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

搜索文档
美国4月份职位空缺数量意外增加,支持了美联储关于就业市场良好的说法
快讯· 2025-06-03 22:23
美国4月JOLTS职位空缺意外增加至739.1万人,预期会从修正之后的720万个下降至710万人。美国4月 份职位空缺数量意外增加,且涨幅较大,招聘活动也出现回暖,表明尽管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对劳动 力的需求依然强劲。职位空缺数量的增加主要由私营部门行业推动,例如专业和商业服务以及医疗保健 和社会援助。尽管州和地方教育导致政府部门职位空缺总体减少,但联邦政府部门的职位空缺有所增 加。职位空缺数量的增加,加上稳定的招聘和低失业率,支持了美联储关于就业市场良好的说法。 ...
美国4月空缺职位意外大增 支持美联储就业市场状况良好的说法
快讯· 2025-06-03 22:19
金十数据6月3日讯,美国4月份职位空缺意外增加,增幅相当大,招聘人数也有所增加,表明尽管经济 不确定性加剧,但对工人的需求仍然健康。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业空缺从3月份修 正后的720万个增加到739万个,高于710万个的预期。职位空缺的增加是由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 和社会救助等私营行业推动的。虽然州和地方教育导致政府总职位空缺减少,但联邦政府职位空缺增 加。职位空缺的增加,加上稳定的招聘和低失业率,支持了美联储关于就业市场状况良好的说法。然 而,失业人员预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工作,经济学家预计,在特朗普总统征收关税的重压下,未 来几个月劳动力市场将更加明显地疲软。 美国4月空缺职位意外大增 支持美联储就业市场状况良好的说法 ...
微创脑科学(02172.HK)6月3日收盘上涨19.96%,成交5.13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6-03 16:38
市场表现 - 6月3日恒生指数上涨1.53%至23512.49点,微创脑科学股价单日大涨19.96%至12.26港元/股,成交量4401.65万股,成交额5.13亿港元,振幅19.77% [1] - 最近一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下跌6.41%,但年初至今累计涨幅18.7%,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5.44%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14.44%,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63% [2] - 毛利率达72.98%,资产负债率保持低位仅16.44% [2] 行业地位 - 公司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先行者及最大本土企业,产品组合包含30款商业化及候选产品 [3]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为-22.3倍,中值0.29倍,公司市盈率21.43倍位列行业第31名 [3] - 同业对比显示:巨星医疗控股市盈率0.2倍、京玖康疗0.38倍、永胜医疗3.68倍、环球医疗4.55倍、瑞慈医疗5.2倍 [3]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国企共赢ETF(159719)盘中翻红,大湾区ETF(512970)配置机遇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03 11:33
国企共赢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日11:17 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07% 最新价报1.52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0.66% 截至2025年5月30日 [1] - 盘中换手率2.19% 成交242.77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1757.60万元 [1] - 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包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 前十大均为"中字头"股票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等 [5] 大湾区相关指数及ETF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上涨0.24% 成分股中稳健医疗涨10.23% 中科飞测涨6.42% 南网能源涨4.03% [3] - 大湾区ETF(512970)下跌2.87% 报价1.19元 但近1周累计上涨2.78% [3] - 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1% 包括比亚迪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等 [5]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政策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 强调技能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 技能等级双挂钩 [4] - 要求技能岗位起点薪酬不低于同级管理岗 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 实行能级津贴制度 [4] -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 集团需向技能人才倾斜工资总额 建立创新创造奖励制度 对技术攻关突出贡献者专项奖励 [4] - 探索中长期激励 鼓励多元化激励方式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推动岗位互转机制 [4]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动态 - 央企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有资本以"耐心资本"深耕关键领域 战新产业投资占比显著 [5] - 国资委要求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通过精准布局 错位发展强化竞争力 [5]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近0.7%,政策红利助推中资科技板块估值重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0:47
港股科技企业上市热潮 - 2025年5月27日至6月2日期间港股市场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热潮涵盖新能源AI等领域推动港股向全球科技资本枢纽转型 [1] - 截至5月29日年内27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实际募资总额达77123亿港元其中5家科技企业聆讯通过155家处于正在处理中 [1] - 港交所通过18A18C及科企专线等制度优化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科技板块总市值达629万亿港元 [1] 港股市场金融体系与政策支持 - 港股市场已形成完整发达的金融体系金融地产科技消费等行业占据较大权重 [2] - 受益于全球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及国家政策支持港股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 [2] - 2025年5月联交所推出的科企专线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保密提交申请强化港股作为新兴科技公司上市平台的定位 [2] 南向资金与市场流动性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创近五年新高显示市场流动性改善 [1][2] - 中信建投预计未来三年港股进入科技牛市时代 [2] 港股科技ETF与指数表现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的是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该指数由国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只市值规模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业收入增长良好的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 [2] - 该指数重点反映在港股通机制下交易的中国科技企业证券的整体表现覆盖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新兴科技行业 [2]
2025《财富》500 强榜单公布:亚马逊稳居第二、医疗保健行业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6-03 06:33
财富500强榜单排名 - 沃尔玛连续第13年稳居财富500强榜首 [1] - 亚马逊自2020年以来稳居第2名 是唯一能稳居前三的科技公司 [1] - 苹果今年位列第4名 过去十年一直在第3名和第4名之间交替 [1] - 联合健康集团以微弱优势超越苹果 拿下第3名 [1]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为前十名中最赚钱的公司 [1] 财富500强整体表现 - 上榜500家公司共创造19.9万亿美元营收(约143.29万亿元人民币) [2] - 上榜公司总利润达1.87万亿美元(约13.47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4财年入榜门槛提升至74亿美元(约532.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 [2] 行业表现 - 医疗保健行业表现强劲 共创造3万亿美元营收 [2] - 医疗保健行业在前25名中占据8席 [2] - 1995年前25名中还没有医疗保健公司 [2] 前十名公司名单 - 沃尔玛 [3] - 亚马逊 [3] - 联合健康集团 [3] - 苹果 [3] - CVS健康 [3] - 伯克希尔・哈撒韦 [3] - Alphabet(谷歌母公司) [3] - 埃克森美孚 [3] - 麦克森医药 [3] - Cencora [3]
券商6月份132只金股“揭开面纱”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3 00:41
5月份,格力电器和江苏银行均获得6家券商推荐,当月股价分别上涨4.11%、8.07%;海大集团获得5家 券商推荐,当月股价上涨9.25%。 券商金股组合指数的表现也能反映出券商研究所的业务实力。5月份,有26只券商金股组合指数实现上 涨,其中14只券商金股组合指数当月涨超3%。"国元证券金股指数"当月上涨11.91%,涨幅居首;"国盛 证券金股指数""华创证券金股指数""浙商证券金股指数"当月分别上涨5.29%、4.8%、4.63%。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见习记者 于宏 近日,券商密集发布6月份金股名单。截至6月2日,券商已合计推荐132只金股,其中,亚钾国际被推荐 次数暂居第一,已获得4家券商推荐。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132只金股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Wind一级行业,下同)的金股数量较多。展望6月份市场行情,多位券商分析师预计,科技、消费板 块仍为投资主线。 5月份最强金股涨超45% 回顾5月份,券商5月份合计推荐的272只金股中,132只金股当月股价实现上涨,占比48.53%。32只金 股当月股价涨幅超10%,占比11.76%。 具体来看,5月份涨幅最高的金股为天风证券推荐的潮宏基,当月涨幅为45 ...
健康之路(02587.HK)6月2日收盘上涨47.08%,成交1.16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02 16:42
市场表现 - 6月2日健康之路股价报50 45港元 股 单日涨幅47 08% 成交量226 67万股 成交额1 16亿港元 振幅72 89%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2 83%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62 23% 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6 1%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 01亿元 同比减少3 51% 归母净利润-2 68亿元 同比减亏13 42% [2] - 毛利率30 47% 资产负债率59 82% [2] 行业地位 - 按注册用户数计为中国第四大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按2023年收入计为第五大平台 [3]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中值0 29倍 健康之路市盈率-103 85倍 行业排名第55位 [3] - 同业市盈率对比:巨星医疗控股0 21倍 京玖康疗0 38倍 永胜医疗3 68倍 环球医疗4 6倍 瑞慈医疗5 25倍 [3] 业务发展 - 2001年起提供个人用户数字健康服务 2015年拓展企业及机构服务 [3] - 过去20年参与中国健康保健行业数字化转型 [3]
港股投资周报: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31.17%,相对恒生指数超额15.07%-20250531
国信证券· 2025-05-31 19:49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盈利预测上调、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超预期股票[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要求过去6个月至少有5份买入/增持评级研报 3. 技术面筛选: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全市场前20%,且通过价格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和趋势延续性(新高距离均值)指标综合排序[22] - **模型评价**:兼顾基本面逻辑与技术面动量效应,长期超额收益显著[16]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 - **因子构建思路**:量化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反映趋势延续潜力[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Closet`为最新收盘价,`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最高价。取值为0表示创历史新高,正值越大表示回落幅度越大[21] 3. **复合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构建思路**:结合新高距离、分析师覆盖、价格路径平滑性等多维度筛选动量股[22]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过去20个交易日内创250日新高 2. 分析师覆盖:过去6个月买入/增持研报≥5份 3. 动量强度:过去250日涨跌幅前20% 4. 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排名前50%[22]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 - 年化收益:17.02%(2010-2024) - 超额收益:17.60%(vs恒生指数) - 最大回撤:23.73% - IR:1.19 - 跟踪误差:14.45%[18] 2. **2024年表现** - 绝对收益:31.17% - 超额收益:15.07%(vs恒生指数)[1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辅助因子名称**:股价位移路程比 - **构建思路**:衡量价格路径的平滑性,过滤波动过大个股[22] - **计算公式**: $$\frac{\text{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text{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 2. **衍生因子名称**:创新高持续性 - **构建思路**:评估新高趋势的稳定性[22] - **计算方式**: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间序列均值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 - 医药板块占比最高(10只),其次为消费/科技板块(各10/8只)[21] - 典型案例:先声药业(医药)250日涨幅127.3%,泡泡玛特(消费)537.9%[27] 2.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创新高个股(距离=0)平均250日涨幅达137.5%,显著跑赢市场[27] --- 其他量化指标 1. **南向资金监控** - 2025年累计净流入:6509亿港元 - 本周净流入前三:美团-W(66.4亿)、建设银行(27亿)、中国移动(19.1亿)[36] 2. **港股ETF规模** - 总规模3435亿元,前三大: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449.7亿)、华夏恒生科技ETF(264.9亿)[48]
同比上涨2%,美国上调一季度GDP,附中、日、英、法、德等国数值
搜狐财经· 2025-05-31 09:26
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结果也是如此,2024年底的时候该项数值还是73.3,处在较高位置——这是特朗普上任之前的那个月,到今年4月份却已经下跌至 47.3,成为1980年以来的最低值。 刚刚,美国商务部上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将GDP的环比增速由之前公布的"下降0.07%",上调至"下降0.06%"。该季度的环比年化增速也由此 被上调至"缩减0.2%",而之前是下降0.3%。 进口大增带来的库存投资,成为最大的贡献因素 从环比角度来看,美国一季度的私人消费贡献了0.80个百分点,其中的"商品消费贡献0.02个百分点,服务消费贡献0.79个百分点"。数个季度以来,美国的 私人消费都是拉动经济上涨的最大贡献因素。 但特朗普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后却出现了意外——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减弱,医疗保健与保险等服务支出的增幅也出现了放缓。好笑吧,特朗普特别盼 望高额关税可以重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 但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却告诉他"老百姓不买账",闭关锁国让很多美国人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感到不足,而推迟购买大件商品。汽车作为美国重要的消费 耐用品,它的销售下滑对整体消费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 与私人消费不振相比,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