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东营|东营:绿蓝交响 向海图强
大众日报· 2025-07-10 09:14
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 - 东营拥有460余公里海岸线和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油气、岩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优势 [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依托《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2024年海洋化工产业增加值达494.7亿元,烧碱产能19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3%和16.6% [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退养还滩678.57公顷,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综合治理率超95%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水产苗种60亿单位,促进近海生物资源恢复 [3] - 计划2025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总量达1.5亿立方米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套国产化水下生产装备,整体式井口采油树节省50%安装时间 [5] -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水产品年产量56.67万吨,"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32亿元 [5][6]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项目37个,投产21个,建设速度和链条完整度全国领先 [6] 海洋新能源与装备制造 - 渤中海上风电A、B、B2、G场址项目并网发电,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加快建设 [6]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8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7% [6]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20家,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海洋油气开采设备研制 [6][7] 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 - 东营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9115万吨,同比增长26.4%,建成生产性泊位61个 [9] - "三三制"辅助通航方案使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由40.6小时缩短至19.5小时,10万吨级船舶直靠率由12%提升至40% [8] - 计划建设15万吨-20万吨级航道和10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 [9]
向海图强:十万亿海洋经济赛道创投新机
Wind万得· 2025-07-10 06:35
海洋经济政策演进 - 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涵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5] - 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海洋经济分为五大类:海洋经济类、海洋科研教育类、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类、海洋上游相关产业类、海洋下游相关产业类[7] - 海洋油气成为重要能源增长极,中国海油国内原油累计增产占全国同期总增量的70%[7] 全球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约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超4%[8]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8] - 海洋船舶工业2024年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突破50%[13]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2024年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13] 深海技术与新兴领域发展 - 深海装备如"梦想"号钻探船、"海葵一号"油气平台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14] - 海底数据中心能效显著,服务器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12.5%,能耗降低29%[14] - 深海AI识别系统实现深海生物、地质构造的自动识别,推动海洋科技智能化[15] 区域海洋经济表现 - 山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801万亿元,占全国17.1%,七大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16] - 广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20%,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16] - 海南聚焦深海油气开发,推进陵水气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16] 海洋经济投融资现状 - 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领域融资事件约600起,占总体融资事件的1%[17] - 投融资集中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水下机器人等赛道,区域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17] - 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重构海洋产业形态,推动向技术驱动型转型[18]
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牧原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超11倍|公告精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2:44
并购重组 - 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计划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但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蜀道装备终止收购科益气体65.43%股权,各方在关键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 [2] 业绩披露 - 牧原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107亿元,同比增长1129.97%~1190.26% [3] - 上海医药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4.50亿元,同比增长约52%,主要因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0%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 [4] - 红塔证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51亿元到6.96亿元,同比增长45%~55% [5] 增减持 - 长城证券控股股东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37.09万股,占总股本的0.16%,增持金额约5017万元 [6] - 厦工股份股东中国进出口银行厦门分行减持1774.09万股,占总股本的1% [7] - 映翰通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62.91万股,占总股本的2.21% [8] 风险事项 - 杉杉股份间接控股股东持有的426.02万股(占总股本的0.19%)被司法处置 [9][10] - 复旦微电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批复到期失效,因有效期续期事项未通过类别股东大会审议 [11]
突发!301269,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 2025-07-09 22:19
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因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终止决定经充分沟通和审慎分析,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及战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且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3]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1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就终止交易事项与投资者沟通 [3] 华大九天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9年,2022年7月登陆创业板,专注于EDA工具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流程EDA提供商 [3] - 公司曾表示并购整合是EDA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路径,未来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与并购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加速技术突破 [3] 芯和半导体概况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主营EDA软件、集成无源器件(IPD)及系统级封装业务 [4] - 控股股东为上海卓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26.02%,通过上海和皑企业管理中心间接控制5.49%,合计控制31.51%股权 [4] - 2025年2月曾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4] 近期其他上市公司终止重组案例 - 中核科技于2025年7月7日终止收购中核西仪98.8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因市场环境及标的公司情况发生变化 [5] - 中核西仪主营核辐射监测系统、消防安防设备等,与中核科技同属核电产业上游,原计划重组旨在推动中核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5] - 中核科技承诺至少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计划于7月10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5]
中航重机: 中航重机关于2025年半年度的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1:13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7.51亿元,同比下降约4.5%,完成全年目标的50.01% [1][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87亿元,同比下降约33.29% [1][2] - 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20% [1] - 第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9亿元,同比下降约28.82%,较第一季度降幅有所收窄 [1]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 - 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为60.22亿元 [3]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9.02亿元 [3]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亿元 [3] 其他事项说明 - 公司2024年12月完成对安吉精铸的并表,由于同受航空工业控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期数据已相应调整 [2] - 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2] 经营计划 - 公司按照2025年经营计划安排全年任务,全力推进产品生产交付,努力按照"2332"节奏完成全年目标 [1]
排队多年未果甚至过会后撤材料,今年已有72家企业撤回IPO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02
IPO撤单情况概览 - 2023年下半年初有两家IPO企业突然撤单,分别为双瑞股份(已过会8个月)和顺德农商行(排队6年)[1] - 年内至今共计7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其中深交所占比最高(29家,含创业板20家),上交所16家,北交所27家[3] - 撤单企业中超20家为过会后撤回,另有4家排队超5年(含顺德农商行、德斯泰、广州银行、中国茶叶)[3][5] 典型案例分析 - 双瑞股份:2022年底受理,2023年11月过会但未提交注册,关联交易与独立性受上市委质疑[1][2] - 顺德农商行:2019年6月受理,2023年平移至深交所后未进入问询阶段,62项反馈问题涉及股权稳定性等[2] - 中鼎恒盛:2023年7月被现场检查后撤单,因未披露内控缺陷和对赌协议遭深交所处罚,中介机构被追责[7] 撤单原因与监管动态 - 政策变化、行业盈利波动、经营问题或被举报为常见撤单诱因[1] - 2023年首批现场检查的5家企业(含双瑞股份)已全部撤单[6] - 2025年第二批现场检查新增12家企业,其中9家处于已受理状态,3家进入问询环节[7] 长期排队企业特征 - 德斯泰经历三轮问询后撤单,广州银行与中国茶叶未进入问询即终止[3] - 北交所案例中,图南电子与飞宇精密均在注册阶段撤回[5] - 创业板企业如长城搅拌设备2023年9月过会但仍于2024年撤单[5]
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18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09 20:40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新疆智禾铭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60%2保能高端装备制造(辽宁)有限公司4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兆余,注册资本11800 万人民币,新疆智禾铭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保能高端装备制造(辽宁)有限公司持股。 企业名称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兆余注册资本11800万人民币国标行业科学研究 和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地址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锦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昆仑山路2-1号办公楼210室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2025-7-8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 关锦州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 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科技中介服务;工程和 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创业空间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科普宣传服务;技 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量子计算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 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汽车零配件零售 ...
首批权益基金二季报,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9:44
基金二季报披露情况 - 同泰基金旗下三只权益基金率先披露2025年二季报,成为全市场首批披露的权益基金[1][2] - 三只基金分别为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同泰金融精选股票、同泰远见灵活配置混合[5] 基金规模变化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规模由一季度末不足1万元大幅增长至1.45亿元[5]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规模增长约600万元至4993.4万元[5] 持仓结构调整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股票仓位提升至90.16%,前十大重仓股大换血,6席为机器人产业链标的,主要来自港股和北交所[5]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仓位降至84.32%,集中于券商和金融科技板块,前十大重仓股中一半调整[5][6] - 同泰远见灵活配置混合仓位提升7.09个百分点至85.74%,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北交所上市企业[6]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在机器人板块回调超30%后重新布局,看好特斯拉带动机器人产业进展[5] - 同泰远见混合上半年净值增长超50%,近一年增长73.43%,二季度净值增长率16.87%,远超基准收益率1.28%[6] - 该基金采用量化多因子策略定期调整持仓[7] 行业观点与后市展望 - 坚定看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方向,重点布局专精特新、机器人和金融科技领域[3][8][9] - 预计下半年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重点关注港股和北交所机器人方向[9] - 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金融科技受政策支持和技术赋能将带来长期成长性[9] - 稳定币将重塑跨境支付并推动货币国际化[9] - 预计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财政信用及产业政策将影响权益市场风格[9]
长缆科技(002879) - 002879长缆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19:14
产品研发 - 2024 年公司携手中国三峡建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 75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用液体填充绝缘复合套管终端和干式绝缘 GIS 终端两项创新产品,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标志我国超高压电缆附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2024 年双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超高压电力变压器用植物基绝缘油研制关键技术》 [2] - 2025 年双江能源将加速天然酯与合成酯绝缘油技术深化、市场扩展和可持续发展 [3] 产品优势 - 双江能源在天然酯绝缘油领域形成技术与客户优势,其天然酯绝缘油闪点高、燃点高、可自然降解,低碳环保无毒、过载能力强、安全性好,是理想的变压器用环保型绝缘油,成功应用于山东电力世界首台 110kV 天然酯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三峡集团东山杏陈 180 兆瓦海上光伏等项目 [2] 海外业务 - 2024 年公司进入意大利、美国、乌拉圭、阿曼、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市场,实现全系列产品出口销售 [3] 营销渠道 - 公司依托募投项目持续投入,推进销售网络下沉战略,构建省、市、县三级立体化营销网络,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市场覆盖精细化和协同效率最大化 [3] - 公司推进“以客户为中心、团队为支撑”业务转型,建立四位一体激励体系,精准定位市场和划分业务边界,深耕核心业务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3] - 公司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扩大直接出口份额,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政策,增强市场把控能力,驱动业绩增长 [3] - 公司营销体系战略性调整和持续优化,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保障业务持续增长 [3]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7-09 19:04
武汉港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 63万标箱 占湖北省总量的76 7% 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 7% 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3] - 武汉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0个 形成以阳逻港为核心 多港协同的集装箱港口群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能力达1 5亿吨 [3] - 武汉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累计开辟通道超50条 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 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 [3] 长江新区规划 - 长江新区被定位为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阳逻港临港片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 其中80%为工业企业 涵盖钢材深加工 装备制造 大健康等产业 [3] - 新区将实施港口+通道+网络+平台+产业发展路径 壮大临港产业 稳定运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 打造华中钢铁贸易基地 构建进口肉品冷链供应链 [4] - 发展钢铁深加工 新材料 绿色建材 船舶制造及维修产业 推动港口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3][4] 多式联运与通关效率 - 武汉港花山 汉南港区获临时开放 开放区域扩至3港区7个泊位 车谷造汽车实现本地直办海关手续 单车出海成本降1000元 [4] - 通过联合登临检查 直装直提 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模式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单船检查时间压缩至3小时 提速50%以上 待港时间缩短35% [4]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 货运量13 2万吨 超2024年全年总量 稳居中上游首位 [4] 综保区与产业链建设 - 扩大氢氧化镍 农产品 整车进出口 拓展大宗商品分拨 壮大保税加工 打造原料—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生态 [4] - 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器 培育集群 织密多式联运网络 完善水铁公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推进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模式 [4] - 支持研发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 构建全球江海联运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