,光刻机概念跌幅最大为-1.48% [1] - DRG/DIP概念表现优于数字货币(1.91%)、跨境支付(1.73%)等概念 [1] - 创新药(-1.35%)、CRO概念(-1.26%)等医药相关概念表现不佳 [1] 资金流向分析 - DRG/DIP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12亿元 [1] - 14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5只净流入超3000万元 [1] - 科创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入2.05亿元居首,国新健康、华宇软件分别净流入6967.31万元、6482.39万元 [1] 个股资金流入情况 - 科创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达20.10%,换手率32.34% [2] - 国新健康、华宇软件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13.05%、11.15% [2] - 数字认证、卫宁健康分别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787.09万元、3159.22万元 [2][3]
共享单车概念下跌1.48%,主力资金净流出9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7:07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26日收盘,共享单车概念下跌1.48%,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个股如永安行、爱玛科技、上海凤凰等跌幅居前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最高达8.73%,电子身份证涨2.89%,国产航母涨2.19% [2] - 跌幅榜中共享单车概念与光刻机并列下跌1.48%,细胞免疫治疗跌1.41%,脑机接口跌1.40% [2] 主力资金流动情况 -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整体获主力资金净流出1.33亿元 [2] - 永安行主力资金净流出8902.29万元,科力远净流出3800.17万元,信隆健康净流出891.03万元 [2] - 博实结、中路股份、新日股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991.36万元、794.01万元、430.9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出明细 - 永安行今日跌幅9.72%,换手率12.40%,主力资金净流出8902.29万元 [2] - 科力远跌幅0.17%,换手率7.19%,主力资金净流出3800.17万元 [2] - 信隆健康跌幅1.50%,换手率6.71%,主力资金净流出891.03万元 [2]
交出高效能治理“濮阳答卷”——访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
河南日报· 2025-06-26 15:00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 濮阳市委明确"1+2+4+N"目标任务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推进"五基四化"建设 巩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 [1] - 以村级换届为契机 实施"雁归工程"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打造"李连成式"先进群体 强化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核心作用 [1] 网格化治理优化 - 针对超大社区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 油田移交小区等差异化特点 推动网格重塑 力量重组 机制重构 提升矛盾化解 应急管理 社会救助等事项应对能力 [1] 数字化治理平台 - 整合公安 民政 城管 市场监管数据资源 建成智能化基层治理数据平台 强化"一码集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利企服务品牌 [2] 专项治理行动 - 聚焦基层安全生产隐患 开展16个攻坚行动 源头化解风险隐患 保障政治安全 社会安定 人民安宁 [2]
深化校城融合,构建教育新生态
新华日报· 2025-06-26 05:52
□ 张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 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教育强国建 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六个力"要素之一。这些重要精神深刻 反映了新时代教育和城市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指明了高校与城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未 来方向。 校城融合作为深化高校和城市改革的重要结合点和突破口,具有广阔的场景。校城融合协同力作为现代 城市与高校的时代特质,具有深刻意蕴。 牢固树立校城深度融合协同的价值观念 高校与城市作为不同的社会主体,既因社会功能、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差异,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和差 异性,更因共生共处、彼此依赖、互相成就的共性,表现出突出的共栖性和依存性。校城深度融合协同 需要树立协同发展观,强化价值引领力,聚焦共同发展目标,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相对独立""相对脱节"走向深度融合、多元协同,携手画出最大价值同心圆,共 创跃迁发展新家园。 准确把握校城深度融合协同的关键要素 高校与城市拥有各自的发展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