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类基金显现财富效应 1126只产品创下净值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17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逐步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劲反弹,超九成产品实现净值增长,千余只产品净值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幅超过百亿元,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望带动信心、资金、规模形成连环共振,加速构建"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1] 行业分布 - 创新药与科技成为驱动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上涨的两大主线,净值增长率领跑的9只基金重仓创新药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以129.97%的年内净值增长率领跑,重仓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2]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年内净值增长率为91.23%,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重仓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光通信、PCB领域企业 [3] 基金规模变化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7.62亿元增长至138.45亿元 [4]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0.35亿元增长至108.63亿元 [4]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九成以上产品净值增长带动基金认购热情升温 [4] - 场外资金加速入场为A股提供增量流动性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4] - 基金销售端热度提升,客户咨询频次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加快,部分热门赛道基金出现提前结募情况 [5] 未来展望 - 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的支撑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水涨船高"的势头有望延续 [5] - 8月份A股或将震荡上行,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 [5] - 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在中报业绩期存在业绩边际改善的可能 [5]
炸了!A股十年罕见信号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牛市氛围强烈
华夏时报· 2025-08-08 00: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年内首次触及3600点,8月6日收盘报3633.99点,8月7日报3639.67点 [1] - A股市场两融余额连续两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大关,8月5日和6日分别达到20002.59亿元、20094.14亿元,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2.30% [2] - 全市场5300余只个股中约4300只实现上涨,占比高达八成 [4] 杠杆资金流向 - 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7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0亿元 [3] - 通信、国防军工、汽车、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等行业7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超过50亿元 [3] - 创新药、新能源赛道龙头股如新易盛、北方稀土、胜宏科技、宁德时代、江淮汽车、药明康德等融资净买入额靠前 [3] 个股表现 - 3300多只股票年内涨幅突破10%,近千只个股涨幅超50%,250多只股票实现翻倍 [5] - 上纬新材年内股价上涨超1200%,主要从事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 [6] - *ST宇顺、舒泰神、联合化学、北方长龙等10家公司年内涨幅集体突破300% [7] 行业分析 - 电子制造领域如*ST宇顺、胜宏科技表现突出 [7] - 生物医药企业如舒泰神、昂利康凭借创新药研发进展引发资金关注 [7] - 军工装备配套企业北方长龙带动相关产业链个股活跃度攀升 [7] 宏观与政策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9] - 当前"反内卷"行情启动,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增长 [9]
金工ETF点评:宽基ETF单日净流入40.29亿元;机械设备、煤炭拥挤度激增
太平洋证券· 2025-08-07 23:27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监测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度,识别当前市场热点行业及潜在风险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每日计算行业指数的拥挤度指标,可能结合成交量、价格波动、资金流入等维度 2. 根据历史分位数或标准化方法(如Z-score)对拥挤度排序 3. 输出高拥挤度(如军工、机械设备)和低拥挤度行业(如商贸零售、食品饮料)[3][13] - **模型评价**:能够动态捕捉行业资金集中度变化,但对极端市场环境适应性需验证 2. **模型名称:ETF溢价率Z-score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滚动计算ETF溢价率的Z-score,识别偏离正常水平的套利机会[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ETF的IOPV溢价率:$$溢价率 = (市价 - IOPV)/IOPV$$ 2. 滚动计算溢价率的均值与标准差,生成Z-score:$$Z = \frac{当前溢价率 - 滚动均值}{滚动标准差}$$ 3. 设定阈值筛选异常值(如|Z|>2)[4][14] - **模型评价**:适用于捕捉短期套利机会,但需结合流动性分析避免踩踏风险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衡量资金偏好[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统计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单位:亿元) 2. 计算T日、T-1日、T-2日及3日累计值 3. 标准化后生成多空信号(如机械设备连续净流入)[13] 2. **因子名称:行业拥挤度变动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行业拥挤度的短期剧烈变化(如煤炭、金融)[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拥挤度指标的日环比或滚动窗口变化率 2. 结合绝对水平和变化幅度生成预警信号[3][13]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高拥挤度行业:军工(主力3日净流入22.83亿元)、机械设备(净流入23.60亿元)[13] - 低拥挤度行业:医药生物(净流出114.51亿元)、计算机(净流出52.13亿元)[13] 2. **ETF溢价率Z-score模型** - 建议关注标的:医疗器械ETF(规模1.25亿元)、VRETF(规模1.34亿元)[14]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正向信号:汽车(15.43亿元)、机械设备(23.60亿元)[13] - 负向信号:医药生物(-114.51亿元)、电子(-34.85亿元)[13] 2. **行业拥挤度变动因子** - 激增行业:机械设备(拥挤度排名前二)、煤炭(变动幅度显著)[3][13]
创新药估值培训框架
2025-08-07 23:0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创新药行业[1][2] - 公司:同仁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中国创新药企业[3][7][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利好推动创新药估值重塑,2024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医药行业的政策[2] - 医保基金运行良好,结余率健康,2018-2024年新增创新药销售额占总基金支出仅2%(约5,400亿),显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1][5] 2 **国际认可与合作** - 中国创新药在2025年ASR和ASCO大会上展示数量创新高,BD交易活跃,重磅交易(总包超10亿美金)占比接近全球30%[1][4] - 同仁医药TCE双抗授权默沙东,首付款达7亿美元,反映跨国公司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7] 3 **技术优势与领域领先** - 中国在ADC、单抗、双抗、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通过国际会议和BD交易输出优质资产[1][6] - 研发成功率提升,技术迭代(如单抗→双抗/ADC)规避了从0到1的高风险[18] 4 **商业模式创新** - “留扣”交易模式兴起:中国企业通过授权或海外成立小公司与基金合作,缓解现金流压力,未来可获销售分成[3][8][9] - BD交易成为持续盈利来源,优质资产吸引跨国公司高价license in[11] 5 **企业盈利预期** - 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实现盈利,标志行业进入盈利周期[10] - 龙头公司利润率(p)提升至40%,放量速度(k)加快,推动PS倍数从3倍升至5倍[16][17] --- 其他重要内容 **估值方法** - 采用RNPV法(风险调整净现值)和峰值PS倍数法评估公司价值,关键因子包括利润率(p)、放量速度(k)、折现率(r)、永续增长率(g)[12][16] - 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产品因疗效优势可获更高PS倍数[19] **风险与挑战** - 折现率(r)受无风险利率(如10年国债收益率)影响,近期呈下降趋势[18] - 需关注政策持续性、医保支付比例变化及国际市场竞争[5][11]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同仁医药授权首付款:7亿美元[7] - 2018-2024年新增创新药销售额:5,400亿人民币[5] - 重磅交易占比:2025年上半年接近全球30%[4]
侃股: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 这次不一样
北京商报· 2025-08-07 22:48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本轮两融扩张的根本动力在于政策预期改善与制度环境优化。此前,监管层推出降费率、优化规则、强 监管的组合拳,融资利率出现大幅下降,同时融券业务暂停转融通,两融标的扩容至大多数正常交易股 票。这些改革显著降低了杠杆成本,同时优化了风险控制机制,构建起更稳健的杠杆交易体系。 此外,本轮杠杆资金流向具有鲜明的价值投资特征。电子行业、半导体设备、AI算力等细分领域获得 资金重点布局;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长周期赛道也受到资金青睐。这种选择背后是投 资者清晰的价值投资逻辑,用较低的融资成本去买入并持有预期收益偏高的投资品种,以达到价值投资 收益完全覆盖融资成本的良性策略。 两融余额的理性扩张正在重塑市场生态。当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十分健康,这意味着投资者抗风险 能力显著增强。从资金效率看,融资资金换手率也出现快速下降,显示杠杆资金更注重长期持有而非频 繁短线交易。 新的转变带来市场稳定性的大幅提升。在股市出现调整期间,两融余额下降并不明显,而当两融余额开 始回升的时候,对于股市的支撑力度则大幅提升,这表明理性杠杆资金正在发挥稳定器而非加速器的作 用。 事实上,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具有 ...
光刻机+固态电池+半导体,这家公司获净买入!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8-07 22:15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 83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14亿 [1] - 沪指再创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调整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1][2] 行业板块 - 稀土永磁概念股午后爆发 宁波韵升涨停 [2] - 半导体板块震荡走强 富满微等20余股涨停 [2] - 医疗器械概念股一度冲高 利德曼20CM涨停 [2] - 创新药概念股调整 千红制药跌停 [2] - 涨幅居前板块:稀土永磁 半导体 物流 医疗器械 [2] - 跌幅居前板块:创新药 保险 铜箔 光伏 [2] 机构动向 - 机构净买卖额超1000万元个股共25只 净买入7只 净卖出18只 [3] - 净买入前三:洪田股份3亿 东方精工1 61亿 大为股份5787万 [3] - 净卖出前三:创新医疗1 09亿 东芯股份8975万 山河智能7686万 [3] 焦点公司 - 宁波韵升 富满微 利德曼 千红制药等个股表现突出 [2] - 洪田股份 东方精工 大为股份获机构大额净买入 [3] - 创新医疗 东芯股份 山河智能遭机构大额净卖出 [3]
侃股: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这次不一样
北京商报· 2025-08-07 21:09
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元高位,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与以往投机力量推高两融余额不同,这次是价值投 资主导的资产配置变化,投资者预期价值投资收益将会超过融资成本,如此的两融余额创新高显得很理 性。 过去股市偏投机市,两融余额从4000亿元飙升至2.27万亿元,只用了大约一年时间,市场呈现明显的抱 团炒作特征。当时的两融,投资者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更多的资金进行投机炒作。两融余额的快速增 长,持续性很差,一旦投机行情结束,两融余额将出现快速下降。 此外,本轮杠杆资金流向具有鲜明的价值投资特征。电子行业、半导体设备、AI算力等细分领域获得 资金重点布局;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长周期赛道也受到资金青睐。这种选择背后是投 资者清晰的价值投资逻辑,用较低的融资成本去买入并持有预期收益偏高的投资品种,以达到价值投资 收益完全覆盖融资成本的良性策略。 两融余额的理性扩张正在重塑市场生态。当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十分健康,这意味着投资者抗风险 能力显著增强。从资金效率看,融资资金换手率也出现快速下降,显示杠杆资金更注重长期持有而非频 繁短线交易。 新的转变带来市场稳定性的大幅提升。在股市出现调整期间,两融余额下降并不明显 ...
成分股“20CM”涨停!稀土主题ETF强势领涨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20:53
稀土板块表现 - 8月7日午后稀土板块走高,稀土和稀有金属主题ETF领涨,相关成分股正海磁材"20CM"涨停,宁波韵升涨停 [1][4] - 稀土ETF易方达(159715)当日涨幅3.50%,IOPV溢折率0.17%;稀土ETF(159713)涨幅3.29%,IOPV溢折率0.19% [5] - 湘财证券表示稀土需求稳中有增,短期价格支撑较强;财通证券认为中长期看稀土产能整合、供给收紧,价格易涨难跌 [5] 创新药板块调整 - 8月7日A股创新药板块调整,跌幅前十的ETF均为创新药相关ETF [6] - 创新药ETF华泰柏瑞(517120)当日跌幅3.09%,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跌幅3.05% [7] - 恒生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剔除CXO行业公司,成分股仅涉及药品和生物技术两大行业 [7][8] ETF市场动态 - 8月6日全市场ETF共获63.46亿元资金净流入,中证1000ETF(512100)获超12亿元资金抢筹 [11][12] - 8月7日短融ETF(511360)成交额247.89亿元,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204.23亿元 [9][10] - 创业板50ETF易方达(159369)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8月8日 [3][14] 市场观点 - 华夏基金表示经济改善、政策协同发力、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等多重利好因素持续催化,A股长期向上行情值得期待 [13] -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指出权益类资产相对债券依然具有投资性价比,建议着眼中长期维度保持合理配置比例 [13]
从跟随到领跑:中国创新药企加速出海步伐 借力资本市场提升创新与商业化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20:11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持续爆发。截至2025年8月7日收盘,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49.74%,表现远 优于同期大盘。不仅药企研发创新成果频出,BD(商务拓展)交易大单涌现,生物医药企业更加快出 海步伐,推进全球化布局。 资本市场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8月5日,第二十六期"深交所·创 享荟"生物医药专题活动在杭州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基因重构·进化向新",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 科研院所、市场机构等围绕创新药发展现状、国际化战略及资本市场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深 度讨论。 现场,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 业的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他表示,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 业、成于资本。深交所将继续发挥功能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希望各方共同努力,重构基因,进化向新。 创新药企加速出海 研发成果被认可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年发展,已从"跟随者"逐渐迈向"领跑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 外BD交易金额达600亿美元,超过2024 ...
杨德龙:当前市场上行趋势形成 可以保持较高权益仓位
新浪基金· 2025-08-07 18:42
当前市场具备进一步上升的机会。A股和港股吸引了外资流入以及居民储蓄大转移带来的增量资金,整 体表现超出预期。过去五年居民储蓄增加了60万亿,目前存量已达160万亿。居民存款的增加给银行带 来较大负担,因为现在贷款难以发放。推动居民储蓄大转移既能提振经济表现,又能提升居民财富效 应。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很多投资者有较强的投资需求。以往吸引居民储蓄大转移的 主要渠道是楼市,但如今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随着人口负增长以及一二线城市城市化率较高,对房地 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楼市难以成为居民储蓄大转移的蓄水池。因此,许多投资者将寻 找新的投资出口,股市走强将成为吸引居民储蓄大转移的重要市场。在楼市黄金时期结束后,股市将迎 来黄金十年,这一观点已得到初步验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渐认可,从资金流动角度看也可佐证。房 地产成交量一直低迷,而沪深两市和港股的日成交量不断攀升,A股上万亿成交量已成常态,有时甚至 达到2万亿左右,港股成交量也在几千亿港币,相比低迷时的700亿港币大幅增长,这得益于资金流入带 来的机会。所以,当前市场趋势已经形成,大家要保持信心和耐心,仓位上可适当加仓,保持较高仓位 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