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瑞银:上调康方生物目标价至224.3港元 加入亚太主要推荐股票名单
格隆汇· 2025-08-18 13:55
核心观点 - 瑞银将康方生物加入亚太主要推荐股票名单,认为其核心资产依达方的海外潜力未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1] - 与跨国企业潜在合作的报道及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发布的HARMONi研究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 [1] - 另一关键资产开坦尼正在展开全球注册研发 [1] 估值与销售预测 - 康方生物估值处于覆盖生物科技股的中位数水平,有进一步跑赢空间 [1] - 依达方海外高峰销售预估从146亿美元上调至163亿美元 [1] - 开坦尼海外高峰销售预估从22亿美元上调至34亿美元 [1] 目标价与评级 - 目标价从197.5港元上调至224.3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医药板块领涨港股,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半日获1800万份净申购,标的指数冲击“四连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12:49
医药及生物科技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1.5%,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1.3%,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0.7%,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0.5%,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0.6%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半日获1800万份净申购,最新规模达12.6亿元、创历史新高 [1] 生物科技ETF - 跟踪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由不超过50只业务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血液制品及其它人体生物科技的公司股票组成 [4] - 该指数自2015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为66.6%,滚动市盈率为55.3倍,当前涨幅0.7% [5] 医药ETF - 跟踪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聚焦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由沪深300指数样本中属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公司股票组成,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 [6][7] - 该指数自2007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为45.7%,滚动市盈率为30.7倍,当前涨幅0.6% [7] ETF产品信息 - 部分ETF产品管理费率为0.15%/年,托管费率为0.05%/年 [9]
恒指跌249點,滬指升30點,標普500跌18點
宝通证券· 2025-08-18 11: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18日港股下跌,恒指、国指、恒生科技指数均收跌,大市成交金额按日升逾15%;A股三大指数低开后反复回升,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收涨;美股周五高位回吐,道指收升,标普500指数和纳指收跌 [1][2] - 美俄领袖于阿拉斯加会面,未达成俄乌停火共识,特朗普表示双方接近取得协议,且基于会面结果目前不考虑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采取行动 [3]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二季度末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19%,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3% [4] - 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控股权并配套募资;舶望制药考虑在港上市集资约3亿美元;中国神华拟进行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 [4] - 龙湖集团发盈警,预计上半年溢利和核心溢利下降;中国宏桥中期业绩收入和纯利增长;金沙中国中期业绩纯利和经营利润下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市行情 - 港股:恒指低開后跌幅擴大,全日跌249點或1%,收25,270點;國指跌89點或1%,收9,039點;恒生科技指數跌32點或0.6%,收5,543點;大市全日成交金額按日升逾15%至3,126.87億元 [1] - A股:三大指數低開後反覆回升,滬指升30點或0.8%,收報3,696點,成交額9,606億元;深成指升183點或1.6%,收報11,634點,成交額1.28萬億元;創業板指升64點或2.6%,收報2,534點,成交額6,522億元 [2] - 美股:周五高位回吐,道指收升34點或0.1%,報44,946點;標普500指數低收18點或0.3%,報6,449點;納指收跌87點或0.4%,報21,622點 [2] 政策动态 - 人民銀行15日开展2,380亿元七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持平于1.4%,有1,220亿元逆回購到期,单日净投放1,160亿元;同日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購操作,期限为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34点至7.1371 [2] 国际动态 - 美俄领袖于阿拉斯加会面,未达成俄乌停火共识,特朗普表示曾与普京讨论乌克兰土地转移及安全保证,双方接近取得协议,乌克兰方面需同意;基于会面结果,目前不考虑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采取行动,或两至三周后再考虑 [3] 行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人民币;二季度末,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19%,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3% [4] 公司动态 - 华虹半导体宣布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控股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正与交易意向方接洽 [4] - 舶望制药考虑在港上市,集资约3亿美元(相当于约23.4亿港元) [4] - 中国神华拟进行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金额不少于上半年实现的归属股东净利润的75%,且不超过期间实现的归属股东的净利润 [4] - 龙湖集团发盈警,预计6月止六个月溢利较去年同期的58.7亿元下降约45%;核心溢利预计较去年同期的47.5亿元下降约70%,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地产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下降 [5] - 中国宏桥公布6月止六个月中期业绩,收入810.39亿元,按年增加10.1%,主要因铝合金产品及氧化铝产品销售价格上涨、销售数量增加;录得纯利123.61亿元,增长35%,每股盈利1.314元;不派中期息,上年同期派息59港仙 [5] - 金沙中国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业绩,纯利4.13亿美元,按年跌23.7%;每股盈利5.1仙;派中期息25港仙,去年同期不派息;经调整物业EBITDA录11.02亿元,按年跌5.9%;经营利润5.85亿元,按年跌15% [5]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8 07:15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持续经营净利润为1.78亿美元,同比增长509.6%[5] - 2025年上半年来自持续运营的收入为518.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1.9%[65] - GenScript的收入为247.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3%[67] - ProBio的收入为246.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11.1%[70] - 来自持续运营的毛利润为320.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0.1%[65] - 集团净亏损为24.5百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15.6百万美元显著改善[65] - 预计2025年整体收入增长目标修订为13%-15%[78] - 调整后的毛利率(Adj. GPM)预计保持平稳,约为45%[78] - 调整后的运营利润率(Adj. OPM)预计约为18%[78] 用户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客户数量从39,000增加至42,000[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客户满意度方面达到了94%[12]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4.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2%[59] - 2025年上半年专利申请数量为61项,专利总数为49项[53] - 预计到2026年底,60%的全球生产将由自主AI驱动的中心提供支持[24]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集团现金储备为9.666亿美元[6] - 现金状况为371.1百万美元,包含财富管理金融产品、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71] ESG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ESG评级中获得MSCI "AA"评级[10]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总数超过5700人,其中约10%从事研发工作[6]
糖尿病患者福音,基因编辑恢复自主胰岛素生产
选股宝· 2025-08-17 23: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贝瑞基因、冠昊生物等。 据中证报报道,在用于人体的首次基因编辑临床试验中,一名长期患有1型糖尿病的男子成功移植经过 基因改造的胰岛细胞,恢复了自主胰岛素生产能力。该技术尽管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但成果首次证 明,基因编辑技术可让异体细胞在不依赖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长期存活。这一疗法若未来得以推广,有望 彻底改变1型糖尿病的管理模式,使患者摆脱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和频繁血糖监测的负担。 中证报指出,近年来,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为首的相关基因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基因治疗更加 安全,适应症范围由最初用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扩大到6000多种疾病,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基因 治疗的应用及普及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
房地产退潮后,社保成新底牌,十五五释放信号,看懂掌声
搜狐财经· 2025-08-17 23:15
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保体系新定位 - 社保体系从民生保障网转型为抵御经济风险的防波堤 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1] - 出口走弱 地方债务高压和人口老龄化三重挑战推动社保全国统筹与市场化运作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 凸显政策焦点转向社保体系 [1] 社保政策对企业创新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研发投入抵免30%社保费用政策使某生物科技企业人力成本降低5个百分点 [3] - 社保费率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企业新增14%科研岗位 形成减负-增岗-创新循环 [3] - 青年科研人员领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占比达78% 显示创新活力集中态势 [3] 社保基金参与地方债务化解与资产盘活 - 前五个月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减少18% 土地财政衰退已成事实 [4] - 社保基金以优先级LP参与城中村改造REITs项目 获得6.8%年化收益 [4] - 保障房REITs试点扩展至12个城市 成功消化11.2万套库存保障房 [4] 失业保险制度创新与劳动力流动性提升 - 中央调剂金比例从3%提升至5% 增强失业保险跨省调剂能力 [8] - 参保年限互认和缴费基数标准化制度保障跨省再就业无缝衔接 [8] - 美国对华38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背景下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仍增长6.3% [8] 社保全国统筹与风险防范体系升级 - 1.8万亿元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保障房建设 社保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 [9] - 全国一盘棋专业化运作模式实现风险对冲机制系统性升级 [9] - 发展动力从土地财政向人力资本财政转变 深植于人的价值 [9]
基金市场跟踪:科技板块整体大幅收正,各基金板块稳定上涨
中泰证券· 2025-08-17 1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股市场整体走强,科技和医药生物板块涨幅较高,银行和部分周期子行业下跌;基金市场各板块基金随股票市场上涨,TMT、中游制造和医药板块涨幅居前;私募市场中事件驱动型私募今年以来收益最高 [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涨跌 大类资产表现 - A股市场大中小盘代表指数涨幅超2%,中证1000涨幅达4.1%,成长风格上涨5.0%;债券市场国债和企业债小幅下跌,转债上涨1.6%;港股市场上涨1.1%,美股市场上涨0.9%;代表性商品中黄金收负,其他皆上涨 [9][10] 行业主题表现 - 科技板块大幅收正,子行业涨幅超5%,5G通信和人工智能涨幅超9%;医药生物板块涨幅较高,生物科技和创新药涨幅接近4%;银行回撤3.2%,周期板块部分子行业下跌 [13] 概念指数表现 - 涨幅前五概念为炒股软件、PEEK材料、服务器、光模块(CPO)、液冷服务器,炒股软件涨幅21%;跌幅前五概念为中船系、银行精选、央企银行、黄金珠宝、航母,中船系跌幅-3.5% [16] 交易热度跟踪 - 交易热度最高的五个概念为国企综合、基金重仓、核心资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主题、汇金持股,国企综合日均交易量524.9亿股;热度上升前五概念为炒股软件、半导体设备、服务器、券商等权、锂矿;热度下降前五概念为中船系、航母、乳业、三胎、SPD [20][21] 主动权益基金跟踪 分类收益及上涨占比 - 近1周普通股票型收益率中位数最高为3.6%,国际(QDII)另类投资最低为-0.5%;近1月普通股票型收益率中位数最高为8.3%,国际(QDII)另类投资最低为-0.4%;近1月国际(QDII)债券型上涨基金占比最高为100.0%,增强指数型债券最低为0.0%;近1月短期纯债型最大回撤最低为-0.1%,国际(QDII)另类投资最高为-4.2% [26] 细分标签收益情况 - 从板块看,TMT板块基金本周涨幅6.2%,今年收益超20%,中游制造和医药板块涨幅超4%;从风格标签看,中小市值和高估值优势明显 [28][29] 板块内部基金分化情况 - 近1周港股分化程度最低,收益率极差8.9%,中游制造最高,收益率极差21.7%;近1月港股分化程度最低,收益率极差18.2%,均衡最高,收益率极差34.9% [31] 风格内部基金分化情况 - 近1周低盈利质量分化程度最低,收益率极差17.0%,均衡市值和低成长最高,收益率极差22.8%;近1月低盈利质量分化程度最低,收益率极差27.8%,高成长和高质量最高,收益率极差39.3% [34] 各板块内涨幅靠前基金 - 报告总结了各板块近1月收益率前五位的基金 [38][39] 各风格内涨幅靠前基金 - 报告总结了各风格近1月收益率前五位的基金 [41] 私募市场表现 私募整体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事件驱动型私募收益率最高,达27.2%;股票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股票主观多头,今年以来收益多在0%-20%区间;债券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债券复合,今年以来收益多在0%-5%区间 [45][48][51] 各类私募收益情况 - 组合基金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均为FOF,今年以来收益多在5%-10%区间;货币市场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皆为信托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多在0%-2%区间;管理期货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程序化交易策略,今年以来收益多大于10%;相对价值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股票市场中性,今年以来收益多在0%-10%区间;宏观策略型私募产品本周仅3个公布净值,夸克资管旗下产品回报最高;复合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信托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多在10%-20%区间;其他策略型私募收益靠前产品多为外贸信托旗下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多在0%-10%区间 [55][58][61]
本周新增中科宇航、汉典生物等4家企业完成境内IPO辅导备案
搜狐财经· 2025-08-17 11:09
新增IPO辅导备案企业 - 本周新增4家企业获境内发行上市辅导备案,包括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诺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汉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中科宇航2024年净亏损7.48亿元,但仍有机会进行IPO [1] - 汉典生物股票曾于2017年1月6日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 [1]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科创板今年6月将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的绿色通道 [1] - 近一个月来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了IPO [1]
李嘉诚急甩400套房,他究竟在怕什么?背后的真相让人意想不到!
搜狐财经· 2025-08-17 09:12
李嘉诚资产配置转向分析 核心观点 - 李嘉诚近期以低价抛售400套房产(最低40万/套),打破其长期"低买高卖"的房地产投资节奏,引发市场对其战略转向的猜测 [1] - 此次行动反映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变化:囤地模式失效(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开发周期达12年)、政策风险加剧(深圳闲置土地收回机制写入中央文件)[3] - 资本正在全球范围内从传统硬资产转向科技与生命科学领域,AI+生物科技组合成为新财富增长点(AI药物设计效率提升几十倍)[7][8] 房地产行业现状 -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人口红利消退叠加强监管(中央到地方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时间换空间"策略转为负资产 [3] - 开发模式剧变:过去12年开发6期的慢周转模式难以为继,抵押贷款+捂盘囤地的利润空间消失 [3] 资本配置新方向 - 李嘉诚家族近年重点布局:英国能源资产、欧洲基础设施、澳洲可再生能源及AI/生命科学领域 [5] - 生命科学赛道优势:全球需求刚性(健康寿命延长需求无上限)、技术迭代快(基因编辑抗衰老突破)、抗周期性强 [8][10] - 典型案例:美国赛立复(CELFULL)专注细胞能量代谢研究,其"赛立复力活元"产品代表严肃抗衰技术商业化路径 [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政治风险规避:港口资产处置引发"选边站"争议,科技与健康产业具备更中性的国际合作属性 [10][12] - 机会成本考量:早期切入科技生命领域可抢占下一周期先机,AI+生物科技的复合增长率远超传统地产 [13] - 行业天花板显现:地产增长依赖人口与城市化红利,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使行业难以回归高增长 [7] 投资逻辑启示 - 技术驱动型产业在周期低谷更具成长性,尽管存在高风险 [15] - 动态资产配置成为必要策略,全球不确定性加剧要求资本快速切换赛道 [15] - 从地产到生物科技的转向本质是从"土地时间红利"到"科技生命红利"的范式转移 [13][17]
MIRXES-B(02629)累涨93%创新高:技术与资本共振 “震荡-突破” 循环
智通财经网· 2025-08-16 20:51
股价表现与市场动态 - 港股生物科技公司MIRXES-B(02629)于8月15日盘中冲高至44.98港元,刷新上市以来历史高点,较IPO发行价23.3港元累计涨幅超93%,收盘报44.22港元,成交量达116万股,总市值122.2亿港元 [1] - 公司自5月23日上市以来呈现"震荡洗盘-强势突破"周期循环,第一阶段(5月23日至6月20日)通过16.9%振幅完成筹码清洗,股价突破19.07%,第二阶段(6月24日至8月15日)再现缩量洗盘与暴力拉升,主升浪涨幅44.27% [10][15][17][21][23] - 资金操盘手法高度结构化,洗盘期换手率13.395%降至主升期1.565%,显示资金高度控盘,30元以下获利盘仅剩12%,当前股价44.22港元较主力综合成本浮盈超35% [10][11][21][23] 港股通纳入预期 - 公司作为"迎通概念"股,纳入港股通确定性高,预计新获纳入的最低市值门槛为71.66亿港元,截至6月30日日均流通市值85.65亿港元已达标 [3][4] - 智通财经APP预测显示MIRXES-B在港股通冲退榜中位列预计纳入名单,日均市值85.65亿港元,市值覆盖率92.89% [5] 全流通架构优势 - 公司采用全流通上市模式,上市即100%流通,无后续解禁压力,与传统生物科技股通常<30%流通股比例形成差异化优势 [6][7] - 全流通架构带来估值稳定性,不易受解禁影响波动,资金更愿长期持有,无新增流通股冲击 [6][7] 上市策略与筹码分布 - 上市初期通过"惜货回拨"助推股价上涨,公开部分获25.51倍认购,国配部分获0.98倍认购,触发特别回拨条款,最终公配比例12.60%,国配比例87.40% [8][9] - 筹码收集阶段民银证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华通证券等券商积极增持,民银证券5月29日买入665.75万股,持股比例增加2.42% [12] - 第二阶段洗盘期民银证券、建银国际证券、花旗银行继续增持,民银证券持股比例增加1.2%,建银国际证券持股比例增加1.11% [19][20] 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miRNA技术企业,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为全球首款且唯一获批进行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产品,检测灵敏度达87%,拥有新加坡HSA和中国NMPA双认证,核心专利保护期至2038年 [24][31] - 癌症筛查市场规模2023年504亿美元,预计2033年增长至82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11.3%,公司产品GASTROClear™在东南亚胃癌筛查市场份额达66.3% [25][30] - 中国高危人群胃癌筛查渗透率从2019年21.6%提高至2023年27.8%,预计2033年达到67.0%并超越日本 [28] 产品管线与竞争地位 - 公司拥有三种商业化产品(GASTROClear™、LUNGClear™、Fortitude™)和六种临床前候选产品,覆盖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等高发癌种 [24] - 在胃癌筛查细分赛道拥有技术和临床依据壁垒,核心产品是全球唯一获许可的分子诊断IVD产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