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A股增量市场确立资金共识将聚焦两大方向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市场趋势 - A股市场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上涨,三大指数齐创今年以来新高 [1] - 资金流入规模显著改善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共同推动A股转向增量市场 [2] - 公募基金净流出趋势逐步收窄,2025年6月实现净流入,市场逐步转向增量市场 [2] - 公募、量化、保险等多类型资金同步呈现增量流入态势,推动A股形成有序轮动与结构性上涨 [2] 投资策略 - 投资策略需从交易型回归持股型,左侧交易预期的持股型策略性价比持续提升 [2] - 过去三年持股型策略承压,龙头成长股"宁组合"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持续单边下行 [3] - 流动性恢复后,基本面磨底、景气度较高的核心资产吸引力上升 [3] 板块机会 - 出海板块基本面韧性与AI、创新药等确定性产业趋势成为资金共识的核心方向 [1] - 计算机设备、通用设备、农用化工、家居等出口链板块2025年净利润分别上调3.2%、2.3%、2.2%、1.7% [3] - 出海板块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均超40%,历史数据表明出海对企业ROE和利润率的抬升作用显著 [3] - 巨星科技中报盈利增速预计达10%,印证出口链企业基本面韧性 [4] - 恒生科技板块因估值相对较低,成为配置首选,市盈率在近五年的历史分位数显著低于A股同类板块 [5] - 有色金属板块呈现结构性机会,贵金属提供价格支撑,工业金属受益于预防性补库需求回暖 [4] - AI板块关注点转向国内应用落地的实质性突破,形成正向循环 [5] - 创新药凭借明确的产业升级逻辑与全球竞争力,成为穿越周期的确定性赛道 [5] 板块轮动 - 恒生科技、有色金属、AI等板块轮动节奏清晰,有望成为资金聚焦方向 [4] - 恒生科技板块三季度将迎来国内AI应用落地、国产算力产能优化等多重因素催化 [4] - 出海板块与恒生科技资产有望成为增量资金重点配置方向 [6]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 创年度净流入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 创单日净流入纪录 [1] - 在135个交易日中 114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 占比超八成 [1] - 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1554.92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近六成 [2] - 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1][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24%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3%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1][3]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36.82% [4]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85.37% 原材料业上涨58.90% 资讯科技业上涨37.37% [4] - 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 瀚森制药涨逾110% 小米集团-W涨逾60% [4]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从年初8.96倍提升至10.49倍 [5] 南向资金持仓情况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5256.06亿股 较2025年初增加598.21亿股 [2] - 持仓市值超5.6万亿港元 较2025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 浮盈1.2万亿港元 [2]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14517.43亿港元 信息技术11115.84亿港元 可选消费7175.67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超5400亿港元 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2] - 近一个季度加仓金融行业1128.71亿港元 医疗保健461.75亿港元 可选消费265.48亿港元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能源业、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跑输恒生指数 [4] - 美团-W、建设银行、中芯国际近一个季度净买入金额居前 分别达358.72亿、302.72亿、60.5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累计上涨34.26% 工商银行上涨23.59% 阿里巴巴-W上涨48.94% [4] -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增持67.84亿股 中国银行47.57亿股 工商银行34.10亿股 [3] 市场展望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 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 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1][6] - 全球广义流动性依然充裕 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6] - 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板块(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7] - 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 如互联网电商、游戏、煤炭水泥、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 [7]
2025年7月29日市场全天震荡上行,算力硬件股持续走强
国元证券· 2025-07-29 23:21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29日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涨0.33%,深证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6%,成交额17894.23亿元,较上日增639.08亿元,2182只个股上涨,2863只下跌[2][15]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成长>消费>周期>0>稳定>金融,大盘成长>中盘成长>小盘成长>中盘价值>小盘价值>大盘价值,基金重仓股表现优于中证全指[21]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涨跌互现,通信涨3.31%、钢铁涨2.31%、医药涨1.97%靠前,农林牧渔跌1.31%、银行跌1.18%、家电跌0.75%靠后[2][21] 资金流表现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56.48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96.48亿元,大单净流出160.00亿元,中单净流出32.30亿元,小单净流入388.78亿元[3][25] - 南向资金7月29日净流入127.20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58.78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68.42亿港元,港股成交额2670.1亿港元,较上日增167.11亿港元[4][27] ETF资金流向表现 - 7月29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及中证10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日减少,7月28日资金主要流入科创50ETF,流入12.15亿元[3][29] 全球市场表现 - 7月29日,亚太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0.15%,恒生科技指数跌0.35%,日经225指数跌0.79%,澳洲标普200指数涨0.08%[4][32] - 7月28日,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下跌,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热门科技股中“七巨头”涨跌不一[5][33] 市场资讯 - 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收入感受指数45.0%,较上季降1.2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45.0%,降0.6个百分点[14] - 截至7月28日,两市融资余额增191.82亿元,增量为2月5日以来最高[14] - 美国财政部预计7 - 9月净借款规模1.01万亿美元,高于4月预测的5540亿美元[14] 风险提示 - 报告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6][37]
暴涨!回购!银团!华检医疗的“稳定币蓝图”兑现
智通财经· 2025-07-29 23:20
银行融资与市场表现 - 威士达医疗设备成功募集数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挂钩循环银团贷款,由东亚银行(中国)牵头,联合多家国际及区域金融机构参与 [1] - 华检医疗股价在7月14日至21日间累计飙升75%,最高触及4.66港元的历史峰值,市值稳定在60亿港元上方 [1] - 公司宣布构建全球首个聚焦医疗创新药高科技资产的「NewCo+RWA」Web3交易所生态,命名为"IVDNewCo Exchange",并配套发行专有稳定币IVDDollar(IVDD) [1] 银团贷款与基本面 - 本次银团贷款采用循环模式,允许在提款期内重复提用,为威士达提供灵活且充裕的中长期资金池,优化资本结构 [2] - 自2019年上市以来,华检医疗营收与利润持续双增,尽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预计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不少于3300万元),金融机构仍对其未来前景保持信心 [3] - 公司近期动作频频,包括启动港美双重上市和披露"Web3+创新药"战略,精准踩在全球医疗与金融科技融合的浪潮上 [3] 高位回购与战略布局 - 7月23日至28日,公司连续三次回购股票,累计耗资超613万港元,回购均价接近历史高位,传递出管理层对战略前景的坚定看好 [4] - 公司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IVD GROUP INC,并启动向SEC、CFTC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的程序,战略布局与市场信心双线并进 [4] - 此前5月8日,公司已宣布5000万港元回购计划,但7月回购发生在股价暴涨75%之后,成交价较年内低点高出近一倍 [4] Web3交易所生态 - 华检医疗构建名为"IVDNewCo Exchange"的Web3交易所生态,将医疗创新药资产(NewCo)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 [5] - 通过RWA代币化技术,将Ⅱ期临床的ADC药物、基因疗法等创新资产转化为可分割交易的数字凭证,解决传统医药研发模式中普通投资者被拒之门外的痛点 [6] - 生态包含三大支柱:RWA代币化平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稳定币IVDD,旨在打造医疗RWA领域的"纳斯达克+Uniswap" [6] 市场前景与技术趋势 - 全球RWA资产规模达24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膨胀至16.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医疗资产天然适合代币化路径 [8]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达2636亿美元,成为连接法币与加密资产的桥梁,中金公司指出其具备成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潜力 [8] - 政策窗口打开,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已完成立法,美国《天才法案》确立稳定币监管框架 [8] 市场态度与未来展望 - 资本市场态度复杂,股价坚挺在历史高位上方,但成交量放大伴随剧烈波动,反映市场对颠覆性创新的矛盾心态 [9] - 华检医疗的Web3生态若成功,将为医疗资产开辟新融资通道,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流动性,重塑万亿医疗资产的流动规则 [9] - 银团贷款、股价上涨和回购行动分别代表信任票、预期票和信心票,公司颠覆性实验的未来表现值得关注 [9]
【公告全知道】PCB+PET铜箔+固态电池!公司HVLP1-2主要终端应用于英伟达项目及400G/800G光模块领域
财联社· 2025-07-29 23:12
行业与公司动态 - PCB+PET铜箔+固态电池+存储芯片+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HVLP1-2主要终端应用于英伟达项目及400G/800G光模块领域 [1] - 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算力+AI芯片领域公司签订人形机器人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创新药+生物疫苗+中药+医美领域公司已有24款重点产品共28个适应症进入临床阶段且其中包括9款1类创新药 [1]
选错方向少赚一倍!医药基金首尾业绩差距逾120%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22:04
医药板块表现分化 - 医药板块年内表现最强但内部分化显著 创新药表现突出而医疗、中医等板块相对平淡 [1] - 截至7月28日 医药主题基金首尾涨幅差距超过120% 主投港股创新药的基金领先 主投医疗保健、医疗器械及中药的基金落后 [1] - 截至7月29日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111.08% 中证港股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涨102.74%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涨96.94% 而中证医疗指数仅涨14.74%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涨6.8% 中证中药指数涨0.74% [2] 医药基金业绩差异 - 393只名称含"医"的基金中 最高年内净值涨幅超120% 最低为-3.08% 首尾差距逾120% 128只涨幅超50% 139只涨幅不足20% [3] - "医药"基金业绩普遍优于"医疗"基金 涨幅靠后的多为"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等基金 [3] - 部分基金经理因过早减持CXO板块或错过新药反弹导致业绩不佳 [3] 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创新药大涨核心逻辑包括政策与支付端利好 国际化BD成果显著(中国创新药占全球BD超40%) 多家药企扭亏为盈 资金与情绪共振 [6]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创新药 相关ETF赚钱效应吸引资金 [6] 短期风险与估值修复机会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最高涨幅超90% 交易拥挤度高 板块高弹性易诱发追涨杀跌 存在研发失败及FDA审批延迟等风险 [6] - 券商认为医疗器械等板块估值较低 政策导向或改善行业生态 提升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 [6]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估值回升 2025-2027年多家企业将扭亏并进入利润快速释放期 [7]
聊3个很重要的数据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9 21:28
市场热度分析 - 融资盘净买入192亿 为年内第二高 仅次于2月5日的Deepseek概念炒作 [2] - 融资余额达1.95万亿 突破3月前高1.94万亿 仅次于2015年牛市水平 [2] - 融资余额/A股总市值指标显示当前市场炒作浓度低于2015年 且未突破去年10-11月高点 [5] - 当前行情呈现扩散特征 融资余额非市场唯一驱动力 与2015年伞形信托等场外杠杆有本质区别 [6][7] 经济基本面数据 - 1-6月国企总营收同比下降0.2%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1% [10] - 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收入信心指数与就业感受指数双降 超53%居民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10] 股市上涨逻辑 - 低利率环境下股权资产重估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从2.65%降至2.12% 降幅超50bps [13][14] - 无风险利率降至2%以下时 两位数利润增速企业股权价值凸显 如创新药 [15] - ROE维持在5%-8%的企业股权仍具吸引力 如银行和龙头白酒 [15] 创新药板块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11% 恒瑞与GSK合作事件催化行情 [19] - 头部创新药企前瞻市销率接近历史均值 港股龙头市销率3倍低于美股平均4倍 [22] - 基金经理张韡管理的港股创新药基金年内收益135% 二季报看好license out deal主线 [23][24] 资产配置动态 - 保险预定利率下调至2%后 1年期纯债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上限锚定该水平 [14] - 表韭量化与固收加组合近期调仓 关注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配置机会 [26]
指数大涨近4%,港股通医药ETF(513200)等助力布局港股医药龙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0:21
| 港股消费ETF易方达 1 | | | 513070 | | --- | --- | --- | --- | | 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 | | | | 该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流动性 | 今日 | 该指数 | 该指数自2020年 | | 较好、市值较大的50只消费主 | 该指数涨跌 | 滚动市盈率 | 发布以来估值分位 | | 题股票组成,可选消费占比近 60% | 0. 0% | 21.0倍 | 17.1% | 截至收盘,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4.0%,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上涨0.5%,中证港股通消 费主题指数上涨0.04%,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下跌0.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4%。 广发证券表示,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创新药的崛起,BD出海催化新药价值重估;在"研发-准入-临床-支 付-保障"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恒生新经济ETF | | | 513320 | | --- | --- | --- | --- | | 跟踪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 | | | | | 该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属于 | 令日 | 该指数 | 该指数自2018年 | | "新经济"行业中市 ...
全市场ETF涨幅第一!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豪涨5%!标的指数年内累涨107%,创新药“主升浪”降临?
新浪基金· 2025-07-29 20:0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继续上涨,沪指站上3600点,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再创年内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8万亿元,较昨日放量609亿元 [1] - 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指出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二季度GDP数据强劲、港股IPO市场复苏等为关键利好因素 [2] - 申万宏源认为"牛市氛围"不断强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基本面周期性改善,中国竞争优势认知强化构成基础 [3] 创新药与医疗板块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07.56%,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今日涨幅5.06%居全市场ETF第一 [1][5] - 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207.99亿元(同比+20.64%),归母净利润82.87亿元(同比+95.5%),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37.2%),带动CXO板块集体上涨 [7][10][11] - 医疗ETF(512170)日线10连阳刷新纪录,收盘价创去年"924"以来次高,覆盖的6只CXO龙头股中九洲药业涨停,昭衍新药触板 [8][10] 人工智能与光模块板块 - 上海将发放6亿元算力券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光模块三巨头中际旭创(+9%)、新易盛(+8%)、天孚通信(+13%)放量突破 [1][14]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收涨3.82%创上市新高,自4月低点累计涨幅达57%,显著跑赢同类AI指数 [14][17] - 高盛预测2025年800G光模块销量1990万单位(上调10%),市场规模127.3亿美元(同比+60%),2026年规模193.7亿美元(同比+52%) [19]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工信部座谈会提出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等政策,加强光伏等行业"反内卷"治理 [3] - 国家医保局新规将创新药排除在集采范围,商保支付体系扩容撬动千亿市场,创新药产业价值重估拉开序幕 [7] - 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近50%金额和超30%数量,创新药出海趋势显著 [7]
三生制药(1530.HK):辉瑞引进PD-1/VEGF双抗中国内地权益;上调峰值销售预测及目标价
格隆汇· 2025-07-29 18:48
公司与辉瑞授权协议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的全球授权协议正式生效 [2] - 辉瑞额外支付1.5亿美元获得SSGJ-707在中国内地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2] - 辉瑞以25.2055港元/股价格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股份,约占扩大后股本的1.28% [2] - 辉瑞计划针对NSCLC等多个瘤种开展全球III期试验,首个研究即将在美国启动患者招募 [2] 产品潜力与市场前景 - SSGJ-707与辉瑞多款ADC、小分子靶向药联用潜力巨大 [2] - 辉瑞获得中国内地权益后,有望强化产品在泛PD-(L)1市场的竞争地位 [2] - 上调SSGJ-707经PoS调整全球销售峰值至66亿元人民币(约合9亿美元) [2]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公司2025-27年收入预测2-6% [3] - 创新药高定价及合作收入高利润率推动利润率预测上调 [3] - 净利润预测上调6-9% [3] - DCF目标价上调至33港元,对应25.8倍/23.9倍2025年/2026年市盈率 [3] 后续催化剂 - SSGJ-707更多数据读出和潜在BD授权交易 [1] - IL-17A、长效促红素SSS06、特比澳CLDT适应症的获批上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