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消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季度“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出炉 消费者真实行为驱动品牌排名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07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从第一季度的63.38增长至65.17 显示消费者购买品质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 [1] - 剔除618购物节影响后指数仍保持上升态势 反映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宏观趋势 [1] - 指数呈现显著季节性波动 含618和双11促销活动的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数值普遍高于第一和第三季度 [1] 电商促销对品牌消费的影响 - 618和双11购物节期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而非低价白牌商品 [1] -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已成为品牌经营与品质消费的重要节点 [1]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前五名品牌依次为苹果、美的、小米、海尔、华为 [1] - 空调、风扇等夏季品类品牌因销售与搜索量激增排名显著上升 美的跃居第二位 海尔和格力名次大幅提升 [2] - 防晒衣、凉鞋类目品牌走热 老品牌六神和钻石电风扇本季度首次进入前500名 [2] - 中外品牌数量继续保持"七三开"格局 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生态 [2] 快消新锐品牌发展态势 - 新锐品牌榜单50个上榜品牌中48个来自中国内地 显示行业创业创新回暖趋势 [2] - 成立时间较短但表现突出的品牌包括美妆品牌至本、个人洗护品牌Off&Relax、家清品牌绽家、母婴品牌BeBeBus [2] - 高价值人群偏好和消费者复购行为是快消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变量 [2] - 品牌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体验绑定高价值用户 [3]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持续增长 电商大促成品质消费重要时点
新华财经· 2025-08-20 15:58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表现 - CBI指数从2025年一季度的63.38上升至二季度的65.17 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1] - 指数反映消费者倾向于优质产品和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 [1] - 电商平台大型促销活动(如618 双11)成为推动品牌经营和品质消费的关键节点 [1] 指数编制与监测意义 -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发 [1] - 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1] - 指数助力宏观监测实现消费量 价 质的全面覆盖 [1] 电商购物节对品牌消费的驱动因素 - 消费者对购物节时间节点形成稳定预期 品牌商家通过折扣促销吸引需求集中释放 [1] - 折扣促销不会对品牌定位产生负面影响 [1] - 经济持续发展推动消费者对品牌商品需求上升 [1] 快消新锐品牌发展态势 - 新增"快消新锐品牌榜"专题研究 上榜50个品牌中48个来自中国内地 [2] - 显示中国快消行业在创业与创新方面的回暖趋势与增长潜力 [2] - 高价值人群消费偏好和消费者复购行为是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因素 [2] 新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 - 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2] - 通过持续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体验绑定高价值用户 [2] - 摆脱昙花一现的发展困境 [2] 相关指数发布 -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于同日发布 [2] - 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BPI)于同日发布 [2]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二季度持续增长,618、双11成品质消费重要时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2:11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发布 - 2025年二季度CBI指数从一季度的63.38增长至65.17,显示消费者购买品质品牌商品的趋势持续增强[1] - 剔除618购物节影响后指数仍保持上升,反映消费升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1] - 该指数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阿里巴巴提供技术支持,是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购买行为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2] 电商购物节对品牌消费的影响 - 618和双11所在季度的CBI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季度,消费者在促销季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而非低价商品[3][5] - 购物节期间优质品牌相对销量提升更多,即使无品牌商品也参与降价[5] - 电商大促已成为品牌商家重要的营销节点,消费者对品牌商品需求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5]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 - 前五名品牌为苹果、美的、小米、海尔、华为,夏季品类品牌排名显著上升[7] - 美的跃居第二,海尔、格力排名提升,六神、钻石电风扇新晋前500[7] - 家具家装品牌源氏木语从第22名跃升至第8名,首次进入前十[7] - 榜单70%为中国品牌,30%为国际品牌,维持"七三开"格局[7] 新锐品牌发展特征 - 快消新锐品牌榜50强中48个为中国内地新兴品牌,显示行业创新回暖[8] - 至本、Off & Relax、绽家、BeBeBus等成立时间较短的品牌表现突出[8] - 高价值人群偏好和复购率是新品牌从"网红"转向"长红"的关键因素[9] - 新品牌需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产品创新绑定高价值用户[9] 指数方法论创新 - CBI500弱化传统财务指标,基于销售、价格、搜索、好评等多维度综合评分[7] - 首创"新锐度"指标,考察销售增速、年轻用户增长及产品创新表现[7] - 新增"赛道机会""高价值人群规模"等指标专门评估快消新锐品牌[8]
裁员、搞经销商,快消企业为何从不反思自己
虎嗅· 2025-08-19 14:57
业务能力下降 - 快消企业近年倾向于通过系统监控业务和经销商 但系统仅提升业务造假水平 未降低费用贪腐或提升业务能力[2] - 某公司产品铺市率下滑10个百分点 业务员缺乏主次意识 陈列技巧退化 传统终端活性化物料使用已消失[3] - 传统师徒制业务培训模式被废弃 老业务员曾通过非正式交流传授终端实战技巧 如客户偏好把握 竞品应对策略等[4][5] - 当前业务员流动率高 新入职者平均仅坚持3-4个月 系统化KPI考核未能实现预期效果 反导致业务能力断层[6] - 管理层决策与终端需求脱节 原业务出身的领导上位后忽视基层诉求 将执行问题归咎于业务员能力不足[7] 经销商关系恶化 - 企业试图通过数据监控彻底掌控经销商 要求利润让渡 同时发展多渠道合作 导致经销商忠诚度下降[8][9] - 经销商态度转变明显 从主动展示经营成果变为要求企业支付视察费用 反映合作关系质变[9] - 企业认为经销商可被平台替代 但历史案例显示 大卖场拖欠货款危机最终仍需经销商介入解决[12] - 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短期让利模式存隐患 参考乳业教训 未来处理临期品等问题仍需依赖经销商网络[12] 行业结构性矛盾 - 快消行业依赖"笨功夫" 与电商模式创新不同 需长期终端维护 但当前过度依赖技术系统适得其反[3][6] - 新消费品牌案例证明 忽视业务团队和经销商体系的品牌最终难以持续 传统企业应引以为戒[14] - 经销商在供应链中具备不可替代价值 既能填补平台覆盖盲区 又能化解企业激进策略遗留问题[11][12]
静安女,上海最卷
投资界· 2025-08-17 16:36
静安女群体特征 - 静安女指在上海静安区从事快消、时尚、金融等光鲜行业的都市丽人,以精致外表和职场强势形象著称 [4] - 群体内部存在鄙视链:欧莱雅员工位于顶端(被称为"上海女子监狱",加班文化极端),南京西路审计女居中,新天地PR女孩因准时下班处于底端 [5][7] - 典型形象为《小时代》风格:高跟鞋、中英夹杂沟通、掌控全球消费时尚的精英感 [4] 行业工作状态 - 快消/时尚行业以高强度加班著称,欧莱雅大楼凌晨仍灯火通明,员工被称为"全上海最狠的战士" [5] - 职场文化呈现狼性特征:见人就撕、不服就干,同事多为高能量e人,即使生活混乱上班仍保持气血拉满状态 [15][19] - 行业要求"不费力的精致",无论加班多晚次日必须保持滴水不漏形象 [13] 薪资与消费矛盾 - 实际月薪普遍1万元出头,但需承担内环5000元房租及奢侈品消费,形成"静安赚钱静安花"现象 [17][19] - 消费主义裹挟严重:职场需奢侈品傍身维持气势,收入大部分用于买包、服装或充面子旅游 [19][23] - 表面光鲜与真实生活的割裂:午餐多为普通米线黄焖鸡,非社交媒体展示的Wagas健康餐 [23] 职场文化影响 - 被称为"文科女工黄埔军校",高压环境培养出刀枪不入的职场能力,跳槽后具备降维打击优势 [21] - 需经营复杂人际关系:既要陪老板看奢侈品展,又要巧妙陪打网球喂球 [21] - 对比北京职场更显紧绷:北京同事不卷化妆,而静安女跳槽后全妆高跟会成显眼包 [21] 群体形象变迁 - 曾是小镇姑娘梦想的顶配人生象征,现正被年轻人祛魅,光环逐渐褪色 [8][22] - 职业泡沫感显现:高强度加班与内斗导致身心俱疲,存不下钱暴露阶级跨越幻觉 [23][25] - 与陆家嘴金融男并列上海精英象征,但两者职业光环均被质疑不堪一击 [7][25]
康师傅控股上半年净利润22.7亿元;泡泡玛特泰国新店“撞脸”名创优品?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7:20
泡泡玛特泰国门店争议事件 - 泡泡玛特在曼谷ICONSIAM购物中心开设全球最大品牌旗舰店 但被网友质疑其门店设计与名创优品上海南京东路MINISOLAND店相似 涉嫌抄袭[1] - 泡泡玛特客服回应称已有相关部门处理事件 名创优品表示已登记反馈 若情况属实则会跟进处理[1] - 事件本质为多巴胺美学趋同导致的品牌视觉碰撞 社交媒体情绪可能影响股价势头 但若强化IP叙事及差异化体验则可能延续涨势[1] 宜家京东旗舰店开业 - 宜家正式入驻京东电商平台 销售超6500款产品 配送由京东物流承接 旨在拓展中国第三方线上业务并以低价吸引新客户[2] - 此次入驻是继2020年3月开设天猫店后 宜家合作的第二个中国电商平台[2] - 短期看低价与物流优势有望触达下沉市场并提振线上销量 中长期需关注价格体系与线下门店协同以避免渠道冲突[2] 暑运期间出入境客流数据 - 上海口岸暑运期间日均出入境人员达12.9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4% 其中8月9日单日出入境15.7万人次创今年最高纪录[3] - 内蒙古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8月9日验放出入境人员13928人次 创单日最高纪录[3] - 暑期跨境游强劲带动航空、机场及免税板块直接受益 但需警惕客流峰值后季节性回落风险[3] 康师傅控股中期业绩 - 公司上半年收入400.92亿元 同比下降2.7% 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 同比增长20.5%[4] - 2024年全年营收806.5亿元 归母净利润37.3亿元[4] - 盈利改善主因产品结构优化 行业需求平稳下龙头地位稳固 若成本端持续宽松则全年净利有望超预期[4]
曝宗馥莉砍掉娃哈哈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
第一财经· 2025-08-10 18:48
娃哈哈经销商策略调整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 部分采取突然"一刀切"方式 且存在未结清款项问题 [1] - 部分被淘汰经销商被并入大型经销商 引发经销商间款项结算纠纷 [2] - 官方未明确回应 但采访显示此次调整旨在通过大经销商统一运作 解决区域串货 多角债务等问题 [2] 经销商整合模式分析 - 行业常见区域经销商存在利益牵扯 串货 私联及三角债等问题 [2] - 通过淘汰小经销商并入大经销商 可集中处理债务和货物问题 [2] - 变革存在风险 若大经销商自身不规范 公司将面临更大管控难度 [3]
零碳先锋企业的共性: 动力、方法和愿景 | 《财经》书摘
搜狐财经· 2025-08-10 17:59
企业减碳路径共性 - 转换能源结构,用风、光、水等绿电替换火电 [2] - 提高能效,减少35%能耗,是最好减碳手段 [2][4] - 碳汇交易对冲无法硬性去除碳排放 [2] - 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对供应链减碳至关重要 [2] - 减碳始于碳数据盘查,需摸清碳家底和排放环节 [2] 科学技术在减碳中作用 - 数字技术对碳数据盘查和提升能效立竿见影 [3] - 企业将自身经验和技术产品化向供应链及全行业推广 [3] - 联想低温锡膏工艺减少35%能耗,焊接温度低70℃ [4] - 中建香港低碳混凝土和固碳砖比传统建材更便宜 [4] - 氢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减碳终极解决方案 [4] - 乳品企业需关注牧草和土壤,快销企业需攻克物流和包装环节减碳 [4] - 宝洁空气胶囊电商包装盒由一线员工自下而上发明创造 [4] 企业减排动力来源 - 减碳最早最好企业是率先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 [5] - 联想2006年开始测算温室气体排放,因2004年并购IBM引入供应链标准 [5] - 宝洁苏州太仓工厂2010年建厂时采购十年绿电,与全球标准保持一致 [5] - 中国采购绿电绿证主体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出口型企业、龙头科技企业和部分行业头部企业 [5] 公众参与减碳 - 互联网平台企业向公众做减碳科普工作 [5] - 阿里巴巴创造范围3+概念,推出88碳账户让数十亿消费者参与减碳 [5] - 腾讯与深圳市合作推出低碳星球微信小程序,试点个人碳账户,开发普及碳中和常识游戏产品 [5] 双碳目标背景与趋势 -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 [6] -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议题,纽带作用凸显 [6] - 短期经济波动和能源供需变化不影响碳中和大势 [6] - 低碳经济是中国新原生可持续增长动力 [7]
联合利华业绩双降:仅冰淇淋业务营收增长0.2、大中华区持续下降、高端美妆表现低迷
新浪证券· 2025-08-01 17:22
2025年上半年,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陷入了"增长涨跌互见、利润失血难止"的冰火困局。当最新财报披 露其营业额下滑3.2%、净利润缩水5.1%时,市场看到的不仅是近五年首现的上半年营收倒退,更是一 个缩影——传统快消巨头如何在通胀挤压与消费分层中寻找生存支点。剥离唯一正增长的冰淇淋业务、 高端与大众市场的断裂、新兴市场阵地失守,多重矛盾的叠加让这份成绩单成为联合利华转型阵痛的深 度刻度。 注:本文结合AI 责任编辑:AI观察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上半年唯一正增长的冰淇淋业务(46亿欧元,同比微增0.2%),正被联合利华亲 手剥离。11月独立上市的计划虽被解释为"聚焦高利润核心",实则折射出集团在资本配置上的矛盾:一 方面通过裁撤7500人、重组销售团队推行"生产力计划",试图压缩成本;另一方面,自由现金流骤降 50%至11亿欧元的警报,暴露了短期止血与长期造血能力的脱节。 新任CEO费尔南多的战略宣言——"重仓美妆个护、押注美国印度、发力高端化与数字渠道"——仍未跳 出既有框架。当企业需要同时应对原料成本波动、地缘关税风险(如美国关税冲击)、及分拆冰淇淋的 一次性成本时,所谓"下半年增长将提速"的承诺更像是对市 ...
深耕用户价值 构建健康增长,天猫快消发布《2025 GAIN用户价值经营方法论》
当流量红利消退、竞争愈发激烈的快消行业正面临从"流量时代"到"价值时代"的深刻转变。7月28日天 猫快速消费品行业联合欧泰谱发布《深耕用户价值构建健康增长-2025GAIN用户价值经营方法论白皮 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提出"用户生命周期价值(CLTV)健康度-GAIN"评估体系,为品牌破解 存量竞争困局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模型通过"需求驱动力(Generate Demand)、人群策略力(Audience Adaptation)、参与互动力(Intensify Engagement)和长期增长力(Nurture Growth)"四大维度、12项核心指 标,系统评估品牌在用户全生命周期经营中的健康度。 这一新的方法论是对天猫经典AIPL(认知-兴趣-购买-忠诚)用户资产模型的进一步补充,帮助品牌实现用 户资产不断扩大的同时,定义获取优质用户资产的路径,延展消费者的长期价值,助力品牌实现从流量 收割到用户资产深耕的战略跃迁,实现通过"增量拓展"和"存量筑基"并行的双轮引擎驱动可持续增长。 (一)快消行业的市场挑战从流量焦虑到价值深耕 随着宏观红利消退,电商行业传统的增长模式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