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分红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险资私募“大基金”动向曝光:鸿鹄三期建仓中国石化,二期新进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榜
新浪财经· 2025-09-01 20:20
鸿鹄基金业绩与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鸿鹄基金一期总资产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综合收益总额56.84亿元 [1][3]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资金于2025年3月初全部完成投资落地 [1][2][3] - 新华保险按50%持股比例享有鸿鹄基金278.42亿元净资产份额,该基金当期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 投资组合与持仓动态 - 鸿鹄基金一期位列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东,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合计120.4亿元 [1] - 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持股比例2.42%),陕西煤业1.16亿股(持股比例1.2%),中国电信7.62亿股(持股比例0.83%) [5] - 鸿鹄基金二期新进中国石油(持股2.17亿股/总股本0.12%)及中国神华(持股5220.61万股/流通股0.26%)前十大股东 [7]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中国石化3.0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0.25% [8] 投资策略与逻辑 - 投资标的选择注重中长期盈利能力及稳定股息,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过去10年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69%、5.03%、4.84% [7] - 二期基金采用低频交易、长期持有策略以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2][8] - 三期基金投资范围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2] - 能源板块龙头股因资源稀缺性及高股息特性(如中国神华2024年股息率8.6%)成为核心配置逻辑 [8][9] 行业试点与规模扩张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从首批500亿元扩展至2220亿元 [9][10] - 鸿鹄基金1-3期规模达925亿元,对应私募机构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等 [9][10] - 试点参与机构涵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保寿险、阳光人寿等9家险企 [10] - 私募基金模式可享受风险因子折扣,降低资本占用与偿付能力消耗 [2][10]
招银理财袁尧:黄金不单是进攻类资产,还是对冲尾部风险的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5:08
资产配置策略 - 2025年是多资产多策略在银行理财端配置的元年 资产再平衡对控制组合波动率至关重要[2] - 资产分散化从股债扩展至策略波动率和国别层面 通过再平衡机会提升组合稳定性[2] - 招银理财长期坚持较高权益仓位 通过多资产再平衡降低波动率并获得高客户满意度[2] 黄金资产定位 - 黄金二十年年化回报率达8%~9% 与标普500指数回报率相近[4] - 黄金在美元实际利率从高位向低位移动时回报较好 当前美元实际利率接近2%[4] - 黄金兼具进攻性和对冲尾部风险属性 4月全球股市下跌时唯一上涨资产为黄金[1][4] 行业投资机会 - AI处于爆发前夜 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软件端存在重大市场机会[3] - 高分红资产确定性较高 沪深300分红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持续扩大[3] - 高分红公司属于胜率大弹性适中资产 在配置组合中通常占据较大权重[3] 资产关联性 - 黄金与AI产业存在潜在对冲关系 可考虑在组合中同时配置AI股票和黄金资产[4]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是关键节点 参考日本案例将改变股债投资比例[2] - 股债变化是长期趋势 高分红类资产与债券利差持续扩大[3]
红利资产持续大热 能源、周期分红较多
第一财经· 2025-08-13 21:51
市场情绪与政策共振推动高分红资产关注度提升 - A股沪指突破3674.4点创近四年新高 中期分红热度推高 [1] - 约50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 其中46家拟现金分红总额超720亿元 [1] - 红利资产成为资金避险港湾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上涨0.35%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年内涨幅约3.4% [2] 红利基金与ETF资金流向表现 - 红利低波50ETF年内净流入额超80亿元 [3] - 银行、机器人、军工等主题ETF份额增长超100亿份 2只红利低波ETF增长超50亿份 [3] - 2024年全年分红规模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度增加9% [3] 行业分红差异特征分析 - 能源、周期行业龙头分红占比较多 宁德时代拟派现45.68亿元 东方雨虹22.1亿元 藏格矿业15.69亿元 [5] - 消费类公司出现大额分红 东鹏饮料、华利集团中期派现超10亿元 道道全分红占净利润比例33.45% [5] - 金融行业为分红主力军 2024年A股上市银行分红超6300亿元 常熟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派现4.97亿元 [6][7] 行业分红能力与策略差异 - 能源、金融等传统行业凭借稳定现金流维持高分红 煤炭行业中国神华分红率持续超8% 工商银行超额利润30%以上用于分红 [7] - 顺PPI周期上游资源类红利资产处于逆风期 公用事业类防御价值高但弹性不足 [8] - 周期制造类红利资产受经济复苏驱动值得关注 消费类、银行与公用事业类维持温和上行 [3][7] 市场估值与资产表现展望 - 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20.81%处于近10年81.41%分位数 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15.70%处于83.95%分位数 [10] - 红利资产收益相对落后大盘 但与价值风格高度重合弹性较小 [10] - 钢铁、光伏设备、玻纤等行业龙头受益产能收缩与议价力提升 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表现值得预期 [9]
300528,涨停,5天4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12:56
市场表现 - 周期股和消费股联手反弹 油气开采、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上涨 免税店、白酒、旅游酒店等消费板块上涨 [1] - 幸福蓝海(300528)再度"20CM"涨停 迎来5天4板 [1] - 上证指数上涨0.52%报3628.53点 盘中最高涨至3636.17点 刷新2024年10月9日以来高点 [4][6] - 深证成指下跌0.06% 创业板指下跌0.71% [4] 融资数据 - A股融资余额达19684.21亿元 刷新2015年7月以来新高 沪市融资余额达10008.36亿元 深市融资余额达9612.52亿元 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6] - 招商证券指出 今年以来A股三轮行情增量资金结构不同 一季度融资资金和个人投资者贡献主要增量 4月私募基金和外资贡献主要增量 6月23日以来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形成正反馈机制 [6] 银行板块 - 银行板块反弹 板块内个股无一下跌 青农商行涨2.56% 邮储银行涨1.96% 平安银行涨1.94% 渝农商行涨1.78% [7][8] - 南京银行涨1.55% 苏州银行涨1.52% 江苏银行涨1.50% 北京银行涨1.39% 农业银行涨1.30% 光大银行涨1.23% 工商银行涨1.21% [9] -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分红总额6325.94亿元 同比增长3.14% 15家银行分红比例超30% [10] - 六大国有行派息总额4206.34亿元 占A股上市银行分红总额66.5% 工商银行分红1097.73亿元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中国银行713.6亿元 招商银行分红504.4亿元 [10] - 中信证券表示 银行股高分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重要方向 部分银行分红比例提升有助于推动股价上行和经营质量提升 [10] - 多家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长江证券预计8月至9月是银行股布局窗口 [10] 保险板块 - 保险板块上涨 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均涨超2% 中国平安股价创本轮反弹新高 新华保险股价创历史新高 [10] - 国联民生证券表示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 寿险公司负债成本和净投资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同步变动 资产与负债联动效应有望强化 负债成本有望持续改善 投资收益率更好覆盖负债成本 资产配置压力和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 [11] 影视行业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55亿元 《南京照相馆》上映5天票房超6亿元 成为继《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第三部单周票房破6亿元暑期档影片 目前票房收入位居暑期档第一 [3]
300528,涨停,5天4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12:51
市场表现 - 周期股和消费股联手反弹,油气开采、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上涨,免税店、白酒、旅游酒店等消费板块上涨 [1] - 幸福蓝海(300528)再度"20CM"涨停,迎来5天4板 [1] - 创新药板块延续强势表现,药明康德上涨2.42%,迎来10连阳 [1] - 上证指数上涨0.52%,盘中最高涨至3636.17点,刷新2024年10月9日以来的高点 [1][3] - 深证成指下跌0.06%,创业板指下跌0.71% [1] 暑期档票房 - 2025年暑期档(6月至8月)总票房突破55亿元 [1] - 《南京照相馆》上映5天票房超6亿元,成为继《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第三部单周票房破6亿元的暑期档影片,目前票房收入位居暑期档第一 [1] 融资余额 - A股融资余额为19684.21亿元,刷新2015年7月以来新高 [3] - 沪市融资余额达10008.36亿元,站上1万亿元 [3] - 深市融资余额达9612.52亿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3] - 招商证券表示,今年以来A股的三轮行情中,增量资金结构不同,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等活跃资金逐渐形成正反馈机制 [3] 银行板块 - 银行板块迎来反弹,板块内个股无一下跌,青农商行上涨2.56%,邮储银行上涨1.96%,平安银行上涨1.94% [5][6] -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分红总额合计6325.94亿元,同比增长3.14% [8] - 六大国有行2024年全年派息总额合计4206.34亿元,占A股全部上市银行分红总额的66.5% [8]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红总额分别为1097.73亿元、1007.54亿元、846.61亿元、713.6亿元 [8] - 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额居于股份银行领先位置 [8] - 中信证券表示,银行股的高分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重要方向 [8] - 多家银行已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8月至9月将是银行股的布局窗口 [8] 保险板块 - 保险板块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均涨超2%,中国平安盘中股价再创本轮反弹新高,新华保险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 [9] - 国联民生证券表示,寿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和净投资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同步变动,负债成本有望持续改善,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 [9]
社会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大逆转,信璞投资归江最新发声:投资逻辑不变,股神都帮不了你
聪明投资者· 2025-07-02 13:13
核心观点 - 全球资本配置进入"存股差"时代,高分红资产成为稀缺资源,股息率超过存款利率形成资本引力[1][2][23] -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大缩表时代,信贷资本向股票资本转移趋势不可逆,全社会现金流重构[5][44] - 价值投资需采用"CT视角",穿透现金流、分红率、资产质量等底层指标,而非短期盈利[2][30] - 资本配置者与景气交易者存在根本差异,前者反周期构建金字塔仓位,后者顺周期形成倒金字塔风险[32][34] 中美资本比较 - 中国居民存款150万亿支撑80万亿政府债,美国18万亿存款支撑38万亿国债,债务结构差异显著[14][15] - 港股6%分红率与1.5%存款利率形成4.5个百分点的利差,远超银行存贷差[2][23] - 美国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分红,中国股票呈现无杠杆6%股息率的独特优势[28][29] 中国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上半年新增居民存款8万亿,但固定资产形成占GDP比重超40%,产能过剩抑制贷款需求[18][19][20] - A股+港股分红额从2019年1.4万亿增至2024年3万亿,股票融资额从1.5万亿降至3000亿[26][28] - 保险资金通过3%理财险配置6%股息股票,形成3个百分点利差的新盈利模式[24] 投资方法论 - 全天候策略需覆盖消费/矿业/金融等负相关行业,以及成长股/价值股/破产重整股全生命周期[41][42] - 财政视角至关重要,日本/中国/美国医药集采周期体现政策驱动力量[42] - 低利率与低估值交集创造股债利差机会,企业战略转向负债压缩与分红提升[45] 资产配置范式转移 - 银行接受股票质押替代土地质押,资本路径从"存贷差"转向"存股差"[2][23] - 上市公司/国家队/保险成为主要资本配置者,通过熊市低成本建仓获取战略优势[32][35] - 香港地产周期与巴菲特资本配置比较揭示长周期规律,需突破地域局限观察资产[13][40]
除了创新药,近1个月这些ETF也突破阶段新高
市值风云· 2025-06-11 18:06
近期表现突出的ETF基金 - 近1个月涨幅超过10%的港股非银ETF(513750 SH)表现最佳,涨幅达10 73% [3][4] - 香港证券ETF(513090 SH)规模最大达75 51亿元,涨幅8 77% [3] - 通信ETF(515880 SH)连续3天上涨,涨幅8 39% [3] - 多只银行ETF表现稳健,如银行ETF(512800 SH)规模84 83亿元涨幅7 83%,银行ETF天弘(515290 SH)规模42 97亿元涨幅7 88% [3][9] - 港股红利类ETF普遍上涨,如港股通红利ETF(513530 SH)涨幅8 33%,恒生红利ETF(513950 SH)涨幅7 05% [3] 市场风格与资金动向 - 5月市场风格由央企红利主导,而非传统的小盘股行情 [4] - 银行理财利率下行(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推动资金转向高股息资产,银行板块近12个月股息率达6 47%,红利ETF成分股平均股息率超4 3% [12] - 险资2024年举牌9只银行H股,增量资金超680亿元,如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 [12] - 央行降准0 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12] 行业基本面改善 - 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科技金融和绿色贷款占比提升 [12] - 房地产风险缓释推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净息差企稳 [12] - 区域性银行表现突出,如青岛银行、渝农商行5月涨幅超20%,沪农商行出现涨停板 [12]
周K九连阳!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规模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金融界· 2025-06-10 10:2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高开 红利板块走强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上涨0.36% 周K冲击九连阳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年内份额扩容106.43% 规模增长133.48% 双双创历史新高 [1] 港股投资价值分析 - 港股具备分红优势 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 对内地免税投资者吸引力增强 [1] - 港股在新消费 互联网科技 创新药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与A股形成互补 [1] - 港股市场承担企业出海 资金回流 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职责 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1] 行业配置建议 - 高股息板块和必需消费可作为底仓配置 [1] - 全年可逢低增配科技板块(硬科技 互联网及AI) 消费板块(互联网消费 医药 大众消费) 大金融板块(香港本地股及中资股) [1] 港股红利低波ETF特性 - 综合费率0.2%为全市场最低 月度分红机制 T+0交易特性提升资金效率 [2] - 持仓以金融 能源等成熟行业为主 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 规避股息率陷阱 [2]
“申”度解盘 | 定存破1%,哪些资产会受益?
市场回顾 - 本周上证指数跌0.57%,深证指数跌0.46%,科创板跌1.47%,北证50跌3.68%,大盘风格相对跌幅较少 [2] - 北证50代表的微盘股振幅超9%,交易拥挤度接近2023年12月最高水平,短线存在泡沫风险 [2] - 板块轮动快速,从宠物、重组蛋白等新消费到固态电池、核聚变等科技,再到黄金、创新药,持续度较差 [2] - 市场成交量维持在1.2万亿附近,微盘股成交活跃,但周线阴线反包显示后市压力 [2] 利率政策影响 - 5月20日央行下调1年期LPR和5年期LPR各10bp,分别至3%和3.5% [3] - 国有六大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定存破1%,五年定存低于1.5%,资产荒加剧 [3] - 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升公司估值,优质资产或高分红资产价值可能上升 [3] 优质资产筛选标准 - 盈利/分红确定性高,行业龙头地位且具备高壁垒 [3] - PE估值低于20甚至10,主营收入以国内为主、北美占比少 [3] - 响应国家市值管理政策,将"提质增效重回报"作为重点工作 [3] 投资策略建议 - 中长期投资者可布局优质资产,短线需等待市场回踩20日均线后再跟随趋势 [4] - 经营业绩好、分红稳定的REITs将受益于利率下行环境 [4] - 未来投资逻辑应聚焦确定性,拥抱高分红和龙头资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