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亦庄线、5号线贯通改造年底开工,宋家庄站每天超7万人次免换乘
新京报· 2025-10-22 14:15
10月22日,《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发布,这标志着该工 程"环评"顺利通过。该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开工,2028年12月建成通车。这条联络线全长约2.7公里,中 途不设站点。 项目实施后,既有地铁亦庄线将与5号线直连直通运营,与10号线上行方向同台换乘。目前,宋家庄站 为北京轨道全网换乘量最大的车站,亦庄线与5号线贯通运行后,每天约7.1万人次乘客可不再换乘。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改造只针对5号线和亦庄线的直连运行,未来,10号线和亦庄线也预留了贯通条 件。 改造工程预计年底开工,2028年12月建成 在2023年5月,《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3年—2028年)》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 复,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 与其他的新建、续建项目不同,这一项目是针对多条既有线路的贯通改造工程。该工程南起亦庄线肖村 站,北至5号线宋家庄站,线路总长约2.7公里,其中新建线路约2.2公里,利用既有线路0.5公里,均为 地下线,无新建、改(扩)建场站。 地下区间结构方面,线路由肖村站西侧盾构区间改造出岔线后西敷设,至东铁营横一条后 ...
求解全球工程挑战 上海书写“世界级答案”
环球网· 2025-10-22 10:15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黄浦江畔,东方之珠,上海正借长江入海之势,面向太平洋,向世界展示 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开放姿态与蓬勃活力。 工程技术,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方案;城市,让前沿工程技术有了"施展舞台"。2025年世界工 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10月在上海举办期间,上海从"海陆空地"多维度,聚焦城市更新、轨道交通、资 源再生、绿色能源、智能建造、航空制造、海洋装备7个领域,展示创新工程成果,分享上海工程智 慧,交出一张世界级的工程答卷。 探索全球超大城市更新"上海实践" 在临江又沿海、软土地基的上海堆山造景,是否有可能?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坐落的国内首座高度超40米的空腔人工山体给出了答案。创造性地采用了空腔结构 的山体设计,用更轻的重量解决沉降问题,同时在空腔内最大程度节约利用空间。展厅、1500多个停车 位等功能设施都被"藏在"双子山内部,而部分建渣被变废为宝,成为建设双子山的"基石",整座山"仿 自然而不违自然"。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全景 除了"人工山",上海也有自己的"亚马逊"——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温室花园的独特空间让近20万株植物 各得其所,让人在四季都能感受春天般的温暖和大自然 ...
【财经分析】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新华财经· 2025-10-21 21:3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王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以超预期速度落地见效。截至10月17日,国开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迅速投放1893.5亿元,预计 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同期,农发行完成1001.11亿元投放,支持项目562个,预计拉动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反观资金受益一侧,各地积极开展项目储备、申报和运用。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已有黑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等20个地区的40余个项 目陆续公布获得资金额度,并告知具体用途和预计效益、投资带动规模等。 | 育份 | 日期 | 申报主体 | 投资项目 | 從得產食 | 简济 | | --- | --- | --- | --- | --- | --- | | | | | | (亿元) | | | 黑龙江省 2025/10/18 | | . | 某相水器能电站项 | 12.069 | 近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成功向莱抽水营能电站项目纹胶新型政策性金融 工具资金12.069亿元,标志着农装行需求江省分行在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 | | | | | E | | 建设,助力龙江振兴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 | | | 烟州市水务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
经济网· 2025-10-21 12:11
政策工具概述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1] -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准财政”属性,由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募集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筛选项目、财政部给予贷款贴息 [2] - 该工具通过“资本金注入+配套融资”模式,旨在破解地方财政偏紧导致的项目资金瓶颈,是当前稳增长政策的关键抓手 [2] 工具设立与运营主体 - 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已成立,注册资本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 [2] - 工具设立依据为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议,并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落地 [2] 配套资金与项目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全部下达“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并基本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 [3] - 财政部将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3] 地方项目落地案例 - 江苏省首单项目为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获批工具资金31.99亿元,其中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已投放二期资金17.66亿元 [4] - 广东省首笔城市更新项目获国开行广东省分行投放工具资金4900万元,项目总投资5亿元 [4] - 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向连南瑶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投放工具资金6000万元,项目总投资6亿元,旨在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 - 广西南宁五象投资集团南A中心人工智能企业研发基地项目获批工具资金1.11亿元 [5] -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获批工具资金2.56亿元,用于支持温州北站核心枢纽TOD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5] 投资方向与战略重点 - 工具投向领域兼顾传统基建与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旨在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双重目标 [4][6] - 工具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八大领域 [7] - 工具重点支持期限10年、15年、20年的长期项目,其中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排位靠前 [7] 资金撬动效应与影响预测 - 参考2022年近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的成效,新型工具预计将产生显著乘数效应 [7][8] - 据测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社融的撬动比例约为5.5倍,5000亿元资金可撬动2.75万亿元新增社融,并有望拉动1.5万亿元至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8] - 随着工具加快投放,预计全年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3%,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6% [8]
10.20犀牛财经晚报: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2万亿元 宇树科技发布H2仿生人形机器人
犀牛财经· 2025-10-20 18:41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2万亿 2025年10月9日,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2万亿,约为2.0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4%。继2021年 2月突破万亿、2022年6月突破1.5万亿后,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再上新台阶。2025年10月9日,期货公司客 户权益合计约为1.91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4%。(智通财经)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月均价期货10月28日晚上21:00起上市交易 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大连商品交易所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月均价期货注册,三个化工品 月均价期货自2025年10月28日(周二)晚上21:00起上市交易(当日20:55-21:00集合竞价)。三个化工 品月均价期货开展夜盘交易。(智通财经) IDC: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份额 将稳步提升,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年)将达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同花顺) 多晶硅成交暂时观望 组件价格涨跌不一 周末多晶硅N型复投料报价50.6-55元/千克,N型多晶硅价格指数52 ...
达实智能(002421.SZ)联合中标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6:37
达实智能(002421.SZ)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招标人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招标代理机构 北京中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公司将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协同联合体成员河北远 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为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提供服务, 中标金额为9600万元。 ...
达实智能联合中标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0-20 16:28
达实智能(002421)(002421.SZ)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招标人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招 标代理机构北京中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公司将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协同联合体 成员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为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 提供服务,中标金额为9600万元。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目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 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 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到2024年的第10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 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 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 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前不久,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能够在原位实现连续大尺寸直径变化的盾构机"变径一号"在广 东佛山成功下线,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建管部副总监谭佳:可以实现盾 ...
《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发布 长沙位列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长沙晚报· 2025-10-18 10:20
城市人才黏性排名 - 在《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中,长沙位列中国城市第9名、中部地区第1名,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前10名 [1][3] - 中国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长沙、澳门 [3] - 报告将长沙定位为中国城市人才黏性第二梯队的城市,且在中部地区表现突出 [3] 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 长沙近年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包括"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以及2025年推出的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十条、湘江科学城人才十条、马栏山人才十条等"三个十条" [4] - 政策旨在打造人才集聚洼地、创业宝地、成长高地和生活福地,支撑"干事业有底气、过日子有滋味、共生长有未来"的理念 [4] - 过去十年长沙净增百万人口,青年人才是绝对主力 [7] 产业与创业环境 - 长沙产业覆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及文化产业,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5] - 城市拥有优良的创业生态,提供实打实的资金支持和保姆式服务,吸引如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在湘创业 [5] - 长沙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为特色,成为青年心仪之城,提供"买得起房、成得了家、养得好娃"的温馨生活 [6]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城市人才黏性呈高度相关性,依托AI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有效提升城市人才黏性 [9] - 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沙全球排名靠前:论文发表量位列全球第18名,高产出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球第10名,专利产出位列全球第11名 [9] - 长沙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落地提供肥沃土壤 [10] 人工智能产业支持与基础设施 - 2024年《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长沙市政府设立每年5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1]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超算中心,是驱动AI产业的核心引擎,并推进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合一"体系建设 [12] - 长沙是全国七大数据标注试点基地之一,拥有湖南数据交易所作为中部第一家持牌数据交易所 [1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长沙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52家,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 [12]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为历史最好成绩 [12]
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新华社· 2025-10-17 10:21
制造业总体规模与实力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约140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62.1% [2] 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成果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1] - 同步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 [1] -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建成运营,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 [2] 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力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3]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 [3] -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去年达124.4万件 [3] 具体产品与技术应用 - 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能收割600公斤作物 [2] -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正向"家庭里用起来"进化 [2] -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