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玉米淀粉日报-20251027
银河期货· 2025-10-27 18:05
研究所 农产品研发报告 玉米淀粉日报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玉米淀粉日报 第一部分 数据 | 玉米&玉米淀粉数据日报 | | | | | | | | 2025/10/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货盘面 | | | | | | | | | | 期货 | | 收盘价 | 涨跌 | 涨跌幅 | 成交量 | 增减幅 | 持仓量 | 增减幅 | | C2601 | | 2112 | -21 | -0.99% | 621,343 | 68.30% | 902,515 | 1.58% | | C2605 | | 2217 | -20 | -0.90% | 58,964 | 149.72% | 226,443 | -1.75% | | C2509 | | 2250 | -17 | -0.76% | 2,636 | 92.55% | 6,525 | 9.94% | | CS2601 | | 2425 | -16 | -0.66% | 109,956 | -9.81% | 211,606 | 0.00% | | CS2 ...
沃野之上,山海之间:农业银行书写东北振兴新叙事
凤凰网财经· 2025-10-27 17:35
文章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通过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如“惠农e贷”和“续捷e贷”,支持辽宁省从个体农户到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型 [4][16] - 金融支持覆盖水稻、草莓、杂粮、海参等特色农业,助力土地流转、技术升级、规模扩张和品牌建设,实现产业一体化链条形成和价值提升 [4][12][16] - 具体案例显示信贷投入有效带动农户收入增长和企业产能扩大,例如冯素云农场年销售额超200万元,付汉兵经营规模扩大至1957亩 [1][12] 盘锦湿地水稻产业 - 盘锦湿地拥有11.09万公顷稻田,年产量达68万吨,“盘锦大米”品牌价值突破606亿元 [1] - 农户冯素云获得农行累计450万元信贷,其500亩现代化生态农场实现稻蟹共生,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1] - 市级龙头企业盘锦鹏跃米业日加工水稻能力达1000吨,自2021年起累计获得农行贷款9200万元,近期通过“续捷e贷”降低融资成本 [8][11] - 盘锦市拥有水稻加工企业150家,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金融支持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 [11] 建平县草莓产业 - 农户郑占华运用获得国家专利的“立体雾培器”技术种植“空中草莓”,果实甜度和洁净度优于传统丹东99草莓 [6] - 农行于2023年向郑占华发放15万元“惠农e贷”,支持其扩大雾培设施和优化种植流程 [6] - 深井镇农户郑海娟在农行18.5万元“惠农e贷”支持下,种植面积从4.5亩扩大至10亩,温室大棚从3栋增至7栋,转型为“种植+采摘+观光”综合模式 [7] 朝阳杂粮产业 - 种植大户付汉兵自2022年起累计获得农行贷款560万元,授信额度从5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经营规模从500亩扩大到1957亩,年销售收入达591万元 [12] - 农行支持全市72家杂粮加工企业组成产业集群,通过固定资产贷款等产品推动工艺改进和品牌价值提升,如“朝阳小米”和“红山高粱” [15] - 朝阳杂粮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海外市场,并实现72小时直达欧洲 [15] 凌海市海参产业 - 凌海市作为中国最大辽凌参养殖基地,海参产业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产值约20亿元 [16] - 农行针对“中国辽参第一乡”产业特色,通过“惠农e贷”等产品支持海参养殖户 [16]
金健米业: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255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7:3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23.73亿元,同比减少26.8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55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约58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0196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0091元 [1] - 上年同期营收约32.42亿元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44亿元 [1]
河南安阳内黄:小辣椒“炼”出亿元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7:21
小辣椒能"炼"出高端品,背后是内黄县数十年的产业积淀与政府的精准赋能。作为有着30年辣椒种植历 史的"中国辣椒之乡",内黄县常年种植尖辣椒达20万亩,拥有豫北最大的辣椒批发交易市场,还先后获 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 近年来,为推动产业从"种植端"向"高附加值产品端"转型,当地聚焦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与高科技 项目,创新推出"专班+机制"服务模式:成立3个产业发展专班,建立5个项目工作机制,针对企业融 资、用工、技术、营销等难题精准施策、全程跟踪,让重点项目稳步落地。 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与天浩生物科技的精深加工技术,内黄辣椒产业正沿着"种植—加工— 高端应用"的产业链加速延伸,一颗小辣椒"炼"出亿元大产业,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引 擎。 "我们突破了辣椒传统加工的技术瓶颈,直接将辣椒原料撕碎后,用食用酒精完成提取与回收,再通过 分离提纯得到辣椒油树脂,最后经结晶工序,就能产出黄色或白色的天然辣椒素晶体。"公司负责人樊 红召手持一瓶样品介绍,"这批产品的纯度能达到98%以上,不仅杂质少、稳定性强,更兼具辣味纯正 浓郁无异味、色泽浅、无溶剂残留的 ...
宁夏固原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6:5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达20.6吨的马铃薯雪花全粉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 [1] - 马铃薯雪花全粉以优质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完整保留了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2] - 产品被广泛用于烘焙、烹饪、休闲食品以及鱼饵制作等领域 [2] 行业出口表现 - 固原市今年已累计出口42批马铃薯雪花全粉,市场覆盖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地 [2] - 今年1月至9月,以冷冻马铃薯条、薯饼和雪花全粉为主的固原市马铃薯制品出口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2% [2] 政策与通关支持 - 中卫海关优化服务模式,推行主动上门、全程跟踪、个性服务,并设立农食产品快速查检绿色通道 [2] - 海关支持企业预约查检加快速验放,实现出口通关全面提速 [2]
美农生物:第三季度净利润1739.12万元,同比增长49.67%
新浪财经· 2025-10-27 16:29
财务业绩摘要 - 第三季度营收为1.54亿元,同比增长16.22%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739.12万元,同比增长49.67% [1] - 前三季度营收为3.9亿元,同比增长14.68%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091.82万元,同比增长29.44% [1]
农产品加工板块10月27日跌0.85%,祖名股份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974.97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7 16:25
板块整体表现 - 农产品加工板块在当日下跌0.85%,表现弱于大盘,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18%,深证成指上涨1.51%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祖名股份领跌,跌幅为4.70% [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入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入974.9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611.85万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出5586.82万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嘉华股份涨幅最大,为3.43%,收盘价15.36元,成交额8950.70万元 [1] - 索宝蛋白涨幅3.27%,收盘价19.92元,成交量9.44万手 [1] - 道道全涨幅2.06%,收盘价11.40元,成交额1.07亿元 [1] - 金龙鱼涨幅1.70%,收盘价31.06元,成交额3.17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祖名股份跌幅最大,为4.70%,收盘价21.10元,成交额2.81亿元 [2] - 晨光生物跌幅3.47%,收盘价13.91元,成交额4.26亿元 [2] - *ST佳沃跌幅3.40%,收盘价10.80元,成交额3086.74万元 [2] - 京粮控股跌幅3.11%,收盘价6.55元,成交额1.40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向 - 晨光生物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达4316.08万元,主力净流出占比10.14% [3] - 索宝蛋白主力资金净流入2155.36万元,主力净流入占比11.51% [3] - 金龙鱼主力资金净流入1951.95万元,主力净流入占比6.15% [3] - 祖名股份虽然股价领跌,但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536.73万元,同时游资净流入2883.46万元,游资净流入占比达10.27% [3] - 永顺泰主力净流入占比最高,为13.88%,净流入1277.85万元 [3]
资阳乐至:以改革为驱动 唤醒县域副中心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10-27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乐至县通过中心镇改革发展模式 以场景创新和产业联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 实现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 [1][3][8] 场景创新 - 劳动镇真红巷通过“微改造”而非“大拆大建” 围绕“亲子+非遗”打造复合场景 累计吸引超3600人次参与体验 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家门口就业 [2][3] - 劳动镇帅府粮仓打造“舟游帅府+鱼鳞瀑集市+露天电影”夜游动线 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 形成夜间消费新场景 [3] - 改革以中心镇为支点 串联特色产业与文旅资源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3] 产业联动格局 - 全县形成劳动镇、高寺镇、东山镇“三镇联动、各具特色”的发展矩阵 坚持“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原则 避免“千镇一面” [4] - 劳动镇以“文化旅游”为核心 依托陈毅故里红色资源推进红色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改善后串联景点形成“红色研学+非遗体验”旅游线路 [4] - 高寺镇依托万亩葡萄、桑葚产业推进农旅融合 “秋千王国”项目去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额增长200余万元 并计划开发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 [4][5] - 东山镇聚焦“现代林业蚕业+农旅融合” 建蚕桑文化展示馆和研学线路 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蚕丝枕头、面膜等文创产品 推动产业从“传统养殖”向“三产融合”转型 [6] 机制保障与成效 - 建立“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工作机制 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中心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 [7] - 出台人才引进办法 在非遗传承、旅游运营等领域给予住房补贴和创业扶持 已引进数十名专业人才成为产业发展“智囊团” [7] - 改革红利惠及群众 真红巷非遗传承人月收入超3000元并带动村民学习技艺 “秋千王国”解决50余人就业 东山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00余户村民种植桑树 户均年增收1.2万元 [7]
国网丰宁县供电公司: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中国能源网· 2025-10-27 15:44
10月23日,丰宁黄旗镇秋高气爽,潮河源头的万亩谷田渐次成熟,黄旗镇东村的农田空场上已经堆满了 割下来的谷子,风中充满土地与庄稼的醇香。这里,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 在黄旗镇,家家户户种植小米,种植面积近万亩。黄旗小米生长于海拔400-1600米之间,扎根于富含 磷、钾元素的粘性土壤,且黄旗镇地处潮河发源地,春季风多干旱、秋季天高气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 境为黄旗小米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容量大、密度 高,"上不见米、下不见底,揭锅满屋香,"入口甘醇顺滑,口感极佳,这是黄旗皇小米生动的描述。如 今"黄旗小米"已经成为当地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小米园区更是有"全国有机农产(小米)基地"称号。 2012年,黄旗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这一特色资源优势,聚焦有机农业,打造了自主品牌"黄旗皇"。 强劲可靠的电力保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注入了澎湃动能。如今,在稳定的能源支持下,黄旗皇的四条 生产线可以满负荷运转,年加工小米能力达到500吨以上,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小米加工有一套完整的电气化设备,包括碾米机脱壳、色选机色选、真空机包装等12个步骤,每一步都 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今年 ...
吃、赏、玩同频共振占据“C位” 农业新吃法、新玩法助力产业走出“微笑曲线”
央视网· 2025-10-27 14:44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成为新宠[2]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生产提出更高要求,需求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1][3]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7] 农业生产智能化与科技化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土壤和光照数据,并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与温度以保鲜蔬菜并调整上市期[3]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5] - 青海乌兰县作为全国重要藜麦育种基地,在藜麦良种繁育田里有1000多种性状不同的藜麦品种,通过良种选育筛选适宜品种进行推广[9] 全谷物产业发展 - 全谷物是保留种皮、胚乳和胚的完整谷物籽粒,合理增加全谷物膳食有助于提升人民营养健康水平[13] - 精制谷物营养损失达40%到90%,全谷物最大限度保留了天然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目标是实现每一粒粮食价值最大化[15] - 山西静乐县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藜麦平均亩产超300斤,当地根据全谷物市场需求进行多方面创新,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11] 农产品加工创新 -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展示区创新成果丰富,包括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的蛋白饮品及各式大豆制品如大豆蛋白饮料、大豆风味盐等[17]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未来食物蛋白可能来源于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昆虫蛋白、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食品[19] - 黑龙江五大连池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是食品加工的黄金比例,依托资源优势集聚了20家大豆加工企业[21] 农旅融合新业态 - 各地乡村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有趣体验,田园风光叠加潮流玩法[22]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利用2000多株柿树吸引游客观赏采摘、品鉴柿饮,2025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24]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31]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种植鲜藕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独特体验,鲜藕被做成韭菜藕丝、糯米藕等时鲜美食[25]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的“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游客可体验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特色茶文化项目[27] - “吃、赏、玩”同频共振,各地农旅融合特色产业不断拓展新赛道,向品牌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走出产业“微笑曲线”[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