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渤银理财王栋:理性看待短期波动,不轻易为市场情绪买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1:37
理财产品权益配置策略 - 理财公司入市需将客户画像、产品定位和投资运作相匹配,但当前存在短期制约 [3] - 纯固收理财难以分享企业资产增值红利,需引入股东权益如可转债对冲信用债风险 [3] - 权益投资需关注三点:保持安全边际、选择优质企业现金流、高频再平衡以应对负债久期短的特点 [4]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逻辑 - 绝对收益目标需构建风险中性组合,单一线性资产易受贴现率波动影响 [4] - 多资产本质是多因子组合,需通过风险平价策略和smart beta挖掘低波动因子实现长期复利优势 [5] - 多策略灵活性类似烹饪方法多样化,需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策略组合 [5] 全球市场环境与投资应对 - 年初全球市场震荡加剧,美国股债商汇齐跌,中国资产稳健,"东升西落"叙事主导市场 [6] - 黄金表现突出,反映全球债务扩张乏力与企业盈利稀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6] - 建议在不确定性中捕捉反脆弱性交易机会,但需警惕宏观叙事转变带来的反身性效应 [6] 理财公司产品设计与投资者建议 - 高波动环境下需结合线性与非线性工具改造投资组合现金流,依赖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再配置 [7] - 理财产品需严格匹配客户需求,制定合理业绩基准和风险偏好以稳定参照系 [7] - 投资者应根据风险偏好配置产品:低风险客户选择固收类或现金管理类,高风险客户可通过长期限"固收+"布局含权资产 [7]
金融产品|“固收+”产品回暖,重视多资产配置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7 08:32
行业格局及发展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固收类基金管理规模与管理份额分别为10.37万亿元和9.27万亿份,相较2024年末规模小幅回落 [2] - 主动纯债型基金总规模约为7.52万亿元,相较2024年末减少5560亿元,环比下滑6.88% [2] - "固收+"基金管理总规模为1.61万亿元,相较2024年末增加1514亿元 [2]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和可转换债券型基金规模提升较大,环比依次上升13.59%、12.94%、8.19% [2] 固收类基金业绩盘点 - 2025Q1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类纯债)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19%、0.19%、-0.11% [3] - "固收+"基金业绩分化明显,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0.58%、0.69%、0.53%,而收益率中位数仅依次为0.23%、0.38%、0.28% [3] - 可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3.69%,业绩前四分位数为5.22%,业绩后四分位数为1.83%,普遍实现正收益 [3] 首发基金市场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固收类基金发行规模约1210亿元,发行规模最高的三家基金公司为建信基金、宏利基金、大成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147亿元、110亿元、107亿元 [4] - "固收+"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回暖,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3.90亿元上升至6.44亿元,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15.22亿元上升至20.64亿元 [4] 基金资产配置 - "固收+"基金股票仓位无明显变化,转债仓位稍有下降,偏债混合型基金转债仓位下降1.2个百分点至7.3%,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转债仓位下降0.7个百分点至9.6%,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转债仓位下降2.2个百分点至11.6% [5][6] - 偏债混合型基金加仓幅度靠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分别加仓3.95与0.66个百分点 [6]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加仓幅度前三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钢铁行业,分别加仓3.91、1.23与0.78个百分点 [6] 银行理财 - 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合计为29.14万亿元,较2024年末规模减少0.81万亿元 [7] - 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2025年一季度年化收益率依次为1.85%、3.03%、2.22%,较2024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7] - 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比例依次为3%、2.6%,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为5.6%,较2024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7] 固收与混合类FOF重仓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和平衡型FOF基金前十大重仓中,第一大重仓产品为华安黄金ETF [8] - 前十大重仓产品中有两只为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分别为富国全球债券人民币A、南方亚洲美元债A人民币 [8] - 前十大重仓产品中有三只债券指数型基金,依次为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8] - 公募固收与混合类FOF开始利用商品基金、QDII基金、长久期债券ETF等工具构建多资产配置策略 [8]
银行理财季度盘点③丨一季报理财产品破净率回升,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仅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0:18
债市调整与理财产品表现 - 中证全债指数一季度下跌0.79% 导致理财产品破净率环比回升0.17个百分点至1.07% [1] - 人民币固收类理财产品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0.51% 年化后仅2.04% 表现欠佳 [1] - 外币固收类产品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1.04% 年化约4.16% 权益类产品表现最佳达2.81% [1] 理财产品破净情况 - 工银理财 贝莱德建信理财 施罗德交银理财 建信理财公募产品破净率较高 [3] - 中银理财 广银理财 苏银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公募产品破净率为0 [5] - 破净率呈现1-2月回升 3月下降趋势 与债市企稳回暖相关 [1] 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 - 杭银理财人民币固收类产品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0.7% 年化2.8% 排名第一 [6] - 徽银理财和南银理财分列二三位 部分产品通过城投债或权益资产增厚收益 [6][8] - 农银理财 建信理财 贝莱德建信理财人民币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相对较低 [9] 产品投资策略差异 - 杭银理财收益靠前产品采用"固收+"策略 投资黄金ETF 美股ETF等 但规模较小 [8] - 徽银理财以纯固收产品为主 青睐城投债 [8] - 南银理财部分产品通过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收益 [8] 外币固收类产品表现 - 北银理财 兴银理财 贝莱德建信理财外币固收类产品一季度收益较高 [9] - 招银理财 汇华理财 杭银理财外币固收类产品收益相对较低 [9] 风险控制指标 - 农银理财人民币固收类产品一季度平均最大回撤排名第一 [9] - 高盛工银理财 徽银理财回撤幅度相对较小 [9]
理财公司2024年业绩一览:7家净利润增超20%,13家理财产品规模突破万亿
财经网· 2025-04-30 17:42
上市银行年报季收官,银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浮出水面"。据梳理,2024年,理财公司业绩普遍回暖,已披 露数据的24家理财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82.48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半数以上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7 家增速超20%。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继续稳居首位,2024年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包揽净利润前三名,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 分别为27.39亿元、26.94亿元、24.92亿元,此外浦银理财净利润增速领先,全年实现净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 158.57%。 同时,2024年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也显著提升,据企业预警通梳理,当前已有31家理财公司披露数据,合计管理的理财 产品余额达26.3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6.77%,其中25家理财规模增速均超10%,10家增速超过30%。理财规模"万 亿"阵容迎新,由2023年的11家增至13家,新成员分别是中邮理财、民生理财。 净利润普涨:股份行理财子领跑,国有行理财子发力 在理财规模回升及债市行情推动等因素影响下,理财公司2024年业绩普遍呈现回暖态势。据梳理,随着母行年报的发 布,目前已有24家理财公司披露主要业绩指标,合计净利润 ...
银行理财季度盘点①丨一季度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行趋势,新品中开放式占比提高至近四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1:20
产品发行量 - 2025年一季度31家理财公司发行5148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同比2024年一季度的3931只增长超30%[1][3] - 光大理财新发产品数量达417只居首,华夏理财、民生理财、兴银理财紧随其后[1] - 国有行中交银理财发行255只最多,城商行中宁银理财发行278只领先[1] 产品结构变化 - 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比达38.4%,同比提升12.39个百分点[1][3] - 1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21.2%成为第二大类型,同比提高3.33个百分点[1][3]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8%仍主导,混合类产品占比提升至1.6%[3] 定价趋势 - 短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环比2024年末下跌超0.1个百分点[5] -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从2024年末的3%降至2025年3月末的2.48%[5] - 不同期限产品收益差距缩小,部分出现倒挂现象[5] 募集规模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募集规模8874.63亿元,单品平均规模2.15亿元同比下滑25%[7] - 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134号"募集108.78亿元,为2025年首只超百亿产品[8][9] - 募集规模前十产品中,信银理财占6席,民生理财和光大理财各占2席[8][9] 产品策略 - 头部产品主要采用票息+交易性收入策略,精选信用资质较好的发行人[8] - 中低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9]
聊聊这周的三个大新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7 21:31
保险行业政策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保险公司调整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以应对利率下行期的利差损风险[2][5][11] - 万能险本质为"保险+余额宝"组合,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但近年在中国市场式微:2024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中万能险仅88亿,同比下滑10.69%,占比不足0.3%[9][10] - 监管意图通过万能险作为降利率切入点,因其存量小、保障属性弱且适合快速调整,未来或参考日本模式允许下调存量保单利率[11][12] - 保险行业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已确立,预计9月将普调,推动负债成本下降[10][14] 银行理财估值新规影响 - 交易商协会发布债券估值自律指引,剑指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行为,要求建立多层次校验机制并明确禁止性行为[15][19][21] - 新规将导致固收理财波动率上升,2025年起或显著高于当前水平,但仍低于公募债基[22] - 中长期信用债配置需求边际走弱,信用利差(尤其长久期)压缩空间受限[24] - 政策导向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提升权益资产相对吸引力[23] 挪威主权基金运作启示 - 挪威养老基金规模达1.8万亿美元(约13万亿人民币),持有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1.5%,采用被动投资策略,权益配置占比70%[32][33][35] - 三大核心模式:全球化分散投资(零挪威本土持仓)、指数化运作(跟踪富时全球指数)、长期增配权益资产(比例从1998年40%提升至2018年70%)[29][34][35] - 一季度亏损主因权益持仓波动,但其配置逻辑强调长期风险资产溢价,对个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28][30] 行业趋势与宏观脉络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需回归保障属性,高利率储蓄型产品不可持续[14] - 资管行业估值透明度提升将加速无风险利率下行,倒逼机构强化多资产管理能力[21][23][24] - 全球主权基金配置策略显示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与国内"优质股权投资大时代"观点形成印证[14][29]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420-20250426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6 21:01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 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 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 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 证券的客户。 光大研究一周热榜,精选"光溯" 小程序本周阅读量前十研报。 No.1 FEEE 聆听光的声音/洞悉光的观察/了解光的态度 以LED照明驱动为基,外延并购打造增长新动能一 -晶丰明源(688368.SH)跟踪报告之六 朱宇澍,刘凯 公司动态 2025-04-20 我们维持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7/2.05/3.09亿元, 营收为19.12/23.11/26.03亿元,25-27年对应PS分别为5.2/4.3 /3.8X。考虑到①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打开成长空间:;②在A股 模拟公司中市销率较低;③当前关税战背景下,公司产品国产 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综合以上因素,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进入 光大证券小程序 ...
坚定支持中国资本市场 中银理财领航探路指数理财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00:09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监管部门多次鼓励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为中长期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部署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2]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 - 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 [2] - 低利率环境下,指数投资成为银行理财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路径,指数理财迎来发展新契机 [1] - 理财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转向指数化投资以寻求收益增厚空间,逐步配置权益指数资产 [3] 指数化投资特点与优势 - 指数化投资是一种被动投资策略,紧密跟踪特定市场指数表现,包括股票、债券、商品等大类资产指数 [3] - 被动指数投资凭借费用低廉、投资分散、收益透明等特点吸引投资者关注 [3] - 银行理财指数投资品种丰富,工具属性和配置价值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3] 中银理财的指数化布局 - 中银理财已实现从产品风险等级到跟踪指数品类的全方位布局,产品覆盖科技创新、红利、核心资产等热点 [1][4] - 中银理财积极布局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标的指数涵盖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及热点主题指数 [4] - 中银理财已推出指数跟踪策略的含权产品二十余只,产品类型覆盖固收增强类、混合类及权益类 [4] 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 - 中银理财在产品设计上分层管理,设立R2到R4不同风险等级产品以匹配不同收益弹性需求 [5] - 实际运作中以跟踪指数表现为主要目标,控制风格偏离风险,适度调整交易节奏以降低短期冲击 [5] - 公司注重投资者教育,通过线上渠道推出指数化产品陪伴内容,如"指数小课堂"栏目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银理财表示将不断创新指数投资工具,加大指数推广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6]
年报内外|理财公司竞逐30万亿市场,谁在狂奔谁在掉队
北京商报· 2025-04-14 23:16
低利率时代下,银行理财市场正不断寻求变革。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已有20家理财公司"成绩单"浮出水面,"赚钱"能力提升、产品规模壮大成为大部分 理财公司年报内的亮点,但在结构调整等经营策略影响下,也不乏理财公司掉队,出现净利润增速下滑或产品规模减少的情况。 存款降息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年报之外,降费率与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时常交替或同时出现。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监管政策 的号召,也促使理财公司积极求变,探索权益市场配置机会。 进入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有望在30万亿关口突围,以固收类产品作为中流砥柱的理财公司将有哪些"新打法"? 年报之内:规模与业绩分化 受益于债券牛市行情,2024年多数理财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20家理财公司中18家披露净利润情况,其中14家"赚钱"能力提升。 年报内是净利与规模的"战报",年报外则是客源的争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已成为理财公司惯常吸引 客户的方式。4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开年至今,中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 财公司宣布对 ...
增持ETF等权益资产!多家万亿级理财公司出手
快讯· 2025-04-11 11:45
文章核心观点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并将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1] 分组1 - 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万亿元级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