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禾赛上涨3.01%,报27.42美元/股,总市值36.32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21:45
8月18日,禾赛获浦银国际证券维持评级至买入,目标价28美元。 8月19日,禾赛(HSAI)开盘上涨3.01%,截至21:31,报27.42美元/股,成交500.67万美元,总市值36.32亿 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06月30日,禾赛收入总额12.3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58%;归母净利润 2653.7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4.83%。 大事提醒: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资料显示,禾赛集团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境外控股母公司,主要通过其境内实体子公司上海禾 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其子公司禾赛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中国上海,致力于做"机器人的眼睛",是全球自 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禾赛在光学、机械、电子等激光雷达核心领域有 着卓越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百项专利,其自研芯片、功能安全、主动抗干 扰等技术打破了行业多项记录。禾赛的客户包括全球主流自动驾驶公司和顶级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 机器人公司等。公司累计获得包括小米、美团、博世、百度、光速、高瓴、CPE、启明等机构融资。禾 赛的愿景是通过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三维传感器赋能 ...
曹操出行(02643):网约车运营扭亏在即,Robotaxi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9 20:5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428亿人民币(469亿港元),对应21%上行空间 [2][6] - 采用FCFF绝对估值法,Robotaxi业务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5亿、-0.8亿、7.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率-5%、0%、2% [6][7]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吉利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平台,业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销售、租赁 [6] - 2024年市占率5.4%居行业第二,一二线城市GTV占比超90% [6][15] - 运营全国最大定制化网约车队(3.4万辆),定制车GTV占比达25% [6][2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3-2024年营收107亿/147亿元,增速39.8%/37.4% [5][6] - 毛利率从2023年6%提升至2024年8.1%,预计2027年达15.3% [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起转正,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6][28] 定制车战略优势 - 枫叶80V和曹操60定制车型TCO较典型纯电车低33%/40% [6][22] - 定制车全生命周期成本0.47-0.53元/公里,显著优化运营效率 [6][72] - 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自营车队全定制化 [6][72] Robotaxi布局与前景 - 2025年推出"曹操智行"平台,苏杭试点Robotaxi服务 [6][85]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定制车型,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 [6][89] - 远期(2030年)Robotaxi毛利率有望突破40%,单车净利润4.5万元/年 [6][94] 行业增长潜力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2025-2029年CAGR预计17% [6][12] - Robotaxi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9亿美元增至2035年3526亿美元 [63][64] - 聚合平台促成订单占比从2019年7%提升至2024年31% [6][46]
利润大超预期,海外大客户进展顺利
天风证券· 2025-08-19 20: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 核心观点 - 禾赛科技25Q2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53.9%,毛利率42.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GAAP净利润441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7330万元,同比扭亏 [1] - 25Q2激光雷达总交付量352095台,同比增长307%,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303564台,同比增长276%,2025H1总交付量547913台,同比增长276% [1] - ADAS业务与24家OEM达成定点合作,本季度新增9家OEM的20款车型定点,包括Top2客户、吉利、长城、长安等,海外与欧洲顶级车企项目进入C样阶段(2026年量产),获得丰田旗下合资品牌新定点车型(2026年量产) [1] - 机器人业务JT系列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与Vbot维他动力和星动纪元达成深度合作 [1] - 25Q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0.4/0.6/2.0亿元,费用率分别为6.0%/9.0%/28.2%,同比分别下降6.2/5.4/15.1个百分点 [2] - 新产线将于25Q3投产,25年底年产量预计达200万台,东南亚新工厂预计26年底或27年初建成 [2] 投资建议 - 禾赛科技受益于自动驾驶行业L2+/L3渗透率提升,中国市场激光雷达已渗透至12万元左右车型,海外OEM定点逐步落地 [2] - 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JT系列产品交付量今年有望快速增长 [2] - 看好禾赛领先的技术能力和大规模交付能力,建议关注海外客户定点进展及机器人客户拓展 [2]
安能物流2025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10.7%至4.76亿元 营收货量净利延续“三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19 20: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 同比增长6.2% [1] - 营业收入56.25亿元 同比增长6.4% [1] - 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 同比增长10.7% [1] - 毛利8.8亿元 毛利率15.6% [1] - 中期分红派息率50% 为上市后首次分红 [1] 产品与业务发展 - 300kg以下货量同比增长18.2% 通过"3300王牌产品"升级拓展高毛利中小票市场 [2] - 服务终端客户数超680万 [2] - 打造行业首个品牌IP"安能ANE物流狂欢节" 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溢价能力 [3] 网络覆盖与渠道建设 - 网点数量突破38000家 网络规模稳居行业第一 [2] - 全国乡镇覆盖率达99.6% [2] - 网点末端派送能力显著增强 [2] 服务品质提升 - 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5.3% [2] - 平均每十万件遗失同比下降50% [2] - 平均每十万票申报投诉同比下降46% [2] - 通过"百日涅槃战"强化收转运派签全链条品质升级责任闭环 [2] 数字化与自动化升级 - 在郑州/杭州/临沂等分拨中心部署自动化流水线 临沂中心单公斤成本下降约6% [3] - 投入36台智能驾驶车辆/6台甲醇重卡/超200台LNG车辆 覆盖20余条线路 [3] - 单位运输及分拨成本同比下降9元/吨 [3] - 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助力网点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运营 [2]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以"网络覆盖最密/成本最优/品质最好/时效最稳/服务响应最快"为"五最"目标 [1] - 持续构建基于规模效益的持久竞争优势 [1] - 推动行业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3] - 践行"利润与品质并重"的发展路线 [3]
天价罚单给特斯拉Robotaxi落地“添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9 18:08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判决 - 特斯拉因2019年Autopilot系统致命事故被判承担33%责任 需支付2.43亿美元赔偿金(含4260万美元补偿性赔偿及2亿美元惩罚性赔偿)[2][3] - 事故发生时车辆以超60英里/小时(96公里/小时)速度撞击静止车辆 造成1死1重伤[3] - 陪审团认定系统未能识别静止障碍物且缺乏有效驾驶员监控 存在技术缺陷[4] 特斯拉技术缺陷与营销问题 - Autopilot被指控夸大L2级辅助驾驶为"自动驾驶" 营销策略被认定为故意淡化风险[4] - 系统允许驾驶员长时间脱手但缺乏生物识别监控 不符合安全标准[4] -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2016年已警告改进监控系统 但公司未彻底解决[5] Robotaxi试点运营问题 - 奥斯汀试点投入10-20辆Model Y 搭载HW5.0硬件与FSD V12系统 宣称具备L4能力[6] - 试运营范围限于80平方英里(207.2平方公里)区域 每程收费4.2美元[6] - 出现转向异常、无故减速、车道保持不足、超速及违规变道等技术问题[7] 监管合规与竞争对比 - 加州要求安全员坐驾驶位 特斯拉仅获测试许可 未获公众运营授权[8] - Waymo在加州累计测试超1300万英里 获完全运营许可[9] - 特斯拉计划下月向公众开放服务并扩展至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10] 商业化与法律风险 - 股东起诉特斯拉及马斯克证券欺诈 指控隐瞒自动驾驶安全风险并夸大技术前景[10] - 公司面临销量业绩下滑压力 试图将Robotaxi打造为新增长引擎[10] - 激进测试策略导致技术成熟度与监管要求矛盾凸显[11]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8月11日-8月17日)
乘联分会· 2025-08-19 16:40
行业信息 - 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5.9GWh,同比增长34.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0.4% [9] - 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6.2万辆,同比增长27.4%,占汽车总销量48.7% [9]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增长38.5%,占比达45% [10] -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型锂电池,能量密度超600Wh/kg,性能提升2-3倍 [18] - 央企出资6.5亿元成立电池回收公司,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15] - 全国首个居民车网互动试点落地广州,V2G技术实现电动车反向供电 [17] 政策信息 - 动力锂电池运输新国标将于2026年2月实施,规范运输包装和多式联运要求 [21] - 吉林省对巡游出租车换电站提供最高120万元建设补贴 [22] - 广州计划2027年虚拟电厂接入容量达500万千瓦,重点整合充换电设施 [22] - 三部门对单笔5万元以上汽车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23] - 两部门规范辅助驾驶宣传,禁止将辅助驾驶暗示为自动驾驶 [24] - 广西计划打造5000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发展方向 [42]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推出电池返修服务,成本降至1-2万元,仅为换新费用的10%-20% [13] - 华为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100万辆 [14] - 蔚来G318川藏换电路线贯通,建成全球海拔最高换电站(4500米) [44][50] - 小鹏汽车7月新增86座自营充电站,网络覆盖超2440座 [45] - 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车型累计销量超120万辆,国内市占率87% [48] - 广汽与华为合作的高端品牌"华望汽车"启动城市招募,采用1+N渠道模式 [50] 技术进展 - 中创新航与广汽高域合作开发eVTOL专用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 [12] - 特斯拉FSD将于9月重大更新,提升罕见路况处理能力 [47] - 阿维塔将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4和鸿蒙5系统,支持OTA升级 [53] - 小鹏与大众深化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技术将扩展至燃油车型 [55] - 赛力斯公布电池包刮底预警专利,实现实时风险监测 [57]
汽车行业双周报:7月车市淡季不淡,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位-20250819
银河证券· 2025-08-19 16:40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4] 核心观点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汽车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特征,销量同比+14.7%至259.3万辆,环比-10.7%,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48.7%的历史高位 [1][9] - 1-7月累计销量1826.9万辆,同比+12.0%,增速较1-6月扩大0.6pct [1][9] - 出口表现亮眼,7月出口57.5万辆,同比+22.6%,新能源出口同比+120%至22.5万辆 [1][10] 细分市场表现 - 乘用车:7月销量228.7万辆(同比+14.7%),新能源渗透率达54.5%,甘肃、广西等地重启置换补贴政策支撑需求 [9][10] - 商用车:7月销量30.6万辆(同比+14.1%),重卡同比+45.6%至8.5万辆,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 [9] - 新能源车:7月销量126.2万辆(同比+27.4%),多款新品如腾势N8L、理想i6等即将上市,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10] 行情回顾 市场表现 - 近两周汽车板块涨幅+5.64%,跑赢沪深300指数(+3.64%),在ZX30行业中排名第10位 [3][11] - 子板块表现:摩托车及其他(+16.76%)、零部件(+9.03%)领涨,乘用车(+0.59%)相对滞后 [3][13] 个股表现 - 涨幅前五:飞龙股份(+66.89%)、中马传动(+56.14%)、神通科技(+40.28%) [13] - 跌幅前五:华培动力(-18.28%)、江淮汽车(-5.00%) [13] 估值水平 - 市盈率:销售及服务(42.34x)、摩托车及其他(28.83x)、零部件(28.01x) [3][15] - 市净率:摩托车及其他(3.72x)、零部件(2.94x)居前 [3][15] 行业动态 汽车产业 - 小鹏汽车发布换代P7车型,续航820km,支持10分钟补能525km [29] - 特斯拉推出续航830km的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26.95万元起 [38] - 三部门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5万元以上汽车消费可享贴息 [37] 具身智能产业 - 上海市提出2027年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目标 [42]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三年内扶持100个品牌 [47]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280支队伍参赛 [49] 投资建议 汽车板块 - 整车:推荐比亚迪(002594.SZ)、理想汽车(2015.HK) [50] - 零部件:智能化推荐德赛西威(002920.SZ)、伯特利(603596.SH) [50] - 新能源:推荐法拉电子(600563.SH)、中熔电气(301031.SZ) [50] 人形机器人板块 - 推荐拓普集团(601689.SH)、速腾聚创(2498.HK) [50] - 受益标的包括精锻科技(300258.SZ)、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 [50]
狂拒20位人类司机后,我终于坐上了“无人车”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9 14:47
自动驾驶网约车市场发展 - 优步通过与Waymo合作在亚特兰大推出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作为应对特斯拉、来福车等竞争对手布局的一部分 [1] - Waymo于3月在奥斯汀通过优步应用程序运营机器人出租车,并计划在亚特兰大将车队从数十辆扩展至数百辆 [4][5] - 优步用户需通过反复取消人类司机订单才能匹配到Waymo自动驾驶车辆,部分用户已累计乘坐35次 [1][3] 用户行为与偏好 - 亚特兰大用户为匹配Waymo车辆平均需拒绝约20名人类司机,并选择非高速路线、非高峰时段及服务区域内上下车点以提高成功率 [1][5] - 自动驾驶车辆吸引特定用户群体,如技术爱好者或通勤者,因其事故率低于人类驾驶且提供休息便利 [2][3] - 部分用户因服务区域限制需步行至上车点,但观察到Waymo车辆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3][5] 市场接受度与挑战 - 咨询公司调查显示17%美国受访者拒绝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但多数大城市居民(网约车核心市场)持开放态度 [6] - 自动驾驶车辆致命事故的负面报道导致部分用户对安全性存疑,影响普及速度 [6] - Waymo选择与优步合作而非自建应用,旨在快速扩大用户覆盖范围 [5] 运营数据与策略 - 优步在亚特兰大运营数十辆Waymo自动驾驶汽车,奥斯汀初期投放约100辆 [5] - Waymo车辆当前服务范围覆盖亚特兰大65平方英里,行程多限于4英里内且费用低于12美元 [5] - 行业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普及需长期市场教育,类比智能手机发展历程 [6]
【环球财经】德国5G之路为何难走
新华社· 2025-08-19 13:31
新华财经柏林8月19日电(记者褚怡)当许多国家已经着手部署更先进的5G标准、甚至测试6G应用时, 德国却在"下一代通信"的赛道上步履沉重:速度提升有限,延迟依旧偏高,覆盖存在空白,投资更显乏 力。从"欧洲经济火车头"到"5G落后生",德国的数字化雄心正遭遇意想不到的阻碍。 "网络建设未达预期" "快不起来",也"广不起来" 对工业界来说,延迟不是"几毫秒的小事"。菲策克说,只有在实时移动通信支撑下,自动驾驶才具备经 济可行性。例如,谷歌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出行新方式"依赖大量车载传感器和算力,模式昂贵且 难以规模化。要让自动驾驶真正普及,需要依靠低延迟网络,由中央系统远程协调和控制多辆车。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总经理马库斯·博利希列出一串对"毫秒级响应"高度敏感的场景:卡车编队行驶,即 多辆卡车通过无线网络保持紧密队列,前车动作能毫秒级传递给后车,路口智能协同以及远程泊车等。 只要网络延迟过高,这些功能就难以稳定运行,试点常常"跑不起来"。 如果说高延迟让德国的5G"快不起来",那么覆盖难题则让它"广不起来"。根据德国联邦网络局的最新数 据,全德仍有约2.1%的国土是完全没有4G或5G信号的"白色区域",另有 ...
新闻分析|德国5G之路为何难走
新华社· 2025-08-19 11:29
德国5G发展现状 - 德国5G网络建设未达预期目标,端到端延迟远高于国际标准10毫秒,德国电信平均延迟23毫秒,沃达丰和O2约为29毫秒 [1] - 德国电信5G下载速率平均达到180兆比特每秒,是4G的3倍,但延迟仍难以支撑实时业务 [1] - 全德仍有约2.1%的国土完全没有4G或5G信号,约14%属于部分运营商覆盖的"灰色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区、边境和人口稀少地区 [3] 行业应用挑战 - 高延迟阻碍工业应用,如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路口智能协同和远程泊车等场景需要毫秒级响应 [2] - 缺乏实时移动通信导致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受限,难以规模化 [2] - 网络覆盖问题不仅存在于偏远地区,柏林和慕尼黑等大城市同样面临信号空白 [3] 投资与监管问题 - 降低延迟需要成倍增加基站数量并彻底改造传输网络,但运营商因高成本望而却步 [3] - 德国陷入"数字化死循环":没有网络就没有实时应用,没有应用则缺乏投资动力 [3] - 德国基站审批流程繁琐,新建移动基站速度远慢于中国,监管效率低下 [3] 行业评论与建议 - 德国媒体指出5G困境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缺乏投入与开拓精神 [4] - 建议在一座城市打造满负荷网络,在路灯上布设小基站并建设本地数据中心以测试5G潜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