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稳就业致未来|“高招”助力精准就业 新场景打通“双向奔赴”
新华社· 2025-06-10 09:55
4月11日,学生在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25年春季综合类大型双选会招聘活动现场查看企业资料。 5月21日,"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连云港专场)暨江苏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在江苏连云港举行。线下百余家企业和线上 千余家企业共提供超1万个工作岗位,涵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行业。 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数字背后,是渴 望落地的青春梦想。 新华社发(王海滨摄) 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市校共建育人才、"小而精"双选会开辟就业"直通车","送生进企"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一系列"组合 拳"精准发力,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多元化就业平台,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4月17日,在杭州市人才市场举办的"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上,近50家参会企业现场推出700多个工 作岗位,助力劳动者求职就业。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近期,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抢抓离校前促就业关键冲刺期,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 ...
“助力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民营企业“走出去”)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中国制造业全球领先地位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产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 新材料研发、自动化方案、智能制造产品等创新成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 工业丝产品强度高,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2] - 高端偏光片膜技术攻关10余年,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资金,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2] - 海外订单增长显著,日本尾池工业株式会社每月采购约1000吨新材料膜 [3] - 出口退税和跨境资金流动政策支持加速产品出海 [3]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提供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注塑机、机械臂和智能制造装备 [4] - 业务覆盖近50个国家,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万家 [5]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约6亿元,占总营收20.92%,同比增长19.48% [5] - 差异化经营策略:欧美市场注重智能化高端化,东南亚市场侧重初步自动化 [5] 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博林特电梯产品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2024年电梯出口额达5.8亿元,同比增长14% [6] - 成功通过新加坡"现烧2小时"防火测试,赢得市场认可 [6] - 沙特合资工厂年产量2000台,计划升级至5000台 [7] - 10天完成21台扶梯生产并包机直飞沙特,展现"中国速度" [7]
机构:中国资产重估的三大叙事仍在演绎,A500ETF基金(512050)冲击四连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5:03
6月9日,A股主要指数高开高走,沪指盘中一度站上3400点,截至13点56分,A500ETF基金 (512050)涨0.21%,冲击四连涨,盘中成交额超24亿元位居同类前列。持仓股中,江淮汽车涨停,中 航沈飞、晨光股份、天孚通信、先导智能等纷纷走强。 每日经济新闻 华泰证券表示,中国资产重估的三大叙事仍在演绎,经过第一阶段修复,当前中证800前向PETTM 稳定在约19x、较MSCI新兴市场除中国已转为溢价约5%,背后是三点压制因素的缓解:1)Deepseek出 圈使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创新能力及在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2)地产周期调整最快阶段或已度过, 一线城市价格已有企稳迹象;3)政策周期积极转向,民营经济、供需错配等问题有所应对;2025年下 半年,前述三点积极变化有望延续,人民币或对美元升值,全球资金"去美元化"大幕初启,广谱型估值 修复的第二阶段有望迎来,我们定量模型预计2025年末PETTM较当前上行空间约5%。 (责任编辑:张晓波 ) A股估值中枢上移,核心资产显著受益。资料显示,A500ETF基金(512050)跟踪中证A500指数, 采取行业均衡配置与龙头优选双策略,细分行业全覆盖,融合价值与 ...
中国 AI 资本支出 2025 年或达 7000 亿,美银划重点:这些领域和标的值得关注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09 11:59
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增长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达每年8000亿美元,较2015年的1000亿美元增长7倍 [1] -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资本支出预计跃升至6000-7000亿元人民币,受政府政策和电信/互联网企业推动 [1][8] - 非IT资本支出(如冷却设备、变压器)和能源资本支出(发电站、电网)将成为重点 [8] 电力与电力设备 - 2023-2028年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电力需求将增长75%至8.70太瓦时,占全球电力需求的2.8% [2] - 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从2024年102太瓦时增至2030年277太瓦时(CAGR 18%),占总电力需求2.2% [2][9] - 电力设备市场2024-2030年CAGR预计达18%,电网投资2025/26年将达6.70/7.20万亿元人民币 [9][13] 铜与资源需求 - 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铜消费量预计676-1048千吨,占全国铜需求4-6% [2][12] - 2025年中国铜需求同比增速上调至4%,电力(占50%)、电动汽车和AI数据中心为三大驱动力 [13] - 铝需求受特高压推动,2024年电网相关铝需求增长18%,但2025下半年增速或放缓 [13] 冷却技术 - 液冷技术2024-2030年CAGR预计达57%,效率比风冷高20-50倍,可降低PUE至1.1以下 [3][15] - 冷却成本占数据中心总资本支出约5%,液冷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15] - 2025年柴油发电机需求预计达4.5万台(同比+50%),市场规模110亿元人民币 [3][17] 人形机器人 - 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从2024年2500台增至2030年100万台(CAGR 171%) [4][18] - 物料清单成本预计从2025年3.5万美元/台降至2030年1.7万美元/台 [18] - 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为主要驱动因素 [18] 自动驾驶与eVTOL - 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CAGR 52%) [5][20] - 中国eVTOL市场销量预计从2024年10亿元增至2030年100亿元(CAGR 63%) [21] - Robotaxi/robotruck为L4级自动驾驶关键应用,端到端大模型推动技术升级 [20] 智能制造与智能家居 - 中国自动化市场2025年预计同比复苏2.4%,长期受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 [19] - 智能家居2024-2030年CAGR预计11%,当前渗透率约20%,增长潜力大 [22] - 传统企业如海螺水泥向自动化转型,工业AI在实时监测与决策中作用关键 [5][19] 推荐标的 - 铜/电力设备:紫金矿业(铜产量+8%)、华明(市占率60%)、思源电气(高压产品优势) [3][10][11][13] - 冷却/电源:英维克(液冷龙头)、潍柴动力(柴油机+50%)、麦格米特(AI服务器电源) [15][17] - 机器人/自动驾驶:三花智控(执行器)、小马智行(Robotaxi)、亿航智能(eVTOL) [18][20][21] - 智能制造: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美的集团(智能家居) [19][23]
创新的回响
四川日报· 2025-06-09 08:28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 - 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每年可为300个以上水稻品种和20项以上生产技术进行筛选、验证或改良等中试服务 [5][7] - 平台累计输出600多个中试水稻品种,30多个优秀品种 [6] - 采用精准条播、暗化育秧、轨道运输等技术,节约25%的用种量,每亩水稻可减少20元用种成本 [7] 智锂物联重卡换电装备智能制造基地 - 产品填补四川相关领域空白,市场占有率升至全国第二位 [5] - 2023年8月投产以来,今年销售收入预计是去年的3倍 [8] - 已更新10余个产品谱系,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多7个月 [8] - 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落地,已在宜宾转化应用11项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科创企业23家 [8] 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莱赛尔产线 - 西部地区最大的莱赛尔制造基地,年产5万吨,较传统产线能耗降低15%,污染物排放减少90%以上 [9] - 正加快布局年产35万吨的莱赛尔产线,规模将跃升为全国第二位 [9] - 联合东华大学、宜宾学院等高校实现浆粕预处理环节无人化、智能化生产 [9] 博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3.5万千克LYSO(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2.2%,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8% [9][10] - 获得多国LYSO专利的独家使用权,巩固了在LYSO商业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10] 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硅片出货量居全国前三位,研发工程师米家东牵头开展降耗提效,电耗已降低10% [11] - 米家东入选2024年度"宜宾英才计划",将获得人才绿卡 [11]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 - 运行不到一年,已入驻15个项目 [5][12] - 眉山出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审批时间缩短至2个月 [12] - 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从科研到产业化仅用5个月时间 [12] 创新型企业增长 - 近三年,眉山市创新型企业年均增长51.2%,企业创新投入占全市R&D经费90%以上 [10]
如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试出来
河南日报· 2025-06-09 07:37
中试基地建设成果 - 河南省自2021年起已布局61家省级中试基地,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28个重点产业链,开展中试服务项目7220项,转化落地成果2099项,实现服务收入33.51亿元 [1] - 河南省智能制造系统中试基地汇聚101家服务商,覆盖10个以上行业,形成125个解决方案 [2] - 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通过"三阶段孵化法"使技术转化周期缩短50%,已输出21项专利技术,孵化4家高新技术企业 [5] 中试基地运营模式 - 高校主导的"全链条孵化"模式: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如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中试基地 [5] - 企业主导的"产业生态共建"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设施和能力,如平高集团电气装备中试基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46万元,服务15家客户,完成12项成果批量熟化 [6] - 政府主导的"园区化集聚"模式:如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中试基地吸引50家企业入驻,某药企将新药研发周期从8年压缩至5年 [6] 中试基地技术创新 - 国机互联自主研发"兮睿"数字底座,提供智能制造系统中试验证服务 [2] - 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产品将服务载人登月任务 [4] - 河南省智能农机装备中试基地2024年负责17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试内容 [4] - 河南省无人驾驶航空中试基地实施单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 [4] 中试服务平台体系 - 河南省建立省市协同、上下贯通的中试平台网络体系,企业可通过"中试服务超市"在线预约服务 [9] - 鼓励中试基地仪器设备入驻省共享服务平台 [9] - 推动中试基地从"单点突破"向"网络协同"升级,成为连接创新链上下游的"立交桥" [8] 产业发展成效 - 河南省纳米材料产业已创下66亿元年产值 [5] - 平高集团电气装备中试基地开发的126kV无氟环保GIS设备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6] - 中试基地助力全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 [4]
镇江国家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暨智能产业发展沙龙在武汉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6-09 07:12
镇江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活动 - 活动主题为"跨域聚能,智享未来",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汇集企业家、投资机构及高校代表探讨智能产业新趋势[1] - 团山睿谷是镇江高新区创新生态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超47万平方米,构建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城市经济、金融创新四大核心功能[1] - 园区分为"新融谷"(金融机构与高端办公)、"新质谷"(新媒体/直播电竞/数字贸易)、"新创谷"(文旅综合体)三大功能区[1] 招商政策与产业合作 - 镇江高新区推出"三区一高地""团山英才"政策,为入驻企业和人才提供优惠扶持[1]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武汉市产业园区协会与镇江高新区签署产业链战略协议,覆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人才互通领域[2] - 镇江纽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落户团山睿谷[2] 人才培育与项目对接 - 江汉大学与5.5科创服务集团共建研究生就业基地,为园区输送设计创新人才[2]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副会长分享"四链融合"高新园区发展规划课题[2] - 武汉清博智能科技等6家企业展示创新项目并与投资机构交流[2]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致公党中央开展二〇二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需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1] - 国家电网南瑞集团支撑建设的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项目为西藏提升约3万千瓦供电能力和约2.9万千瓦新能源接纳能力 [2] - 南瑞集团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重大示范工程中应用构网型柔直装备解决大规模孤岛新能源送出技术难题 提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中国方案" [2] - 南瑞集团坚持自主创新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现核心技术、装备的国际领先和自主可控 部分创新已成为全球行业标准 [2] 企业创新成果与投入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验证"三级研发体系 每年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3] - 江苏省2024年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二位 培育1700余家未来产业高成长性企业 推动4家企业研发投入突破50亿元 [2] - 希迪智驾研发人员占比近60% 专利申请530余件 授权专利320余件 [5]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富镍固态电池用三元材料 预计今年进入量产阶段 [7] 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湖南省累计布局创新平台1063家 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80家 支持高校联系校企合作单位1282家 布局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540家 [3]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420多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成功对接千余项企业技术难题 [7] - 中以常州创新园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288家 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60个 [7] 现存问题与挑战 -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表示国内工业母机技术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 正在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工业母机 [4] - 高校院所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和市场需求关注不够 创新平台中企业参与度不高 企业高层次人才储备薄弱 [4] - 希迪智驾面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问题 金融服务支持与创新发展全生命周期特点不适配 [5] - 高校科研立项与企业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 外资企业在长沙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总部极少 科技金融结合不紧密 [6]
北交所5月以来 新增受理10家公司IPO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5:08
北交所IPO动态 - 截至6月8日,北交所5月以来新增受理10家公司IPO,2025年内累计新增受理19家公司IPO [1] - 5月26日至6月9日新增受理公司包括森合高科、大亚股份、海圣医疗、永励精密、美德乐、悦龙科技、豪德数控等 [2] - 志高机械、世昌股份两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过会,审议结果为符合发行条件 [5] 新增受理公司财务数据 森合高科 - 主营业务: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研发生产,应用于金银等贵金属浸出选矿环节 [2] - 2022-2024年营收:3.02亿元→3.46亿元→6.23亿元 [2]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705.55万元→5606.93万元→1.5亿元 [2] 大亚股份 - 主营业务:金属表面处理及船舶铸件研发生产,覆盖造船、钢铁、工程机械等领域 [2] - 2022-2024年营收:10.08亿元→9.68亿元→11.99亿元 [2] - 2022-2024年净利润:0.34亿元→1.11亿元→1.50亿元 [2] 海圣医疗 - 主营业务: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3] - 2022-2024年营收:2.68亿元→3.06亿元→3.04亿元 [3] - 2022-2024年净利润:7011.04万元→7803.67万元→7091.75万元 [3] 永励精密 - 主营业务:汽车用精密钢管及管型零部件研发生产 [3] - 2022-2024年营收:4.16亿元→5.08亿元→5.68亿元 [3] - 2022-2024年净利润:6038.56万元→9294.83万元→9480.60万元 [3] 美德乐 - 主营业务: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制造,产品为模块化输送系统和工业组件 [3] - 2022-2024年营收:10.31亿元→10.09亿元→11.38亿元 [3] - 2022-2024年净利润:2.22亿元→2.05亿元→2.11亿元 [3] 悦龙科技 - 主营业务:流体输送柔性管道研发生产,产品包括海洋工程/陆地油气柔性管道 [4] - 2022-2024年营收:1.89亿元→2.19亿元→2.62亿元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792.34万元→6078.17万元→8414.37万元 [4] 豪德数控 - 主营业务:板式家具机械专用设备研发生产 [4] - 2022-2024年营收:3.37亿元→4.94亿元→4.58亿元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3498.15万元→7292.22万元→6669.48万元 [4] 过会企业详情 志高机械 - 主营业务:凿岩设备和空气压缩机研发生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2022-2024年营收:7.95亿元→8.40亿元→8.88亿元 [5]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8898.74万元→1.04亿元→1.05亿元 [5] - IPO拟募资3.95亿元用于智能化钻机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5] 世昌股份 - 主营业务:汽车燃料系统研发生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6] - 2022-2024年营收:2.82亿元→4.06亿元→5.15亿元 [5][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811.59万元→5193.26万元→6923.95万元 [5][6] - IPO拟募资1.71亿元用于新能源高压油箱项目 [6] 市场反馈 - 交大铁发新股申购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3234.41倍,获配比例仅0.03% [6] - 方正证券认为北交所IPO项目质量提升,市场活跃性增强,认可度持续提高 [6] - 未来高质量扩容和产品体系丰富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1][6]
再签17.5亿元!三大优质项目集中签约东莞厚街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9:31
项目签约与投资 - 东莞厚街镇近期签约3个优质项目,包括科技智能制造总部、精密智能制造、电子集团总部,总投资额达17.5亿元[1] - 2025年厚街镇举办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资源对接活动,促成多项签约[1] - 2024年1-5月已完成内资协议投资24.5亿元,截至6月初促成多个项目签订投资意向,涉及总投资额超30亿元[10] 厚街镇产业优势 - 厚街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06亿元[5] - 拥有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4家[5]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5] - 提供省级标杆政务服务、超5000万元/年的奖补资金[6] - 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配套和绿色宜居环境[6] 招商与产业支持 - 活动通过"展示+对接+签约+路演"等环节展示厚街产业实力[3] - 30余家优质企业组成考察团实地参观厚街重点产业载体[3] - 组建由政府与市场共同驱动的招商"智囊团",包括东莞证券、中力资本等机构[6] - 通过拓空间释放充足产业载体支持企业发展[6][8] 产业发展规划 - 2025年被定为厚街"产业提质升级年"[10] - 瞄准长三角、深圳等经济活跃地区实施"主动出击+靶向招商"策略[10] - 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储能电站、大型商超等领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