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战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最终服软,贸易战告一段落,5千亿外资涌入,中方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43
贸易政策调整 - 美国取消原定于11月1日实施的对华100%关税 [1] - 政策调整被视为一次姿态上的重大转弯,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积极反应 [3] - 近七年的贸易战出现实质性缓和 [4] 美国政策调整的驱动因素 - 美国内部在提高对华关税问题上存在激烈争论 [4] - 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4] - 中西部农业州选民的不满情绪及2026年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是促使美国调整政策的关键因素 [4]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吸引力 - 中国在稀土领域掌握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 [6] - 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突破5700亿元人民币,9月份同比增长超过11% [7] -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长超过五成,资金流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7] 资本流入与市场信心 - 9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510亿美元,创下新高 [9] - 中国的政策节奏、市场规模和产业配套被视为全球最具确定性的存在 [9] - 资本流入表明对中国长期价值的认可 [9] 产业升级与未来竞争格局 - 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博弈仍在持续,下一轮交锋可能上演 [11] - 中国在芯片、新能源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积极补短板 [11] - 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双循环新格局等国家顶层设计正在逐步落实 [11]
对华关税升至130%,特朗普不惜再打贸易战,通知3亿美国人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10-28 15:09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使总关税税率达到130% [1] - 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中国商品价格来提升美国本土商品的竞争力,并号召全体美国公民共同对抗中国 [4] - 特朗普的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如果形势需要,美国愿意再次与中国进行较量 [3] 关税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普通消费者是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关税增加的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和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 [6]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大约50%的美国人认为贸易战已对其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到20%的民众认为贸易战能为美国带来好处 [14] - 关税提高加重了美国企业成本,影响了就业,并使得部分消费者减少支出或推迟购买计划 [14] 中国的反制措施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加强对稀土、锂电池等关键物资的出口管制,并对部分美国企业和船舶进行经济制裁 [8] - 中国控制全球稀土最大份额,若严格限制稀土出口,美国高科技公司将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10] - 中国的反制措施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威力大减 [10] 贸易战的整体局势 - 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其贸易战策略显得急功近利且底牌不多 [3] - 美国经济面临全球市场疲软和供应链断裂的挑战,使特朗普的政策实施变得困难 [16] - 中美矛盾应通过理性对话解决,而非加征关税,但美国可能难以放低姿态 [18]
中方切断了贝森特财路,USCBC:若特朗普做到一事,将获得极好的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18
中美大豆贸易现状 - 美国大豆产业今年丰收,但中国作为往年最大买家却未进行采购 [1] - 大豆贸易问题已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焦点之一 [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持有价值2500万美元农田,其中70%大豆出口依赖中国市场,中国拒购对其造成重大影响 [1] 贸易谈判与官员利益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虽已剥离90%资产,但保留的农田资产流动性差,其在贸易谈判中的个人利益考量引发关注 [3] - 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的根本原因是对美方贸易政策及贸易战的不满 [3] - 美国农民群体渴望恢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其希望寄托于复杂的外交谈判 [3] 谈判进展与前景 - 近期中美谈判达成一定的“实质性框架”并形成初步共识,但化解数年贸易战需更多妥协与交流 [4] - 有观点指出,美国需退回到贸易战之前的状态(指今年4月关税战前)才可能达成理想协议 [4] - 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掌握一定主动权,美国需在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改变被动局面 [6] 贸易战影响与解决方案 - 持续的贸易摩擦将增加两国经济风险,最终受益者可能是其他国家 [6] - 合理的对话与妥协被视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对抗将导致惨重代价 [6] - 市场期待中美能达成平衡方案,既满足美国豆农需求,也回应中国关切,但需及时取得实质性进展 [6][8]
美财长贝森特通告全球:美方不再考虑对我们加征100%关税!少见措辞引发国际舆论
搜狐财经· 2025-10-28 13:51
10月26日,中美经贸磋商在吉隆坡落下帷幕。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句"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的表态,瞬间引爆国际舆论。这一罕见措辞,被外 界视为中美经贸关系迈向缓和的关键信号,也折射出美国在贸易战博弈中的策略调整。 贝森特的"不再考虑",表面是语气软化,实则是以退为进的战略选择。从"考虑加征"到"不再考虑",背后是美国对贸易战成本的重新评估。 一方面,美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企,若对华全面加征关税,势必推高本国消费品价格,加剧民生压力。另一方面,2024年大选临近,拜登政府需平衡 选民诉求与对华强硬姿态。此时释放缓和信号,既能暂时稳定经济,又能为后续博弈预留空间。 尽管双方称达成"初步共识",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可见磋商仍是"各取所需"的务实交易,而非根本矛盾的化解。 此次磋商时间点耐人寻味——恰逢APEC会议前夕。双方均有意通过阶段性成果为领导人会晤营造氛围: 美方需向国内展示"对华强硬但能管控风险"的形象; 中方则希望通过稳定中美关系,缓解外部压力,聚焦经济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BBC)直言,"美国领导人成败的关键在于中国"。当贸易战反噬效应日益凸显,暂时妥协成为双方唯一理性选择。 但需注意,美方所谓"不再考 ...
PP:短期止跌,中期震荡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28 1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PP市场短期止跌,中期震荡偏弱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PP2601合约昨日收盘价6699,日涨跌0.30%,昨日成交262,100,持仓变动247 [1] - 01合约基差昨日为 -149,前日为 -112;01 - 05合约价差昨日为 -69,前日为 -57 [1] - 华北现货价格昨日6470 - 6590元/吨,前日6490 - 6590元/吨;华东昨日6550 - 6630元/吨,前日6550 - 6630元/吨;华南昨日6500 - 6650元/吨,前日6500 - 6650元/吨 [1] 现货消息 - 国内PP市场价格大稳小动,午前期货弱势震荡抑制交易心态,上游个别石化厂价小幅松动,成本支撑趋弱,但部分均聚注塑及中高熔共聚供应偏紧支撑贸易商报盘,午后盘面翻红但下游接货意愿谨慎,询盘一般,成交均值水平 [2] 市场状况分析 - 贸易战、油价、高供应、下游加工制品低利润等因素使PP趋势下行,但近期美俄关系恶化带动油价反弹,贸易战预期打是为了谈,且PP供应端阶段性减产,刚需稳定,短期市场反弹合理,长期下行驱动因素难根本性解决,市场短期止跌,中期震荡偏弱 [2] 趋势强度 - PP趋势强度为0,取值范围【 -2,2】,强弱程度分弱、偏弱、中性、偏强、强, -2表示最看空,2表示最看多 [3]
别看美国张牙舞爪,一到中国问题上,特朗普还是不敢“掀桌子”
搜狐财经· 2025-10-28 10:23
中美贸易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不打算因中俄石油贸易对中国征收关税,并希望对中国保持友善 [1] - 特朗普的言论与之前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1] - 美国对中国表示希望贸易磋商能继续进行,而对同为俄罗斯石油主要买家的印度加征了25%的惩罚性关税 [2] 中俄能源贸易现状 -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已达到每天210万桶,超过印度的190万桶 [4] - 在美国威胁印度期间,中国增加了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 [4] - 印度因美国的关税政策暂停了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而中国未受直接影响 [4] 中国在关键领域的优势 - 中国在稀土资源和开采技术上的优势对美国军工、科技等多个重要领域构成影响 [5] - 中国商务部出台的稀土政策使美国在相关领域受到限制 [5] 中美贸易关系基本面 - 美国在贸易战和关税战中实际受损更大,特别是在大豆、能源等行业 [7] - 美国农民和能源行业对现行政策日益不满 [7] - 美国无法找到能替代中国市场的国家,需要寻求重新打开与中国的贸易机会 [7] - 中国经济的调整已进入正轨,而美国尚未找到其他出路 [7]
利空发酵,原木减仓下行
中信期货· 2025-10-28 0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各品种走势分化,油脂、蛋白粕、玉米/淀粉、生猪、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棉花、白糖、纸浆、双胶纸、原木等品种呈现不同行情,需关注各品种基本面、信息面及宏观因素变化 [1][6][7] 各品种总结 油脂 - 昨日震荡分化,马棕10月累库概率大,棕油和菜油震荡偏弱,豆油震荡 [6] - 宏观环境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基本共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较强,美欧对俄新制裁执行情况待察,美元指数窄幅震荡,原油价格小幅下跌 [6] - 产业端,美豆数据暂停更新,预计收获进度达8层,单产下调概率大,关注我国是否进口美豆;巴西新季大豆预期产量同比增加3.6%,种植顺利;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或处同期较高水平,豆油去库速度预期偏慢 [6] - 棕油方面,马棕1 - 25日产量环比2.78%,10月1 - 25日出口环比下降,10月继续累库概率大;印尼生柴对棕油需求预期增加,关注其政策变化;印度植物油进口或将季节性下降 [6] - 菜油方面,10月后俄罗斯菜籽大量上市,国内菜系进口预期增加,后期菜油库存或将止降回升,关注中加、中澳贸易关系及我国对俄罗斯菜系进口情况 [6] 蛋白粕 - 中美关系传递积极信号,美豆跳涨连粕承压,美豆预计1060 - 1080区间震荡,豆粕价格短期受压制,近月弱于远月 [7] - 国际方面,中美贸易关系主导行情,美豆新作上市,需中美关系缓和提振出口;巴西豆旧作10月出口量上调,新作播种进度同比偏快,关注拉尼娜影响 [7] - 国内方面,短期榨利逐步修复,现货购销降温,上涨动力不足,中美关系向好压制豆粕价格;中期关注中美贸易关系、产地天气、买船及下游补库情况;长期预计2025年四季度国内豆粕供应充足,2026年一季度大豆可能有少量缺口;需求端豆粕消费刚需或稳中有增,水产消费淡季菜粕弱势 [7] 玉米/淀粉 - 潮粮上量,期现下行,震荡走势 [8][9] - 上周反弹原因包括用粮企业库存低位、天气扰动收割进度、直属库收购;后续现货价格仍有下行驱动,如东北地区丰产、华北产区粮质及收割问题、销区用粮企业刚需补库 [9] - 展望震荡,空单持有注意止盈,长期可布局近远月反套 [9] 生猪 - 月末供应缩量,猪价反弹,震荡格局 [10] - 供应方面,短期二育栏舍利用率增加,猪价反弹抑制二育情绪,10月中旬出栏进度提升缓解月末压力;中期预计四季度出栏量增加;长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四季度母猪减产有望加速,2026年下半年供应压力减轻 [10] - 需求处于消费淡季,肉猪比价下跌;库存方面二育栏舍利用率增加 [10] - 短期消费淡季,二育分流部分供应压力,猪价反弹后二育情绪转弱;长期反内卷政策及养殖亏损利于产能去化,远月合约受去产能预期支撑,关注反套策略机会 [10] 天然橡胶 - 高位盘整,等待新的指引,震荡走势 [11][12] - 近期为阶段性超跌反弹行情,RU反弹力度更强,抛储利空基本消化,注册仓单偏慢及仓单注销成多头交易重点;NR有上量预期,相对转弱 [12] - 基本面暂无新增信息,东北部上量但原料价格坚挺,供应压力不大;需求端四季度轮胎出口走弱预计是预期之内;价格单边难把控,关注增仓上涨持续性 [12] - 宏观不确定性大,若商品整体不佳,胶价难有起色,预计维持震荡寻底 [12] 合成橡胶 - 盘面出现转弱迹象,震荡磨底,不排除创年内新低可能 [13][14] - 主要因原料丁二烯大幅跌价,自身基本面产量偏高是压力,下游需求增速不及产量增速,社会库存高位,虽价格处于低位有支撑,但上行驱动不足 [14] - 原料丁二烯上周价格弱势下行,供应无明显压力,下游买盘刚需,外盘行情下跌拖拽国内市场 [14] 棉花 - 成本支撑棉价偏强,关注宏观扰动,短期震荡偏强 [14] - 收购方面,北疆收购尾声成本固化,南疆收购慢,新年度产量预估值下调,籽棉收购价上抬,皮棉加工成本提高 [14] - 公检方面,截至10.26全国公检量135.55万吨,新疆公检量134.33万吨;库存方面,新棉上市商业库存进入累库期 [14] - 宏观关注中美经贸磋商进展,盘面反弹部分企业套保利润给出,上方关注13600 - 13800元/吨压力,下方参考13100 - 13300元/吨支撑 [14] 白糖 - 糖价低位震荡,中长期震荡偏弱 [15] - 中长期全球糖市25/26榨季预计供应过剩,主产国产量均预计同比增加,内外糖价存在下行驱动 [15] - 短期国外巴西中南部生产过峰值,9月出口环比下降,10月上半月出口量环比增加;国内8 - 9月广西、云南销量一般,工业库存同比提高,9月进口环比下降,内盘预计低位震荡,北半球进入新糖供应期,内外糖价下行压力将增大 [15] 纸浆 - 金融交易氛围推动纸浆期货上涨,期现脱离依旧,震荡走势 [15][16] - 基本面数据偏空,期货上涨未有效带动现货走高,上涨空间有限,原因包括针叶浆需求弱、供应有出口压力且进口美金价弱势,阔叶浆过剩,期货升水难度大 [16] - 关注废纸浆进口受限对本色浆价格影响,若传导到木浆现货可扭转弱势预期,操作上观望为主 [16] 双胶纸 - 纸企稳价增多,盘面区间运行,单边策略观望 [17] - 昨日盘面震荡,现货下跌,原因包括规模纸企稳定生产、华南新产能放量、经销商出货压力、下游印厂新单有限、上游木浆价格下跌 [17] - 北方出版社开始招标,市场预期悲观,企业招标谨慎,考虑纸价低位,纸企稳价意愿增多,关注新驱动对资金情绪影响 [17] 原木 - 利空发酵,减仓下行,近期震荡偏弱 [1][20][21] - 信息面,10月14日我国对美方301船舶收费反制使原木板面上涨,10月25 - 26日中美经贸磋商部分达成妥善解决,市场交易特殊港务费取消预期,多头减仓致盘面下行 [20] - 基本面转弱,港口到货集中,贸易商出库施压现货,集成材销售成交下降,口料材价格承压;前两周美金盘报价上调,外商报价成交难度大,预计后期调整报价 [20] - 市场基本面维持偏弱格局,旺季预期转弱,后期港口出库量回落,将逐步累库,操作上投机端观望,关注中美谈判结果 [21] 商品指数情况 综合指数 - 中信期货商品指数2025 - 10 - 27数据显示,特色指数中商品指数2262.97,涨幅0.60%;商品20指数2562.99,涨幅0.64%;工业品指数2253.34,涨幅0.95%;PPI商品指数1361.58,涨幅0.98% [177] 板块指数 - 农产品指数2025 - 10 - 27今日涨跌幅 + 0.22%,近5日涨跌幅 + 0.16%,近1月涨跌幅 - 3.07%,年初至今涨跌幅 - 2.65% [178]
特朗普又变卦了?美方逼中国“二选一”,中国还没表态,美国民众遭不住了,华盛顿罕见一幕上演!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55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白宫一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联合记者会,让特朗普 的对华贸易表态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这位美国总统当着盟友的面公开对中国发出威胁,声称中国必须在 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 要么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他口中的 "公平贸易协议",要么就得承受高达 157% 的对华关税。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还同步放出消息,说自己计划明年年初访问中国,甚至预计月底前就 能搞定一个 "超级贸易协议"。 编辑 在华盛顿东郊的一处救济点,最近每天都能看到数十米长的队伍,排队的不是普通贫民,而是被拖欠工 资的美国联邦雇员。他们手里攥着身份证明,等着领取非营利组织 "首都地区食物赈济中心" 发放的免 费食品,只为解决一家人的 "燃眉之急"。该组织工作人员透露,后续还得在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多 地加开类似救济活动,因为目前寻求帮助的联邦雇员家庭已经超过 370 个,这个数字是他们最初预期的 两倍多。 这一切的源头,是从 10 月初开始的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截至 10 月 22 日,这场 "停摆" 已经持续了 22 天,创下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政府 "关门" 纪录 —— 最长的那一次,同样是在特朗普任内, ...
中方给了贝森特面子,但美国输了底子,经济学人:美国输了贸易战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49
10月26日,吉隆坡第五轮中美经贸磋商落下帷幕。会后,中方代表李成刚一句"美方立场强硬,中方维护利益坚定"的表态,把谈判桌上那种剑拔弩张的劲儿 说透了。 其实早在谈判开始前,外界就猜到这场会谈不会顺利——毕竟三天前,美方代表贝森特还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公开指责李成刚"在经贸问题上发表煽动性 言论",话里话外全是火药味; 而特朗普更直接,在艾奥瓦州的竞选集会上当着农场主的面放话,"要是这次谈不拢,就对剩下的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态度强硬得不留余地。 可最后双方出来表态时,却都给足了彼此台阶。贝森特对着媒体说"双方制定了建设性框架",语气里透着"有进展"的意味;中方则提到"形成初步共识",听 着像是朝着解决问题迈了一步,乍一看还真有点"皆大欢喜"的架势。 但只要细品这些话里的门道,就知道全是给外界看的"面子工程"。 李成刚说的"经过一天多的紧张讨论、建设性讨论",说白了就是两边谈得特别费劲,而且根本没在一个频道上——你讲你的关税延长计划,我提我的核心利 益红线,你说你的出口管制清单,我摆我的反制措施底线,从头到尾都没对上茬。 至于所谓的"初步共识",说到底就是"双方都同意接下来继续谈",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关税 ...
突发特讯!美财长向全球通告:中美已达成实质性协议,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0-27 16:00
谈判核心进展 - 美国财长表示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罕见使用“实质性框架协议”措辞 [1] - 美方获得急需的政治成绩单,成功阻止最坏情况发生,中国制造业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出口订单得以保全 [5] - 美方首次同意就特定技术领域的出口许可建立快速沟通渠道,为后续谈判留下空间 [5] 宏观经济背景 - 美联储发布年内第三次暂缓加息决议,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 [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贸易格局已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任何单边主义关税政策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1] - 会谈地点吉隆坡具有象征意义,暗含双方对稳定区域经济秩序的共识 [3] 产业影响与重构 -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订单量悄然创下新高 [3] - 长三角代工企业将30%产能转移至东南亚,高端产品线迁回国内,其自主研发智能穿戴设备利润率是原代工业务三倍 [6] - 美国大豆种植者被迫寻找新市场,但承认中国市场依然无可替代 [6] 未解分歧与竞争 - 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技术竞争的铁幕依然低垂 [9] - 美国商务部近期又将七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与谈判和谐氛围形成对比 [9] - 美方担忧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承认过去是美方卡脖子,现在互有胜负 [9] 全球影响与反应 - 欧盟委员会密切关注中美谈判进展,并准备调整欧盟贸易策略 [11] - 东南亚各国期盼中美缓和能带动区域经济复苏 [11] - 世界正在形成新的经贸生态系统,中美是其中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存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