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风格轮动策略周报:当下价值、成长的赔率和胜率几何?-20250517
招商证券· 2025-05-17 21:49
报告核心观点 - 提出基于赔率和胜率的投资期望结合方式,为价值成长风格切换问题提供定量模型解决方案,最新一期风格轮动模型推荐成长风格,2013 年至今该模型策略年化收益率 27.18%,夏普比率 0.98 [1][4] 各部分总结 前言 - 创新性提出基于赔率和胜率的投资期望结合方式,后续将持续样本外跟踪并定期汇报 [1][8] - 借用个股因子合成刻画成长和价值风格,价值用账面市值比、净利润市值比,成长用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等,对因子做市值中性化和标准化处理后等权复合,选风格暴露前 20%个股为代表组合,周度换仓测算收益 [8] - 上周全市场成长风格组合收益 0.82%,价值风格组合收益 1.15% [1][8] 赔率 - 赔率指亏损为 1 时盈利的数值,一段收益率序列的赔率等于平均正收益/平均负收益的绝对值 [9] - 采用估值差的历史分位数法刻画市场风格相对估值水平,经计算初始估值差、除以全市场估值平均数、计算历史排位次序百分比等步骤,且估值差历史分位数高代表相对低估值 [11][12][13] - 市场风格相对估值水平与预期赔率负相关,根据最新估值差分位数,当下成长风格赔率估计为 1.09,价值风格为 1.08 [2][14] 胜率 - 梳理五个宏观指标和三个微观指标判断胜率,包括十年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美国 6 个月国债收益率、PMI 等 [18] - 七个胜率指标中 4 个指向成长,3 个指向价值,当下成长风格胜率为 46.13%,价值风格胜率为 53.87% [3][18][19] 投资期望及策略收益 - 根据公式投资期望=胜率*赔率 -(1 - 胜率),计算得成长风格投资期望为 0.22,价值风格为 -0.13,推荐成长风格 [4][19] - 2013 年至今,基于投资期望的风格轮动模型策略年化收益率 27.18%,夏普比率 0.98,总收益 1754.20%等 [4][20]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509
东方证券· 2025-05-09 22:4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分红公告、历史分红率及盈利预测数据,预测指数成分股分红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影响[9][11][1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净利润预估**:优先采用年报、快报、预警及分析师预测数据,未公布数据则使用TTM或历史分红率推算[26][27][31] 2. **分红总额计算**: - 已公布预案的公司直接采用税前分红总额 - 未公布预案的公司按历史分红率推算:$$\text{预估分红总额} = \text{预估净利润} \times \text{历史分红率}$$[31] 3. **指数影响计算**: - 股息率 = 税后分红总额 / 最新市值 - 股息点 = 股票权重 × 股息率,权重通过动态调整公式计算: $$\mathrm{w_{it}={\frac{w_{i0}\times\mathrm{\scriptsize{\boldmath~(~1+R~)}~}}{\sum_{1}^{n}w_{i0}\times\mathrm{\scriptsize{\boldmath~(~1+R~)}~}}}}$$[29] 4. **合约影响值预测**:根据除权除息日历史规律,叠加分红时间分布计算各合约交割前的累计影响[30][32][33] - **模型评价**:依赖历史分红率和盈利预测假设,对市场环境变化敏感[6][35]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原理,考虑分红现值和无风险利率对期货定价的影响[35][3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离散红利模型**: $$\mathbf{F_t} = (\mathbf{S_t} - \mathbf{D})(1 + r)$$ 其中,$\mathbf{D}$为红利现值,$r$为无风险利率[35] - **连续红利模型**: $$\mathbf{F_t} = \mathbf{S_t} e^{(r-d)(T-t)}$$ 其中,$d$为年化红利率[36]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期货**: - IH2505合约:分红点数0.27,年化对冲成本0.27%(365天)[13] - IH2509合约:含分红价差7.91,剩余影响2.23%[13] - **沪深300期货**: - IF2505合约:分红点数0.74,年化对冲成本7.07%[14] - IF2512合约:含分红价差-69.86,剩余影响1.81%[14] - **中证500期货**: - IC2505合约:分红点数2.21,年化对冲成本15.59%[15] - **中证1000期货**: - IM2505合约:分红点数3.86,年化对冲成本18.88%[16] 2.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 理论价差与实际价差对比显示,IH2506合约含分红价差0.16,接近无套利均衡[13] --- 关键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分红点数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分红对期货合约价格的直接影响[12][13][1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单合约分红点数 = 各成分股分红点数的交割前累计和[33] 2. **因子名称**: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剔除分红后的持有成本[12][13][1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年化对冲成本 = (实际价差 - 分红点数) / 合约价格 × 年化天数[13][14]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分红点数因子**: - IH2509合约:59.91点[13] - IC2512合约:75.31点[15] 2. **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IF2506合约:3.05%(365天)[14] - IM2509合约:11.84%(365天)[16] --- 以上内容严格依据研报中的模型、因子及测试结果整理,未包含免责声明等无关信息。
估值异常因子绩效月报20250430-20250507
东吴证券· 2025-05-07 14:0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估值偏离EPD因子** - **构建思路**:结合布林带均值回复策略与基本面估值修复逻辑,利用PE指标的均值回复特性构建[7]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个股PE的Z-score,衡量其与历史均值的偏离程度: $$EPD = \frac{PE_t - \mu_{PE}}{\sigma_{PE}}$$ 其中$\mu_{PE}$为滚动窗口内PE均值,$\sigma_{PE}$为标准差[7] 2. 通过Z-score识别估值异常(高估或低估)的股票[7] - **因子评价**:捕捉短期估值偏离后的均值回复效应,但易受个股估值逻辑突变影响[7] 2. **因子名称:缓慢偏离EPDS因子** - **构建思路**:在EPD基础上剔除估值逻辑可能发生变化的个股(通过信息比率筛选)[7]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个股信息比率IR,衡量其估值逻辑稳定性[7] 2. 对EPD因子进行截面调整: $$EPDS = EPD \times (1 - P_{change})$$ 其中$P_{change}$为估值逻辑改变概率(由IR代理)[7] - **因子评价**:降低"伪异常"干扰,提升因子稳健性[7] 3. **因子名称:估值异常EPA因子** - **构建思路**:在EPDS基础上进一步剥离Beta、成长与价值风格的影响[7] - **具体构建过程**: 1. 对EPDS因子进行多因子正交化处理: $$EPA = EPDS - \beta_1 \cdot MKT - \beta_2 \cdot HML - \beta_3 \cdot SMB$$ 其中MKT、HML、SMB分别代表市场、价值、规模因子[7] 2. 保留纯估值异常效应[7] - **因子评价**:逻辑纯净度高,兼具收益性与稳定性[7]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EPD因子**(2010/02-2025/04) - 年化收益率:17.65% - 年化波动率:10.02% - 信息比率(IR):1.76 - 月度胜率:71.04% - 最大回撤率:8.93%[8][10] 2. **EPDS因子**(2010/02-2025/04) - 年化收益率:16.31% - 年化波动率:5.73% - 信息比率(IR):2.85 - 月度胜率:79.23% - 最大回撤率:3.10%[8][10] 3. **EPA因子**(2010/02-2025/04) - 年化收益率:17.30% - 年化波动率:5.12% - 信息比率(IR):3.38 - 月度胜率:80.87% - 最大回撤率:3.12%[8][10] - **2025年4月表现**: - 多头组合收益率:-3.30% - 空头组合收益率:-3.02% - 多空对冲收益率:-0.28%[13]
新价量相关性因子绩效月报20250430-20250506
东吴证券· 2025-05-06 21:32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新价量相关性RPV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划分价量四象限,利用月度IC均值甄别价量相关性因子的反转效应和动量效应,结合日内与隔夜信息叠加,加入成交量信息构建因子[6] - **具体构建过程**: 1. 日内价量相关性:使用CCOIV(日内收盘价与成交量相关性)代表,公式为 $$ \text{CCOIV} = \text{Corr}(\Delta \text{Close}_{\text{intraday}}, \text{Volume}_{\text{intraday}}) $$ 2. 隔夜价量相关性:使用COV(隔夜收益与昨日成交量相关性)代表,公式为 $$ \text{COV} = \text{Corr}(\Delta \text{Close}_{\text{overnight}}, \text{Volume}_{\text{previous day}}) $$ 3. 信息叠加:将CCOIV(反转效应)与COV(动量效应)结合,形成RPV因子[6] - **因子评价**:因子通过价量配合增强选股效果,兼具反转与动量特性[6] 2. **因子名称**:聪明版日频价量相关性SRV因子 - **构建思路**:改进RPV因子,通过拆分日内涨跌时段并识别"聪明"交易时段(知情交易集中时段),优化价量相关性计算[6][12] - **具体构建过程**: 1. 日内部分:将下午涨跌与"聪明"换手率(知情交易比例高的时段换手率)计算相关性 $$ \text{SRV}_{\text{intraday}} = \text{Corr}(\Delta \text{Close}_{\text{afternoon}}, \text{Smart Turnover}_{\text{afternoon}}) $$ 2. 隔夜部分:将隔夜收益与昨日最后半小时换手率计算相关性 $$ \text{SRV}_{\text{overnight}} = \text{Corr}(\Delta \text{Close}_{\text{overnight}}, \text{Turnover}_{\text{last 30min}}) $$ 3. 合成因子:结合效果更优的日内与隔夜部分[12] - **因子评价**:通过识别知情交易时段提升因子稳定性,效果优于RPV因子[12]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RPV因子**(2014/01-2025/04全市场回测)[7][10] - 年化收益率:14.97% - 年化波动率:7.72% - 信息比率(IR):1.94 - 月度胜率:73.33% - 最大回撤:10.63% 2. **SRV因子**(2014/01-2025/04全市场回测)[7][10] - 年化收益率:17.84% - 年化波动率:6.44% - 信息比率(IR):2.77 - 月度胜率:76.30% - 最大回撤:3.74% 3. **2025年4月单月表现**(全市场)[10] - RPV因子:多头收益-0.67%,空头收益-3.38%,多空对冲收益2.70% - SRV因子:多头收益-2.10%,空头收益-3.26%,多空对冲收益1.16% --- 补充说明 - RPV因子在2014/01-2023/08回测期内年化收益16.29%,IR 2.41[6] - SRV因子在相同回测期内RankICIR为-4.26,年化收益18.91%,IR 3.07,月度胜率80%[12]
盈利预期期限结构选股月报:前四个月全部组合跑赢基准-20250502
华西证券· 2025-05-02 22:4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盈利预期期限结构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分析未来多年盈利预测的趋势(斜率)反映分析师对公司的乐观、中性或悲观预期[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以未来年度为X轴,盈利预测为Y轴,拟合线性趋势 - 斜率分为三类:向上倾斜(乐观)、水平(中性)、向下倾斜(悲观) - 斜率计算公式: $$ \text{斜率} = \frac{n\sum{(x_i y_i)} - \sum{x_i}\sum{y_i}}{n\sum{x_i^2} - (\sum{x_i})^2} $$ 其中$x_i$为年度变量(如1/2/3年),$y_i$为对应盈利预测值 **因子评价**:历史表现稳定,能有效捕捉预期变化[9] 2 **因子名称**:合成动量 ff 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将盈利预期期限结构"动量 ff"因子与传统分析师预期调升因子(如一致预期净利润3个月变化率)合成,提升稳定性和收益能力[1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原始因子标准化处理: $$ z_{\text{动量}} = \frac{\text{盈利预期斜率} - \mu_{\text{斜率}}}{\sigma_{\text{斜率}}} $$ $$ z_{\text{调升}} = \frac{\text{净利润3个月变化率} - \mu_{\text{调升}}}{\sigma_{\text{调升}}} $$ - 等权合成: $$ \text{合成动量 ff} = 0.5 \times z_{\text{动量}} + 0.5 \times z_{\text{调升}} $$ **因子评价**:兼具高收益与稳定性,改善传统因子的回撤问题[11] --- 因子回测效果 1 **盈利预期期限结构因子**:累计IC显著(图示趋势,未提供具体数值)[8] 2 **合成动量 ff 因子**:累计IC优于单一因子(图示合成后曲线更平滑)[13] --- 选股组合表现 (基于合成动量 ff 因子构建) 1 **沪深300组合**: - 2025年4月超额收益:-0.57% - 2025年前4月累计超额收益:1.21%[14] 2 **中证500组合**: - 2025年4月超额收益:0.73% - 2025年前4月累计超额收益:0.76%[14] 3 **中证800组合**: - 2025年4月超额收益:-0.02% - 2025年前4月累计超额收益:2.07%[14] 4 **中证1000组合**: - 2025年4月超额收益:1.13% - 2025年前4月累计超额收益:2.59%[14]
净利润断层本周超额基准4.31%
天风证券· 2025-04-27 15:1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介绍戴维斯双击、净利润断层、沪深300增强三种投资策略,阐述策略原理、构建方法,展示历史回测和近期表现数据,体现策略收益和稳定性 [1][2][3] 各策略要点总结 戴维斯双击组合 - 策略简述:以低市盈率买入成长潜力股,待成长性显现、市盈率提高后卖出获乘数效应收益,即EPS和PE“双击”;盈利持续增长时,业绩增速加速增长标的PE向下空间能有效控制 [7] - 历史表现:2010 - 2017回测期内年化收益26.45%,超额基准21.08%,7个完整年度超额收益均超11%;全样本绝对收益23.53%,基准收益2.01%,超额收益21.52% [9] - 近期表现:今年以来累计绝对收益6.18%,超额中证500指数7.90%,本周超额中证500指数2.27%;2025 - 01 - 27开盘调仓,截至2025 - 04 - 25,本期组合超额基准指数2.16% [10] 净利润断层组合 - 策略简述:基本面与技术面共振双击选股模式,“净利润”指业绩超预期,“断层”指盈余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向上跳空;每期筛过去两个月业绩预告和正式财报超预期股票样本,按盈余公告日跳空幅度排序前50股票等权构建组合 [2][12] - 历史表现:2010年至今年化收益28.17%,年化超额基准26.67%;全样本绝对收益28.17%,基准收益1.50%,超额收益26.67% [15] - 近期表现:本年组合累计绝对收益8.31%,超额基准指10.03%,本周超额收益4.31% [2][15] 沪深300增强组合 - 策略简述:投资者偏好分GARP型、成长型、价值型;GARP型用PB与ROE分位数之差构建PBROE因子、PE与增速分位数之差构建PEG因子选股;成长型关注公司成长性,通过营收、毛利、净利润增速选高速成长股;价值型偏好长期稳定高ROE公司;基于投资者偏好因子构建增强沪深300组合 [3][17] - 历史表现:历史回测超额收益稳定;全样本绝对收益9.23%,基准收益0.39%,超额收益8.84% [17] - 近期表现:本年组合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7.41%,本周超额收益1.33%,本月超额收益4.08% [3][17]
【广发金工】权益资产有望企稳回升:大类资产配置分析月报(2025年3月)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4-02 11:32
宏观、技术视角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最新观点 - 权益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技术层面趋势向下、估值偏低(历史5年ERP分位数78.36%)、资金流入(最新主动净流入462亿元)[1][14][17] - 债券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技术层面趋势向下(历史2个月平均月度涨跌幅-1.34%)[1][11] - 工业品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技术层面趋势向下(历史2个月平均月度涨跌幅-1.86%)[1][11] - 黄金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技术层面趋势向上(历史6个月平均月度涨跌幅3.56%)[1][11] 资产配置组合表现跟踪 - 固定比例+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3月收益率1.20%,2006年3月至今年化收益率11.92%,最大回撤9.06%[24][27] - 波动率控制+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3月收益率1.72%,2006年3月至今年化收益率9.33%[28] - 风险平价+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3月收益率1.18%,2006年3月至今年化收益率9.66%[28] 宏观指标与技术指标相关性 - 宏观信号与技术信号平均相关系数为0.17,两者得分加总后权益资产得分最高(相关系数13.58%),工业品次之(26.51%)[19][20] 月度观点汇总 - 权益:宏观利多+技术面资金流入,看多[21] - 债券:宏观利多+技术面趋势向下,看多[21] - 工业品:宏观利多+技术面趋势向下,看平[21] - 黄金:宏观利多+技术面趋势向上,看多[21]
【广发金工】AI识图关注红利低波(20250330)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3-30 12:51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最近5个交易日科创50指数跌1.29%,创业板指跌1.12%,大盘价值涨0.28%,大盘成长涨0.04%,上证50涨0.16%,国证2000代表的小盘跌2.98% [1] - 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市场表现靠前,计算机、国防军工表现靠后 [1]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指标在2024/01/19达到4.11%,为2016年以来第五次超过4%,截至2025/03/28回落至3.69%,两倍标准差边界为4.72% [1] 估值水平与技术分析 - 截至2025/03/28,中证全指PETTM分位数53%,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为58%、48%,创业板指接近14%,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为33%、38% [2] - 深100指数技术面呈现3年周期规律,2012/2015/2018/2021年熊市下行幅度40%-45%,2021年一季度开始的调整时间与空间已较充分 [2] -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当前配置主题为建筑材料、红利低波等板块 [2][9] 资金交易数据 - 最近5个交易日ETF资金流入162亿元,融资盘减少约248亿元,两市日均成交12346亿元 [3] 量化模型应用 - 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标准化价量图表建模,将学习特征映射至行业主题板块,如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等 [8][9] 指数与板块跟踪 - 重点跟踪指数包括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931009.CSI)、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h30269.CSI)、中证钢铁指数(930606.CSI)等 [9]
择时雷达六面图:估值面略有弱化
国盛证券· 2025-03-16 23:2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择时雷达六面图** - **模型构建思路**:从流动性、经济面、估值面、资金面、技术面、拥挤度六个维度选取21个指标,综合生成[-1,1]之间的择时分数,反映市场中性或偏多/偏空信号[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指标分类**:将指标分为四大类——"估值性价比"、"宏观基本面"、"资金&趋势"、"拥挤度&反转"。 2. **标准化处理**:对单指标计算zscore或分位数,截尾后标准化到±1区间。 3. **综合打分**:加权汇总各维度得分,生成综合择时分数[1][5][6]。 - **模型评价**:多维视角覆盖市场关键驱动因素,但依赖历史数据假设,需动态调整参数[1][5]。 2. **因子名称:货币方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货币政策利率与短端市场利率的变化方向判断货币宽松/收紧[1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央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如DR007)90天前的平均变化方向,若>0为宽松(分数=1),<0为收紧(分数=-1)[11][13]。 3. **因子名称:货币强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短端利率偏离政策利率的程度,反映货币环境松紧[14][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偏离度 = \frac{DR007}{7天逆回购利率} - 1$$ 平滑后计算zscore,若<-1.5倍标准差则未来120日分数=1,>1.5倍标准差则分数=-1[14][16]。 4. **因子名称:信用方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中长期贷款同比变化判断信用扩张/收缩[17][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中长期贷款过去12个月增量的同比,若较三个月前上升则分数=1,反之=-1[17][19]。 5. **因子名称:信用强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信贷数据超预期程度[20][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信用强度因子 = \frac{新增人民币贷款 - 预期中位数}{预期标准差}$$ 若>1.5倍标准差则未来60日分数=1,<-1.5倍标准差则=-1[20][22]。 6. **因子名称:增长方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PMI同比变化判断经济增长趋势[23][2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中采与财新PMI的12月均值同比,较三个月前上升则分数=1,反之=-1[23][25]。 7. **因子名称:通胀方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CPI与PPI判断通胀下行/上行环境[28][3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通胀方向因子 = 0.5 \times CPI平滑同比 + 0.5 \times PPI原始同比$$ 若较三个月前下降则分数=1,反之=-1[28][30]。 8. **因子名称:席勒ERP** - **因子构建思路**:调整盈利波动后的股权风险溢价[34][3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席勒PE = \frac{股价}{过去6年通胀调整平均盈利}$$ $$席勒ERP = \frac{1}{席勒PE}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计算3年zscore并截尾标准化[34][36]。 9. **因子名称:可转债定价偏离度**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转债估值偏离度捕捉市场情绪[67][6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定价偏离度 = \frac{转债价格}{模型定价} - 1$$ 取负值后计算3年zscore[67][69]。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择时雷达六面图** - 综合打分:-0.21(中性偏空)[5][7] - 流动性得分:-1.00(显著看空)[7][9] - 经济面得分:0.00(无显著信号)[7][9] - 估值面得分:-0.17(中性)[7][9] - 资金面得分:0.50(显著看多)[7][9] - 技术面得分:0.00(无显著信号)[7][9] - 拥挤度得分:-0.69(显著看空)[7][9] 2. **货币方向因子**:当前分数=-1[11][13] 3. **货币强度因子**:当前分数=-1[14][16] 4. **信用方向因子**:当前分数=-1[17][19] 5. **信用强度因子**:当前分数=-1[20][22] 6. **增长方向因子**:当前分数=1[23][25] 7. **通胀方向因子**:当前分数=-1[28][30] 8. **席勒ERP**:当前分数=0.39[36][38] 9. **可转债定价偏离度**:当前分数=-0.75[67][69]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注:因子构建过程已整合至模型部分,此处不再重复) ---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因子当前分数已整合至模型回测部分)
金工三维情绪模型更新(20250220):情绪浓度下行市场分化,市场重心或随时重回TMT主线
财信证券· 2025-02-25 19:19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三维情绪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三个维度(情绪预期、情绪温度、情绪浓度)观察市场情绪面的不同频率波动,分别对应中高频、中频、低频维度的市场情绪变化[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情绪预期**:合成沪深300股指期货升贴水率和上证50ETF期权成交额PCR的倒数,通过取均值和主成分分析构建 公式: $${\hat{\mathbb{R}}}\times{\hat{\mathbb{R}}}\times{\hat{\mathbb{R}}}={\frac{{\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oplus{\hat{\mathbb{R}}}}}$$ 其中,沪深300股指期货升贴水率计算公式为: $${\text{升贴水率}} = \frac{{\text{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价格}} - {\text{沪深300指数价格}}}{{\text{沪深300指数价格}}}$$[8] - **情绪温度**:基于主力买入率(大单买入金额/沪深成交总额)计算三年滚动百分位,并进行平滑处理[12] - **情绪浓度**:计算中信三级行业体系指数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滚动窗口平滑处理后得到[16] **模型评价**:三维情绪模型能够有效捕捉市场情绪的不同频率波动,情绪浓度指标高于警戒线(0.83)时具有长期牛熊转折预示作用[1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三维情绪模型** - 情绪预期当前值(20250220):0.7696[9] - 情绪温度当前值(20250220):0.6952[13] - 情绪浓度当前值(20250220):0.6884[18]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情绪预期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市场短期情绪变化,通过股指期货升贴水率和期权成交额PCR合成[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升贴水率 - 计算上证50ETF期权成交额PCR的倒数 - 对两者取均值和主成分分析合成情绪预期指标[8] 2. **因子名称**:情绪温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市场主力资金热度变化,基于主力买入率计算[1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主力买入率(大单买入金额/沪深成交总额) - 对主力买入率进行平滑处理 - 计算三年滚动百分位得到情绪温度指标[12] 3. **因子名称**:情绪浓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市场多资产相关性变化,衡量情绪累积程度[1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中信三级行业体系指数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 对贡献率进行滚动窗口平滑处理得到情绪浓度指标[1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情绪预期因子** - 当前值(20250220):0.7696[9] 2. **情绪温度因子** - 当前值(20250220):0.6952[13] 3. **情绪浓度因子** - 当前值(20250220):0.68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