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畅通人才招引的现代“驿路”
科技日报· 2025-05-19 09:32
人才招引策略 - 高邮市实施人才强链行动,围绕优势和主导产业精准匹配"首席专家"和"特聘导师",并辅以部门业务科室和"优青联络员" [1] - 高邮市在人才资源富集区域建成六大引才"驿站",包括秦邮人才"长安驿""珞珈驿""津门驿"等 [1] - 高邮市建立"人才问诊月月访"制度,深入摸排企业产品改良、技术改进、创新改革的需求清单 [2] 引才机制与成果 - 2024年高邮市梳理企业人才需求125项、技术需求82项,通过人才专员"秒上传"、人才专班"精筛选"、科技镇长团"准投送"的机制帮助企业匹配人才 [2] - 高邮市聚焦储能(氢能)、智慧照明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出台重大引才专项政策 [2] - 高邮市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共建产才攻关联合体,推动顶尖人才参与光储充、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产业技术攻关 [2] - 高邮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近千名高层次人才参赛,落地各类人才科技成果40余项 [2] - 高邮市联合江南大学建成生命健康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成果转化20项、专利转让8件,引进企业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8名 [3] 人才服务与保障 - 高邮市为人才提供创业服务、金融支持和安居保障,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4] - 高邮市完善重点人才"三包一"服务机制,由组织、人社部门及企业组成三人专班促进产才对接 [4] - 高邮市为19名高层次人才争取天使梦想基金1.2亿元,并在发展关键期提供"人才贷""人才投"等金融产品 [4] - 高邮市每年为各类人才企业争取投融资资金近亿元,定向助力企业转型攻坚 [4] - 高邮市计划推进"新高邮人"服务十大行动,解决人才生活琐事和关键小事 [4]
锚定“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有雄心
长江日报· 2025-05-19 09:23
近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提出锚定目标定位,加快建设进 度,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021年9月3日,《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东湖科 学城在武汉东部,横跨高新大道、纵贯未来大道,浓缩了光谷"精华";七大功能区如弦上的 科技创新利箭,铆足了劲,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与相对独立、专门设置管理机构的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等 不同,东湖科学城的建设主体是东湖高新区,由光谷统筹推进重大科创平台、重大创新园 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建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 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在东湖科学城建设之初表示,当今世界不断涌现新的前沿科技, 我们必须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自主可控,这就需要形成建制化的科研力 量,东湖科学城建设正当其时。 锚定"世界一流"目标,东湖科学城为什么? 因为使命必达。 重镇武汉正勇担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抢抓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东湖科学城势必锚定"世界一流"。 作为武汉打造具 ...
天工开路启新程——解码资本市场“镇江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53
镇江上市公司概况 - 截至2024年底镇江共有25家上市公司 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2家 数量居江苏省第6位 [15] - 境内上市公司板块分布:主板11家 科创板3家 创业板6家 北交所1家 [4] - 市值分布:超100亿元5家 50-100亿元6家 50亿元以下10家 [6][8] - 市值Top5为鱼跃医疗、新泉股份、天奈科技、正丹股份、明月镜片 总市值1916.72亿元 相当于镇江GDP的34.6% [8] - 2024年营业收入814.65亿元 同比增长13% 营收增长Top5为正丹股份、骏成科技、鼎胜新材、新泉股份、威腾电气 [10]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支出35.3亿元 同比增长8.95% 平均研发强度4.33% 高于全国水平 [13][17] - 研发强度Top5为鼎胜新材、新泉股份、鱼跃医疗、江苏索普、东方电热 均超5% [13] - 2024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0家 独角兽企业9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3家 省级497家 [18] 产业布局 - 制造业占比突出 拥有20余项全国细分行业冠军产品 如常青科技二乙烯苯、三维股份高强度耐磨畚斗等 [16] - 航空航天产业为C919提供10%零部件和50%复合材料结构件 园区内多家企业入选商飞供应商 [20] - 主导产业体系为"四群八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4大集群 8条重点产业链 [20] 资本市场发展 - 1996年至今累计融资超355亿元 2020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占总数超30% [19] - 现有93家上市后备企业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37家 新材料16家 数字经济9家 生命健康10家 [19][20] - 政府推出"三帆两金一甘露"金融服务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扬帆计划"等支持政策 [22][23] 企业案例 - 天工股份为钛合金新材料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航空航天 [16] - 天奈科技掌握单壁碳纳米管规模化技术 为全球少数供应商之一 [17] - 鱼跃医疗市值超百亿 产品覆盖30万家医疗机构 布局呼吸治疗、血糖管理等多元领域 [17]
北京经开区工业科技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及扶持措施即将出炉
新京报· 2025-05-11 15:46
京津冀工业旅游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联合发出规划共编、市场共建、线路共推、产业共育四项倡议,推动工业旅游协同发展 [2] - 三地将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体验优质的精品旅游线路,展现智能工厂科技魅力,传承老字号工匠精神 [2] - 力争将京津冀工业旅游培育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特色品牌 [2] 北京经开区工业科技旅游规划 - 北京经开区即将推出工业科技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及扶持措施 [1] - 支持企业改造展馆、升级配套,支持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开发产品、打造路线 [1] - 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工业科技旅游示范地 [1] - 北京经开区已推出无人驾驶、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8条工业科技旅游线路 [1] 北京经开区工业旅游线路详情 - 解构高级别自动驾驶线路:包括百度、小马智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石器慧通无人车科技展厅等点位 [3] - 天工开物制造之旅:包括机器人大世界、优必选、京城机电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视源科技展厅等 [3] - 寻梦航天太空之旅:包括蓝箭航天科技展馆、星河动力星河太空博物馆、中科宇航企业展厅等 [3] - 生命健康之旅:包括同仁、可口可乐、三元牛奶等多个点位 [4] - 零碳绿色环保之旅:包括金风科技智慧能源馆、北控水务展馆、南海子麋鹿苑等 [5]
科创债支持企业并购出资 长江产业集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首单并购信用债
证券日报网· 2025-05-07 20:14
债券发行情况 -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 发行规模14亿元 期限3年期 票面利率2.00% [1] - 本期债券是公司首单科创主体公司债 也是湖北省属国企首单并购信用债 创下公司中长期信用债票面利率新低 [1] - 债券由中信证券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 国泰海通证券及华泰联合证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1] - 发行获得市场投资者踊跃认购 全场认购倍数达3.7倍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 包括置换对汽车热管理领军企业的并购出资及置换多支创投基金出资 [1] - 资金用途有助于推动省内产业协同创新 助力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湖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和省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 聚焦国家战略和湖北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 [1] - 重点布局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汽车及高端制造等产业板块 [1]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金融工具 强化在长三角新兴产业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作用 [2] - 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价值化"的产业赋能型投资集团 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湖北勾勒产业倍增“施工图” 目标五年工业规模达10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5-01 08:03
湖北省产业倍增战略核心内容 - 湖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倍增战略,目标到2027年工业规模达7万亿级、服务业达4万亿级,2030年工业达10万亿级、服务业达5万亿级,2035年产业能级跃居全国前列[1] - 战略围绕制造业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四个方面,谋划七大行动并细化任务分工清单[1] - 七大行动包括产业能级跃升、科产融合领航、数实融合赋能、链群协同提质、绿色制造转型、区域产业协作和现代服务扩容[2][3] 七大行动具体部署 - 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通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推动集群升级[2] - 科产融合领航行动: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2] - 数实融合赋能行动:以智能化推动转型,促进智能转型提质、数智底座升级和数字产业壮大[2] - 链群协同提质行动:通过育企、强链补链和扩展壮群提升链群发展能级[2] - 绿色制造转型行动:协同推进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2] - 区域产业协作行动:高标准布局产业、推进区域协同和融入全球供应链[3] - 现代服务扩容行动:从文旅、商贸物流和科技服务三方面推动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3] 实施保障措施 - 湖北省将围绕产业布局、设备更新、创新研发等谋划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跨越突破[3] - 计划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制造业企业雁阵梯队培育等创新举措[3] - 科技工作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每年突破6项基础理论、10项关键技术和20项创新产品[4] - 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创新图谱,推动创新链精准支持产业链[5] - 一季度湖北投资同比增长6.6%,经济大省排名第一、中部省份排名第二[5] - 以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矩阵,聚焦光电子等优势领域攻关[6] 武汉重点推进方向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6] - 梯次培育大中小企业,夯实产业底盘[6] - 实施"种苗工程",加强要素保障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6]
湖北部署推进六大举措 强化创新策源体系化支撑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02:54
创新策源能力建设 - 湖北省从力量建设、空间布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创新生态六方面部署举措,系统强化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全域创新"金三角"为引擎打造创新增长极 [1] - 建立重大任务凝练机制,打造"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量子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基金群,构建颠覆性技术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1] 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展 - "一城一廊"主阵地基本成型,重大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能级大幅提升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生命健康、北斗等产业快速发展 [2]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2] 科技金融支撑 - 推出"科担快贷""科担人才贷""专精特新担"等科担系列产品和服务模式 [2]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科技担保在保业务17266笔,在保余额52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7%、579% [2]
城市24小时 | 确保“双过半”,这个中部大省拼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00:28
河南省经济发展措施 - 河南省政府推出24条政策措施,围绕扩需求、稳主体、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确保上半年经济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 - 政策措施聚焦"四高四争先",包括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4个实施方案 [1] - 将开工焦济洛平高铁等工程,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郑州南站、平漯周高铁等项目建设 [1] - 2025年河南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2] 河南省经济表现 - 一季度河南GDP14945.58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1] - 一季度河南外贸进出口2042.6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2] -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8.6%,光伏、锂电池新三样出口量增长两成 [4] - 河南与四川GDP差距扩大至逾300亿元,与湖北GDP差距缩小至1402.09亿元 [1] 河南省产业政策 - 出台促进外贸稳量提质措施,支持拓展非美市场,给予生产型企业最高1000万元、贸易型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 [4] - 将出台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4] - 计划发放1000万元文旅出行消费券,筹备举办2025年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 [4] 其他地区经济动态 - 武汉出台20条举措培育创新型民营"根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5] - 贵州支持贵阳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门户" [6] - 江苏发布《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票务服务要求》新标准,规范票务信息披露 [7] 行业数据 - 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1.13亿千瓦 [12] - 2024年度浙江省专利创造力百强企业综合指数达116.2,较上年提高16.2 [13] - 浙江省百强企业中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占98%,生命健康领域企业数量是2023年的2.7倍 [15] - 杭州、宁波两市百强企业数量达69家,嘉兴、湖州、台州上榜企业数量从12家增加至21家 [17]
35年勇立潮头不辱使命 浦东再启高水平改革开放新征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4-22 17:11
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成果与未来规划 经济发展成就 -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4]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32万亿元[4] - 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营收超1.2万亿元[4] - 外贸进出口总额超2.6万亿元[4] - 外资企业和分支机构达2.8万家[4]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占比近50%[4] 改革开放举措 - 集中推出50个高水平改革开放典型案例[3] - 发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政策[3] - 推出科创产业服务平台等功能性平台[3] - 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全国复制推广近50%[5] - 率先探索数据跨境自由流动[4] - 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7] 产业创新发展 - 张江科学城打造开放突破点和三大新产业高地[6] - 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产业裂变式扩张[5] - 建设未来智能、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领域孵化器和创新中心[6] - 保利浦开金融中心集聚超8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和3000家专业服务机构[5] - 预计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和100家出海企业总部[5] 人才发展战略 - 实施"明珠计划"高端引才[6] - 提供百万方低租金公寓和创业空间[6] - 为青年人才提供从0到1、从1到N的全流程支持[6] - 举办培训提升、联谊交流等多元化活动[6] - 组建专属志愿者团队解决青年人才急难愁盼问题[6]
海南:聚焦南繁、深海、航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 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快讯· 2025-04-14 09:34
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 推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深海技术创新中心 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聚焦南繁 深海 航天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1] - 围绕种业 深海 航空航天 生命健康等领域优化省重点实验室空间布局 [1] 产业创新机制建设 - 加强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创新联合体建设 制定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 [1] - 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聚焦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1] - 综合运用公开竞争 定向征集 揭榜挂帅 联合项目等方式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