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即时零售的三国杀:阿里、京东、美团的背水一战
36氪· 2025-07-16 18:11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平台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补贴力度持续加码,如美团推出"满25减21"、阿里推出500亿补贴计划[1][2] - 京东通过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切入外卖市场,阿里整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配送能力,美团则升级小象超市拓展非餐饮品类[4][8]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3年达6500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2.5万亿元,年均增速50%[5] 平台战略布局 - 美团小象超市已覆盖30个城市,前置仓超800座,SKU超1万种,日单量突破200万单,市占率接近20%[8] - 阿里将饿了么整合至淘天事业群,实现淘宝闪购日订单8000万单,日活用户2.3亿[2][22] - 京东推出"京东秒送"并引入美团高管,计划3个月招募10万外卖配送员[21][26] 行业增长背景 - 电商增长乏力:2025年618大促GMV同比仅增15.2%,剔除促销期延长因素后增速更低[10] - 外卖行业增速放缓:2024年国内餐饮行业收入增速从2023年20.4%降至5.3%,美团佣金增速为行业4倍但难持续[12][14] - 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长点:非餐饮订单快速增长,淘宝闪购非餐饮订单同比增6倍达1300万单[17] 配送能力对比 - 美团拥有1000万骑手,配送网络最强,阿里饿了么骑手400万,京东计划扩充至10万[22] - 美团骑手日收入增长111%,阿里骑手数量同比增78%,月均收入超12500元[2] - 京东在24小时达领域占优,但在半小时达配送能力上落后[21] 组织架构调整 - 阿里将饿了么从独立单元整合至淘天事业群,实现业务协同[25] - 京东整合多元业务至主APP,并为骑手提供五险一金增强稳定性[25][26] - 美团关停非核心的美团优选业务,聚焦即时零售战略[2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即时消费心智成熟,从餐饮扩展到全品类,形成"万物皆可外卖"趋势[5] - 用户享受补贴红利,美团即时零售订单达1.5亿,淘宝闪购日订单8000万[2] - 消费频次提升,阿里试图通过外卖高频需求带动非餐饮消费[17]
酒旅加入外卖补贴大战 250元以下“特价酒店”上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2:37
即时零售补贴大战延伸至酒店领域 - 淘宝闪购在重庆、杭州等地上线"特价酒店"入口 跳转至飞猪预订页面 酒店标注"闪购"标签 突出"大幅降价""全网低价"等促销信息 部分酒店推出"限时拼团"价 较闪购价格再低20元 [1] - 闪购酒店以经济型、低星酒店为主 多数间夜价格低于250元 同一酒店同一房型价格较美团低10-25元 提供"酒店闪购专享券"等优惠 [1] - 京东将酒店置于秒送下一级入口 推出"每满100返10元外卖券"活动 美团虽未直接整合酒店入口 但通过外卖券包实现交叉导流 部分酒店直接标注"送18元外卖券" [4] 非餐品类成为即时零售增长引擎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5亿 商家外卖订单量较日常增长65%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达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 日活用户突破2亿后环比净增15% [3]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非餐品类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100% 3074个商家及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 [3] -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 战略升级为大消费平台 计划通过远场、近场电商结合 将淘宝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 [3] 本地生活与酒旅业务交叉导流趋势 - 暑期旅游旺季带动本地服务零售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休闲玩乐订单同比增40% 平台通过"外卖送酒店券"等形式实现场景延伸 [4] - 行业形成"到店+到家+酒旅"闭环模式 美团、阿里、京东等通过高频业务(外卖/零售)向低频酒旅导流 实现流量互补与用户场景延伸 [4] - 在线旅游平台面临电商跨界竞争压力 美团、京东、抖音通过高频业务补贴抢夺酒旅用户 加剧行业竞争 [5] 即时零售战略升级与生态扩张 - 阿里突破传统电商与本地生活界限 构建覆盖多场景的商业生态系统 酒店纳入补贴是完善生态布局的战略尝试 [5] - 外卖平台向综合性生活服务转型 业务边界从餐饮扩展到酒店等领域 未来可能涵盖更多服务类别 [5] - 行业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闭环 通过线上引流与线下体验结合 构建更复杂的零售综合体 [5]
即时零售:重塑消费格局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40
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京东、淘宝三大零售巨头展开激烈"补贴大战",通过"5元喝奶茶""10元吃炸鸡"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1] - 京东在4月率先发起高额补贴,打破美团与饿了么双寡头格局,7月补贴战再次升级 [1] - 实测显示消费者使用19元无门槛红包后,仅支付4元即可购买原价23元的商品 [1] 市场数据表现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在7月12日创1.5亿元新高 [2] - 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两亿 [2] - 2023年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两万亿元 [3]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作为连接线上消费与线下履约的关键枢纽,展现出市场韧性 [3] - 行业从应急场景向日常消费扩展,优衣库、迪卡侬等品牌加大布局 [5] - 迪卡侬门店自提订单环比增长2.2倍,全棉时代成交月环比增长200% [5] 竞争格局分析 - 当前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层面,尚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创新 [4] - 专家指出即时零售仅解决"快"的问题,"多好省"的全面覆盖仍是挑战 [4] - 未来远场电商与即时零售结合被视为商业模式升级方向 [5] 行业发展建议 - 行业需突破"价格战"桎梏,将用户需求与企业供给深度融合 [6] - 商品丰富度、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将成为竞争关键 [4] - 创新与服务是突破竞争困局、实现持续共赢的关键 [4]
满18.8减22.8外卖负4元购!平台倒贴4元,骑手日赚1700,谁在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7-16 08:13
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推出"负4元购"等极端优惠活动,用户可通过精准凑单实现0元消费甚至平台倒贴[1] - 美团、饿了么、淘宝闪购红包额度突破常规,出现"满15减15""0元奶茶券"等激进补贴[3] - 美团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单,骑手日均收入暴涨111%[3] 平台战略布局 - 阿里投入500亿补贴,京东押注百亿级补贴,美团通过微信生态裂变获客,目标均为抢占即时零售入口[5] - 高盛预测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当前处于跑马圈地关键期[5] - 美团通过低价订单绑定用户以反哺电商与本地生活业务,淘宝闪购日活用户破2亿并整合饿了么资源[5] - 京东采用"骑手五险一金"差异化策略但补贴力度不足[6] 骑手行业影响 - 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活跃骑手月均收入达1.25万元[8] - 骑手单量暴涨33%,需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闯红灯、逆行等安全风险激增[8] 商家经营困境 - 平台要求商家承担70%补贴成本,导致20元餐品实收仅6元,利润被压缩至流水50%[10] - 部分商家改用预制菜或劣质食材,出现"随便拿奶茶应付订单"等乱象[11] - 爆单导致店员中暑、系统瘫痪,大量外卖无人领取被丢弃[11] 消费者长期影响 - 低价套餐多为高糖高油快餐,可能引发健康隐患[13] - 用户被低价绑架导致非必要支出激增,为凑单囤积过期食品[13] - 订单激增导致配送延迟、错单频发,用户体验下降[13] 行业未来趋势 - 补贴退潮后平台可能提高佣金抽成、减少优惠力度、降低服务质量[16] - 监管机构已多次约谈平台要求维护商户和骑手权益,政策干预可能性上升[16] - 行业需转向分级补贴机制、履约效率竞争和用户教育以实现共赢[18]
外卖大战喧嚣之外,中国最大便利店加码美团闪购!
搜狐财经· 2025-07-15 23:10
即时零售行业格局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3年达6500亿元 同比增长28.89% 增速比网络零售高17.89个百分点 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 [14] - 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超5亿 7月12日订单量达1.5亿创历史新高 [14] - 电商关键玩家变为京东 阿里 拼多多和美团四家 美团闪购占据"快"的优势 同时补齐"多 省 好"特质 [21] - 即时零售从满足应急需求发展为满足确定性需求的主流消费模式 [14] 美团闪购战略布局 - 美团闪购与中石化易捷达成战略合作 助其打造"易捷速购"品牌 加速拓展闪电仓业态 [1][13] - 闪电仓项目2021年正式对外公布 截至去年10月数量超3万个 预计2027年达10万个 [11][14] - 闪电仓在选址 建设 货盘 运营等维度有针对性设计 单仓SKU达5000-10000个 是同面积便利店的数倍 [7][8] - 美团闪购为商家提供精准选址支持 数字化工具和全链路赋能 包括仓型定位 货盘组建 爬坡策略等 [7] 闪电仓模式优势 - 闪电仓可扩大商家经营半径和时段 覆盖新客群 如易捷从加油站司机扩展到周边社区 [7][13] - 基于平台大数据洞察进行精准选品 新品迭代速度是行业平均5倍以上 [8] - 人力配置要求低 人效高 管理容易 零售商可快速铺货高效动销 [9] - 与线下门店形成互补 实现线上线下共振 分摊门店仓储压力 [7] 合作伙伴案例 - 中石化易捷拥有超2.86万家便利店 是中国最大便利店品牌 与美团闪购合作后单店平均SKU达5000个 [9][13] - 名创优品在美团闪购上线超800家"24H超级店"闪电仓 双方共创差异化货盘 [8] - 7-Eleven 卜蜂莲花 罗森等连锁巨头及雪花啤酒 小米 苹果等品牌均已入驻美团闪购 [13]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团闪购在运力规模与效率上有较大优势 阿里依托饿了么蜂鸟也有较强竞争力 京东正从0到1构建 [5] - 京东阿里入局即时零售对美团闪购不见得是坏事 可共同加快市场爆发 美团将吃到更多红利 [15] - 美团餐饮基本盘稳固 市场份额未受京东阿里冲击 甚至出现小幅增长 [17] 零售业态演进 - 即时零售解决零售行业到店客流少 新客获取难 货品扩充难 坪效增长难等痛点 [13] - 零售进化核心方向是让商品距离用户更近 即时零售将履约时间缩短到30分钟 [16] - 即时零售创造增量来自新场景 新客流和新货品 推动"人 货 场"三要素变革 [4][5]
在哪些指标上,淘宝闪购已经逼近美团?
虎嗅APP· 2025-07-15 22:45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日订单连续两周突破8000万单,不含0元购与自提订单 [1]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从6月9000万激增至7月12日1.5亿单,其中包含3500万单"拼好饭"、5000万单"神抢手"及2000万单0元券订单 [3][7] - 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后转向深耕品质赛道 [1][6] 平台竞争策略差异 - 淘宝闪购采用"品类驱动"策略,非餐饮订单同比增长超300%,8000万订单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单 [9] - 美团依赖活动驱动,通过不限量大额满减券和0元自提订单刺激增长,但面临运力上限和价格敏感型消费留存问题 [7][8] - 京东聚焦品牌餐饮商家,推出"双百计划"并联合多物流链路,补贴聚焦正餐和品质商家 [6][8] 用户行为与行业变革 - 即时零售从餐饮拓展至全品类,创造"无预设、临时决策"的新消费场景,数码配件等非餐品类订单增长显著 [1][9] - 用户决策从"计划内消费"变为"临时决策",形成"想买即得"的消费习惯,具备不可逆属性 [11] - 淘宝通过商品结构更新将传统电商行为拆解为高频"微日常订单",利用4.57亿日活流量优势 [11] 商家生态变化 - 淘宝闪购上线后新增商家数增长39%,数码3C等非高频品类增长迅速,部分品牌实现30分钟可达 [12] - 餐饮商家面临"高单低利"困境,如书亦烧仙草河南门店单日销量超万单但含大量0元自提订单 [12][13] - 流量分发向"品效比+履约质量"并重调整,推动商家分层博弈 [13] 履约体系对比 - 美团拥有745万注册骑手网络,专职骑手超80万,平均配送时长28分钟内,众包骑手月收入9793元 [13] - 淘宝闪购注册骑手400万,高频骑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众包骑手数量同比增长120% [14] - 淘宝通过"远场商品池+近场履约网络"重构履约路径,将部分非餐订单履约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30分钟 [14]
对赌失败或将易主,A厂背水一战;E厂业务没进展,玄学来背锅;G厂明星游戏项目栽在「手滑」丨鲸犀情报局Vol.15
雷峰网· 2025-07-15 20:05
桃厂(长视频平台) - 公司频繁传出被收购传闻,收购方包括鹅厂、猫厂等大厂,但尚未有明确结果 [1] - 短视频崛起导致长视频平台面临挑战,爆款内容减少,团队压力增大 [1][2] - 内容团队人才流失严重,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3] - 出售可能成为公司寻求更好发展的选择 [3] A厂(区域即时零售) - 公司在即时零售赛道坚守区域市场,但全国化扩张进展缓慢 [5] - 行业竞争激烈,美团、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 [6] - 公司估值难以获得资本认可,管理层压力增大 [7] - 公司与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面临背水一战的局面 [7] B厂(外卖平台) - 公司曾寻求被京东收购但遭拒绝,京东认为外卖业务烧钱且难以持续 [8] - 外卖行业竞争激烈,曾出现"0元吃大餐"等补贴大战 [8] - 公司最终选择接受动物厂(推测为阿里)的投资 [8] D厂(互联网公司) - 公司高管"老K"以严厉管理风格著称,但实际待人nice [9] - 老K曾带领美团酒旅三四千人团队,擅长管理平衡术 [9][10] E厂(互联网生活指南) - 公司发展策略不明确,业务方向频繁变动 [11] - 创始人因缺乏安全感和迷信玄学导致决策犹豫 [11] - 员工因频繁调整的KPI和工作方向而困扰 [12] F厂(互联网公司) - 公司下午茶政策经历从丰盛到取消的变迁 [13][14][15] - COO认为定时发下午茶会惩罚认真工作的员工,最终改为提供泡面 [16] - 员工对公司福利缩水表示不满 [16] G厂(游戏公司) - "搜打撤"游戏项目团队面临严重内斗和人才流失问题 [17][18] - 项目定位与实现存在错位,战斗环节表现不佳 [18] - 因运营失误导致项目泄露,最终团队从200人裁至80人 [18] H厂(出版领域龙头) - 公司借助短剧概念股价大涨,成为A股元宇宙第一股 [19] - 管理层忙于减持套现,被质疑缺乏长期发展信心 [19][20] - 公司被指利用题材炒作股价后套现 [20]
即时零售如何实现长期发展 专家建议应从“平台流量收割”转变为“用户价值深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5 19:03
即时零售市场增长数据 - 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和京东外卖订单量分别达到1.2亿单、8000万单和2500万单 [1] - 2024年外卖行业整体日单量约1亿单,其中美团7000多万单、淘宝闪购(饿了么)2000多万单 [1]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两万亿元 [1] 平台补贴策略 - 淘宝闪购启动12个月总额500亿元的补贴计划,相当于阿里集团全年净利润近40% [1] - 美团宣布未来3年投入1000亿元资金用于即时零售市场 [1] - 京东外卖实际累计资金投入已超出百亿元 [1] - 补贴活动扩展至商家端(免佣减佣、配送补贴)和履约环节(骑手福利优化) [2]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通过"全品类覆盖+技术优化"巩固优势,重在防守 [3] - 淘宝闪购依托流量、饿了么依托运力,以500亿补贴快速抢占市场,重在进攻 [3] - 京东外卖聚焦"品质堂食",通过"零佣金+高福利"吸引商家与骑手,重在突破 [3] 市场挑战与问题 - 补贴可持续性问题对平台盈利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2] - 低价刺激消费加剧用户对超低价的依赖 [2] - 平台补贴可能加剧行业集中度,挤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 [2] - 薅羊毛用户占比过高导致订单暴增存有泡沫 [3] - 系统崩溃、配送延迟、骑手工作强度增加等问题暴露平台技术和服务短板 [3] 未来发展建议 - 以技术驱动替代资本消耗,加大AI算法、智能调度等技术投入 [4] - 把供应链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优化供应链管理 [4] - 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商家利润、完善骑手福利等方面寻求平衡 [4]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 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
快讯· 2025-07-15 18:50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 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 智通财经7月15日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7月15日面向全体会员及相关企业发布倡议书。倡议书指出,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大战愈演愈 烈,依赖资本力量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导致实体商家正常经营受挑战、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商家利润承压等连锁反应,严 重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为守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权益、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本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向全体会员及相关企业发出如下倡议:规 范低价补贴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坚守经营底线,保障消费权益;构建多元竞争体系,树立长期经营理念;加强主动自律,强化合规管理;践行社 会责任,守护行业生态。 降、服务缩水。不得通过先涨价后补贴、虚构原价等方式误导消费 韶低价为噱头捆绑消费或隐藏附加费用。 主动远离"价格比拼""补贴换流量""赔本赚吆喝"等短视行为 同抵制价格战损害行业信誉的行为;坚守商业本质,强化品牌建设 务,明确商品或服务的合理利润率区间,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 恶性循环。 三、构建多元竞争体系,树立长期经营理念 运用大数据、数字化、Al等先进技术赋 ...
人民日报点赞!马云刘强东回归督战,外卖战场变民生竞技场
搜狐财经· 2025-07-15 18:17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团、京东、淘宝三家平台近期展开高强度补贴战,推出满18减18、满15减15甚至0元购等优惠活动,覆盖饮品、食品、日用品等即时零售品类 [1]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一年补贴500亿元,美团计划三年投入千亿,京东未设补贴上限,显示补贴可能成为行业新常态 [3] - 美团闪购商品种类已超过200万个,淘宝闪购日单量达6000万单,京东外卖日单量2500万单,反映即时零售市场快速扩张 [5] 市场数据与增长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万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 [5] - 淘宝500亿补贴上线一周后,4124个餐饮品牌销售额创历史新高,2318个非餐饮品类订单翻倍,非餐饮订单总量增长143% [5] - 补贴活动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从大学生到退休人员广泛参与,导致订单量激增,部分餐饮门店出现爆单现象 [9] 商业模式变革 - 平台转向自掏腰包补贴,改变过去要求商家承担成本的做法,形成平台、消费者、商家、骑手多方共赢格局 [11] - 阿里战略意图明确,通过外卖高频消费带动淘宝、支付宝、飞猪等生态流量,构建闭环生态 [3] - 美团迅速应对竞争,当天反击对手补贴策略,显示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 [3] 企业战略调整 - 刘强东回归后强化骑手权益保障,亲自体验配送工作,提出"兄弟们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将劳动者权益置于战略核心 [13] - 马云转向农业和民生领域,通过直播推广农村产品,阿里战略重心从市占率转向回归"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初心 [7][13] - 京东通过补贴战重新争夺市场份额,创始人亲自参与外卖配送以提振士气 [7] 行业监管与趋势 - 监管部门约谈平台要求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当前社会反内卷呼声形成共振 [15] - 行业从流量垄断、压榨产业链的野蛮生长模式,转向扎根民生、创造实际价值的发展阶段 [15] - 《人民日报》肯定"让利于民"的良性竞争模式,显示政策导向支持行业健康发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