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产业基金|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全国首只AIC链主并购基金落地宁波
搜狐财经· 2025-06-27 19:33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 - 基金首期规模10亿港元 聚焦科技 医疗 消费等前沿领域 [1][3] - 由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始会长尚海龙及多位创始合伙人共同发起 首批3亿港元资金已确认 [3] - 重点支持生物科技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 高端制造业及web3等领域 [3] 全国首只AIC链主并购基金 - 宁波中瀛扶摇兴象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 由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等五方共同设立 [4] - 围绕汽车产业链 协助链主整合上下游资源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4] - 采用"AIC-属地政府-属地分行-国有企业-产业龙头"五方协同模式 [4] 浏阳经开区产业投资母基金 - 总规模30亿元 聚焦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材料 高端装备 智能制造等领域 [5] - 投资架构为"1+X+N" 存续期12年(投资期7年 退出期5年) [5] - 投资方式包括基金直投 专项基金 市场类子基金 [5] 湖北省绿新领航股权投资基金 - 总规模15亿元 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国家战新基金等共同出资设立 [6] - 重点投向生态环保领域 覆盖环境保护 清洁能源等"双碳"战略性新兴产业 [6] 佛山禅城产业基金体系 - "1+1"体系包含启航基金(20亿元)和领航基金(30亿元) 目标8年内规模达80亿元 [7][8] - 启航基金已合作成立汾江科创带基金(1亿元)和广晟光电基金(1亿元) 聚焦智能装备 光电等领域 [7] - 领航基金以"直接投资+母子基金+专项基金"形式 重点培育"一高四新"都市型新兴产业 [8] 济南空天产业基金 - 济钢建投空天产业投资基金规模2.05亿元 重点投向卫星制造 遥感应用 低空经济等领域 [9] 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扬州厚望金仪二期基金规模2.5亿元 100%投向本地医疗医药材料 化工材料产业 [10]
湖北首推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
中国化工报· 2025-06-27 14:44
行业政策创新 - 武汉海关实施进口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通过优化检验模式和分级分类管控,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便利化措施[1] - 该制度显著提升通关效率,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表示纳入"白名单"的危化品大部分可直接通关,效率提升80%以上,年节省综合成本约50万元[2] 区域产业发展 -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大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聚集大量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面板企业[1] - 2023年1-5月武昌海关监管进口光刻胶等危化品478批,货值达5.4亿元,反映当地"光芯屏端网"产业对进口关键原料的旺盛需求[1] 企业案例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白名单"制度快速通关价值21.3万元的光刻胶,为湖北首批享受该政策的进口危化品[1] - 该公司物流负责人表示政策使原料能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大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2] 政策实施成效 - 武汉海关推动9家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纳入海关总署"白名单",大幅降低布控比例并优化检验监管模式[2] - 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前期风险评估和信用考察实现安全监管与通关便利的平衡[2]
高技术产品产量保持良好增势!东莞公布今年1-5月经济数据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1:43
工业生产 -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9.5%,化工制造业增长12.2% [3]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和9.2%,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显著,服务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380.9%、85.9%、80.8%、42.6% [3] 外贸进出口 - 1-5月外贸进出口总额6158.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进口2441.1亿元增长28.5%,出口3717.4亿元增长11.2% [4] - 5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增长10.7%,进口增长14.2%,出口增长8.6% [4] 消费市场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81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1-4月提升0.4个百分点,5月单月增长6.3% [5]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速突出,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0.3%、103.4%、34.8%,线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7.8% [5]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6.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下降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工业投资下降4.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3% [6][7] - 工业投资占比达54.4%,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增速较1-4月提升5.0个百分点 [7] 财政金融 - 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80亿元增长3.1%,支出406.15亿元同比持平,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689.95亿元增长7.2%,贷款余额20006.43亿元增长3.5% [8] 居民消费价格 - 1-5月CPI同比下降1.0%,八大类商品中七类价格下降,衣着类下降3.1%,交通通信类下降2.9%,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增长2.8% [9]
“入学即入职、毕业就上岗” 三所高校这样实现精准就业
央视网· 2025-06-27 10:50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立48个订单班,定向输送近1500名高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6] - 该校构建"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就业实习体系,与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建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掌握70%以上岗位技能[4][6] - 毕业生陈永胜通过订单班学习智能传感、智慧物联等实用技术,实现工作内容与所学无缝对接[1][2] 行业需求融入教学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2.0"计划,与25家船员管理公司合作,前3年由企业导师讲授实践课程,第4年安排顶岗实习[10] - 企业导师张成桥将船东用人要求搬进课堂,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8]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推出"优才工程",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将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模型开发等实战项目融入教学[11]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通过专业需求调研报告,精准匹配企业岗位与学生职业规划[15] - 合作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指导与就业指导,提前储备潜力人才[13] -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13]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7 10:42
科技创新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 [4] -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标志中国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鳍源科技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P3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获数千万订单,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4] - 潜行创新在东盟市场销售额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25%、30%和35%,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4] - 深圳建成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集聚370余个涉海科研团队 [4] - 2024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支持实施50余个专项资金项目 [4] 科研平台与创新主体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生活区主体结构完成95%、科教区地基基础基本完成 [5] -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深圳研究院,推动建设海洋信息领域高水平实验室 [5] - 全市涉海创新载体达75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26个,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 [5] - 全市高校设立18个海洋领域研发平台,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5]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现海洋技术与工程项目自主招生并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建成联合培养基地 [5] -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获批,海洋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5] 高端装备产业 - 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合计269家,2024年增加值预计达240亿元 [8] - 孖洲岛基地2024年修船产值25.9亿元,完成船舶维修改装242艘,位居全国第二 [8]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8] - 招商局工业集团在西太平洋完成6000米级采矿车原位海试,最大作业水深5566.7米 [8] 海洋能源产业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全市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预计超600亿元 [8] - 建成3座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16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8] - 2024年深圳港LNG接卸总量达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8] - 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批复 [8]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 全市海洋信息服务企业5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 [9] - 累计建设覆盖海域5G基站867个,有效信号覆盖可延伸至25千米范围 [9] - 培育出朗诚科技、碧兴物联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 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 [9] - 建成1个省级、9个市级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9] - 拥有HW130注射液等3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9] 港口与航运 - 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1%,稳居全球第四 [12] - 组合港、内陆港总数增至62个,通关效率提升60%,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 [12] - "渝深图定班列"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 [12] 清洁能源与绿色港口 - 2024年深圳港LNG吞吐量为1336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13] - 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达30万立方米,2025年一季度加注量超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倍 [13] - 建成61套岸电设施,覆盖86个泊位,覆盖率达80% [13] - 建成启用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拖车换电站 [13] 船舶租赁与法律服务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地区首位 [13] - 累计落地39单船舶租赁业务,租赁资产达160.3亿元 [13]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2024年受理海事案件165宗,同比增加50% [14] 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5 [15] - 2024年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邮轮运营36航次,位列全国第四 [15] - 西涌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15]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链式集群构建产业生态,莆田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2
莆田市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三主三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新动能[1][13] - 先进制造业领域推动鞋服、工艺美术、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五大新兴产业[1][13] - 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1][13] - 特色现代农业聚焦十大优势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1][13] 莆田市经济运行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442.74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4:46.8:48.8[4] - 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885.90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速6.5%领跑[4]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09.35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8%[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2][3] - 莆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构建"1234"科技创新体系[8] - 2024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8] 政策支持 - 出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实施意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10] - 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个,实现100%乡镇地区和重点行政村千兆光纤网络覆盖[10] - 力争2027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提升至25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度提升至70%以上[10]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屏三湾、一带三城"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湾区经济带[15] - 以莆田高新区为核心引擎,联动六大园区形成全链条创新载体[16] - 通过"链长制"推动13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16] 产业发展趋势 - 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鞋服产业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21] -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球首座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投产,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显著[22] - 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纸箱、易拉罐、玻璃瓶等上下游全产业链[23] - 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4]
中科海讯(300810) - 300810中科海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6
2025-06-26 20:36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其他产品交流会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招商证券战泳壮、农银汇理基金高晗等 [2] - 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26 日下午 14:00 - 16:00 [2] - 地点在中关村环保园创中心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张秋生、副总经理李进佳等 [2][3] 芯片介绍 - 公司控股子公司总经理介绍 HX - A200 国产化核心处理芯片,涵盖技术概况、基础架构、性能优势等,并说明应用领域、市场开拓及发展路径 [3] 互动交流 芯片订单与前景 - HX - A200 芯片及搭载该芯片的高性能数据计算平台已完成研制及测试,本年将获批量订单 [3] - HX - A200 芯片具备成熟稳定运行能力,在海洋装备等领域有应用潜力 [3] 芯片应用市场 - 芯片主要应用于特种电子信息行业声纳装备领域,后续会拓展民用市场 [3] - 公司将探索芯片在水下探测、石油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应用规模 [5] 芯片竞争与推广 - 芯片为水声装备行业研发,现阶段围绕细分场景推广,具备先发优势,先聚焦单一场景落地再拓宽应用场景 [3][4] 芯片平台构成 - 高性能数据计算平台单个平台搭载芯片数量取决于客户需求及配置要求,会适配性设计 [5] 行业发展与公司业绩 - 公司所处特种电子信息行业,产品用于声纳装备领域,“深海科技”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将发挥优势拓展应用领域 [6] 公司订单规模 - 截至 2023 年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 6.3 亿元,目前在手订单数量有所增加 [7] 股权激励计划 - 2025 年 5 月 13 日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层面考核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净利润,指标设定合理科学 [8] 公司业绩增长点 - 随着相关技术发展,水声装备向无人化、智能化、大数据化迈进,公司将重点研发智能化海洋信息装备等 [9]
产业转移加速推进,还有这些阻碍待突破|数说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6-26 20:17
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 - 产业集群培育建设为产业国内梯度转移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 - 推动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1] - 2022年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格局[1] 产业转移模式 - 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为五种:成本驱动型、技术变革驱动型、产业链布局驱动型、"飞地合作"驱动型和外部因素驱动型[1] - 成本驱动型是最典型模式,东部地区企业因成本上升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2] - 产业链布局驱动型表现为核心企业迁移带动整个产业链转移,如成都承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形成完整产业链[5] - "飞地合作"驱动型包括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经济飞地,以及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设立"反向飞地"实现研发生产联动[6] 区域经济发展数据 - 东部地区GDP从2018年48.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70.2万亿元,中部地区从18.4万亿元增长至28.7万亿元,西部地区从5.7万亿元增长至6.3万亿元[5] - 2022年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东部占30个(66.7%),中部8个,西部5个,东北2个[6] - 2024年新增35个集群中中部占5个,西部8个,东北5个,合计占新增总数51.4%,增速明显提升[6] 产业转移成效 - 中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新兴产业,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光电子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 - 重庆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2] - "反向飞地"模式如衢州海创园已引入70多家科创企业,其中2家实现"研发在杭州,生产在衢州"[6] 产业转移挑战与建议 - 产业转移面临中西部承接条件不足、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外部环境挤压等阻碍[7] - 建议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资源高效流动,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机制[7] -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东部龙头企业托管中西部项目,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增强转移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7]
5月,IPO及上市后减持退出大幅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19
IPO市场概况 - 2025年5月全板块共18家公司上市,其中A股6家、港股10家、美股2家,IPO总数同比上升5家,环比减少1家 [1][4] - A股上市分布:深交所3家、上交所2家、北交所1家 [7][8] - 投资机构渗透率:A股及港股市场达到100%,与2024年同期持平 [10][12] - 行业分布:生物医药赛道4家、生产制造3家,其余分布在新消费和新能源领域 [12][13] - 地域分布:江苏省4家、福建省2家、上海市2家、安徽省1家,另有2家香港注册实体为内地企业 [15][18] 重点IPO案例 - 恒瑞医药完成港股上市,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及2025年度第二大港股IPO [16] - 建银国际、仁发新能基金、红杉中国各收获2家IPO项目 [16][17] - 高投集团通过MINGLY CHINA GROWTH FUND投资派格生物医药-B获得26.26倍回报,为当月最高收益案例 [20] 减持交易动态 - 全市场减持事件337起,涉及191家上市公司,减持股数环比上升27.54%,金额环比上升40% [25][26] - 投资机构参与减持145起涉及85家公司,减持股数环比上升70.64%,金额环比上升28.92% [1][25] - 板块表现:上交所主板减持金额63.41亿(环比+40%),深交所创业板金额增速最快(环比+100%,同比+500%),北交所同比上涨11倍 [26][27] - 重点机构:君联资本减持9.97亿元(平均回报45.1倍),中国航天、中信产业基金、红杉中国等活跃 [30] 老股转让与回购 - 老股转让134起,数量环比下降14.71%,同比下降19.44%,投资机构占比达92.41% [1][32] - 回购事件104起涉及103家公司,数量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4%,投资机构占比提升 [1][32][35] - 行业变化:老股转让中电子信息/生产制造赛道下降6%,新增金融服务/新能源;回购交易中电子信息占比+2%,新材料-5%,人工智能首次出现 [35][36]
深圳披露“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多个产业被“点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6:11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 占GDP比重14.7%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 同比增长10.1%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1.6% [1] 深圳海洋经济未来目标 - "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目标2150亿元 年均增速超12% [1] - "十五五"末海洋服务业增加值目标7360亿元 年均增速超10% [1] 海洋工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业 培育船舶/海工装备/涉海设备/材料等制造业 [2] - 布局绿色智能船舶/游艇/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水上运动装备/海洋药物等新兴产业 [2] 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 - 建设"5G+卫星"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 [2] - 推出邮轮游/游艇游/海上游产品 扩大海洋批发零售/技术服务/经营服务规模 [2] 港口航运升级措施 - 推进盐田港东作业区建设 应用AI/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智慧港口 [3] - 吸引全球船公司设立机构 拓展经深航线 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75条 [3] - 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发展保税燃料加注/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业务 [3] -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四 去年增11.7% 今年1-5月增11.1% [3] 核心技术攻关领域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设备/船舶电动化/深海采矿/海洋卫星通信/医药/海水利用等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