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

搜索文档
8月工业企业利润:上游与装备制造业占优
华鑫证券· 2025-09-29 21: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止跌企稳,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9%结束连续3个月下滑 [1] - 8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是反内卷和低基数共同结果,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重要支撑 [5] - 债券不会步入趋势性熊市,伴随盈利企稳收益率有望进入低位震荡状态;权益本轮行情受风险偏好支撑,目前修复基本到位,未来风险偏好将和盈利一起区间震荡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利润率均有明显改善=当月降幅收窄 - 量跌价升营收利润率回升,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 [2] - 反内卷政策效果初显,PPIRM同比、PPI同比跌幅缩窄结束连续5个月跌幅扩大趋势,受猪价拖累CPI重回0以下 [2] - 8月当月全行业营收利润率为5.8%,同比大幅回升0.85pct,前三个月同比下降但降幅持续收窄 [2] 行业分化显著,高技术制造业领先、消费品制造业疲软 - 上游行业在反内卷、涨价支撑下全面改善,煤炭采选降幅收窄,有色行业增速大幅提升 [3] - 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最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利润增速领先 [3] - 消费品制造业8月利润跌幅普遍在10%左右,食品和造纸有明显改善 [3] 价格端起稳,去库幅度缩窄,加杠杆意愿提升 - 产成品存货增速延续去年7月以来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缩窄 [4] - 工业企业负债增速反弹,8月为5.4%,前值5.1%,资产负债率继续提升至58% [4] 资产配置观点 - 债券不会步入趋势性熊市,伴随盈利企稳收益率有望进入低位震荡状态 [6] - 权益本轮行情受风险偏好支撑,目前修复基本到位,未来风险偏好将和盈利一起区间震荡 [6]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声!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18:09
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 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 放,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投资方面,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 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有力支撑产业 升级发展。外贸方面,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共 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8%,贸易多元化成效持续显现。 "当前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 固。"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 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 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增势良好。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 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分别比 ...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将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财联社· 2025-09-29 17:37
在国家发改委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 挑战,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发布 会重要内容如下: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仍存挑战 将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9月29日表示,8月份,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的带动之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 稳。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在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相关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不过,当前经济运行当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挑战,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 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持续加强经 济的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 增长了8.1%和 ...
发改委: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9-29 17:00
2025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当前经济运 行当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挑战,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新华社记者提问称,8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在消费增速放缓、投资增长乏力、出口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按计划实现? 对此,李超介绍,国家发改委密切跟踪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变化和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 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据介绍,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 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快2.9个、4.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设备、工业 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比 上月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针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进展情况,李超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 济,推 ...
国家发改委: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6:15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 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8月份,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的带动之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 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 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 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 任务。 第一,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成熟资产类型项目常态化申报,积极推动新 资产类型的推荐发行,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上市。同时,优化扩募机制,简化新购入项目申报流 程,拓宽新购入项目的资产范围,切实推动基础设施REITs高质量发展。 第二,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数字经 济、能源三大合作 ...
国家统计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投入强度较快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9-29 15:57
研发经费总体投入 - 2024年全国研发经费总量达36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2]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位列世界第12位 [2] - 研发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第三位)的3.5倍、德国(第四位)的3.7倍 [2] 研发活动执行主体 - 企业研发经费为28211.6亿元,增长8.8%,占全社会经费比重77.7%,对增长贡献率达77.1% [3] - 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为4231.6亿元,增长9.7% [3] - 高等学校研发经费为3065.5亿元,增长11.3%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研发经费分别增长10.2%和10.5% [3] 研发活动类型结构 - 基础研究经费为2500.9亿元,增长10.7%,占研发经费比重6.88% [4] - 应用研究经费为4305.5亿元,增长17.6% [4] - 试验发展经费为29520.4亿元,增长7.6% [4] - 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0%和40.0% [4] 财政支持与税收政策 - 202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2629.2亿元,增长5.3% [5] - 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4192.5亿元和8436.7亿元 [5] - 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户数和费用比2021年分别增长16.7%和25.5% [5] 区域研发投入分布 - 东部地区研发经费23773.0亿元,增长9.0%;中部地区6582.1亿元,增长8.4%;西部地区4759.8亿元,增长9.2%;东北地区1211.9亿元,增长8.6% [7] - 长三角地区研发经费11238.8亿元,增长10.5%;京津冀地区4866.8亿元,增长9.2% [7] - 广东研发经费突破5000亿元,安徽、湖北、川渝、陕西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7]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7个地区经费总量合计占全国比重55.7% [8]
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拓宽R&D经费筹集渠道,巩固深化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9-29 15:24
研发经费总体投入 - 2024年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1] - “十四五”前四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5%,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第三位)的3.5倍、德国(第四位)的3.7倍 [1]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位列世界第12位,已连续多年超过欧盟水平(2.13%)并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2.70%) [1][6] 研发活动执行主体 - 2024年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分别为28211.6亿元、4231.6亿元和3065.5亿元,分别增长8.8%、9.7%和11.3% [2] - 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75%以上,对全社会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7.1%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研发经费分别增长10.2%和10.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增速 [2] 研发活动类型结构 - 2024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500.9亿元、4305.5亿元和29520.4亿元,分别增长10.7%、17.6%和7.6% [3] - 基础研究经费增速高于研发经费总增速1.8个百分点,占研发经费比重达6.88%,创历史最好水平 [3] - 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0%和40.0% [3] 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 - 202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2629.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4192.5亿元和8436.7亿元 [4] - 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户数和费用分别比2021年增长16.7%和25.5% [4] 区域研发投入格局 - 2024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分别为23773.0亿元、6582.1亿元、4759.8亿元和1211.9亿元,分别增长9.0%、8.4%、9.2%和8.6% [5] -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研发经费分别为4866.8亿元和11238.8亿元,分别增长9.2%和10.5%,广东研发经费突破5000亿元 [5] - 全国有12个省(直辖市)研发经费超千亿元,7个省(直辖市)投入强度超全国平均水平,依次为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和安徽(2.76%) [6]
国家统计局: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投入强度较快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5:2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体投入 - 2024年中国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36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1][3] - “十四五”前四年R&D经费年均增长10.5%,增速高于规划目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 [1][3] - 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位列世界第12位,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3] 研发活动执行主体投入 -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R&D经费分别为28211.6亿元、4231.6亿元和3065.5亿元,分别增长8.8%、9.7%和11.3% [4] - 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比重连续多年超75%,对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7.1%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R&D经费分别增长10.2%和10.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 [4] 研发经费活动类型结构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500.9亿元、4305.5亿元和29520.4亿元,分别增长10.7%、17.6%和7.6% [5] -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6.88%,创历史最好水平 [5] - 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0%和40.0% [5] 财政支持与税收政策 - 202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2629.2亿元,增长5.3% [7] - 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4192.5亿元和8436.7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3.2%和66.8% [7] - 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户数和费用分别比2021年增长16.7%和25.5% [7] 区域研发投入分布 -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为4866.8亿元和11238.8亿元,分别增长9.2%和10.5% [8] - 广东R&D经费突破5000亿元,安徽、湖北、川渝、陕西等地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8] - 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其R&D经费总量合计占全国比重达55.7% [9]
连续9年全国第一 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21:00
综合排名与核心优势 - 广东在《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1] - 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双核心优势依然稳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 [1][3] - 广东的综合效率排名第5,较上年回落2位,综合潜力位列第27 [3][7] 企业创新表现 - 广东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 [3] -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426.64亿元,占全国16.34%,全国第1;企业研发强度(研发/销售)全国第5 [3] - 广东发明专利授权数143,141件,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64,853件,全国第1 [4] - 广东新产品销售收入51877.46亿元,全国第1,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3 [4] - 全省约九成的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的发明专利和八成的新产品 [5] 创新环境与投入 - 广东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分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8] -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已达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9] - 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9]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 [8] 产业成果与集群效应 - 广东具备从“研发—试制—量产—规模化—品牌化”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强能力 [3] -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6.7%、31.6% [4] -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约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4] - 广东拥有约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后备梯队 [5] 区域与国际对标 - 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跃居全球之首 [9]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三、风险资本指标全球第六 [9] - 江苏在创新绩效位列第一,已实现对广东的阶段性超越;浙江在“企业—环境—绩效”上位居前列;上海在知识获取与开放型创新效率持续全国第一;北京在基础研究的水平和投入方面持续领先 [7] 未来挑战与方向 - 广东领先优势出现边际收敛,创新效率与增长潜力排名下滑 [3] - 在苏浙沪鲁等省份加速追赶的背景下,广东需要找到突破点,重塑其全国创新之首的“含金量” [3] - 建议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进一步推动补链强链,并完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 [8] - 未来需强化市场化优势,让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并全面提升广东经济国际化优势 [10]
1至8月份泰安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新动能投资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2%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6:47
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 1至8月份全市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回升势头更加明显 [1] - 生产供给稳步提升,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1] 工业生产 - 1至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 [1] - 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3%、8.9%、8.8% [1] - 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0% [1]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 [2] -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0% [2] - 新动能投资增长迅速,"四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0%、24.2% [2] - 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3.3:50.8:45.9 [2] 消费市场 - 1至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69.1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7%、44.1% [2] -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0%、19.2% [2] - 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0.9%、16.0% [2] 服务业 - 1至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 [3] - 十大行业门类营收同比增速呈现"七升三降"态势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4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3] 要素保障 - 1至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工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0%、8.8% [3] - 8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86.5亿元,同比增长11.0%,贷款余额5314亿元,同比增长8.2% [3] - 1至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6,同比下降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