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等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早新闻丨全球首个!落地内蒙古
中国能源报· 2025-10-21 06:33
新闻聚焦 ◐ 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10月2 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支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参与、行业自律、社会共建"原则,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行业环境, 到2027年底,能源行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显著提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高效 运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强,信用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 秩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更多详情】 ◐交通运输部:发布《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 据新华社报道,2 02 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式10月19日在上海举行, 交通运输部发布《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提出共同采取七方面措施,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稳步推进国际绿色航 运走廊建设,形成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网络;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逐步提高国际绿色航运走廊航线上清洁能源船舶的比 重;打造(近)零碳港口,推进在港船舶使用岸电,强化港口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 构建集生 ...
特朗普:“关税冲突不可持续”,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2.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1:14
消息面,近期关税缓和信号不断,10月17日,特朗普公开承认,针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政策"不可持 续"。 10月19日晚间,特朗普在最新的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并且暗示,大门仍敞开着。 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2.7%,年内涨幅近50%。资金也在持续流入中,截止10月20日,港股 科技ETF(513020)连续20日吸金近12亿元。 关税冲突缓和预期持续提升,海外利好提振港股 消息面,10月19日晚间,特朗普在最新的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并且暗示,大门仍敞开着。此 外,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低调地放松多项关税政策。据悉,近几周来,特朗普已将数十种产品 从其所谓的"对等关税"中豁免,并在各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时,提出愿意将更多产品(从农产品到飞 机零部件)排除在关税之外。 近期,关税缓和信号不断,10月17日,特朗普公开承认,针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政策"不可持续", 而且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10月18日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磋商,这一轮关税有缓和迹象。 方正证券指出,科技板块具有天然的成长风格属性,科技股的定价逻辑侧重于远期自由现金流的贴现, 对利率环境敏感,低利率环境助长估值提升。港 ...
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迭代升级 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金融时报· 2025-10-14 10:12
我国NDC的迭代升级,标志着我国气候治理战略从"阶段性减排"向"系统性转型"的根本性跨越。早在 2015年,我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NDC目标,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2020 年,我国宣布更新和强化NDC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而此次我国宣布到2035年,在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 10%。 本次设立的2035年碳达峰后的目标有哪些变化?根据国网英大(600517)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的分析,我国NDC在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设置方面有三个变化:一是覆盖范围更加全面,从单一的二 氧化碳指标变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目标;二是指标类型更加精准,从"单位GDP二 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相对强度叙事框架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的 绝对总量指标;三是时间跨度进一步延伸,明确覆盖至碳达峰后的减排降碳阶段。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阳能分析认为,第三轮NDC最大突破为将碳管控提升到全经济范围温室 气体排放治理,标志着将对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所有 ...
“十四五”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2.5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18 00: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与布局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 [1]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接近30% [1][2]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 - 产业布局呈现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新格局,覆盖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6个未来产业 [1] 产业发展成效与影响 -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央企业的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 产业发展有效拓展企业空间,并深刻影响企业发展模式,如通过“AI+”专项行动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2] - 在能源、制造、通信等16个重点行业打造了800多个应用场景,并发布40项高价值场景 [2] 上市公司质量与资本市场表现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3] - “十四五”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3] - 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标志性重组项目如长江电力、中航成飞顺利实施 [3] 企业重组与布局优化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 [4] - 重组整合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 [4] - 下一步工作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4]
“十四五”央企成绩单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17 17:22
2025.09.17 本 文字数:2431,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封图 | AI生成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 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AI+"专项行动累计 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 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资委发布了"十四五"央 企成绩单。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五年,是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 的五年,是发展提质、改革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的五年,是党建引领、监管护航、企业面貌为 之一新的五年。 持续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比如,中央 企业扎实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 ...
重磅文件定调!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第一财经· 2025-08-29 23:02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战略 - 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支持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5] - 加强城市群内产业链协作 优化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 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 推进同城化发展 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5] - 中心城市 都市圈 城市群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中心城市创新能力强 周边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制造业 城市群形成产业配套和紧密协作 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6] 超大特大城市发展重点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做强做精核心功能 控制规模 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提升全球高端生产要素配置能力 [7] - 支持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提升原创性 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7] - 超大城市有7座(上海 北京 深圳 重庆 广州 成都 天津) 特大城市有15座(武汉 东莞 西安等) 科技驱动成为中心城市发展关键 [8][9] 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城市群 都市圈内部高铁 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有较大增长空间 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长223.8公里 总投资670.97亿元 [7] - 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启动规划建设方案预研招标 预计与港深西部铁路协同 成渝中线高铁已全线动工 [7] 中小城市与县城发展策略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供给 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11] -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 推动人口持续流出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支持边境城镇增强稳边固边能力 [11] - 2024年全国GDP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GDP超2000亿县10个 超3000亿县5个(昆山 江阴 张家港 常熟 晋江) 昆山和江阴GDP超5000亿 [11] 超级县镇人口与产业集聚 - 全国有6个GDP总量突破千亿元的镇级单位(千亿镇) 另有10多个超级镇GDP超500亿元 [11] - 广东有21个超级镇人口超30万人 其中9个镇常住人口超50万人 江苏玉山镇和杨舍镇常住人口均超50万人 [12] - 适时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 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和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12] 人口小县机构改革 - 县域人口差异显著 546个县域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 其中246个县域少于10万人 [12] - 山西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 通过"大部制" 扁平化改革降低机构 编制 人员数量 提升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13][14]
新华鲜报丨大显身手!“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新华网· 2025-08-29 00:17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1] - 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8家 资产总额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8家 [1] 产业结构与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在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实际填报的309家企业投资627个项目 [4][5]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6] - 有效专利数量72.16万件增长8.23% [6]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 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 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5] - 开展碳排放测算 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 [5] 公司治理与社会贡献 - 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推进信用建设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7] - 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8] -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在乡村产业振兴 公益帮扶 脱贫攻坚 消费就业帮扶等领域发挥作用 [8]
中金:恒生指数调整扩容 港股通标的调整符合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1:39
恒生指数调整结果 - 恒生指数纳入中国电信(权重0.51%)、京东物流(权重0.22%)与泡泡玛特(权重1.44%) 成分股数量增至88支 [1][2] - 恒生国企指数纳入泡泡玛特(权重2.10%) 成分股数量维持50支 [1][2] - 恒生科技指数未作调整 成分股维持30支 [1][2] 被动资金流向测算 - 恒生指数调整带来中国电信1.6亿美元(流入时间4.4天)、京东物流6874万美元(流入时间3.5天)、泡泡玛特4.5亿美元(流入时间1.0天)资金流入 [1][2] - 恒生国企调整带来泡泡玛特1.5亿美元(流入时间0.3天)资金流入 [3] - 恒生科技指数权重重置带来地平线机器人5.6亿美元(流入时间3.4天)和比亚迪股份5.0亿美元(流入时间0.9天)资金流入 [3] - 中国银行因权重变动面临1.2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出(流出时间0.6天) [2] 港股通标的调整 - 20只标的纳入港股通 包括中国食品、曹操出行、云知声、映恩生物-B等企业 [4] - 19只标的被剔除 与预测基本一致 [1][4]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H股已在上市后30日稳价期结束后提前进入港股通 [4] - 天岳先进预计9月中下旬稳价期结束后进入港股通 [4] 调整实施时间与影响 - 指数调整于9月5日实施 9月8日正式生效 [1][5] - 港股通正式名单9月5日公布 9月8日生效交易 [5] - 被动资金将在9月5日尾盘集中调仓 可能导致相关股票异常放量 [6] - 中小市值公司有望受益于流动性提升和投资者范围扩大 [6]
鑫盛通(汕尾)贵金属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13
公司成立与基本信息 - 鑫盛通(汕尾)贵金属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贵金属冶炼、珠宝首饰制造与销售、回收修理服务等传统业务 [1] - 业务扩展至互联网销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新能源汽车配件销售等新兴领域 [1] 业务范围与多元化布局 - 传统业务包括贵金属冶炼、珠宝首饰全产业链(制造、批发、零售、回收修理) [1] - 新增科技相关业务:人工智能硬件与软件开发、工业机器人、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与研发 [1] - 布局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换电设施销售 [1] - 涉及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汽车装饰用品制造与销售等配套服务 [1] 创新业务方向 - 公司业务延伸至科技中介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等新兴服务 [1] - 包含智能机器人研发、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 [1] - 拓展租赁服务(住房租赁、道具租赁)及二手商品销售(旧货、二手日用百货) [1]
特稿丨乘风破浪 春华秋实——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1] -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5.3%的增速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背景下尤显突出 [1][5] -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8] 外贸与贸易伙伴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5] - 中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7] - 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4%、13.8%,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 [7] 消费与政策支持 -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激发消费活力,增强经济韧性 [10]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以旧换新等措施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10] - 消费领域表现亮眼,经济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8] 制造业与创新动能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2% [10] - 以创新、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领域,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 [11] - 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创新具有开放、开源特征 [15]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促进中非贸易发展 [16] - 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热情未减,中德在前沿领域合作深化,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5] -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