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
搜索文档
超导专题:核聚变需求加速,谁在突破产能瓶颈?
2025-09-02 22:41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为高温超导材料行业 专注于核聚变 超导电缆 磁控单晶炉等下游应用领域[1] * 核心公司包括上海超导 永利股份(通过子公司东北航道) 西部超导 以及日本的FF界 美国SuperPower 日本藤仓等全球主要参与者[1][6][24]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赛迪智库预测2024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为7.9亿美元 同比提升70%以上 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1][3] * 核聚变领域是最大的单一应用场景 2024年市场规模约3亿元 2030年将达49亿元 复合增速59%[1][10][12] * 超导电缆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亿元 2030年提升至20亿元 复合增速70%[4][13] * 磁控单晶硅炉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6,000万元 2030年预计提升至9.7亿元 复合增速60%[14][15] * 超导感应加热装置2024年市场规模约200万元 2030年预计提升至3亿元[16] 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 * 高温超导材料正成为新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首选技术路线 除英特尔采用低温超导 中科院BEST项目混合使用外 其余国内外托克马克项目基本均采用高温超导[2][9] * 高温超导技术主要应用于强电方向(如超导电缆)和高磁场方向(如核聚变 医疗装备)[10] * 高温超导材料相比低温超导 可在液氮环境下工作 资源丰富成本低 性能优越 但制备技术复杂[8] * 预计到2035年前 70%的商业化核聚变公司将实现示范堆并网发电[1][12] 供给端与产能瓶颈 * 高温超导材料生产壁垒高 镀膜工艺要求严苛 全球实现量产的企业较少[1][5] * 目前全球仅上海超导和日本FF界的年产量突破1,000公里(12毫米宽带材) 处于第一梯队[1][5][17] * 第二梯队公司如美国SuperPower 日本藤仓 中国东睦超导等年产量在几十到几百公里之间[5][17] * 单台托克马克装置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达数千至数万公里 目前头部厂商年产量无法满足单台装置需求 供给非常紧缺[1][5] 重点公司分析 **上海超导** * 采用PLD技术路线 创新改良超快PLD路线 薄膜沉积速度快 各项参数国际领先 已实现全套PLD设备国产化[4][20] * 年产能已突破1,000公里 计划通过募集资金约12亿元扩产 预计每年新增6,000公里带材产能[4][20] * 客户包括南方电网 中科院等 过去几年收入连续保持翻倍增长 高温超导材料毛利率从2022年的27%提升至2024年的61% 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18][19] **永利股份(东北航道)** * 通过子公司东北航道布局高温超导材料业务 采用MOCVD路线 在国内领先[21] * 客户包括中科院 联创光电 新奥能源等 随着产能爬坡和良率改善 未来收入和利润预计持续提升[6][21] **西部超导** * 同时布局低温和高温超导领域 以低温为主 已向国内核聚变项目供货[6][22] * 在高温方面 集中于铋系高温超导带材研发 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单根长度可达千米级别 年产能约2,000公里[22][23] **全球其他公司** * 日本FF界产品供货给英特尔项目 与上海超导并列全球第一 计划进一步扩产[24] * 日本藤仓自2025年5月起供货英国国家级聚变能源项目STEP 规划至2027年将产量提升至2024年的四倍以上[24] * 美国SuperPower为英国核聚变装置ST800提供材料 正在进一步扩产[24] 投资建议与关注点 * 投资者应关注掌握制备技术 产能领先并积极扩产的企业[1][6] * 建议关注的重点企业包括永利股份 上海超导 西部超导 以及磁体厂商联创光电[6][25] *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核聚变项目中有重要客户 有望在接单能力 收入规模及利润率上取得进展[6][25]
3D打印超导体磁场强度创纪录
科技日报· 2025-08-29 08:27
技术突破 - 开发出"一步式"3D打印方法制造超导体 显著简化传统复杂工艺 [1] - 打印的氮化铌超导体上临界磁场达40-50特斯拉 创该化合物最高纪录 [1][2] - 采用嵌段共聚物与无机纳米颗粒组成墨水 在打印过程中实现自组装 [1] 工艺优势 - 省去多重合成、粉末制备、添加黏结剂和多轮加热等传统步骤 [1] - 可直接制备具有三重结构层次的超导材料:原子尺度晶格排列、介观尺度有序结构、宏观尺度复杂形态 [1] - 超导特性可与聚合物分子量等设计参数直接关联 为性能预测提供新工具 [2] 应用前景 - 推动医学成像磁体到量子器件等多领域发展 [1] - 纳米多孔结构产生的创纪录比表面积为研究量子材料提供新思路 [2] - 计划拓展至氮化钛等其他超导材料 探索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3D几何结构 [2]
西部超导2025年半年报亮眼:净利润增56.72%,超导业务突飞猛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0: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 同比增长34.7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6.72%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04亿元 同比增长77.73% [1] - 基本每股收益0.8407元 同比增长56.73% [1] 业务发展 - 超导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5.75% 产能快速释放且市场占有率提升 [2]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同比增长22.06% 多个牌号产品通过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收入同比增长56.68% 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和航天领域应用进展显著 [2] - 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供应商 也是SIEMENS和GE的合格供应商 [2] - 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2]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总额1.4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47%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7项 实用新型专利205项 软件著作权25项 [3] - Bi系高温超导线材实现批量化制备 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 年产能达2000公里 [3] - 完成国内首个DCT形式超导四级铁出口订单 性能获客户高度认可 [3] - 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 自主建成生产线并投产 [3] - 多项钛合金、高温合金产品通过用户认证并实现稳定供货 [3] 行业认可 - 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4] - 超导领域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4] - 控股子公司高性能超导线材研发生产智能工厂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 [4] - 铌钛超导线材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 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4]
永鼎股份新设科技公司,含超导材料制造业务
企查查· 2025-08-26 10:22
公司业务拓展 - 永鼎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新设东超前沿(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超导材料制造及销售 电子专用设备销售 电线电缆经营以及会议展览服务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曼 股权结构显示为东部超导科技全资控股 [1] 行业布局动向 - 超导材料制造业务被纳入新设科技公司经营范围 显示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战略延伸 [1] - 电线电缆经营与电子专用设备销售业务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1] - 通过上海区位设立科技公司 可能涉及长三角地区超导产业链资源整合 [1]
永鼎股份: 永鼎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24.0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7.66%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8元/股,同比增长890.91% [2] - 总资产90.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8.45万元,主要因海外工程项目结算时间差所致 [20]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 光通信板块营收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通过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化实现毛利率上升及利润增加 [3] - 汽车线束及铜导体板块营收显著增长,因新接项目初期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减少 [3] - 电力工程板块因孟加拉国家电网项目完工进度提高,营业收入增加,但整体毛利率下降致利润减少 [3] 投资收益贡献 - 对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达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亿元 [3] - 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东昌投资处置房地产项目子公司产生的收益 [3][21] 光通信产业进展 - 构建覆盖光棒、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及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体系 [5][11] -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订单预订,产能持续提升 [12] - 产品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数据中心及新兴领域如激光雷达、医疗设备 [6][7] 电力传输产业布局 - 海外电力工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9][13] - 汽车线束业务获零跑汽车、小鹏汇天等新客户体系认可,新能源高压线束需求增长 [9][14] - 高温超导带材采用IBAD+MOCVD技术路线,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领域 [9][1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超导带材获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入选2025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示范项目 [15][17] - 三家子公司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7] - 研发费用投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08% [20] 行业市场环境 - 光通信行业需求增长,受AI算力及数据中心扩建驱动,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 [7][8] - 全国光缆产量1.25亿芯千米,同比下降2.9%,但千兆光网端口占比达96.6% [7] - 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1-6月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0% [11] 产能与制造升级 - 金亭线束推进自动化生产,投用AGV系统及WCS/MES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14][19] - 超导带材持续扩充产能并优化工艺稳定性 [14] - 电线电缆业务聚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特种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 [16] 战略发展定位 - 形成"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东数西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3][17] - 通过纵向整合光通信产业链与横向拓展电力传输业务,构建产业生态协同效应 [17][19]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部分新领域、新型号产品的需求预计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4 15:50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核心信息 - 泉果基金于2025年8月6日调研西部超导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近一年旗下最佳基金收益31.68% [1][2] 超导业务发展前景 - 低温超导线材在医疗和半导体领域已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超导产品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长 重点布局核聚变 量子计算 轨道交通和大科学装置领域 [3]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 全球唯一铌钛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企业 [4] - 超导线材为GE 西门子 上海联影重要供应商 全球市场份额较大 MCZ磁体出货量逐年增长 [4] - 2024年超导产品业绩显著增长 半导体和科研用磁体需求增速明显 医疗合作加速推进 [5] 钛合金业务发展态势 - 钛合金下游航空 航发 舰船等领域订单稳定 新型号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3] - 商飞 商发等民用航空方向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加 [3] - 2025年钛合金产品下游提货量增长 未来2-3年保持审慎乐观 [5] - 部分钛合金产品价格因成本下降和供需变化进行调整 [5] 高温合金业务进展 - 高温合金二期熔炼生产线投产 多个牌号通过航空航天型号认证 [6] - 产品质量获客户信任 预计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满足高温合金和特种钢领域需求 [6] 国际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布局外贸业务 拓展航空 医疗 汽车等领域海外客户 [6] - 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产品资质认证有序推进 [6]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06)
金十数据· 2025-08-06 20:09
美股指数目标调整 - 汇丰银行将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上调800多点至6400点 因人工智能交易推动科技/人工智能类股走高及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缓解[1] - 科技/人工智能类股约占标普500指数的一半[1] 外资流向中国股市 - 外资基金7月净流入中国股市达27亿美元 高于6月的12亿美元[1] - 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且集中在月底入场 主动型基金流出12亿美元[1] - 被动型基金入场恰逢多项"反内卷"政策发布[1] 美联储降息对美股影响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时标普500等权重指数表现优于市值加权指数[2] - 过去四个降息周期中等权重指数一年期领先传统标普500指数0.6% 两年期领先约4% 四年期平均领先12.5%[2] - 当前科技股在指数中所占权重达纪录水平[2] 原油价格走势 - 油价因需求担忧和欧佩克+供应增加预期而下跌[3] - 疲弱的美国经济数据引发对石油需求的担忧[3] - 俄罗斯原油出口可能受特朗普制裁威胁干扰 限制油价跌幅[3] 美元汇率展望 - 富国银行认为美国经济潜在结构性担忧加剧 包括美联储独立性及数据质量等问题[4] - 在可预见的未来市场将倾向于逢高卖出美元[4] 铜市场动态 - LME铜价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后小幅回升[4] - 智利强震导致大型铜矿停产 受影响矿山去年产量35.6万吨约占智利总产量7%[4] - 极低的冶炼加工费暴露原料紧缺困境 任何停产都可能显著收紧市场[4] 高温超导产业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应用验证保持快速增长[5][7]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5][7]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磁体等中游环节布局[5][7] A股市场资金流向 - 两融继续大幅净买入且活跃度上升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6] - 个人投资者(两融、龙虎榜等)是当前主要趋势买入力量[6] - 北上资金与ETF存在明显反复且再度净流出[6] 数据中心硬件机会 - AIDC热潮下数据中心硬件需求增长 类比新能源锂电设备发展早期[6] - 看好柴油发电机组、服务器电源、UPS、液冷等硬件板块机会[6] - 包括铅酸电池、继电器、熔断器等配套部件[6] 农药行业政策影响 - "一证一品"等政策或优化农药质量及市场秩序[7] - 登记证较多的制剂企业竞争力有望增强[7] - 原药质量及合规合法性重要性凸显 行业进入优胜劣汰[7]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预计2026年起车端装车[7] -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成为主流选择但存在成本与环保瓶颈[7] - 建议关注已布局中试线生产的头部电池企业及材料供应商[7]
中信证券: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下游空间广阔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08:54
行业趋势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核心性能优势利好在强电和高场等下游方向的应用 [1] -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应用验证与产业突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1] 核心应用场景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 [1] - 随着产业发展 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1] 投资布局建议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1] - 需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
核聚变建设热 带火高温超导
经济观察报· 2025-08-02 12:01
高温超导材料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应用 - 高温超导材料能够在温度高于40K时实现零电阻且承载电流密度近百倍于传统铜导,有效降低长距离输电损耗 [2] - 使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电缆体积可缩减至传统电缆的1/3到1/4,例如上海世博园区供电项目 [2] - 高温超导技术成熟后,2018年开始逐步应用于核聚变领域,因其强磁场特性使小型商业化核聚变成为可能 [3] 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优势 - 高温超导材料能通过传输大量电流形成强磁场,磁场强度可达20t至45t,远高于低温超导材料的3t至15t [4] - 高温超导材料可在液氮环境下工作,条件更易满足,而低温超导需在液氦环境下工作 [6] - 高温超导材料在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占比高,仅磁场线圈投资就占主体结构投资的55%,单台装置超导材料需求超10亿元 [5] 高温超导材料的产业化进展 - 国内高温超导材料曾长期紧缺,2018年前全球年产量不足1000公里,之后产量逐步提升 [5] - 上海超导产能约4000公里,正投建6000公里产能,带材售价从2022年的360元/米降至2024年的241元/米 [7] - 上海超导2022年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销量69公里营收2472万元,2024年增长至955公里营收2.3亿元,净利润7200万元 [8] 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需求 - 可控核聚变装置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增长,例如BEST项目用量约1亿至2亿元,未来用量将更多 [8] - 高温超导材料还应用于核磁共振机、超导储能、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8] - 磁体生产商因工艺壁垒强,未来高温超导磁体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 [10] 国内可控核聚变装置发展 - 国内已运行或在建装置包括EAST、BEST、CFERT、星火一号、环流三号等,BEST项目总投资85亿元 [5]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完成115亿元融资,重点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 [2] - 上海诺瓦聚变获5亿元天使轮投资搭建新装置,高温超导技术成为上海发展可控核聚变产业的重要起点 [3] 高温超导材料的技术挑战 - 材料需满足载流量、稳定性、机械脆性、辐照耐受性、制备均匀性等要求 [6] - 长带材"失超"风险增加,需平衡材料长度与接头数量,西部超导已制出百米量级带材 [7] - 磁体生产需自主绕制以满足装置要求,例如新奥集团的"玄龙-50U"装置使用高温超导磁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