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9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征求意见稿 - 文件旨在规范车企对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新增软件升级(OTA)监管要求 防止企业通过无序升级掩盖产品缺陷 [1] - 要求企业充分验证新功能 避免因竞争压力仓促推出存在缺陷的升级 [1] 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员培训新要求 - 需建立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 避免过度依赖系统 [2] - 新增针对人机交互操作的专项培训 包括系统接管提示等特有功能 [4]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产业链优势显著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传感器/控制器/网联系统供应链 [5] - 人才储备雄厚 自动驾驶领域工程师数量居全球首位 [5] - 政策连续性保障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的产业规划支持技术迭代 [6] - 市场充分竞争环境加速技术突破 有望引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6]
李想:i8反响不错,产品力没对手;库克暗示:苹果将推桌面机器人;中国日均消耗30万亿Token,暴涨300倍 | 极客早知道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46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开幕 包含超模搭档走秀和赛博乐队表演等机器人秀 [2] - 运动会涵盖26个赛项和487场比赛 包括田径 足球 自由搏击和全体舞蹈等 吸引16个国家280支队伍和500余台机器人参赛 [3] - 比赛安排在8月15日至17日共3天 每天上下各3小时竞赛单元 每个单元设置2-3次颁奖仪式 [3] 苹果机器人产品规划 - 苹果计划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 包括一款作为人工智能战略核心的桌面机器人 计划于2027年上市 [3] - 桌面机器人将作为用户虚拟伙伴 配备逼真Siri 具备全天候互动能力 原型使用7英寸可旋转显示屏 可像人头一样转向用户 [3] - 除桌面机器人外 苹果还准备推出具备自动化能力的安全摄像头系统 以及带轮移动机器人和大型机械臂 [4] - 苹果CEO库克表示即将推出的产品线"太棒了" 部分产品能很快看到 部分将在以后推出 [4] 人工智能数据消耗 - 截至2024年6月底 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突破30万亿 较2024年初的1000亿增长300多倍 反映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快速增长 [4] - 截至2024年6月底 中国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5] - 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超过60% 部分模型达80% [5] 京东集团业绩 - 2025年二季度京东集团收入3567亿元 同比增长22.4% 但由于对新业务战略投入增加 出现经营亏损9亿元 [5] - 二季度营销开支同比大幅增加127.6%至270亿元 主要由于新业务推广活动支出增加 [6] - 分业务看:京东零售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4.5%;京东物流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6.64%;新业务收入138.52亿元 经营亏损147.77亿元 [6] 特斯拉自动驾驶 - 特斯拉发布史上最长FSD演示视频: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全程362英里(约583公里) 近7小时行驶零接管 仅充电环节需人工操作 [7] - 特斯拉计划明年让车主加入Robotaxi车队 车辆闲置时可自动出租赚外快 但需解决自动充电问题 [7] 理想汽车产品 - 理想汽车CEO李想提出"竞争双赛道"理论:第一阶段解决"有没有"(如新能源续航痛点 家庭出行舒适性) 第二阶段优化"好不好" [7] - 理想i8目前处于"有没有"阶段 凭借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占据蓝海优势 市场反响良好 [8] - 理想i8将于8月20日启动全国首批交付 目标9月底前交付超8000台并挑战1万台 [8] xAI人员变动 - xAI联合创始人Igor Babuschkin官宣离职 其在120天内打造世界最大AI超算Colossus并训练出多模态Grok 4 [8][9] - Igor离职后创办风险投资公司Babuschkin Ventures xAI原始12人初创团队剩余9人 其中华人学者占比超1/5 [10][11] 机器人技术突破 - 智元机器人推出业内首个开源的机器人世界模型平台Genie Envisioner 整合未来帧预测 策略学习与仿真评估 [13] - 该平台利用3000小时真实机器人操控视频数据 搭载GE-Act组件的机器人已成功完成制作三明治 倒茶 擦拭桌面等任务 [13] 无人机与智能眼镜 - 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正式亮相 可拍摄8K全景影像 配备VR飞行眼镜提供360°沉浸式体验 支持"指向即航向"操控 [15] - 传闻三星将于明年推出智能眼镜 设计类似雷朋Meta眼镜 内置麦克风 扬声器和摄像头 配备AI助手 [16] - 三星相信智能眼镜将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下一个前沿 [16] 自动驾驶汽车 - 硅谷初创公司Tensor计划推出全球首款"脱眼"级别自动驾驶汽车 方向盘可折叠收起并由屏幕取代 [18] - 车辆配备37个摄像头 5个定制激光雷达 11个定制毫米波雷达及其他传感器 大部分具备自动清洁功能 [18] - Tensor选择直接面向消费者 打造可手动驾驶也可全自动驾驶的高端纯电动车 由越南车企Vinfast生产 计划2026年下半年交付 [18][19] 电竞外设创新 - 海外博主开发"肌肉瞄准辅助系统" 通过计算机视觉和精确电击实现毫秒级目标指向和自动开火 反应时间最快缩短至不到100毫秒 [21] - 该系统表现超过众多职业选手 反应时间约为博主正常反应时间的一半 [21]
陈济丁:内畅外联促交通运输提能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8-15 08:02
交通运输市场现状 - 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4.8万公里、高速公路网19万公里、邮政快递网及世界级港口群,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1] - 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通过专项行动降低运输成本约2800亿元[1] - 存在跨区域联通堵点、物流运行质效不高、服务质效不足、制度规则不统一等问题[1] 政策导向与战略要求 - 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提出"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2] - 需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重点推进内联外畅和软硬联通[2] - 提升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建设韧性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2] 区域协同发展措施 - 加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贯通提质,促进沿海与内陆地区融合联通[3] - 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多通道联通及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络建设[3] - 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3] - 实施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基本破除跨省航道碍航节点[3] 物流效率提升路径 - 推动交通物流要素向制造业集群延伸,促进设施联通与数据共享[4] - 培育新型物流集成商,提供精细化供应链服务[4] - 制定多式联运管理制度和"一单制""一箱制"技术标准[4] - 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发展直达货运班列并拓展高铁快运功能[4] 服务转型与消费促进 - 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景区客流运力动态监测机制[4] - 拓展自动驾驶/低空运输等新兴消费场景,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4] - 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在公路沿线/城市周边建设充换电站[4] 市场监管机制优化 - 完善中欧班列/民航航线价格补贴机制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5] - 严格执行全国统一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5] - 推动船舶检验全国通检互认,统一检验流程和标准[5] - 健全网约车/网络货运等新业态监管规则,实施包容审慎监管[5]
自动驾驶现在关注哪些技术方向?应该如何入门?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5 07:33
社区定位与愿景 - 致力于推动自动驾驶与AI行业发展,成为企业与高校间的沟通桥梁 [1] - 愿景是让AI与自动驾驶技术普及至有需求的学生群体 [1] - 已梳理40+技术路线,覆盖行业应用咨询、VLA基准测试、综述及学习路线等方向 [1] - 邀请数十位来自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一线专家担任嘉宾,提供答疑服务 [1] 核心资源与内容体系 - 提供学术前沿内容、工业界圆桌讨论、开源代码方案及求职信息 [3] - 汇总40+开源项目、60+自动驾驶数据集及主流仿真平台 [13] - 技术学习路线涵盖感知、仿真、规划控制、端到端、3DGS原理等方向 [13] - 整理国内外高校自动驾驶团队及企业名单,包括上海交大、CMU、蔚小理、华为等机构 [13][21][23] 技术专题覆盖 - **端到端自动驾驶**:涵盖综述、里程碑方法、纯视觉/多模态方案、世界模型结合等细分方向 [31][20] - **3DGS与NeRF**:聚焦算法原理、场景重建、闭环仿真及感知应用 [33] - **世界模型**:汇总技术前沿与工业落地应用 [35] - **视觉语言模型(VLM)**:包括最新综述、开源数据集及量产方案DriveVLM [37] - **BEV感知**:梳理纯视觉/多模态方案、多任务学习及工程部署 [44] - **3D目标检测**:覆盖环视、range-view、voxel-based及多模态方法 [46] 行业活动与互动 - 举办超100场专业直播,嘉宾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分享VLA、3D检测等前沿工作 [76] - 成员可自由提问职业规划、研究方向等问题,获得行业大佬解答 [77] - 社区成员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与企业,形成技术交流与求职对接平台 [13][18] 求职与职业发展支持 - 提供自动驾驶岗位推荐与企业对接服务 [18] - 汇总主机厂、供应商(如理想、Momenta)的offer选择建议,涵盖薪资、技术氛围等维度 [80] - 分析行业趋势,如2025年VLA技术热点及量产挑战 [39][80] 学习资源整合 - 整理自动驾驶与CV领域经典书籍,涵盖数学基础、深度学习、运动规划等主题 [25] - 开源数据集分类包括通用CV数据集、感知数据集及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 [29] - 实战方向覆盖模型压缩、部署优化、CUDA编程等工程化内容 [61][63]
新闻1+1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央视网· 2025-08-15 06:24
新规监管框架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管与宣传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旨在进一步规范车企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文件将软件升级(OTA)要求纳入监管范围 针对企业可能通过OTA掩盖产品功能缺陷及无序升级行为的问题 [1][3] OTA升级规范 - 新规旨在防止企业在缺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通过OTA升级掩盖前期功能缺陷或新增功能缺陷 避免无序竞争导致安全隐患 [3] - 规范要求企业深究缺陷根源并上报 而非依赖后续OTA升级循环掩盖问题 [3] 驾驶员培训要求 - 需加强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培训 避免盲目信赖系统而放松监管 [4] - 驾驶员需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特有的交互操作技能 例如系统发出接管提示时的应对方式 [6] 产业链与研发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包括底层执行系统、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网联系统及域控制器等 [7] - 中国具备全球最丰富的自动驾驶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储备 工程师数量最多 研发力量雄厚 [9]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中国汽车市场属于充分竞争市场 企业全力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有望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9] -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 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9]
腾讯市值破5万亿,外资连夜加仓27亿美元,中国资产大涨原因找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03:57
全球科技产业链扩张 - 美国超微公司股价创13个月新高 英伟达数据中心芯片订单排至2026年 特斯拉Robotaxi服务9月全面开放 显示自动驾驶板块潜力巨大 [1] - 北向资金连续两日净买入超28亿元 重点加仓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领域 离岸人民币突破7.15关口 富时中国A50期货夜盘再涨0.8% [1]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3.52% 腾讯港股收涨4.74% 反映市场对中国科技板块信心增强 [1] 国际资本流向中国市场 - 7月全球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 较6月规模翻倍 5-6月外资净买入中国股基达188亿美元 外资持有A股市值逼近2.4万亿元 [3]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股票获利修正幅度全球第二但估值更低 美元走弱预期推动资金涌入非美市场 [3]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9.9% 美国财长称当前利率高出合理水平150个基点 引发全球股指上涨 VIX指数降至12月以来最低 [3] 腾讯业绩与AI战略 - 腾讯Q2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超预期 净利润631亿元增10% 游戏/广告/金融科技三大业务分别增长22%/20%/10% 海外游戏收入188亿元创季度新高 [4] - 腾讯将AI定义为"新业务基因":游戏AI功能提升用户留存 《三角洲行动》日活破2000万 广告AI模型使微信广告点击率提升34% 云GPU租赁业务推动金融科技毛利率达52% [5] - 腾讯Q2研发支出202.5亿元增17% 资本开支暴涨119%至191.1亿元 用于建设5万张H100芯片的智算中心和液冷数据中心 [5] 资本市场反应 - 腾讯ADR价格冲高7%创四年新高 总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5.02万亿人民币) 港股市值单日增加2425亿港元 [7] - 中概股集体飙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升2.3%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暴涨8% 哔哩哔哩/小马智行涨超6% 阿里/网易/理想汽车涨超3% [7] - 腾讯港股开盘价600港元较昨收586港元涨2.39% 总市值达5.49万亿港元 市盈率24.08倍 [10]
小马智行第二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72.49% 盈亏平衡仍面临挑战
财经网· 2025-08-14 23:32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达1.54亿元人民币(2150万美元) 同比增长75.9% 环比增长53.5% [1] - 净亏损5330万美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72.5% 环比扩大42.5% [2] - 研发费用4900万美元 同比增加69% [2] 业务发展 - Robotaxi业务收入109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同比增长157.8% [2] - 第七代Robotaxi车型已下线超过200台 当前车辆总数超500台 计划年底达千台目标 [2] - 预计年底实现远程协助员与车辆比例1:30 保险成本降至传统出租车一半水平 [3] 战略布局 - 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 [7] - 中东地区与迪拜合作 2025年启动路测 2026年计划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7] - 欧洲6月在卢森堡启动测试 亚洲获韩国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 实现首尔江南区7×24小时测试 [7] 行业前景 - 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至457亿美元 [7] - 自动驾驶行业面临监管与安全风险 高研发投入对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造成压力 [1]
线控转向-制动专家交流
2025-08-14 22:4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汽车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 特别是自动驾驶领域[1][12][23] * 主要讨论的公司包括博士 博特利 纳什特 以及国内的长城旗下飞鸽(现称京东) 中兴严 奇瑞 吉利 蔚来 世宝 恒隆 玉北等[11][12][25][30] 核心观点与论据 自动驾驶制动系统性能要求 * L2级别自动驾驶要求制动系统电压响应时间在150毫秒以内 L2+及以上级别则需控制在100毫秒以内[1][3][4] * 响应时间是关键参数 还需考虑制动噪音 成本和重量等因素[3] * 高级别自驾功能(如IEB)带来额外需求 需在纵向控制方面进行优化 高端车型可能会增加冗余设计[5] 法规与标准 * 现有制动系统产品已能满足当前法规 包括强制性法规[6] * 2024年9月发布的新国标对ETPS及EHB系统提出了新的测试要求 包括自动时间 自动力等方面[12] * 新法规预计将定义驾驶员在任何时候都能控制车辆 即使助力失效后仍能通过方向盘控制车辆 或将显著增加EPS系统成本至3,500-4,000元[1][25][26] * 针对线控转向的法规预计在2025年月底颁布 目前线控转向无法保证100%的安全性[23][25] 技术发展与产品应用 * 博士和博特利的EMB系统已进行装车测试 性能指标接近 响应时间提升30% 100公里时速下制动距离优化10-20米[1][12] * EMB系统预计2026年量产并首先应用于极氪7X车型[13] * 极氪7X车型可能会配备激光雷达 并采用浩瀚H9平台 智能驾驶选型尚未最终确定[14] * 2026年极氪品牌车型将采用纳什特公司的SDBW系统 并与大EMB关联[2][31] * 线控转向(SBW)分为上转和下转 下转类型一般选用DP或R 上转则使用模拟驾驶员手感的路感模拟器[16] 成本结构 * EHB系统成本主要由电机 液压单元 电磁阀和滚珠丝杆等部件构成 各供应商报价存在差异 但部件成本比例相似[1][7] * EMB系统的大致成本为3,000元左右 其中电机和控制器占总成本的50%至60% 传动结构占10% 壳体占5%[15][32] * CEPS产品中 电机加控制器占总产值40% 角位移传感器价格在六七十元 占比不到10% 涡轮和涡杆等机械部件的成本约占8% 中间轴的成本约占10% 管柱壳体占10%[21][22] 供应商表现与合作 * 博士在响应时间 制动距离和噪音方面表现优于国产品牌[11] * 国内具备量产双路供电和功率输出报警等功能产品的公司包括博士 博特利以及长城旗下的飞鸽(现称京东)[12] * 国内企业如世宝 目前主要支持量产落地的是DPC 恒隆与玉北主要停留在C级和D级基础产品上 还没有成熟的线控转向项目[30] 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 SDW系统存在上下解耦导致安全风险的问题 尚未达到百分百防失效[23] * 需要通过功能检测来进行控制 例如紧急制动 电机停止或反向工作 车轮速度差实现紧急靠边停车等手段来确保转向安全[23] * 线控转向可避免紧急避让时方向盘快速转动引发驾驶员恐慌 提高安全性[28] 未来趋势 * 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L4及以上) 方向盘的收纳和静默功能具有显著重要性 可提供更宽敞舒适的车内空间[27] * 全空转向可以优化驾驶舱空间 实现方向盘伸缩折叠收纳 提高智能座舱场景定义[26] * 初期EMB系统仅限于一两款车型 不会大规模推广[15]
Robotaxi行业专题研究:技术+成本+政策三角驱动Robotaxi商业化提速
2025-08-14 22:48
**Robotaxi行业专题研究关键要点总结** --- **1 行业及公司概况** - Robotaxi行业商业化加速,多家公司积极布局,包括小马智行、特斯拉、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哈罗出行等[1][2] - 小马智行收入实现超过100%增长,文远知行收入达5,000万元(同比增长800%)[2] - 美国市场由特斯拉和Waymo主导,特斯拉计划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并允许车主加入车队[3][7] - 国内市场主要厂商包括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在海外布局瑞士、香港等地[15] --- **2 技术路线及优劣势** - **特斯拉端到端视觉方案**:泛化能力强、成本低,可直接升级现有车辆[5] - **Waymo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感知能力强但成本高,与麦格纳合作生产定制车型[3][5] - 国内技术成本优势显著:裸车价格降至20万元左右,激光雷达价格降至1,000多元[11][14] - 小马智行集成4颗英伟达Orin X芯片,技术成熟度高;文远知行专注于简单场景示范运营[13] --- **3 商业化进展与趋势** - 2025年商业化增长苗头初现,2026年预计迎来快速增长期(几倍至几十倍增长)[6] - 产业链成熟推动成本下降:高速NV成本或降至4,000元(2025年),城市NV降至7,000-8,000元[14] - 小马智行获"木头姐"加仓,市场前景受认可[6] - 国内采用轻资产模式,如百度与车企合作生产车队但不持有所有权[17] --- **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美国**:政策相对积极但法规严格(如Cruise事故后牌照被吊销),Waymo和特斯拉主导[4] - **欧洲**:政策保守,德国、英国进行小规模试点[4] - **中国**:政策谨慎支持,以示范运营为主,北京、杭州等城市立法推动Robotaxi生态[10][12] - 国内挑战:技术不成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大规模推广或影响网约车司机就业[12] --- **5 重点厂商动态** - **特斯拉**:扩大运营区域,计划大规模落地SuperCAB生产线[7] - **Waymo**:全球领先车队规模,全生态系统运营模式[7] - **阿尔法贝塔(谷歌)**:用户数预计2026年达3,000-4,000万(当前1,500万),重资产模式导致高成本[8][9] - **Uber/Lyft**:收入增速放缓至10%-20%,积极布局无人货运[10] --- **6 投资机会与风险** - **关注领域**:领先智能化技术企业(赛力斯、小鹏、理想)、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激光雷达、线控转向系统)[18] - **风险提示**:技术成熟度、政策限制、就业影响及成本压力[12][9] - 国内厂商财务表现:文远知行2025Q2亏损超4亿元但毛利改善,小马智行计划年底实现1,000辆车目标[15][16] --- **7 其他关键数据** - 文远知行周付费订单突破25万单(2025年5月)[8] - 阿尔法贝塔价格优势显著,但需进一步降价以增强竞争力[9] - 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成本控制极致,推动商业化潜力[11]
李想野心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8-14 21:2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4] - 纯电产品i8发布后公司重新定位 不再单纯聚焦汽车制造[4] - 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资将达60亿元 长期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终端企业[23][2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连续10季度盈利 Q1毛利率曾达22% 现金储备超1128亿元[4] - 下调全年排产目标至64万辆 较原计划减少6万辆[10] - 新款MEGA上市后售出7000多辆 月销达2000多辆[11][16] 产品策略调整 - i8发布一周内调整配置策略 取消Pro/Max/Ultra版本 统一Max标配 售价从34.98万降至33.98万[4] - 将选配冰箱和高阶辅助驾驶改为标配 加赠价值1万元铂金音响系统[4] - 为i8重新开模花费约20亿元 修改设计以与MEGA形成区隔[14] 技术研发进展 - i8风阻系数降至0.21Cd 可增加30km续航[14] - 采用自研碳化硅驱动电机 高转速噪音降至3.5分贝[19] - 发布VLA司机大模型 具备视觉-语言-行为融合能力[23][24]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上半年销量约12.4万辆 MEGA位列第8[18] - i8需面对乐道L90(26.58万起)/问界M8/特斯拉六座Model Y等竞品[20] - 2025年竞争对手销量目标:极氪71万/零跑50-60万/蔚来44万/小鹏38万/小米35万[15] 基础设施布局 - 充电站数量从300多座增至3000多座 增长近10倍[17][18] - 计划三年内将充电便利性做到纯电第一梯队[19] 产品性能特点 - MEGA风阻系数0.215Cd 每降0.01可增加高速续航5-7km[8] - i8电池包采用倒置技术 实现热害隔离和安全防护提升[19] - VLA系统可记忆车主驾驶喜好 根据指令实时调节速度[24] 市场定位与目标 - i8定位30-40万元价格区间 瞄准增换购需求[18][17] - 公司面对超过600万车主大盘 其中63.6%将选择纯电车型[17] - i6以特斯拉Model Y为基准 预计月销量1-1.5万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