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新财富500创富榜群像 深圳58位企业家上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7:02
AI的底座在于算法和算力,但具体到应用端,则依赖数据、场景和用户的沉淀,这些恰是传统互联网 巨头的强项,在AI叙事带动下,马化腾、马云、丁磊身家均自低谷明显提升,稳居前十。雷军也以 2010亿元身家、同比上涨96%的涨幅,排第六名。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近日,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榜单显示,今年上榜的500位企业家(或家族)总持股市值为13.7万 亿元,同比上涨11%,持股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家为341位。 一方面是伴随地产及光伏等行业的深度调整,上榜人的身家随之调整,跌落前排榜单者不在少数;另一 方面,千亿资产的企业家大幅扩容,从2024年的15位提升至22位,涨幅高达50%,主要受益于AI、消费 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龙头民企估值的大幅回升。 在今年的榜单中,共有58位深圳的企业家(或家族)入选,持股总市值达到1.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位 企业家(或家族),财富增幅近20%。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持续稳居榜单前三,也在深圳地区榜单中位列第一,财富涨幅达45%。新能源汽车赛 道格外亮眼,欣旺达企业的王明旺家族,在深圳榜单中名次上升最为显著。 芯片、AI、机器人成上榜热门 今年创富榜前十中,AI成为 ...
深圳智能硬件“三剑客” 改写全球智造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7:48
深圳智能硬件"三剑客"概况 - 影石创新、韶音科技、拓竹科技三家公司以年均超50%的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榜首地位,颠覆中国制造"低价内卷"刻板印象 [1] - 三家公司代表中国智能硬件制造产业,以技术定价权、产业链治理权、全球品牌权改写全球市场规则 [1] - 深圳3D打印机出口前5月增速达43.5%,拓竹科技产品展示航天级零件精确打印能力 [1] 产业链协同优势 - 深圳形成半径50公里的超级协同网络,影石创新18个月完成光学模组从图纸到量产 [2] - 拓竹科技自研激光雷达带动40家配套企业协同技改,实现"硬件当日达"生态,旗舰机X1打印速度达行业平均5倍 [3] - 韶音科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声学产业集群,用10年时间以骨传导技术重写声学规则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位 - 韶音科技通过骨传导技术将频响扩展至20Hz-20kHz,产品重量降至30g,占据中国开放式耳机市场销售额第一 [1][5] - 拓竹科技43个传感器实现全自动校准,良品率从70%提升至98%,入门机型价格仅为同业1/3但性能超300% [8] - 影石创新通过AI剪辑、自拍杆隐身等技术,2024年用户生成内容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构建"硬件-内容-社交"飞轮 [8]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影石创新2024年营收55.74亿,海外占比68%,在洛杉矶设立好莱坞工作室 [9][10] - 韶音科技海外营收占比达70%,通过亚马逊打入47国运动市场 [9] - 拓竹科技重点布局欧美市场,通过Kickstarter众筹获1200万美元,在斯图加特组建工程师社群 [9][10]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韶音科技开辟200亿级骨传导耳机新市场,产品成为波士顿马拉松半数跑者标配 [1][6] - 拓竹科技以"工业级技术下沉"改变3D打印行业,消费级设备达到航天制造标准 [7][8] - 三家企业验证"硬科技-深生态-全球场"三角模型,形成文化包容性壁垒 [10]
“反内卷”带动权重股上行!工业互联ETF(159778)强势拉升,机构:智能化能力仍是形成差异的因素
新浪财经· 2025-06-11 11:15
市场表现 - 工业互联ETF(159778)上涨0 98%,其标的指数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931495)上涨0 89% [1] - 成分股宁德时代(300750)上涨3 08%,欣旺达(300207)上涨2 80%,工业富联(601138)上涨2 38%,水晶光电(002273)上涨2 17%,比亚迪(002594)上涨2 14% [1] 行业动态 - 比亚迪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 - 分析指出内卷式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会削弱企业利润和品牌力,反内卷策略有助于企业专注产品和品牌提升 [1] - 开源证券认为车企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力或规模效应构建长期壁垒,智能化能力是形成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 [1] - 智驾商业化落地有望使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持续受益,尤其是智驾强势主机厂及布局机器人的零部件公司 [1] 指数构成 - 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选取50只涉及工业互联网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截至2025年5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 11%,包括比亚迪、北方华创、汇川技术、韦尔股份、宁德时代、海康威视、国电南瑞、科大讯飞、工业富联、兆易创新 [2] 产品信息 - 工业互联ETF(159778)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1082)、C类(021083)、I类(022883) [3]
工业互联ETF(159778)涨超2%,AEB强标法规出台,ESC国产化替代机会较大
新浪财经· 2025-05-29 14:28
市场表现 - 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931495)强势上涨1 94% 成分股中华大九天(301269)上涨15 75% 德赛西威(002920)上涨10 00% 工业富联(601138)上涨5 97% 四维图新(002405)和新大陆(000997)等个股跟涨 [1] - 工业互联ETF(159778)上涨2 36% 最新价报0 83元 近1年累计上涨16 81% [1]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 [1]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有望成为标配 带动制动系统各类电控装置渗透率提升 [1] 行业分析 - AEB所需硬件分为智能驾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控制器)和底盘执行(ESC或线控制动)两部分 [2] - ESC目前主要由外资主导 国产化替代机会较大 线控制动因制动效率更高 新规有望带动其渗透率提升 [2] 指数成分 - 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选取50只涉及工业互联网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 41% 包括比亚迪(002594)、汇川技术(300124)、北方华创(002371)、韦尔股份(603501)、海康威视(002415)、宁德时代(300750)、国电南瑞(600406)、科大讯飞(002230)、兆易创新(603986)、工业富联(601138) [2] 产品信息 - 工业互联ETF(159778)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1082 C类021083 I类022883 [3]
中科曙光总裁回应重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23:25
对于重组进展,中科曙光财务总监、董秘翁启南称,公司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并根据事项 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推进顺利,将大大降 低目前双方资源重复配置、跨主体关联交易等企业管理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增厚股东回 报。 5月25日晚间,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相继宣布,两家公司拟进行战略重组。中科曙光是海光信 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96%。 据悉,此次重组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后,第一单上市公司 吸收合并交易,也是算力板块近年来罕见的整合案例。 作 者丨雷晨 编 辑丨骆一帆 图 源丨图虫 5月26日下午,在中科曙光(603019.SH)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对于投资者最为关注 的海光信息(688041.SH)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一事,公司董事、总裁历军予以回应。 历军表示,当前我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为 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进行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 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获悉,在资本市场,芯 ...
众诚科技:目前基于昇腾910系列芯片的业务主要有两部分
快讯· 2025-05-23 22:06
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基于昇腾910系列芯片的业务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代理销售该产品,另一部分是公司的DeepSeek一体机使用的是昇腾910和310芯片 [1] 产品结构 - 公司的一体机硬件以昇腾芯片为主 [1] - 公司提供深度适配一体机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应用产品 [1]
龙旗科技拟港股上市 去年3月A股上市募资15.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11:28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龙旗科技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提高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公司已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但具体发行细节尚未确定 [1] - 本次发行需获得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1] A股上市情况 - 龙旗科技于2024年3月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6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2.9% [2] - A股发行价格为2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5.6亿元,净额14.41亿元 [2]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现国泰海通) [2] 募集资金用途 - A股IPO原计划募集18亿元,实际募集15.6亿元 [2] - 募集资金拟用于惠州智能硬件制造项目、南昌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改扩建、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营运资金 [2] 发行费用 - A股发行费用总额1.19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8383.02万元 [3]
OpenAI史上最大收购押注硬件!超460亿元买下前苹果首席设计团队
第一财经· 2025-05-22 11:26
硬件仍是OpenAI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北京时间5月22日,OpenAI在其官网宣布,将以65亿美元(约为人民币468亿元)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创办的AI硬件初创公司io, 并透露首批AI设备计划于2026年面世。 "很高兴能够与 Jony 合作,我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今日在X上发文表示,很高兴能尝试创造全新一代由 AI驱动的计算机。 在官网的博客中,奥尔特曼和艾维表示,如今计算机能看见、思考、能理解世界,但尽管能力前所未有,体验依然受到传统产品和界面的影响。因此,此次 收购旨在结合先进的AI技术与硬件设计,开发全新的系列AI设备,改变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 这笔收购预计在今年夏季完成,仍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如若成功这会是OpenAI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意味着硬件仍是OpenAI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相比收购,谷歌的选择是通过与三星以及XR厂商XREAL的合作,从而研发首批搭载 Android XR 操作系统的眼镜硬件。 AI厂商在硬件领域的诸多动作或许会挑战苹果等传统硬件厂商,就在OpenAI宣布本次收购后,昨夜 ...
大摩中国AI 60强榜单曝光!未来6至12个月将是中国AI企业的关键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5-18 10:05
中国AI战略与全球定位 - 中国长期战略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全球领导者,自上而下的人才、创新、数据和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为AI发展创造有利环境[1] - 中国AI研究更倾向于商业应用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客服和数字人,与美国侧重消费应用形成对比[1] - 中国AI发展路径强调效率驱动,通过开源模型如DeepSeek-R1降低成本,而非资本密集型高性能模型[2] 基础设施层 - 中国AI GPU自给率预计从2024年34%提升至2027年82%,华为Ascend系列芯片和寒武纪创新推动硬件发展[5] - 联想三大业务受AI驱动:IDG推动AIPC/AI手机换机潮,ISG算力需求2024Q4同比增60%,SSG助力企业数智转型[6] - 数据中心新预订量预计从2024年2.1吉瓦增至2025年3.7吉瓦(+76%),华北市场由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主导[7][8] 平台层 - 中国IaaS/PaaS市场因AI应用加速增长,阿里云运营最大模型即服务社区,通义千问3在编码和数学评估中领先[9] - 腾讯混元大模型应用于微信生态提升广告定向与内容创作,云业务资源转向外部客户将推动2025Q2收入加速[9] - 开源LLM生态如DeepSeek降低企业应用门槛,促进跨行业AI创新[10] 应用层 - 2C领域超级应用(如微信)集成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电商、社交、娱乐企业迎机遇[11] - 2B领域应用速度超公有云周期,订阅模式用于文本生成、在线会议等专业场景[11] - L2+自动驾驶渗透率2025年预计达25%,比亚迪、吉利引入DeepSeek升级智能驾驶与座舱[12] - 人形机器人全球TAM预计2050年达5万亿美元,中国2030年库存或占全球30%[12] 支持性行业 - 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2035年或占中国总电力10%,"东数西算"政策促进绿色能源应用[14] - 中国量子计算突破:祖冲之三号105比特原型机计算速度超超级计算机,京沪干线建成1200英里QKD网络[14] - 中国半导体公司加速创新以弥补GPU限制,推动硬件效率提升[15]
Mag 7一季报:苹果、亚马逊双输,微软是最大赢家
华尔街见闻· 2025-05-03 11:53
科技巨头财报季表现 - 微软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市值达3 2万亿美元 苹果市值为3 1万亿美元 [1][4] - 微软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一周累计上涨约11% 是"Mag 7"中今年迄今唯一股价实现累计正增长的公司 [3] - 苹果和亚马逊因贸易关税影响市值合计缩水近1800亿美元 [6] 微软业绩亮点 - Azure云业务营收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与OpenAI的合作及AI功能企业软件需求激增 [3] - 公司维持雄心勃勃的资本支出计划 本财年将投入8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 [4][5] - 微软软件业务具有高弹性与抗风险能力 能抵御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压力 [4] 微软战略优势 - 与OpenAI的早期战略合作降低了开发AI大语言模型的巨额费用 同时锁定重量级云服务客户 [4] - 计划在欧洲布局数百亿美元新项目 避免美国政策风险 确保欧洲市场供应链安全 [4][5] - 分析人士认为微软依托AI战略和企业软件领先地位将持续稳固市场优势 [5] 苹果与亚马逊困境 - 苹果因贸易关税每季度额外成本至少增加9亿美元 [6] - 亚马逊大幅下调未来业绩指引 高关税导致成本上涨及消费者支出锐减 [6] - 苹果与亚马逊分别涉及硬件制造和电子商务 受高关税影响严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