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搜索文档
一种受益终生的养生智慧,趁着父亲节分享给父亲
搜狐网· 2025-06-05 20:41
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 - 核心观点为"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个字,融合中医四大养生流派精华与通络治未病理念,形成系统化健康管理方案 [2] - 通络强调通过饮食调节、艾灸泡脚等方式保持络脉畅通,预防中风、糖尿病等络病 [2] - 养精侧重补肾精以抗衰老,推荐黑芝麻、枸杞子等食材及鹿茸等药材 [3] - 动形提倡中华通络操、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改善气血循环 [3] - 静神主张通过冥想、阅读调节情志以改善睡眠质量 [4] 健康产品系列 - 通络系列包含津力旺饮料和怡梦饮料,采用药食同源成分调节血糖血脂及睡眠 [5] - 养精系列含人参女贞子灵芝胶囊等产品,通过道地药材提升免疫力 [7] - 动形系列研发护关节、抗疲劳产品支持科学运动 [7] - 静神系列推出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等改善睡眠问题 [7] 商业化应用 - 以岭健康将养生理论转化为可食用产品,形成"理论+产品"的健康解决方案 [5][7] - 产品设计遵循中药配伍原则,平衡功效与口感 [5] - 定位父亲节场景,通过礼品化包装推广养生理念 [1][7]
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4:47
回购股份进展 - 公司于2024年8月8日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42元/股,资金总额介于3000万元至6000万元之间,回购期限为12个月 [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已回购92,400股A股普通股,占总股本0.14%,最高成交价35元/股,最低34.64元/股,累计支付资金321.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3] - 回购进展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既定方案要求 [4]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安排 - 说明会定于2025年6月11日15:00-16:00通过全景网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投资者可提前通过邮箱suntongbo@sohu.com提问 [9][11] - 参会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新力、董事会秘书孙同波、财务总监唐冬冬及两位独立董事刘学伟、钟志刚 [11] - 说明会将聚焦2024年度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回应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0][11]
6月3日主题复盘 | 医药板块持续大涨,无人机发酵,大消费再度表现
选股宝· 2025-06-03 16:44
行情回顾 - 市场全天低开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深京三市超3200股飘红,成交额达1.16万亿 [1] - 创新药概念股大涨,舒泰神、华纳药厂等10余股涨停,新消费概念活跃,曼卡龙、萃华珠宝等封板 [1] - 银行等金融股走强,沪农商行涨停,杭州银行、中信银行刷新历史高点,汽车整车股走低,江淮汽车、上汽集团跌超5% [1] 医药板块 - 医药板块持续大涨,联化科技4连板,万邦德、海南海药等多股涨停 [4] - 国家药监局近期获批11款创新药物,2024年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4804项,升至全球第二 [5] -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金额屡创新高,国际化打开成长空间,双抗、细胞疗法、ADC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 [5] - 申万宏源指出,老龄化推动慢性病用药市场增长,肿瘤患者确诊率和支付意愿提升,自免疾病患者规模庞大但创新药物渗透率低 [6] - 华源证券认为,中国药企License-out项目类型丰富,临床阶段原研药品704款,数量全球第一 [6] 无人机板块 - 无人机板块大涨,中天火箭、中衡设计等多股涨停 [7] - 乌克兰出动117架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多地机场,中国重型无人机"九天"预计2025年6月首飞 [7] - 财通证券表示,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关键,发展方向包括协同作战飞机和智能无人机蜂群 [8] - 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2021年8.43亿美元,2029年有望达5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27% [9] - 华创证券指出,"九天"技术性能远超美军MQ-9无人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9] 大消费板块 - 大消费板块活跃,均瑶健康地天板涨停,乐惠国际、锦泓集团等多股封板 [10] - 华鑫证券认为,新消费板块在扩内需政策、消费偏好迭代与技术创新共振下涌现结构性机会 [11] - 中信证券指出,线上渠道持续扩张,短视频、跨境电商及私域平台成为增长引擎,抗衰需求增长带动美容养颜、口服美容等赛道 [12] 区块链板块 - 区块链概念冲高,御银股份、海联金汇、恒宝股份等多股涨停 [13]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法例,中信证券认为将促进RWA发行项目落地,利好金融IT企业 [14] 其他热点 - 黄金、体育产业局部活跃,核聚变、无人物流车等跌幅居前 [15] - 历史新高公司包括华纳药厂、恒勃股份、科兴制药等,涉及创新药、机器人、区块链等概念 [20]
补钙≠补骨,inne推出全球首款骨胶原液体钙,破解成人骨健康困局
江南时报· 2025-06-03 15:41
骨骼健康科学认知 - 成年人骨骼健康需遵循"补钙+锁钙"双重法则,单纯补钙无法解决因骨胶原流失导致的骨钙流失问题[1] - 骨骼由65%钙与35%骨胶原组成,骨胶原形成网状支架锁住钙质,90%以上骨基质为胶原[3] - 40岁以上人群需协同补充钙与骨胶原,否则骨胶原流失会加速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4] 钙补充剂技术突破 - 德国品牌inne因你推出全球首款骨胶原液体钙,解决传统钙剂"补不进、留不住"痛点[1][6] - 液体钙无需胃酸分解即可离子化吸收,相比碳酸钙(易腹胀)和柠檬酸钙(温和吸收)更具优势[4][6] - 临床证实其专利配方8周可缓解腿疼抽筋并提升骨密度,针对35岁后骨钙加速流失问题[6] 产品配方创新 - inne大金条液体钙采用液态有机钙+维生素D3/K2+骨胶原的"黄金三角"配方,维生素D促钙吸收、K2转运钙、骨胶原锁钙[5][8] - 独家添加骨胶原降低钙流失率,增强骨骼韧性与强度[6] - 突破胶囊/片剂物理限制,避免传统钙片引发的便秘胀气问题[6] 骨骼健康行业趋势 - 科学补钙需结合营养补充(钙+骨胶原+维生素D/K2)、规律运动、均衡膳食、作息管理四维防护体系[8] - 液体钙剂型因吸收效率高更适合老年及胃酸分泌不足人群,代表补钙产品技术升级方向[4][6]
国盛证券:保健品呈现长期增长潜力 建议优选代工及优质品牌商
智通财经· 2025-06-03 11:32
行业前景 - 中国保健品行业在消费力提升和银发经济推动下呈现长期增长潜力,预计2024-2035年复合增速达4 8%-8 8% [1] - 保健品是消费力提升、银发经济下的长青行业,中国市场仍处于成长期,预期将以中高个位数增速扩容 [1] - 若参考美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额计算,2024-2035年复合增速或达4 8%-8 8% [1] 行业发展历程 - 1980s中国保健品市场萌芽,"打造爆品+夸大功效+重度营销"的模式盛极一时 [1] - 21世纪初国际品牌涌入及中国品牌崭露头角,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1] - 2013年后保健品安全事故多次引发舆论危机,严监管成为常态 [1] - 2020年至今健康趋势下行业进入成长新周期,电商渠道爆发,但行业竞争加剧 [1] 渠道分析 - 当前中国保健品三大渠道为直销、药店、电商新零售,2023年电商/直销/药店渠道占比分别为56%/21%/16% [2] - 未来增量仍将集中于电商,药店渠道占比趋稳,直销渠道或仍有下滑压力 [2] - 2024年8月抖音跃升为保健品品类最大的电商渠道,增速远高于传统电商 [2] - 私域预计已快速成长为重要渠道之一,新零售等多元渠道崛起 [2] 产品趋势 - 保健品可分为长青市场及新消费市场,长青市场稳步扩容,有望培育更多强功能新品 [3] - 新消费市场产品迭代速度快,对供应链响应速度要求更高 [3] - 未来保健品产品端呈现食品化和强功能化两大趋势 [3] - 老龄人群重功能性,年轻群体多元化需求贡献增量 [3] - 保健品价格端呈K型分化特点,强功能的高端产品亦能高增 [3] 产业链格局 - 国内中游代工渗透率超过65%,品牌商、代工厂均具备高盈利能力 [4] - 品牌商参与者众、集中度低,电商平台TOP10份额仅16 7% [4] - 抖音等直播电商加剧市场竞争,高毛利高费用模式下电商运营能力或为核心竞争力 [4] - 代工企业低费率下仍有高盈利,头部企业在规模效应、高研发投入支撑下集中度呈持续提升趋势 [4] 投资建议 - 优选代工环节,竞争格局较明朗、集中趋势更确定 [1] - 优选优质品牌商,重视品牌力、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电商运营等能力 [1]
机构论后市丨关注核心资产;对科技板块保持相对乐观
第一财经· 2025-06-02 17:35
市场走势与投资策略 - 中信证券建议优先配置核心资产及低位板块,重点关注端侧AI、军工、并购重组、公募低配四大主题 [1] - 银河证券预计6月A股将震荡上行,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策略,关注消费+科技+红利三条主线 [2] - 中泰证券维持"高低切换"观点,建议以稳健类资产为底仓,同时关注安全类资产和科技股逢低布局机会 [3] - 沪指本周累计跌0.03%,深成指累计跌0.91%,创业板指累计跌1.4% [1]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中泰证券认为AI上游算力、服务器等高景气度将延续至下半年,deepseek新版本更新或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3] - 特朗普政府对芯片等行业科技封锁力度加码,叠加国内政策对科技重视度提升 [3] - 银河证券指出泛科技等成长领域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推动下具有较好前景,是中期主线 [2]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受益于推动国内消费政策的领域,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应的消费板块 [2] - 中信建投指出国内保健品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新消费特征驱动行业价值重估 [4] - 保健品线上渠道持续扩张,短视频、跨境电商及私域平台成为增长引擎,传统药店持续萎缩 [4] - 保健品新品类呈现悦己属性,抗衰需求增长,美容养颜、口服美容等赛道增速领跑 [4] 行业趋势与结构性变化 - 保健品消费群体年轻化与下沉化趋势明显,女性、Z世代及宠物主成为核心增量人群 [4] - 保健品公司通过跨境布局、产品创新及精准渠道适配抢占先机 [4] - 具备新消费基因、跨境布局的品牌商和代工企业将充分受益保健品新消费 [4]
转债投资策略与关注个券:结构性行情中剩余期限2年以内转债性价比提升
信达证券· 2025-06-02 13:34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贸易谈判达成初步共识,权益市场窄幅震荡,结构性特点明显,中证转债指数受银行转债带动涨幅可观,5月转债组合表现弱于转债指数 [3] - 小微盘风格持续性受关注,整体量能和监管表态对风格影响更重要,转债估值坚挺有结构性变化,剩余期限2年以内转债有配置性价比 [3] - 转债对绝对收益投资者呈“鸡肋”特征,对相对收益投资者有配置价值,好的仓位提升时点需等待 [3] - 构建组合考虑增加大盘风格标的、优先选2年以内转债、用风格防御、规避贸易冲击方向,并给出关注个券 [3][53] 5月权益市场窄幅震荡,转债在权重带动下涨幅可观 - 贸易谈判达成共识后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回归,但对利好反应持续性不强,因贸易结果不确定、关税抑制外需出口、国内宏观数据走弱,市场进入窄幅震荡,结构性特点明显 [6] - 活跃资金围绕小微盘方向挖掘,银行板块受资金青睐,5月北证50和中证红利指数涨幅靠前,科创50指数表现差,中证转债指数涨幅可观 [6] - 5月转债策略组合收益0.85%,弱于中证转债指数1.75%和转债等权指数1.49%,原因是未给银行转债足够配置空间和在小盘成长风格中集中于TMT板块 [7] 继续耐心等待更好的高仓位介入时点 - 5月微盘风格表现和弹性强,但微盘股成交占比达历史高位有风险提示作用,北证50指数曾大跌,IM远月合约年化贴水率处历史高位,部分人认为代表小盘风格有调整风险 [18] - 成交占比和IM贴水有风险提示作用,也代表市场结构脆弱程度,但今年权益市场有特殊情况,微盘和北证指数相对中证1000有明显超额收益,使期指贴水可接受,后续市场判断中整体量能和监管表态对风格影响更重要 [21] - 转债“修正潜在收益率”指标显示其“鸡肋”特征未变,未来一年潜在收益空间3 - 4%,结合高波动特点,当前仍无吸引力 [27] - 5月转债估值延续坚挺,全市场隐含波动率企稳,底价溢价率和转股溢价率窄幅波动,债性YTM处历史低位,转债跨资产性价比有夏普比例边际优势,月度风险平价视角下建议仓位超15% [30] - 转债供需不平衡助推估值,权益市场活跃度和资金对含权资产需求提升,而转债供给不足,4月上旬起进入发行空窗期,目前仅恒帅转债发行,待发转债8只共120亿,部分银行转债转股价值突破130元,若发行不加速,年内市场规模大概率下滑 [31] - 大盘权重标的尤其是银行股走势偏强影响转债内部分化,小盘转债价格维持高位但估值压缩,大盘转债隐含波动率稳定,5月中证转债指数好于等权指数 [35] - 权益市场缩量反映到转债市场,5月权益市场日均成交量万亿以上但走低,转债市场成交萎缩,日均券均成交额1.2亿出头,日均换手率7%略高,转债强势表现持续性存疑 [36] - 低价转债高溢价率,价格低于110元的转债余额加权转股溢价率创新高,因全市场均价高、低价转债样本少且基本面弱,部分光伏转债正股跌破去年9月低点,偏债型转债调整幅度大 [40] - 剩余期限2年以内转债有配置性价比,1 - 2年转债YTM波动大、中枢低,今年走势更平稳且下行幅度大,体现收益高、波动小特点,剩余期限1 - 2年 + 高YTM策略前5个月相对中证转债指数超额收益1.85% [45] 6月转债关注个券 - 构建组合考虑增加大盘风格标的、优先选2年以内转债、用风格防御、规避贸易冲击方向 [53] - 大盘底仓券增加强势大盘风格标的,减少纯债替代目的持券,建议关注绿动转债、兴业转债,以及剩余期限1 - 2年的瑞达转债、仙乐转债、天能转债、华阳转债 [54] - 平衡型择券行业配置更均衡,建议关注海能转债、立昂转债、永22转债、百洋转债 [55] - 主动择券规避贸易冲击方向,建议关注首华转债、巨星转债、富仕转债、山河转债 [56]
中原证券行业周观点
中原证券· 2025-06-02 08:20
行情表现 - 锂电池指数下跌0.89%,跑赢沪深300指数[3][16][17] - 新材料指数下跌0.56%,稍强于沪深300指数[4][19] - 农林牧渔指数上涨1.95%,跑赢沪深300指数3.03个百分点[5][23] - 食品饮料板块下跌0.9%,跑赢市场指数[6][28] - 证券Ⅱ指数下跌0.09%,跑输沪深300指数0.99个百分点[7][29] - 汽车行业指数下跌4.32%,跑输沪深300指数3.24pct [8][32] - 光伏行业下跌1.77%,跑输沪深300指数[10][35] - 电力及公用事业上涨0.58%,跑赢沪深300指数1.66个百分点[11][39] - 传媒板块上涨1.73%,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2][43] - 电子指数下跌0.51%,行业整体表现强于市场[14][47] - 通信行业指数上涨1.84%,跑赢沪深300指数[15][52] 投资建议 - 锂电池短期建议适度关注投资机会[3][17] - 新材料关注特定材料应用及国产替代进程[4][21] - 农林牧渔关注宠物食品和动保板块[5] - 食品饮料关注软饮料等板块投资机会[6][28] - 证券关注政策面及低估值券商板块[7][30][31] - 汽车关注新车发布、以旧换新及智能化升级[8][9][34] - 光伏中期关注特定技术企业及领域龙头[10][37] - 电力及公用事业关注大型水电和谨慎关注核电企业[11][41] - 传媒关注游戏等板块及头部公司[12][45] - 电子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环节[14][50] - 通信关注新易盛、仕佳光子[15][53] 行业资讯 - 小米SU7系列首季交付75,869辆,累计交付25.8万辆[17] - 鸿蒙智行智界汽车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17][33] - 广汽集团投资76.12亿元进入巴西市场[33] - 河南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力争完成50万辆左右[33] - 特斯拉6月底前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8][34] - 国内攻克钙钛矿薄膜大面积结晶均匀性难题[10][37] - 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预计新增2.8亿千瓦[40][41] -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数字文化贸易占比25.8% [45] - 英伟达2026财年一季度营收441亿美元,同比增长69% [53]
“神酒神奶”骗了超3万老年人,市场监管总局出手整治药品保健品市场,3亿银发群体健康需求下的保健品“坑老”困局
华夏时报· 2025-05-30 14:12
保健品市场乱象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占比达22%,庞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催生"银发经济",但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老人信息弱势进行欺诈 [3] - 近期公安机关破获涉案金额超10亿元的虚假保健品大案,骗子团伙利用"神酒神奶"等普通产品假冒保健品欺骗超3万老年人 [2] - 不良商家惯用"会销"手段,以发放福利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聚会,通过伪装专家、假试验等手段进行洗脑式推销 [4] - 普通酒进货价每瓶仅十几元到二十元,包装后售价高达280元左右,价格差额超十倍 普通牛奶成本200元一箱被抬高至6000元 [4] 监管整治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 [2] - 重点查处假借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名义夸大普通商品功效的行为 [4] - 严禁保健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查处标签虚假内容 [5] - 开展"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拓宽监管部门信息来源 [7] - 将对问题线索及时研判处置,查处重大典型案件并曝光,形成震慑效应 [8]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当前药品、保健品"坑老"行为与2018年权健事件类似,虚假宣传手段如出一辙 [6] - 新兴网络营销渠道成为骗术利器,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社交群组设下话术陷阱 [9] - 部分商家为追求效果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如降糖保健品添加二甲双胍等 [5] - 线上手段突破地域限制,传播快且因网络虚拟性加大监管取证难度 [9] 治理建议 - 帮助老年群体提升健康知识与辨别力,谨慎面对"亲情牌"和线上消费 [9] - 强化联合执法,运用技术提升监管效能,严惩违规商家 [9] - 畅通举报维权渠道,奖励举报人,提供法律援助 [9]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根源铲除乱象 [10]
人民财评:根除“银发消费陷阱”,让老年人“老有所安”
人民网· 2025-05-30 10:50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开展全国性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假借专家义诊、健康咨询名义的欺诈行为[1] - 治理场景锁定论坛、康养旅游、老年大学等虚假宣传高发地,涉及广告监管、食品安全等多维度措施[1] - 行动覆盖3.1亿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旨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并强化社会诚信[1] 虚假宣传新特点 -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科技认知局限,通过隐私信息实施定向诈骗,如"量子神水""保健神药"等伪科学概念[1] - 营销模式从线下会销转向短视频、社交群聊等线上渠道,采用虚构剧情诱导老年人下单[1] - 危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健康[1] 监管框架创新 - 构建"政府管理+全民参与"一体化监管,通过"你拍我查"活动发动社会力量举报违法行为[2] - 重点打击健康讲座、养生节目等变相广告形式,强化广告审查制度与食品安全底线[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养老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2] 长效治理方向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惩戒标准,利用大数据、AI技术动态优化整治模式[3] - 需填补老年人情感与健康服务真空,瓦解骗局的"亲情"与"知识"诱因[3] - 强调法治、科技与社会关怀结合,构建全方位防护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