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3年医药行业的4大投资机遇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经历2021-2024年连续下跌后,于2025年出现大幅修复,但当前点位相比历史高点仍有空间,尤其是A股全指医药指数仅处于25%分位 [1] - 从2025年9-10月开始,医药板块出现普遍性回调,站在当前时点需重新梳理对行业现状的理解和未来前景的判断 [2] - 未来3年医药行业存在四大投资机遇:国产高值耗材、美股生物科技、国产创新药、以及低估壁垒型资产 [2] 国产高值耗材投资机遇 - 国产高值耗材领域“创新+出海”动力强劲,但市场尚未形成共识,存在不小的双击潜力 [3] - 国外高值耗材头部公司市值超10000亿人民币,而国内除1家外最大市值仅接近200亿人民币,显示巨大市值空间 [5] - 高值耗材商业模式优秀,产品性能与信任重要性远超性价比,带来高定价环境和远端后置壁垒特性 [7] - 高值耗材适合创新,“高值”提供创新动力,“耗材”提供创新空间,在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目录中占比接近或超过一半 [8] - 国产高值耗材质量性能在2000-2020年脱胎换骨,国产替代率从不到5%提升至超过60%-70% [10] - 国产高值耗材国际竞争力快速崛起,2019年前无产品获FDA突破性认定,但2023年起的3年内涌现十几款 [11] - 7家A股/港股心血管高值耗材公司海外收入从2020年3亿人民币飙升至2024年13亿人民币,4年年化增速达44% [15] - 市场对国产高值耗材尚未建立必要信任,但伴随“创新+出海”崛起的趋势动力强劲、逻辑清晰 [12] 美股生物科技投资机遇 - 美股生科是除国产新药、高值耗材外的第三大类意向资产,2025年上半年出现调仓布局机会 [14] - 在入胞生物技术等前沿开辟式创新领域,美国biotech仍保持强大领先优势 [14] - 全球生科“入胞时代”已开启,投资相关美股biotech是参与该时代的最佳选择 [16] - 美股生科估值体系割裂,部分标的估值充分,但多数入胞生物技术标的入价不足,存在错杀机会 [17] - 在入胞技术中看好siRNA肝外递送与基因编辑方向 [19] - siRNA疗法只需递送20多个bp的小核酸,可实现无载体靶向递送,肝外递送前景近年获广泛突破 [19][20] - 基因编辑能靶向疾病根源实现永久治愈,虽挑战众多,但在部分领域已展现积极成药前景 [21][22] 国产创新药投资机遇 - 国产创新药经历2025年大幅上涨后,估值从普遍入价不足变为结构性入价过度,但长线动力依然强劲 [23] - 港股18A公司可持续业务营收过去几年增长强劲,2025年仍维持高景气高增 [23] - 当前国产创新药高景气周期起点是2015年深度医改,可能重演美国自1983-1984年开始的20年超常景气大周期 [24] - 美国处方药支出占比从1983-1984年深度医改后一路下行直接反转上行,持续约20年 [24] - 国产创新药过去10年从100亿级增长到1000亿级体量,未来10多年可能冲刺10000亿级体量 [25] - 国产创新药在工程化抗体、工程化细胞等领域已证明广泛优势,需将此优势向更广泛领域扩散 [27] 低估壁垒型资产投资机遇 - 主动权益基金医药股持仓在2025年第三季度约5.5%-5.7%,比历史均值低近2个百分点 [29] - 医药行业总量增速在2024年放缓,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放缓,部分受DRG全国全面落地扰动 [29] - 2025年第三季度行业总量增速或已企稳微幅回升,未来3年可能趋势性回升至6%-9%新稳态增速 [30] - 行业利润率未来有望抬升,贡献来自:18A公司密集进入盈利期,以及内卷竞争压力系统性放缓 [31][35] - 港股18A公司合计净利从2021年亏损超-700亿,改善至2025年预计亏损不到-100亿,2026年预计小幅盈利 [35] - 全指医药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若行业总量营收增速恢复且利润率提升,低估状态未必持续 [33]
未来3年医药行业的4大投资机遇
雪球· 2025-11-13 15:57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在经历长期下跌后于2025年出现大幅修复,但相比前期高点仍有显著空间,当前时点存在结构性投资机遇 [3] - 未来3年医药行业存在四大投资机遇:国产高值耗材、美股生物科技、国产创新药以及低估/壁垒型资产,这些领域有望驱动基金组合的边际调仓方向 [3] 国产高值耗材投资机遇 - 国产高值耗材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值增长潜力,国内头部公司市值仅接近200亿人民币,而国外同类公司市值已超10000亿人民币,市值差异显著 [4] - 高值耗材商业模式优秀,产品性能与信任至关重要,带来高定价能力和后置壁垒特性,同时行业创新活跃,为营收和估值提供支撑 [7][8] - 国产高值耗材在“创新+出海”上动力强劲,获得FDA突破性认定的产品从2019年前的零款增至2023年后的十几款,7家心血管高耗公司海外收入从2020年的3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13亿人民币,4年年化增速达44% [11] - 行业估值尚未充分反映其潜力,2025年7-8月估值修复后因中报增速不及预期出现回调,但长期“创新+出海”趋势逻辑清晰 [13] 美股生物科技投资机遇 - 美股生物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大跌,为调仓布局提供了机会,尤其在国产创新药替代性挤出效应不明显的入胞生物技术领域,美国企业仍保持领先优势 [15][16] - 入胞生物技术的发展遵循HYPE CYCLE规律,当前市场对部分技术方向存在悲观情绪,可能导致优质标的被错杀 [17][18] - siRNA肝外递送与基因编辑是两大值得关注的技术方向,siRNA疗法因分子量小具备肝外靶向递送的独特优势,基因编辑技术则有望实现对疾病的永久治愈,蕴含颠覆性能量 [20][21][22] 国产创新药投资机遇 - 国产创新药行业自2015年深度医改后开启高景气周期,港股18A公司营收持续高增,当前周期可能重演美国创新药自1980年代开始的20年超常景气大周期,目前时间与规模上或仅走完一半 [23][24][25] - 国产创新药规模从过去10年的100亿级增长至1000亿级,未来10多年在国内高增和出海突破推动下,有望冲刺10000亿级体量 [26] - 行业在工程化抗体、工程化细胞等领域已证明优势,需将此优势向更广泛领域扩散以应对全球竞争压力 [28] 低估/壁垒型资产投资机遇 - 医药行业总量增速在2024年因DRG全面落地出现阶段性放缓,但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增速或已企稳微升,未来3年有望趋势性回升至6%-9%的新稳态增速 [30][31][32] - 行业利润率有望抬升,动力来自创新药械企业密集进入盈利期(如港股18A公司合计净利从2021年亏损超700亿人民币改善至2026年预计小幅盈利)以及内卷竞争压力系统性放缓 [32] - 当前医药板块配置热度低,主动权益基金医药股持仓约5.5%-5.7%,低于历史均值近2个百分点,全指医药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为具备估值优势的传统资产提供了投资吸引力 [34]
安徽长丰(双凤)经开区2家企业入选省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3 15:50
入选企业与场景概述 - 安徽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和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名单,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双双入选 [1] - 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结合产品与衍生服务,涵盖工业和消费领域,旨在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或用户体验 [1]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工业应用场景 - 公司应用场景为“AI驱动生物制造中试平台一体化服务场景”,属于面向生产需求的工业应用场景 [1] - 场景将AI技术融入菌种智能设计、工艺模拟优化、中试全流程控制等关键环节,缩短新项目产业化周期 [1] - 场景推动公司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变为开放共享的AI+中试制造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企业赋能,驱动生物制造产业链协同升级与绿色变革 [1]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生活应用场景 - 公司应用场景为“基于多模态交互与自主决策的全域智慧人居应用场景”,属于服务消费需求的生活应用场景 [2] - 其智慧文旅舱系列产品集成屋连网、安全舱、健康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推动“智能技术+文旅体验”跨界融合 [2] - 该场景解决了传统旅游住宿建设周期长、运营资源消耗大、淡旺季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 [2] - 公司通过切入智慧服务产业,拓展业务边界,打造差异化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2] 区域产业培育背景 - 企业入选是长丰(双凤)经开区在产业培育、政策引导、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推动的结果 [2] - 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做好跟踪服务、递进培育,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融合 [2]
一财主播说 | 上交所:科创板有望涌现一批世界级明星科技企业
新浪财经· 2025-11-13 14:50
科创板定位与愿景 - 科创板被寄予培育更多优秀世界级科技企业的美好愿景 [1] - 上交所副总经理傅浩表示科创板将持续发挥资本市场"试验田"功能以吸引和培育世界级科技企业 [1] - 预期未来科创板将涌现出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明星 [1] 科创板现有及潜在上市公司 - 科创板已拥有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中国首家三地上市生物科技企业百济神州、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等明星企业 [1] - 新锐企业宇树科技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启动上市辅导,业内预期其将择机冲击科创板 [1] 科创板制度创新与完善 - 设立之初即突破传统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及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 [1] - 近两年在发行端推出科创板"1+6"政策组合,并将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1] - 在监管端实施"科八条"改革,优化并购重组机制 [1]
港股医药板块早盘走强,关注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港股通医药ETF(513200)等投资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13:13
港股及A股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板块早盘走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午间收盘上涨4.3%,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3.3% [1] - A股相关医药指数亦普遍上涨,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9%,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1.4%,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1.3%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近一个月资金净流入14亿元 [1] 主要医药指数概况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成分股不超过50只,业务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血液制品等 [4] - 截至午间收盘,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1.4%,其滚动市盈率为58.0倍,发布以来估值分位为70.7% [5]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聚焦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滚动市盈率为31.3倍,发布以来估值分位为49.3% [6][7] 相关ETF产品信息 - 跟踪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的医药ETF是市场上跟踪该标的指数的唯一一只ETF [7][8] - 相关ETF产品具有低费率特点,管理费率为0.15%/年,托管费率为0.065%/年 [8]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跌0.58% 锂业股逆市走强
智通财经· 2025-11-13 12:1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58%或155点,收报26766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7% [1] - 早盘成交额为1271亿港元 [1] 锂业与储能行业 - 锂业股全面走强,天齐锂业(09696)上涨超过9%,赣锋锂业(01772)上涨超过11% [1] - 摩根大通对锂市场基本面进行重大修正,机构看好储能市场带来的量价上修机会 [1] - 储能概念股逆市走高,龙蟠科技(02465)上涨16%,中创新航(03931)上涨9% [1] - 储能经济性或在更多省份走通,有望带动储能高增长 [1] - 瑞浦兰钧(00666)再涨超14%,公司出货量突破50GWh,跻身全球储能电池供应商前列 [1] 生物科技与医药行业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幅上涨3.76% [1] - 成份股中,三生制药(01530)涨超7%,百济神州(06160)涨6.4%,信达生物(01801)涨5.22% [1] - 派格生物医药-B(02565)涨超6%,其GLP-1减重药出海中东及非洲地区 [2] - 荃信生物-B(02509)涨超8%,拟重续QX001S框架协议年度上限,公司自免双抗价值持续兑现 [3] 钢铁行业 - 钢铁股午前快速拉升,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上涨7%,鞍钢股份(00347)上涨2% [3] - 西芒杜铁矿项目正式投产,铁矿供给格局或迎来巨大变化 [3] 公司特定事件 - 德昌电机控股(00179)下跌超过13%,中期营业额同比下跌1%,但纯利上升3% [4] - 中教控股(00839)发布盈利预警后下跌超过9%,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减少至约4.4亿至6亿元 [5] - 华润万象生活(01209)下跌5.9%,遭控股股东华润置地折让9.58%进行配股 [6]
港股科技板块华丽转身,成“新质生产力”核心载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10:52
港股科技板块的演变 - 港股科技板块已从单一互联网平台标签演变为代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资产池 [1]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构成清晰印证了这一转变,行业覆盖高度多元化 [1] 指数成分与行业覆盖 - 指数广泛覆盖软件服务、智能电动汽车、尖端硬件制造、生物科技、半导体等关键前沿领域 [1] - 成分股既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与AI巨头,也包含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 [1] - 成分股涵盖百济神州等创新药领军企业以及众多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硬科技公司 [1] 板块结构与投资价值 - 板块形成软硬件结合、消费与科技并举、互联网与制造融合的立体化结构 [1] - 该结构使其成为全面捕捉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红利的理想投资工具 [1] - 港股市场已汇聚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核心创新力量 [1] 相关投资工具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2] - 该ETF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科技龙头,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近80% [2]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逐绿而行产业新
河南日报· 2025-11-13 09:31
公司绿色转型举措与成效 - 公司通过数字化集成控制系统实时监控锅炉蒸汽流量、烟气含氧量等能耗数据,实现精准管理[1] - 系统帮助精准锁定节能靶点,推进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年节约标煤18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00吨[1] - 生产线实施全面节能改造,包括更换节能灯具、升级永磁变频节能空压机、为大功率设备加装变频器以及进行生产线设备技改[1] - 投运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年节水量12万吨,相当于600多个家庭一年用水量,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闭环[1] - 公司计划再投入2000万元,目标是让综合能耗再降低8%[1] - 公司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燃料乙醇等领域,并与中粮生物、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绿色供应链合作[1] 地区产业升级与政策导向 - 地区将技改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抓手,推动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3] - 地区稳步推进晶能电源、中原内配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聚能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3] - 地区聚焦装备制造、皮革制造、酒精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实施提质升级行动,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3] - 地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服务效能等方式助力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3]
湖北275个项目拟引入民间资本841.4亿
长江商报· 2025-11-13 07:44
项目清单总体概况 - 2025年第二批项目清单包含275个项目 计划总投资2169.9亿元 计划引入民间资本841.4亿元 [1] - 2025年首批项目清单包含229个项目 总投资2934.7亿元 拟吸引民间资本916.7亿元 [2] - 政府通过发布项目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社会资本能投尽投”和“民间投资愿投尽投” [2][4] 首批项目行业分布与投资规模 - 产业领域聚焦“51020”现代产业集群 推介光电子、新材料、生物科技、现代农业等项目95个 总投资1249.5亿元 拟吸引民间资本397.4亿元 [3] - 基础设施领域推介交通、水利、能源、仓储物流、新基建等项目73个 总投资1088.6亿元 拟吸引民间资本233亿元 [3] - 社会领域推介教育、医疗、康养、文旅等项目49个 总投资479.7亿元 拟吸引民间资本234.7亿元 [3] - 生态环保领域推介资源综合利用、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12个 总投资116.9亿元 拟吸引民间资本51.6亿元 [3] 第二批项目特点与参与方式 - 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仓储物流、环保、能源、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水利等多个领域 [4] - 拟引入民间资本方式包括委托运营、民资参股、代建、民资100%持股、特许经营、民资控股等多种方式 [4] - 政府支持方式包括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 [4] 政策目标与国家支持 - 力争到2027年 湖北省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左右 民营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 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 [5] - 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 明确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5] - 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清单有利于促进优质项目信息透明公开 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5]
中金 | 深度布局“十五五”:策略篇
中金点睛· 2025-11-13 07:26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资本市场通过投融资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 [1][20] - 资本市场在创新生态体系中至关重要,具备价值发现、风险共担机制,更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特征 [3][4] - 中国资产基本面具备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等特征,A股估值相对合理,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 [1][21][22][23] - 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内需消费、生物科技等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1][24] "十五五"资本市场重点任务举措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 [1][13] - 推动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 [1][14] -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推动建立健全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 [1][15] - 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 [1][16]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 [1][17][18] - 共同营造规范、包容、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生态,加强法治建设与投资者保护 [1][19] 历次五年规划资本市场发展回顾 - "十五"期间:国务院发布"国九条"绘制顶层设计蓝图,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板,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6] - "十一五"期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推出,截至2010年末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2063家,总市值26.54万亿元 [7] - "十二五"期间:深化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放宽创业板财务准入指标,截至2015年末上市公司2827家,总市值53.1万亿元,较2010年末增长100.2% [8] - "十三五"期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创业板开启存量板块注册制,截至2020年末上市公司4154家,总市值79.7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50.1% [9] - "十四五"期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新"国九条"发布,北交所设立,截至2025年10月底A股上市公司达5164家,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0] "十五五"资本市场趋势与机遇 - 政策层面重视度提升,资本市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惠及民生、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 - 宏观产业层面优势显著,中国具备14亿多人口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 [21] -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有望受益于全球资金再配置,当前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18][22] - A股估值具备吸引力,截至2025年11月4日沪深300 P/E TTM约14.2倍,低于标普500的25.5倍,市值/GDP比值约77%,低于美国的230% [23] 重点关注产业方向 - 数字科技:关注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等方向 [24] - 空间经济:关注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深海科技等方向 [24] - 高端制造:关注具身智能、新质新域装备、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方向 [24] - 内需消费:关注新消费、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增量等方向 [24] - 生物科技:关注创新药、智慧医疗等方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