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搜索文档
US stocks close at record highs on strong earnings
ArgaamPlus· 2025-10-29 16:56
美股市场表现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34%或161点,收于47706点,创下收盘新高 [1] - 标普500指数上涨0.23%或15点,收于6890点,盘中曾突破6900点,同样创下收盘纪录 [2]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80%或190点,收于23827点,亦创下收盘新高 [3] - 市场受到积极企业财报和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提振,且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在会议后降息 [1] 主要个股表现 - 英伟达股价大涨4.98%,收于201.03美元,对纳斯达克指数形成显著推动 [3] -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股价跃升8%,收于96.36美元 [4] - Wayfair股价大幅上涨23.22%,收于106.52美元 [4] - PayPal股价上涨3.92%,收于73美元 [4] - 上述公司股价上涨均得益于其公布的财务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4] 欧洲股市表现 -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下跌0.22%,收于575点 [5] - 德国DAX指数微跌0.12%,收于24278点 [6] - 法国CAC 40指数下跌0.27%,收于8216点 [6] - 英国富时100指数逆势上涨0.44%,收于9696点,创下历史新高 [6]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下跌0.6%,收于50219点 [7] - 东证股价指数下跌1.2%,收于3285点 [7]
共探跨境金融创新路径 这场大会在临港新片区召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5:29
大会概况与核心目标 - 10月28日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超链大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召开超50家核心金融机构及百余家出海企业参与共探跨境金融创新路径[1] - 大会旨在解决企业出海面临的资金需求难满足跨境结算效率低汇率波动风险高等金融难题致力于让跨境服务不再难不再贵不再慢[1] - 大会目标是以金融赋能实体产业聚合全球优质金融资源为中资企业出海保驾护航[1] 临港新片区出海业务成果 - 临港新片区自揭牌以来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超450个中方投资总额近70亿美元[1] - 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于2024年6月设立8月正式运营已与近520家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其中跨境金融和涉外保险服务商近60家[3] - 平台还联合近70家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及国际组织并在全国设立40余家分中心及联络处[3] 大会特色活动与金融产品 - 大会创新设置闪电路演与金融集市多家头部金融机构限时发布跨境融资涉外保险跨境租赁支付结算等出海金融爆款服务产品[1] - 金融集市集结银行保险租赁证券支付等不同领域金融机构全方位覆盖出海全周期金融服务场景[1] - 针对企业海外本地化需求大会精选阿联酋阿根廷两大出海热门目的地搭建专属国别馆提供区域介绍备案咨询法律仲裁人力资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2] 企业案例与具体需求 - 觅亿汽车科技公司已在亚洲非洲多国设置海外合作网点其总经理表示最关注出口信用保险供应链金融新能源汽车出口专项融资三类金融服务[2] - 企业希望金融支持更贴合场景并期待平台更多组织对接会让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牵手[2]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表示将持续推进跨境金融制度创新与服务优化通过深化创新试点构建金融生态圈等措施将片区打造为中资企业出海的金融枢纽和战略跳板[1] - 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将以生态化精准化国际化为方向深化平台加金融生态共建推进数字金融与跨境服务融合强化国际化金融能力建设[3] - 随着走出去金融生态持续完善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发挥战略跳板作用推动更多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3]
10月29日隔夜要闻:美股续创新高 黄仁勋GTC演讲引爆科技市场 微软、苹果市值齐破4万亿 以...
新浪财经· 2025-10-29 07:1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连续第三日创新高,标普500指数首次突破6900点 [2] - 英伟达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逼近4.9万亿美元 [2] - 苹果公司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微软和苹果市值齐破4万亿美元,美股迈入“三日凌空”时代 [3] 科技与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OpenAI完成重组,向微软提供27%权益,巩固了微软作为其主要股东的地位 [3] - 英伟达CEO黄仁勋反驳人工智能市场泡沫论,强调Blackwell美国造 [3] - 英伟达和Uber达成合作,旨在加速全球L4自动驾驶生态扩张 [3] - 英伟达斥资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推动其股价飙升22% [3] - 埃隆・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驱动的维基百科竞品正式上线 [3] 公司产品与战略更新 - 苹果加速OLED升级,iPad mini或最快明年换屏,MacBook Air升级要等三年 [3] - 英伟达GTC大会公布6G等重磅合作,推出NVQLink融合量子计算和超算 [3] 其他行业及市场要闻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小马智行涨11.13%,新东方跌3.35% [2] - Visa第四季度净营收符合预估 [3] - “市场预测龙头”Polymarket计划11月底重返美国,主打体育博彩业务 [3] -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称马斯克巨额薪酬计划能否获得股东支持仍不明朗 [3]
正式进军电商领域,PayPal成为ChatGPT首个支付钱包
华尔街见闻· 2025-10-28 21:34
合作概述 - PayPal与OpenAI达成里程碑式合作,将其数字钱包嵌入ChatGPT,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商领域[1] - 自明年开始,ChatGPT将首次集成完整的支付钱包,PayPal将提供底层支付技术,帮助用户将搜索意图转化为实际购买[1] - 该合作是OpenAI向电商领域扩张的关键一步,PayPal成为其首个支付合作伙伴,并将利用OpenAI的企业级AI产品加速内部开发[4] 市场反应与财务表现 - 合作消息极大地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PayPal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一度飙升14%,扭转了今年以来近18%的跌势[1] - 如果涨幅持续,这将是自2015年7月该股开始交易以来有记录的最大盘中涨幅[3] - 公司同时发布强劲第三季度财报,将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上调至5.35-5.39美元,高于市场预估的5.25美元[7] - 第三季度净营收达到84.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34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为23亿美元,均超出市场预期[7] 合作技术细节与优势 - PayPal将通过"代理人式商务协议"为ChatGPT内交易提供全方位后端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商户路由、支付验证和全球交易协调[5] - 用户在ChatGPT内购物可使用PayPal钱包中绑定的银行账户、信用卡或余额支付,并享受买家与卖家保护、包裹追踪及争议解决等服务[5] - 公司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已验证用户和商户网络,此次合作是全球最大可信商户网络与最大已验证消费者钱包的结合[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开启了一种由"代理式AI"驱动的全新购物模式,AI角色类似于人类私人购物助理[6] - OpenAI每周超过7亿用户中,已有数亿人使用ChatGPT寻找产品[6] - 从2026年开始,PayPal将把其平台上数百万家中小企业和全球品牌的商品信息引入ChatGPT,使用户能在对话中直接完成发现与购买[6] - 对PayPal而言,该交易是其更广泛AI战略的一部分,公司近期已宣布与谷歌及AI公司Perplexity达成类似合作[6] 内部整合与运营效率 - 作为合作一部分,PayPal将在公司内部更广泛地应用OpenAI技术,为其24000名员工部署ChatGPT企业版[5] - 公司将为工程师集成Codex工具,以加速产品开发周期并改善客户体验[5] 增长背景与挑战 - 公司第三季度支付交易量同比下降4.5%至63.3亿笔,低于市场预期,活跃用户账户数同比增长1.4%至4.4亿,增长放缓[7] - 在此背景下,与OpenAI的合作被视为PayPal突破增长瓶颈、为核心支付业务注入新活力的关键战略举措[7]
北京检方:洗钱犯罪加速向虚拟货币等新领域渗透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21:05
洗钱犯罪新趋势 - 洗钱犯罪加速向数字支付、证券交易、虚拟货币等新业态、新领域渗透 [1] - 职业化、有组织化洗钱团伙活跃,跨境非法资金通道危害加剧 [1] 金融案件总体情况 -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金融案件1971件3360人 [1] - 案件主要涉及非法集资、洗钱、证券期货、信贷诈骗、涉金融非法经营、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等重点领域 [1] 非法集资犯罪 - 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总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1] - 犯罪手段出现线上线下双轨回流态势,高净值人群涉案比例有所增加 [1] - 伪金交所等增信乱象渐显 [1] 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犯罪 - 荐股、外汇、支付业务等金融领域犯罪手段持续翻新升级 [1] - 犯罪活动借助新媒体渠道,隐蔽性和扩散速度增强 [1] 证券期货与信贷犯罪 - 证券期货犯罪专业化、团伙化、链条化特征明显,中介机构参与财务造假问题应引起重视 [2] - 信用卡犯罪由传统恶意透支向技术盗刷升级 [2] - 不法信贷中介黑灰产业化、跨区域化趋势明显 [2] 打击治理举措 - 建立金融监管部门、检察机关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常态化互动机制 [2] - 聚焦金融黑灰产新兴业态开展联合法治研究,及时厘清法律适用边界 [2]
美股盘前要点 | 亚马逊将裁员1.4万人,特斯拉董事长呼吁批准马斯克天价薪酬
格隆汇· 2025-10-28 20:34
全球股指期货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期货齐涨 纳指期货涨0.2% 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12% 道指期货涨0.52% [1] - 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 德国DAX指数涨0.05%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3% 法国CAC指数跌0.08% 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0.01% [2] 科技与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亚马逊将裁减约14000名企业员工 将资源投入人工智能 [4] - Adobe将OpenAI和谷歌的AI模型加入Photoshop及其他工具 [8] - 百度的"小度AI眼镜"将于11月1日开启预售 产品功能包括拍摄、AI翻译等 [12] - Paypal与OpenAI签署合作将数字钱包嵌入ChatGPT [14] 能源与工业领域合作 - 谷歌与NextEra Energy合作 计划在2029年第一季度重新启用爱荷华州核电厂 [5] - 特斯拉计划年内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开启Robotaxi运营 [7] 企业并购与战略调整 - 思爱普考虑再次寻求收购BlackLine 此前45亿美元报价被拒 [10] - Paramount Skydance将裁员1000人 以削减成本并重组业务 [11] - Coinbase与花旗达成合作 将共同打造创新支付解决方案 [9] 公司治理与高管动态 - 特斯拉董事长呼吁批准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计划 称没有马斯克公司或失去重大价值 [6] - 特朗普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几个月内"离职 [3] 企业财报与业绩指引 - 联合健康Q3调整后每股收益2.92美元超预期 上调全年利润指引 [15] - 联合包裹Q3营收214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1.74美元 均超预期 [16] - 汇丰Q3除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4%至73亿美元 拟派股息每股0.1美元 [17] - 恩智浦Q3营收31.7亿美元 Q4营收指引32亿至34亿美元略高于预期 [18] - 诺华制药Q3销售净额同比增长8.4%至139.1亿美元 核心每股收益2.25美元 [19] - 纽柯钢铁Q3收入同比增长14%至85.2亿美元 每股收益为2.63美元 超预期 [20] 行业监管与公司回应 - 中通快递回应被约谈 针对涉及的问题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全网落实 [13]
AI驱动商务时代来临:万事达(MA.US)“代理支付”平台将接入PayPal(PYPL.US)钱包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5:01
合作核心内容 - 万事达卡代理支付平台将整合至PayPal钱包体系[1] - 合作核心是实现人工智能代理代用户完成交易的功能[1] - 万事达卡代理支付将直接嵌入PayPal钱包,使AI代理能代表用户执行安全支付操作[1] 合作实施细节 - 万事达卡持卡人通过PayPal结账流程时,可安全调用其账户凭证完成交易授权[1] - PayPal将率先试行万事达卡代理支付接受框架[1] - 双方将联合市场代理商、商家开展联合开发与测试,验证该支付模式的实际落地效果[1]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AI代理在商业场景中的参与度持续提升[1] - 商家与小企业亟需建立对代理支付的信任机制,并完善相关支持体系[1] - 合作旨在为商家和消费者构建以信任与灵活性为核心的代理商务参与通道[1] 未来规划 - 随着代理商务生态逐步成熟,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支付创新展开更广泛的深度合作[1] - 双方将持续探索技术边界与商业价值的双重突破[1]
适老支付的“默认隐忧”
北京商报· 2025-10-26 23:50
新型支付方式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渗透与影响 - "先用后付"与"免密支付"以便捷性为标签,正加速覆盖电商购物、社交软件充值、生活缴费等消费场景,并融入中老年群体的数字生活[1] - 这些支付功能以"0元下单"、"一键付款"为特点迅速渗透,但部分平台存在"0元"、"免费"的刻意引导,使其逐渐成为老年人的消费困境[3] - 在调研的十余位中老年人中,超半数用户遇到过被动开通的情况,近10名用户向记者"吐槽"了该功能的风险及自身担忧[5] 中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核心问题 - 便捷的支付方式模糊了消费者对资金流出的实时感知,有用户因免密支付在一个月内下单近30个快递,次月发现银行卡余额减少近千元[4] - 中老年群体对创新支付方式的排斥性显著,7位受访用户明确表示"不需要"免密支付,6位认为"先用后付"没有实际用处,核心顾虑集中在"易误操作"和"资金安全"[6] - "开通容易关闭难"是共同问题,有8位受访者反映找不到关闭入口或需填写过多信息,部分用户因先用后付误操作还需承担退货运费[6] 平台功能设计与商业逻辑 - 平台在用户确认支付时嵌入"开通免密支付"或"选择先用后付"选项,开通过程简单,一般仅需同意服务协议、输入支付密码即可[7] - 部分平台如携程推出自有产品"极速支付",由平台关联支付机构运营,旨在提升付款效率并暗藏构建内部支付生态的考量[8] - 平台热衷于推广这些功能是为了提高支付成功率、降低试错成本,从而有助于提高商家转化率和增加"回头客"[12] - 在商品付款时,平台通常会优先为用户勾选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方式,例如淘宝会优先勾选先用后付,其次是免密支付[10] 行业专家分析与平台回应 - 微信支付表示免密支付设计初衷是优化在特定场景(如公交地铁、水电煤缴费)的快速支付体验,并在电商促销秒杀、直播抢购等场景满足用户对支付速度的高要求[12] - 平台强调有充足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为免密支付设定较小的额度,通常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推荐额度,用户可在上限内自行修改[13] - 有平台以55周岁为界限,对中老年用户不开放"先用后付"等产品,也不进行相关营销,转而推荐使用由家人绑定管理的"亲情卡"[16] - 专家指出,部分群体容易将"免密"理解为"免费",对"先用后付"的还款义务认知不足,加上操作失误率较高,极易陷入重复消费或债务困境[11]
“超级周”来袭!美联储,降息稳了?
券商中国· 2025-10-26 15:24
全球央行政策动向 - 美联储预计将于下周议息会议再次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区间降至3.75%至4% [1][2] - 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预期为98.3%,对12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预期为93.4% [2] - 除美联储外,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两家央行将维持现行利率不变 [3] - 摩根大通与美国银行策略师预计,美联储可能于下周宣布停止缩减其约6.6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3] 美股科技巨头财报 - 美股市场将迎来“超级财报周”,超过170家公司发布业绩,包括“科技七巨头”中的微软、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Meta [1][5] - 市场预期“科技七巨头”本季度利润增长16.6%,显著高于其他标普500成分股公司8.1%的利润增长水平 [6] - 苹果公司最新季度财报分析师一致预期为每股收益1.76美元,营收预计达1017.1亿美元 [5] - 美国银行预计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营收为860亿美元,亚马逊第三季度营收为1792亿美元,其云服务AWS季度营收预计为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5] 关键经济数据与市场环境 - 投资者将重点关注美国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此前8月数据同比增速为2.9%,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3] - 美国将于下周公布三季度实际GDP数据,安联研究估算联邦政府“停摆”可能导致美国第四季度年化GDP增速下降0.45个百分点 [4] - 市场分析指出,大型科技公司财报将是影响年底市场的最重要因素,但其面临的市场预期门槛非常高 [5]
适老支付调查(下)|亲测:便利外衣下的“默认隐忧”
北京商报· 2025-10-26 13:52
平台支付功能设置与设计 - 主流电商及生活服务平台普遍在用户支付环节嵌入“免密支付”和“先用后付”开通选项,开通过程简单,仅需同意协议并输入密码 [3] - 平台在产品设计上存在差异,部分平台如小红书的先用后付功能需跳转至微信或支付宝App进行授权开通和关闭,而携程等平台则拥有自有支付产品“极速支付” [3][4] - 平台为“极速支付”设置了更极致的体验,当首选支付方式扣款失败时,系统会轮询所有绑定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成功,但额度限制通常更小 [4] - 在付款时,平台通常会优先为用户勾选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方式,例如淘宝默认开启“先用后付为优先支付方式”,拼多多的“更换支付方式”按钮设计较小 [6] 功能开通与关闭的用户体验 - 平台常将免密支付、先用后付功能与优惠券、折扣或“0元下单”宣传语绑定,引导用户进入功能开通界面,或在付款后以弹窗形式跟进推广 [5] - 相比便捷的开通流程,关闭此类功能的路径则复杂得多,部分需跳转至第三方App操作,平台内部关闭步骤往往在5步以上,涉及多次点击 [5] - 功能开通后,在符合额度条件的情况下,商品付款界面会优先勾选快捷支付方式,在快速操作流程中易导致用户使用非个人意愿的支付方式完成支付 [5][6] 创新支付功能的商业逻辑与风控 - 平台推广免密支付与先用后付旨在提升支付成功率、降低试错成本,并有助于提高商家转化率和增加回头客 [8] - 微信支付表示其免密支付设计基于成熟的支付分体系和风控能力,旨在优化特定场景(如公交出行、水电煤自动扣款、直播抢购)的快速支付体验 [8][9] - 平台强调设有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为免密支付设定较小的额度(通常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推荐,范围在100元至1000元不等),用户可自行修改限额,且风控系统会对可疑交易进行监测和拦截 [3][9] 中老年用户群体的特殊考量与风险 - 针对中老年用户,部分平台以55周岁为界限,不开放“先用后付”功能及相关营销,转而推荐使用由家人绑定管理的“亲情卡” [12] - 随机采访的十余位中老年人中,9位表达了对该功能的担忧,其中6位曾遭遇小额免密支付被动开通或误操作开通的情况,仅2位是主动选择使用 [7] - 专家指出,部分中老年群体对数字金融产品理解有限,易将“免密”理解为“免费”,对“先用后付”的还款义务认知不足,操作失误率较高,易陷入重复消费或债务困境 [7][9] 行业专家建议与未来方向 - 专家建议“适老版”支付功能应具备更大字体、更简化流程、更明确提示,并默认关闭免密支付和信贷类功能,每笔交易均需密码或生物识别确认 [13] - 理想的免密支付设计应遵循“明确告知、主动选择、便捷管理”原则,关闭路径必须与开通同样便捷,置于支付设置的显眼位置并可一键操作 [10][13] - 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和界面设计者应承担主要责任,确保界面设计符合诚信原则并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支付机构则需履行资金安全保障义务,对异常交易进行监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