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广东博罗四会惠东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迈向“千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37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5赛迪百强县名单发布,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广东省博罗县、四会市、惠东县3县入围,分别位列第65、85、100名 [1] - 广东省自2022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通过培育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 广东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超越全省均值,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4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32:1 [4] 重点县域产业突破 - 博罗县2024年GDP达952.2亿元,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 [2] - 四会市依托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集109家企业,产业集群产值达519.5亿元 [2] - 惠东县2024年GDP为828.51亿元,制鞋业年产量超9亿双、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聚集超6000家相关企业 [2][3]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惠东制鞋业通过智能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转型高端定制,全球每4名成年女性中有1人穿着其生产的女鞋 [3] - 惠东布局绿色能源产业,中广核太平岭核电站和港口海上风电项目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广东县域形成"链主企业+特色集群+区域联动"模式,如博罗电子信息、四会金属深加工、惠东鞋业与新能源 [3][4] 产业载体与协同机制 - 广东57个县(市)布局64个省产业园、13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建立超110个产业孵化基地和"反向飞地" [5] - 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承接16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800亿元 [5] - 深圳福田与博罗共建"飞地"产业园,增城与四会合作建立科创孵化中心,实现政策叠加和产业协同 [5] 县域经济新格局 - 广东县域突破资源限制,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形成产业要素双向流动 [6] - 中心城市与县域建立创新协同分工体系,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6]
巨亏1000多亿,蔚来会倒下吗
36氪· 2025-07-23 17: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31%至68.91亿元,累计亏损破千亿元 [6][7] - 一季度车辆销量同比增18.6%至9,9393辆,但环比下降43.1% [7] - 总营收同比增21.5%至120347亿元,环比降38.9% [7] - 毛利率同比提升270bp至7.6%,但环比下降410bp [7] - 资产负债率升至92.55%,远超行业70%警戒线 [8] 市场竞争与销量 - 6月交付量创新高达24000台,二季度环比增71.2%至72000台 [20][21] - 乐道品牌6月交付6400台,萤火虫交付3900台,但月均销量距2万辆规模化门槛仍有差距 [20][24] - 长三角部分区域市场份额超越宝马,但江西、东北等地销量仅为宝马10% [26] - 2024年全年销量约20万辆,低于宝马在华71万辆(含纯电车型) [26][29] 战略与技术路线 - 坚持换电模式8年,已投入近百亿元建设超3000座换电站 [44] - 换电模式面临增程式混动(续航1200公里)和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双重冲击 [33][35] - 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拟以不超过25亿元入股蔚来能源 [48] - 多品牌战略覆盖高端(蔚来)、家庭(乐道)、精品小车(萤火虫)市场 [20] 经营挑战 - 需实现月销5万辆且毛利率17%-18%才能达成四季度盈利目标 [20] - 换电站单座成本超百万,但日均订单不足导致回收困难 [29][45] - 研发累计投入600亿元,但全栈自研模式缺乏规模效应 [8][10] - 供应商账期承诺缩短至60天,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9] 行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恢复5%税率 [61]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规模化竞争成为存活关键 [17][25] - 小米SU7上市首小时订单达29万辆,理想L6/L8等竞品密集上市 [12]
央视财经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市场份额再提升
国家能源局· 2025-07-23 17:00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态势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实现40%以上的高位增长 [1]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9] 消费者需求变化 - 续航和充电焦虑问题逐渐缓解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提高 [1] - 消费者因续航里程提升和充电便利性更愿意选购新能源汽车 [3][7] 充电基础设施进展 - 800伏高压液冷超充充电桩可实现650公里续航车型半小时内充满 [7] - 全国已建成充电桩1281.8万个 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量产应用 [9] 车企动态 - 某车企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85% 加速布局超快充网络 [9] - 车企生产工厂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加 [9] 产品技术升级 - 当前新能源汽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500公里 [9] - 大功率快充桩投入使用 提升充电效率 [5][7]
乐道L90杀入大型纯电SUV赛道 蔚来打响“关键一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16:57
乐道L90产品发布 - 乐道L90预售价格为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19.39万元起,将新能源大型SUV价格拉到20万元以下 [2] - 乐道L90将于7月底正式上市,8月1日开启交付 [2] - 乐道L90整车重量低至2250千克,后电机仅79千克,轻量化设计带来成本优势 [4] - 乐道L90共享蔚来充换电体系,截至7月19日蔚来已建设8079座充换电站(3405座换电站+4674座充电站) [5] 产品定位与技术创新 - 乐道L90定位为"革新之作",通过36项高效集成设计解决大三排SUV空间痛点 [3] - 产品研发采用蔚来体系内复用策略(座椅、电驱等),控制成本同时保证竞争力 [5] - 智能驾驶研发与蔚来共享团队和底层技术,未来可实现数据功能闭环体系快速应用 [4] - 研发投入60%用于芯片/操作系统/电池材料等基础技术,40%用于车型研发 [6] 市场战略与销售表现 - 公司明确四季度单季度盈利目标,推进"全员经营组织变革",强调ROI管理 [2][7] -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20万元以上市场纯电销量同比增长18.3%,增程同比下降7.5% [6] - 2023年二季度三大品牌合计交付新车72056台(环比增长71.2%),上半年累计交付114150台(同比增长30.6%) [7] - 下半年20-50万元价格区间将有多款纯电SUV密集上市,纯电替代增程趋势加速 [6] 商业模式与财务策略 - 采用电池租用模式降低购车门槛(19.39万元起),同时保持产品毛利 [2][5] - 研发支出全额计入当期费用,采用三地上市要求的谨慎财务原则 [7] - 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车成本,实现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 [4]
瑞达期货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0723
瑞达期货· 2025-07-23 16: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基本面或处于产业预期有所修复但实际仍偏弱状态,产业库存积累,需更多有效需求拉动产业去库,操作建议轻仓震荡交易,注意控制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收盘价69,380元/吨,环比下降3500元;前20名净持仓-158,571手,环比下降10064手 [2] - 主力合约持仓量362,054手,环比下降49584手;近远月合约价差700元/吨,环比下降300元 [2] - 广期所仓单10,089手/吨,环比增加120手 [2]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0,450元/吨,环比增加1350元;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68,800元/吨,环比增加1350元 [2]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1,070元/吨,环比增加4850元 [2] 上游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730美元/吨,环比持平;磷锂铝石平均价6,325元/吨,环比持平 [2] - 锂云母(2 - 2.5%)平均价1,912元/吨,环比增加34元 [2] 产业情况 - 碳酸锂产量44,100吨,环比增加2000吨;进口量17,697.62吨,环比下降3448.16吨 [2] - 出口量429.65吨,环比增加142.92吨;企业开工率52%,环比增加5% [2] - 动力电池产量129,200MWh,环比增加5700MWh [2] - 锰酸锂29,000元/吨,六氟磷酸锂4.93万元/吨,钴酸锂222,000元/吨,三元材料(811型)144,000元/吨,三元材料(622动力型)119,000元/吨,价格均环比持平 [2] 下游及应用情况 - 三元材料(523单晶型)124,000元/吨,价格环比持平;三元正极材料开工率51%,环比下降4% [2] - 磷酸铁锂3.05万元/吨,价格环比持平;磷酸铁锂正极开工率52%,环比增加3%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1,268,000辆,环比下降2000辆;当月销量1,329,000辆,环比增加22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累销渗透率44.32%,环比增加0.33%;累计销量6,937,000辆,环比增加1993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出口量20.5万辆,环比下降0.7万辆;累计出口量106万辆,环比增加45.5万辆 [2] - 标的20日均波动率30.13%,环比增加8.24%;40日均波动率26.36%,环比增加3.61% [2] 期权情况 - 认购总持仓193,954张,环比下降1039张;认沽总持仓92,722张,环比增加3525张 [2] - 总持仓沽购比47.81%,环比增加2.0625%;平值IV隐含波动率0.39%,环比增加0.0457% [2] 行业消息 - 2025年上半年津巴布韦锂辉石精矿出口量同比增长30%,上半年出口量为586197吨,去年同期为451824吨 [2] - 2025年6月锂辉石进口总量约57.6万吨,环比减少4.8%,折合4.64万吨LCE,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及南非为进口主力国 [2] - 2025年6月我国碳酸锂进口总量约17698吨,环比减少16%,同比减少10%;出口量430吨,环比增加50%,同比减少14% [2] 观点总结 - 盘面走势碳酸锂主力合约震荡下行,持仓量环比减少,现货升水,基差走强 [2] - 基本面原料端受矿端整改消息影响,碳酸锂供给预期修复,期货盘面有套保机会,锂矿端价格跟涨 [2] - 供给端因上游矿端整改,碳酸锂供给量或收减;需求端下游以刚需消费为主,对高价锂接受度低,现货市场成交清淡 [2] - 库存方面需求端疲软,实际产业库存仍处高位并小幅积累 [2] - 期权市场认购持仓占优势,情绪偏多头,隐含波动率略升 [2] - 技术面60分钟MACD双线位于0轴上方,绿柱走扩 [2]
6月新能源轻客销2.4万辆渗透率超61%!五菱/远程争冠 大通/江铃翻倍涨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23 14:58
新能源轻客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6月新能源轻客销量2.43万辆,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10%,年内销量仅次于3月的2.54万辆(史上第三高)[4][6][7] - 2025年1-6月累计销量12.07万辆,同比增长14%,净增长1.45万辆,完成2024年全年销量目标的49.32%[11][25] - 轻客市场新能源渗透率61.27%(6月),1-6月平均渗透率58.86%,较2024年全年提升2个百分点[9] 区域市场表现 - 广东省1-6月上牌量2.25万辆(全国占比18.68%),河南、安徽、重庆等地实现翻倍增长[13][15] - 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上牌量超1000辆,20个超2000辆,前20区域中16个实现同比增长[13][15] 技术路线与产品结构 - 纯电动车型占比99.988%,燃料电池轻客仅上牌1辆,混合动力车型不足20辆[17] 企业竞争格局 6月单月表现 - 五菱以21.98%份额(超5000辆)蝉联销冠,远程(17.33%)、长安(11.49%)分列二三位[19][23] - 大通、江铃同比分别增长155%、161%,森源汽车实现净增长[21] 1-6月累计表现 - 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2.79万辆(同比+92%),份额23.13%,同比提升9.41个百分点[27][29] - 远程、长安分列二三位,累计销量2.07万辆(+1%)、1.51万辆(+38%)[27][29] - 江铃(+83%)、贵州长江(+73%)、大通(+52%)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7][29] 行业动态与趋势 - 2024年3月起新能源轻客销量持续超2万辆/月,2025年3月创历史单月峰值2.54万辆[7] - 6月前十企业排名变动:东风重返前十,开瑞新能源、贵州长江排名上升[23]
行进中国|巨轮停靠,车城启航
人民网· 2025-07-23 14:13
新能源汽车出口 -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滚装船"深圳号"首次靠泊小漠港并运载6800余台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其中1100多台来自比亚迪深汕基地 [2] - 比亚迪"郑州号"从小漠港首航运输1064辆新能源汽车至东南亚,工厂到港口仅需5分钟车程实现"地跑"集港 [3] - 小漠港通过"工厂—港口—海外"高速通道实现零拥堵、零剐蹭的快速出口流程,车未到港手续已办妥 [3] 港口与物流优势 - 小漠港具备15米水深条件可停靠全球滚装船,位于海上"高速路"入口可节省一周运输时间,已开通9条外贸航线 [3] - 港口新增两台岸桥提升作业能力,汽车出海整备中心加速建设,二期投产后年运输能力将达100万辆 [3] - 通港大道串联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出海外贸全链条,实现上下游高效衔接 [7] 比亚迪产能与布局 - 比亚迪深汕二期整车制造车间高峰日产1300辆新能源汽车,东地块产能持续释放,下半年出口或迎井喷 [4] - 比亚迪二期东西厂区占地400万平方米,3年内从荒山蜕变为连片生产基地 [6] - 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至四期相继落地深汕,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群 [7] 深汕产业生态 - 深汕已聚集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汽车等近3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7] - 区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一主三辅"产业,打造深圳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9] - 京西重工提出全链条服务中国品牌出海,参与汽车强国建设 [9] 区域经济发展 - 深汕GDP从2018年38.95亿元增长至2024年242.15亿元,年均增速35.6% [11] - 2025年一季度GDP达73.42亿元同比增长40%,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11] - 深汕从"农渔四镇"转型为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配套基建与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11]
中国经济实力:换个角度看世界第一还是第二?
搜狐财经· 2025-07-23 13:53
中国经济规模与购买力平价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已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一大国 [1] - IMF观点支持购买力平价更能反映真实经济实力 中国GDP总量跃居首位具有国际机构背书 [1][3] - 但中国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仅排全球第77名 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 凸显发展不平衡问题 [3] 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特征 - 中国发展路径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 需同时应对规模增长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突出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参与者 国产锂电池技术支撑全球需求 [6][8] - 科技领域突破显著 5G 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正重新定义国家经济实力衡量标准 [6] 产业升级与全球竞争力 - 制造业完成从低端代工到高端制造的跨越 特斯拉依赖中国供应链 宝马研发中心与中国实时协同 [8] - 深圳前海高科技企业密度达全球标杆水平 杭州移动支付生态展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6] - 产业控制力与科技创新正超越传统GDP指标 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新维度 [8] 民生需求与发展挑战 - 移动支付等"新四大发明"提升生活便利度 但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座大山"问题仍待解决 [5] - 城乡发展差距明显 北上广深与偏远山区形成强烈对比 反映人均GDP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3] - 未来经济发展需平衡规模增长与民生改善 实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实质性提升 [5][10] 未来经济衡量标准演变 - 数据流量 绿色能源效率 科研产出等新指标将逐步取代传统GDP排名逻辑 [8] - 综合考量科技力量 产业深度 市场活力的新评价体系正在形成 [8][10] - 中国经济独特发展模式不再拘泥于西方标准 更注重内生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 [10]
你眼中的新产品,竟都是科技缝合怪?
36氪· 2025-07-23 13:46
产品功能叠加现象 - 小米AI智能眼镜15天内销量突破8万副,远超内部预期,销量目标从30万副上调至50万副 [1] - 小米AI智能眼镜集成了支付、AI语音交互、AI识物、10种语言同声传译、语音转文字等多项功能,支持小米生态智能家居语音控制及与小米汽车跨端联动 [2]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功能快速进化,从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发展为自动泊车、辅助驾驶、车外放映、车内KTV、空调沙发大彩电等多功能配置 [2] - 家电行业出现微蒸烤一体机、微蒸烤炸一体机、微蒸烤炸炖一体机等多功能融合产品 [4] 功能叠加的利弊 - 功能叠加降低了用户尝试新技术的门槛,提升了产品多功能性,满足多样化需求,如厨电产品满足小户型家庭需求 [4] - 智能手机通过APP不断缝合科技功能,成为跨时代的科技飞跃 [4] - 部分功能叠加导致单个功能体验被稀释,如隐藏把手在新能源汽车上用处不大且增加故障概率 [9] - 智能马桶增加语音控制、自动翻盖、音乐播放等功能后价格倍增,但新增功能难言实用 [11] 行业现象与原因 - 厂商认知与用户需求存在错位匹配,误将"用户需要更多功能"等同于"用户需要更好体验" [7] - 市场内卷加剧导致差异化焦虑,厂商在成熟技术平台上进行功能叠加和微创新以快速推出新品 [8] - 科技迭代过程中必然出现功能缝合产品,但部分叠加功能未带来相应体验提升且价格水涨船高 [9] - 部分厂商虚构或夸大场景体验,新功能实际使用效果远低于宣传,伤害品牌及科技创新公信力 [11] 基础性创新现状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为6.91%,与主要发达国家12%~23%的比例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14] - 中国企业研发更青睐在"1"的基础上做改进与组合,而非"0到1"的创造,导致功能堆砌的路径依赖 [14] - 华为年研发投入1800亿中约600亿投向基础科学研究,腾讯投入100亿元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 [17] - 中国在AI大语言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部分基础性创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
A股商品齐冲高,关注俄乌谈判
华泰期货· 2025-07-23 1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关注A股商品走势及俄乌谈判,分析国内经济、“反内卷”交易、“对等关税”影响及商品板块 还给出商品和股指期货投资策略 需关注地缘政治等风险[1][2][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分析 - 上半年国内经济有韧性 GDP同比增5.3% 财政发力和“抢出口”支撑经济 政策迫切性下降 6月出口亮眼 社零增速放缓 投资走弱 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稳增长政策 7月22日A股和商品期货市场表现活跃[1] “反内卷”交易进展跟踪 - 7月多部门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钢铁等行业“反内卷”政策预期升温 部分商品价格回暖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将出台 需更多节能降碳细节政策推进“反内卷”交易[2] “对等关税”影响 - 美国“大漂亮”法案使财政政策转向“易松难紧” 关税收入可观 对等关税2.0开启 特朗普推进关税谈判 中美加速执行成果 多国与美谈判有不同进展 需警惕关税对情绪和需求预期的拖累[3] 商品板块关注 - 国内黑色和新能源金属板块对供给侧敏感 海外能源和有色板块受益通胀预期 黑色板块受下游需求拖累 有色板块供给受限 能源中期供给偏宽松 农产品波动有限 商品基本面偏弱 价格波动率或偏高[4] 策略 - 商品和股指期货方面 工业品逢低多配[5] 要闻 - A股三大指数创年内新高 成交1.93万亿 美国关税相关动态受关注 包括关税收入、期限、多国谈判进展等 还涉及鲍威尔相关指控 乌克兰与俄罗斯将举行谈判 伊朗铀浓缩项目及三方会谈消息[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