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搜索文档
瑞达期货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0429
瑞达期货· 2025-04-29 17:39
碳酸锂产业日报 2025/4/29 助理研究员: 陈思嘉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18799 | | 撰写人:王福辉 从业资格证号:F0312338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9878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类别 |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 | | 主力合约收盘价(日,元/吨) | 66,260.00 | -700.00↓ 前20名净持仓(日,手) | -23,250.00 | +3221.00↑ | |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持仓量(日,手) | 249,047.00 | +2850.00↑ 近远月合约价差(日,元/吨) | -1,360.00 | -360.00↓ | | | 广期所仓单(日,手/吨) | 33,477.00 | +630.00↑ | | | |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日,元/吨) | 68,250.00 | -600.00↓ 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日,万元/吨) | 66,500.00 | -600.00↓ | |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日,元/吨 ...
蚂蚁数科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 提供零代码开发能力
环球网· 2025-04-29 16:35
蚂蚁数科发布Agentar智能体开发平台 - 蚂蚁数科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正式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栈的智能体开发工具 [1] - 平台旨在助力金融机构打造自主决策、可信可靠的金融智能体应用,推动AI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生产力引擎 [1] Agentar平台的技术优势 - 平台以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底座,覆盖大模型侧、智能体供给侧、执行侧及评测归因环节,确保推理、知识库、交互及评测的可信性 [3] - 依托蚂蚁集团在亿级用户金融场景中锤炼的AI技术能力,形成金融级场景验证的智能体技术服务体系 [3] - 具备全流程数据治理能力,沉淀亿级高质量金融专业数据,包括市场动态、行业报告、监管政策等多维度信息 [4] - 通过十万级金融长思维链标注数据模拟专家级推理路径,提升复杂决策场景的逻辑性与可靠性 [4] 平台功能与行业应用 - 提供零代码、低代码开发及可视化编排能力,降低智能体搭建门槛 [4] - 内测国内首个金融MCP服务广场,集合超百个核心金融MCP服务(如智能投研)及可插拔式行业know-how组件库 [4] - 具备金融级数据与内容安全防御及监测能力,保障应用场景的安全合规性 [4] - 目标是为金融机构打造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数智员工",推动金融服务智慧化 [4] 蚂蚁数科的战略布局 - 作为蚂蚁集团企业服务独立板块,蚂蚁数科持续发力企业级大模型服务赛道 [5] - 公司认为To B智能体应用进入爆发期,智能体将直接提升生产力效率 [5] - 此前推出的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EnergyTS在光伏、风电预测中准确率超过亚马逊、谷歌 [5]
闻泰科技(600745.SH):Q1净利润暴增82%!业绩点燃市场信心,功率半导体龙头或迎"戴维斯双击"
格隆汇· 2025-04-29 1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82.29% [1] - 2024年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147.15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半导体业务营收37.11亿元,同比增长8.40%,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65.14%,毛利率同比上升超过7个百分点 [2] - 半导体业务全年毛利率达37.47%,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 [2] 半导体业务亮点 - 半导体业务整体出货量创近三年来季度新高 [2] - 陆续推出多款第三代半导体及模拟芯片产品,包括1200V SiC MOSFET、增强型GaN FET等 [3] - 逻辑IC出货量仅次于德州仪器(TI)排名全球第二 [3] - 模拟和逻辑IC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20%,收入占比超过17% [3] - 2025年预计超过200多颗模拟芯片料号实现量产 [5] 战略布局 - 逐步出售产品集成业务,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 [1] - "功率向模拟、低压向高压"战略推动模拟芯片国产化提速 [3] - 加快模拟芯片料号的车规认证和客户导入,结合2.5万全球客户资源优势 [5] - 投资2亿美元研发下一代宽禁带半导体产品(WBG),并在汉堡工厂建立生产基础设施 [8] 行业机遇 - AI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需求推动氮化镓器件、高密度电源管理芯片等产品增长 [6] - 成功打入全球顶尖AI服务器和AI PC ODM厂商供应链体系 [6] - 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旺盛,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6] - 在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及服务器ODM客户中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7] 供应链发展 - 上海临港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2024年完成车规认证,开始实现车规级晶圆量产 [8] - 本土化生产优化成本结构,支持中国汽车芯片本土化制造 [8] - "国内+海外"双供应链布局实现风险可控与市场穿透 [8] 资金回笼与转型 - 已回笼资金近37亿元,用于出清产品集成业务 [9] - 全面转型"纯半导体公司",完成从"消费电子周期股"向"硬核芯片成长股"的价值定位跃迁 [9]
平治信息: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287.38% 积极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3: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亿元,归母净利润1052.23万元,同比增长287.38% [1] 主营业务 - 主营智慧家庭和5G通信两大领域,产品涵盖宽带网络终端设备、IoT泛智能终端设备、5G通信产品和云业务 [1] - 智慧家庭业务系列产品位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第一梯队供应商行列 [1] 算力业务转型 - 已签订算力服务业务订单超18亿元,另有已中标订单4.6亿元 [2] - 多个项目已交付算力服务器硬件,按月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 [2] - 未来将继续加大算力服务业务的资本投入,加强运维服务和洽谈新订单 [3] 通信设备业务 - 中标运营商多个智慧家庭产品大规模集中采购项目,包括中国电信天翼网关4.0、中国移动智能家庭网关产品等 [4] - 富阳工厂已正式投产,实现部分通信设备产品自主生产,采用"黑灯工厂"标准提高生产效率 [4] 前沿技术布局 - 与中国移动浙江湖州分公司合作构建城市级低空无人机智能服务体系 [5] - 加快布局AI大模型商业化领域,研发情感陪护机器人产品,已推出样品 [5] - 未来将立足产品研发,参与"双千兆"网络建设,开拓算力基础设施和AI应用产业链 [6]
两大CEO多项分歧曝光,OpenAI与微软的“最佳合作”要破裂
凤凰网· 2025-04-29 11:26
过去六年,微软通过数十亿美元投资极大推动了OpenAI的成长,帮助ChatGPT积累了超过5亿周活跃用 户。与此同时,OpenAI为微软提供了最尖端的生成式AI工具,帮助微软股价增长了两倍。 分歧加深 纳德拉和奥特曼渐行渐远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曾表 示,OpenAI与微软拥有堪称"科技界最好的合作关系"。然而,这段硅谷"联姻"已经岌岌可危。 但是,这一合作关系如今已经变得紧张。据熟悉双方关系的人士透露,奥特曼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 拉(Satya Nadella)在多个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其中包括:微软为OpenAI提供的算力、OpenAI给予微 软使用其模型的权限,以及OpenAI是否很快就能开发出通用人工智能(AGI),也就是智慧水平与人类相 当的AI。 雪上加霜的是,纳德拉还把提升自家Copilot(ChatGPT对手)的销量和使用率作为优先事项,并在去年聘 请了一位奥特曼的对手,秘密启动了为微软开发AI模型的项目,希望减少对OpenAI的依赖。 与此同时,知情人士透露称,OpenAI董事会可以触发合同中的 ...
从AI聊天到线上购物 OpenAI力争将ChatGPT打造成AI时代的“万能应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08:06
OpenAI ChatGPT功能扩展 - OpenAI为ChatGPT新增"一键购物"功能,允许用户比较产品并通过外部网站完成购买,首批支持消费电子、时尚、美妆和家居用品等有限类别,未来计划扩展更多类别[1][3] - 该功能面向ChatGPT的5亿活跃用户及未登录访客免费开放,旨在提升用户参与度并将ChatGPT定位为"万能应用"平台[3][8] - 购物功能通过内置链接跳转至亚马逊等外部网站完成交易,但公司不从中获取联盟佣金[3] 用户行为与数据表现 - 上周ChatGPT用户通过应用内"联网搜索"功能完成超过10亿次网络浏览搜索,显示用户倾向使用AI聊天框而非传统搜索引擎[2][5] - 公司CEO透露全球用户规模突破8亿,占全球人口约10%,用户数在几周内翻倍增长主要得益于GPT-4.5和文生图功能[6] 生态竞争与战略布局 - OpenAI通过购物功能直接与Perplexity AI、CNET、Wirecutter等消费推荐平台及AI搜索竞争对手展开竞争[3][9] - 公司计划将ChatGPT发展为集成搜索引擎、语音助手、应用商店和电商入口的"万能应用",提升用户停留时间和数据沉淀[7][8][9] - 电商场景产生的实时价格、库存和评价数据可反哺模型训练,提升联网搜索和推荐准确率[5] 商业化前景 - OpenAI预计2029年营收增长近1000%,其中ChatGPT订阅营收将从2025年80亿美元增至500亿美元,API访问营收从今年20亿美元增至220亿美元[10] - 未来可能通过B2B API、增值订阅、付费GPTs和商业AI搜索实现多轮营收驱动,同时为多模态AGI积累场景和数据[10]
深天马A(000050):盈利同比大幅改善,柔性AMOLED、车载双引擎动能强劲
长城证券· 2025-04-28 2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大幅减亏,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95亿、6.69亿、9.76亿元 [1][2][10] - 受益OLED持续渗透及新产能释放,AMOLED营收规模持续扩大 [3] - Micro LED线全制程贯通,车载显示业务快速扩张 [9] - 公司作为全球柔性AMOLED面板头部厂商以及车载显示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等因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10] 财务指标总结 营业收入 - 2023-2027年分别为322.71亿、334.94亿、336.52亿、381.91亿、463.0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3.8%、0.5%、13.5%、21.3% [1][13] 归母净利润 - 2023-2027年分别为-20.98亿、-6.69亿、1.95亿、6.96亿、9.7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78.0%、68.1%、129.1%、257.9%、40.3% [1][13] 其他指标 - ROE:2023-2027年分别为-7.3%、-2.4%、0.7%、2.3%、3.2% [1][13] - EPS:2023-2027年分别为-0.85元、-0.27元、0.08元、0.28元、0.40元 [1][13] - P/E:2023-2027年分别为-9.2倍、-28.9倍、99.2倍、27.7倍、19.8倍 [1][13] - P/B:2023-2027年均为0.7倍 [1][13] 业务发展总结 2024年业务情况 - 主要业务健康发展,在车载、专业、LTPS智能手机等显示领域保持头部竞争优势,AMOLED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大幅增长,IT显示稳步推进 [2] - 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柔性AMOLED在手机显示收入占比超六成,业务结构优化;LTPS-LCD手机领域市占全球领先,并向多元化业务转型 [3][8] - IT业务产品竞争力夯实,LTPS NB显示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提升,LTPS PAD显示业务稳固高规格产品基本盘,首批Monitor产品交付 [8] - TM20产线车载模组产品量产交付,首批IT显示Monitor产品交付;TM18产线实现多家客户折叠、HTD等旗舰产品批量交付;TM19产线全产品线点亮,多款产品开案,首款50"大屏商显产品和首款IT产品开发或量产;Micro-LED产线全制程贯通 [9] - 车载显示业务快速发展,连续5年车规显示、仪表显示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抬头显示首次登顶全球第一,营收同比增长超40%,项目定点价值创新高 [9] 2025年展望 - 车载显示产品需求预计继续呈现屏幕数量增长和规格升级趋势,柔性OLED技术在手机端渗透率继续提升,AMOLED产品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 [2]
爱德万,创纪录
半导体芯闻· 2025-04-28 18:15
爱德万测试2024年度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合并营收暴增60.3%至7,797亿日圆,合并营益飙增179.5%至2,282亿日圆,合并纯益飙增158.8%至1,612亿日圆,均创历史新高 [2] - 半导体/零件测试系统事业销售额暴增80%至5,981亿日圆,其中SoC用测试设备销售额暴增79%至4,404亿日圆,记忆体用测试设备销售额暴增84%至1,577亿日圆 [2] - 台湾市场销售额飙增201%至3,265亿日圆,中国市场销售额成长11%至1,751亿日圆,南韩销售额暴增69%至1,570亿日圆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用半导体需求攀高推升半导体测试设备需求,英伟达"指名购买"公司测试设备 [2] - 生成式AI芯片从研发到量产多个制程都需要公司测试设备 [2] 2025年度业绩展望 - 预估合并纯益年增11.1%至1,790亿日圆,合并营益年增6.1%至2,420亿日圆,合并营收年减3.2%至7,550亿日圆 [2] - 半导体/零件测试系统事业销售额预估年减2%至5,850亿日圆,其中SoC用测试设备销售额预估年增1%至4,450亿日圆,记忆体用测试设备销售额预估年减11%至1,400亿日圆 [3] 公司行动 - 宣布将买回库藏股,上限700亿日圆、1,900万股(占已发行股数比重2.6%),买回期间为2025年5月7日-9月22日 [3] 市场反应 - 因2025年度财测逊于市场预期(纯益较市场预估值2,194亿日圆低18%),股价重挫4.73%至5,716日圆 [2]
受益于“国补政策”,25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正增长
平安证券· 2025-04-28 16: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处于复苏阶段,消费电子回暖,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提速,看好国产替代及AI产业链两条主线 [5][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要闻及简评 - 2025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国补”政策叠加春节销售旺季推动下同比增长3.3%达7160万部,延续五个季度增长趋势;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市场回暖;全球PC出货量达6140万台,同比增长6.7%,增长原因一是PC厂商提前拉货,二是具备AI功能的PC采用率攀升;2024年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规模达14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720亿美元 [5] - 上周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和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反弹,4月25日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达4251.61,周涨幅10.94%,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为551.44,周涨幅3.88%;半导体行业指数微跌,周跌幅0.81%,跑输沪深300指数1.19个百分点,2025年年初以来上涨2.57%,跑赢沪深300指数6.33个百分点,在申万二级行业中表现较弱 [5][27][31] - 推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鼎龙股份,关注AI+半导体投资机会,推荐盛科通信、恒玄科技 [5][37] 行业动态 “国补”叠加春节旺季,推动中国手机市场开年延续同比增长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7160万部,Android市场同比增长5.3%,iOS市场同比下降9.0% [8]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Xiaomi出货量1330万台,市场份额18.6%,同比增幅39.9%;Huawei出货量1290万台,市场份额18.0%,同比增幅10.0%;OPPO出货量1120万台,市场份额15.7%,同比增幅3.3%;vivo出货量1030万台,市场份额14.4%,同比增幅2.3%;Apple出货量980万台,市场份额13.7%,同比下降9.0%;其他厂商出货量1400万台,市场份额19.5%,同比下降14.0% [10] IDC:2025年Q1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同比增长53.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市场回暖;华为市场份额超四分之三,荣耀居第二位,份额9.1%,OPPO居第三位,份额7.1%,小米和三星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市场份额接近 [13] CounterPoint:2025年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6.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6140万台,同比增长6.7%,增长原因一是PC厂商提前拉货,二是具备AI功能的PC采用率攀升;苹果和联想表现较好,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17%,联想出货量增长11%,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19] Yole:2030年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规模将达3720亿美元 - 生成式AI推动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达14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720亿美元;GPU和AI ASIC是主要增长动力,FPGA淡出AI服务器应用舞台;英伟达在AI GPU领域领先,谷歌等公司积极开发自研AI专用芯片;在x86 CPU市场,英伟达等公司发力自研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Chiplet技术成处理器扩展性能关键,GPU与AI ASIC将从4nm制程迈入3nm,AI算力自2020年以来增长8倍,英伟达2027年将推出的RubinUltra芯片预计实现100 PetaFLOPs高性能 [25] 一周行情回顾 指数涨跌幅 - 上周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和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反弹,4月25日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达4251.61,周涨幅10.94%,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为551.44,周涨幅3.88% [27] - 上周半导体行业指数微跌,周跌幅0.81%,跑输沪深300指数1.19个百分点,2025年年初以来上涨2.57%,跑赢沪深300指数6.33个百分点,在申万二级行业中表现较弱 [31] 上市公司涨跌幅 - 上周半导体行业162只A股成分股中,65只股价上涨,2只持平,95只下跌 [34] - 涨幅前10位股票依次为立昂微(涨16.03%)、艾森股份(涨11.51%)、神工股份(涨10.92%)等;跌幅前10位股票依次为思瑞浦(跌19.25%)、圣邦股份(跌14.86%)、晶丰明源(跌11.22%)等 [35] 投资建议 - 看好国产替代及AI产业链两条主线,推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鼎龙股份,关注AI+半导体投资机会,推荐盛科通信、恒玄科技 [37] 附:重点公司预测与评级 - 拓荆科技、龙迅股份、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安集科技、芯动联科、恒玄科技均被推荐,并给出了4月25日收盘价、不同年份的EPS和PE预测值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