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电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10:55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目标到2027年初步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重点覆盖电网 新能源 煤炭 油气 水电 火电 核电等细分领域 通过应用场景赋能 关键技术攻关及政策保障措施 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安全转型 [1][3][4] 总体要求 - 以拓展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重要依托 以提升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 以推进智能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为必要支撑 以健全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为关键保障 着力提升能源系统安全可靠与灵活高效运行能力 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 [2] - 到2027年目标包括: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 发电 煤炭 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 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 易推广 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 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 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3] - 到2030年目标包括: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建立绿色 经济 安全 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 在电力智能调控 能源资源智能勘探 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 [4] 能源应用场景赋能 人工智能+电网 - 开展电力供需预测 电网智能诊断分析 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 加强电网工程智慧建设管理 [5] - 推进电网多尺度智能仿真分析 探索人工智能模型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度控制方面的应用 提升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要素安全可靠低碳运行水平 [5] - 推动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性维护 打造具备自主感知 决策 执行能力的电力设备健康管理智能体 提升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5] - 构建新能源功率预测 负荷预测 离线仿真分析 在线安全分析 极端应急处置 调度辅助决策等智能化应用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6] 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 分布式储能 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 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 [7] -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应用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 [7] - 推动人工智能在零碳园区 智能微电网 算电协同中的应用 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 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7] - 虚拟电厂运营商平台实现大规模灵活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 智慧交易决策 绿氢生产工艺实现电解制氢-储氢-用氢全链条智能调控 园区智能降碳系统形成"碳-能-费"智能协同模式 [8] 人工智能+新能源 - 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预测 电力市场 场站智慧运营 新能源规划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应用 推动复杂场景及转折性天气下功率预测大模型发展 [9] - 打造"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智能运维"一体化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 全力支撑新能源稳定供给 [10] - 构建多时空尺度气象预报服务体系 实现新能源功率精准预测 利用大模型 声纹检测 遥感等技术提升偏远地区场站智能运维效率 [11] 人工智能+水电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提升水电工程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 [12]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水文模型 气象模型 大规模水库调度技术融合 提升气象 水文双向耦合预测精度 [12] - 推动知识图谱 大模型 智能体等技术融入新一代水电智慧运营大脑 形成智慧运维与精益检修智能化解决方案 [12] - 基于流域气象水文双向耦合预测大模型构建洪旱极端事件风险量化工具 提升气象水文预报精度和预见期 [13] 人工智能+火电 - 在燃料管控 生产运行优化与智能控制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业务场景协同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及技术创新 [14] - 加快火电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 推动火电运行控制系统智能化发展和应用 提升火电关键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测及健康管理能力 [14] - 基于大模型实现燃料数量 质量智能检测和管控 生产运行优化实现燃料掺配 运行优化 智能灵活调峰等核心业务场景智能化升级 [15][16] 人工智能+核电 - 构建核电安全预警 电站运行事件智能溯源分析 应急响应的智能辅助支持系统 开展核工业特种运维机器人技术攻关 [16] - 推动核电人工智能小模型及专业大模型研发 提升机组性能智能诊断和优化能力 拓展高危场景机器人作业范围与深度 [17]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研发等离子体位形实时预测-磁约束参数自适应调控智能模型 [17] 人工智能+煤炭 - 聚焦地质勘探 煤矿采掘 煤炭洗选 生产调度等典型场景 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 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 [18] - 基于煤矿专业大模型构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数据库 实现矿井地质信息全过程动态协同管理和预警 [19] - 推进大模型模拟爆破参数与穿爆作业融合 实现采-运-排生产系统内设备常态化远控或自主作业 提升露天煤矿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 [19] 人工智能+油气 - 推动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 开发方案智能优化 钻井压裂等作业参数智能调整 炼化装置智能运行 管网运行实时仿真 [20] - 加快智能钻机 机器人 无人机 智能感知系统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推动油气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建设 [20] - 构建面向地震测井处理解释的专业大模型 实现可控震源智能辅助驾驶 地震检波器埋置等机器人示范应用 [21] - 推进市场洞察预测 管网实时仿真及动态优化 实现"黑屏"智能调控 提升油气管网安全生产与保供能力 [22] 关键技术供给 - 推动开展适用能源领域的数据 算力 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聚焦数据孤岛化 算力碎片化 算法黑盒化 算力高耗能等技术瓶颈 [23] - 夯实数据基础:推动数据智能标注 智能增强 数据合成等技术应用 推进能源数据分类分级技术 隐私计算技术研发 [23] - 强化算力支撑:开展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 任务智能编排 存算网一体化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 构建算力 电力深度融合的算电协同发展机制 [23]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推动模型算法 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 可解释性 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研究 [23][24] - 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瓶颈 研究柔性直流供电 模块化小型堆等能源供给技术 鼓励数据中心液冷技术 废热回收等高效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 [24] 保障措施 - 强化组织实施: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统筹衔接相关规划 做好要素保障 探索构建安全治理体系 [25] - 推动协同创新:推动建设一批行业研发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25] - 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加快编制能源数据治理 多元异构算力融合 典型场景设计等技术标准规范 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 [25] - 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一批可复制 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 鼓励开展跨领域 跨行业典型场景示范 [26] - 加大支持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带动作用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应用 [26] - 完善人才培育生态:鼓励能源企业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重点培养具备能源系统知识 人工智能算法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6]
公用事业AI带动数据中心景气向上,电力需求有多少?
天风证券· 2025-09-08 10: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AI带动数据中心景气度向上 电力需求快速增长[3][4]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048亿元 标准机架规模突破1000万架 双双同比增长超20%[2][25] - DeepSeek带动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上架率显著上升 环京和长三角区域算力中心或率先实现供需反转[3][88]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2030年将达945TWh 较2024年增长一倍以上 2024-2030年复合增速约15%[4][101] - 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2030年预计达3000-700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2.3%-5.3% 2024-2030年复合增速10.4%-27.1%[4][108] - 需求和能源矛盾倒逼算力绿色化变革 包括算力设备高效化 算力载体节能化 算能协同清洁化和算用协同赋能[4][111]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进度 -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历经网络中心 IT中心 云中心和算力中心四个阶段 2020年后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引擎[9][13][17] - 2023年全球数据总产量129.3ZB 过去五年平均增速超25% 预计2028年达384.6ZB 较2023年翻近3倍[24] - 2023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1397EFlops 同比增54% 其中智能算力规模875EFlops 同比增94% 占比63%[24] - 中国数据中心呈现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布局 2023年机架区域分布京津冀21.5% 长三角24.5% 其他六大枢纽25.5% 非枢纽节点28.5%[32][34] - 2023年签约情况呈现东热西冷特征 华北 华东和华南地区签约率和服务费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地区[38] - 2023年算力行业应用互联网占比46.3% 政务21.3% 金融11.3%[41] - 2023年中国在用算力中心平均PUE1.48 较2022年1.52改善 超大型算力中心平均PUE1.33 大型1.43[45] - 2024年全国算力中心PUE降至1.46[45] 数据中心景气度变化 - 2020-2023年受投资热潮和需求放缓影响 数据中心服务费和上架率承压 2023年末中国内地运营中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56.4%[53][56] - 2020-2023年上海平均机柜租赁服务费累计下降约20%[56] - 2022-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金额回落[59] - 2023年底全球多数成熟市场数据中心空置率跌破10% 核心区域低于5%[3][74] - 2023年北美主要数据中心租赁市场250-500KW需求平均月服务费同比涨18.6% 达163.44美元每月每KW[75] - 2025年1月DeepSeek发布 7天增长1亿用户[80] - 万国数据2025Q1和2025Q2数据中心上架率分别为75.7%和77.5% 创2022年以来新高[84] - 2024年末全国第三方算力中心上架率69% 灼识咨询预计环京地区2025年上架率突破80% 长三角2026年超80%[88] 电力需求预测 - 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运营总成本50%-60% 互联网类终端客户项目占比高达70%-80%[95] - 训练一次GPT-3模型耗电量约19万度 10万GPU集群年耗电量近16亿度[100]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415TWh 占全球电力需求1.5%[101] - 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较2024年增长约240TWh(增130%) 中国增长约175TWh(增170%) 欧洲增长超45TWh(增70%) 日本增长约15TWh(增80%)[101]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166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1.68%[104] 算力绿色化变革 - 绿色算力发展框架包括算力设备高效化 算力载体节能化 算能协同清洁化和算用协同赋能[111][113] - 算力设备绿色化核心指征IT设备能耗 算效(CE) 存效(SE)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相比八年前Pascal芯片AI算力提升1000倍 能耗下降350倍[114] - 算力载体绿色化核心指征电能使用效率(PUE) 水资源利用率(WUE) 2024年底中国超140个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达4A级以上[116] - 算能协同绿色化核心指征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数据中心绿电绿证采购应用量 中国数据中心超过80%绿电消费通过市场化采购实现 自发自用清洁能源占比不足2%[122] - 算用协同绿色化案例包括镇海炼化采用5G+AI视觉检测使VOCs排放量下降37% 海尔冰箱工厂通过数字孪生优化发泡工艺使单台产品能耗降低19%[12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 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商 核电运营商 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和液冷设备等相关公司[5][132]
两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能源网· 2025-09-08 10:32
总体目标 -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 [1][5] - 到2027年初步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 挖掘十个以上重点示范项目 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 [4] - 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 [1][5] 人工智能+电网 - 开展电力供需预测 电网智能诊断分析 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 加强电网工程智慧建设管理 [6] - 推进电网多尺度智能仿真分析 探索人工智能模型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度控制应用 提升源网荷储全要素安全运行水平 [6] - 推动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性维护 打造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电力设备健康管理智能体 [6] - 构建新能源功率预测 负荷预测 离线仿真分析 在线安全分析 调度辅助决策等智能化应用 [7] 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 分布式储能 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应用 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能力 [8] -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及全生命周期安全应用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 [8] - 推动人工智能在零碳园区 智能微电网 算电协同应用 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 [8] - 虚拟电厂实现大规模灵活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 智慧交易决策 [9] 人工智能+新能源 - 加快高精度功率预测 电力市场 场站智慧运营等方向人工智能应用 推动复杂场景功率预测大模型发展 [11] - 打造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智能运维一体化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 [11] - 构建多时空尺度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气象-功率非线性关系算法大模型 实现新能源功率精准预测 [12] - 利用大模型声纹检测遥感机器人等技术装备 提升偏远地区场站设备巡检效率 [12] 人工智能+水电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应用 提升水电工程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 [13]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水文模型气象模型融合 提升气象水文双向耦合预测精度 [13] - 推动知识图谱大模型智能体等技术融入水电智慧运营大脑 [13][14] - 基于流域气象水文双向耦合预测大模型 构建洪旱极端事件风险量化工具 [15] 人工智能+火电 - 在燃料管控 生产运行优化与智能控制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开展人工智能赋能 [16] - 基于大模型实现燃料掺配 运行优化 智能灵活调峰 安全智能管控等业务智能化升级 [18] - 通过对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等关键设备多类型数据实时监测 实现设备状态全景监测健康量化评估 [18] 人工智能+核电 - 构建核电安全预警 电站运行事件智能溯源分析 应急响应智能辅助支持系统 [18] - 开展核工业特种运维机器人技术攻关 推动核电系统自动启停技术升级 [18]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研发等离子体位形实时预测智能模型 [19] 人工智能+煤炭 - 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 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 [20] - 通过多模态感知设备群协同控制 实现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自主运行 掘进工作面高效协同 [21] - 推进矿用卡车无人驾驶规模化运行 提升露天煤矿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 [21] 人工智能+油气 - 推动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 开发方案智能优化 钻井压裂作业参数智能调整 [22] - 加快智能钻机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22] - 推进地面工程智能设计 钻井参数智能优化 录井实时智能判层 实现井控机器人示范应用 [24] 技术支撑体系 - 推动数据智能标注智能增强数据合成等技术应用 推进能源数据分类分级技术研发 [26] - 开展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 任务智能编排 存算网一体化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 [26] -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性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研究 深化机器视觉多模态时序预测应用 [27] 实施保障 - 推动建设一批行业研发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 [28] - 加快编制能源数据治理 多元异构算力融合 典型场景设计等技术标准规范 [28] - 组织开展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遴选可复制易推广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 [29] - 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带动作用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能源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29]
两部门:推动人工智能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V2G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应用
核心观点 - 国家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到2027年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深度应用和十个以上重点示范项目[3][11] - 到2030年实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算力电力协同机制和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平台[12] - 重点加快人工智能在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领域的应用场景赋能[13][17][20][23][26][29][32][36] 人工智能+电网 - 开展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分析和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 提升源网荷储全要素安全可靠低碳运行水平[13] - 构建新能源功率预测、负荷预测、调度辅助决策和市场出清运筹优化等智能化应用 完善新一代智能调控技术支持体系[16] - 推进配电网实时感知、风险分析和智能决策技术应用 加强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16] 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和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 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17] -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 实现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与电解装置柔性负荷的毫秒级匹配[19] - 构建园区智能降碳协同控制系统 形成碳-能-费智能协同模式 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充电桩功率及设备启停时序[19] 人工智能+新能源 - 加快高精度功率预测、电力市场和场站智慧运营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应用 推动复杂场景及转折性天气下功率预测大模型发展[20] - 构建多时空尺度气象预报为核心的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气象-功率非线性关系精准挖掘的多场景多周期算法大模型[22] - 利用大模型、声纹检测和遥感等技术装备 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和多系统智能联动 提升偏远地区场站设备巡检效率[22] 人工智能+水电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提升水电工程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23] - 基于流域气象水文双向耦合预测大模型 构建洪旱极端事件风险量化工具 提升气象水文预报精度和预见期[25] - 推动水电关键设备实现状态全息监测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实现运维知识结构化管理与智能辅助决策系统[25] 人工智能+火电 - 在燃料管控、生产运行优化与智能控制等业务场景协同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及技术创新[26] - 基于燃料市场价格波动、库存量和煤质分析等多维度数据 实现燃料数量、质量等智能检测和智能管控[28] - 通过对汽轮机、发电机和锅炉等关键设备多类型数据进行实时状态监测 实现设备健康量化评估和隐患识别与故障预警[29] 人工智能+核电 - 构建核电安全预警、电站运行事件智能溯源分析和应急响应的智能辅助支持系统[29]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核电系统智能监测、预警、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 提升关键设备、系统及机组的一键启停能力[31]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智能化控制[31] 人工智能+煤炭 - 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 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 稳步推进减人、增安、提效[32] - 通过多模态感知和设备群协同控制 驱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设备群智能截割和自主决策 大幅提升采掘效率和安全水平[34] - 实时动态预测煤炭灰分、硫分和挥发分等关键指标 优化调节选煤生产工艺参数 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稳定率[35] 人工智能+油气 - 推动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开发方案智能优化和钻井压裂等作业参数智能调整[36] - 研发油气开发数据与知识智能化技术和专业大模型 打造大模型驱动的协同研究与生产管理决策平台[38] - 推进市场洞察预测、管网实时仿真及动态优化和高效智能站库运行 实现黑屏智能调控[38] 技术支撑体系 - 推动开展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包括数据智能标注、智能增强和数据合成等技术应用[40] - 开展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任务智能编排和存算网一体化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 提升智算服务水平[40] -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性和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的研究 深化机器视觉、多模态和时序预测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应用[41] 实施保障机制 - 推动建设一批行业研发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建设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43] - 加快编制能源数据治理、多元异构算力融合和典型场景设计等技术标准规范 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43] -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应用[44]
招商证券:中报后业绩上修集中在医药、TMT和中高端制造等
格隆汇· 2025-09-07 09:09
中报业绩盈利上修行业分布 - 医药行业中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原料药等细分领域出现盈利上修 [1] - TMT行业中数字芯片设计、IT服务Ⅲ、垂直应用软件、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游戏Ⅲ、印制电路板、模拟芯片设计等细分领域出现盈利上修 [1] - 中高端制造业中底盘与发动机系统、其他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航空装备Ⅲ、锂电池等细分领域出现盈利上修 [1] - 证券、铜、农药、其他化学制品、火电等行业同样出现盈利上修 [1]
招商证券:中报后业绩上修集中在医药、TMT 和中高端制造等
新浪财经· 2025-09-07 08:57
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盈利上修行业分布 - 医药行业盈利上修集中在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和原料药子领域 [1] - TMT行业盈利上修集中在数字芯片设计、IT服务Ⅲ、垂直应用软件、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游戏Ⅲ、印制电路板和模拟芯片设计子领域 [1] - 中高端制造行业盈利上修集中在底盘与发动机系统、其他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航空装备Ⅲ和锂电池子领域 [1] - 证券、铜、农药、其他化学制品和火电行业同样出现盈利上修 [1]
交银成长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1.61亿元 净值增长率10.32%
搜狐财经· 2025-09-05 18:58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1.61亿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4232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10.32%,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17.19亿元 [2]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37.05%,近三年增长率为-14.21% [5] - 近三个月净值增长率9.29%(同类排名159/182),近半年18.99%(84/182),近一年37.05%(119/181) [5] - 近三年夏普比率-0.1226(同类排名120/174) [25] 估值水平 - 持股加权市盈率26.54倍(同类均值29.05倍),市净率2.08倍(同类均值2.22倍),市销率1.63倍(同类均值1.85倍) [10] - 三项估值指标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10] 成长性指标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02%,净利润同比增长率0.49% [17]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8% [17] 风险控制 - 近三年最大回撤43.69%(同类排名37/172),单季度最大回撤22.75%出现在2022年一季度 [27]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6.32%(同类平均87.22%),2025年一季度末最高仓位93.17% [30] 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长期超过60%,期末重仓股包括洪都航空、航发动力等军工及电力行业龙头 [39] - 最近半年换手率51.56%,持续三年低于同类均值 [37] 投资者结构 - 基金持有人4.17万户,合计持有3.73亿份 [34] - 机构持有占比0.06%,个人投资者占比99.94%,管理人员工持有0.02% [34] 投资策略 - 持续看好科技强国和周边外交相关行业,重点配置军贸、无人机及火电行业龙头 [2] - 基金管理人认为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国内政策储备充足且托底意愿明显 [2]
9月5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9-05 18:19
股东减持 - 华银电力股东湖南能源拟减持不超过2031.12万股,占总股本1% [1] - 冠豪高新股东粤创投拟减持不超过1750.28万股,占总股本1% [9] - 康辰药业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478.07万股,占总股本3% [23] - 嘉和美康股东弘云久康拟减持不超过137.59万股,占总股本1% [35] - 拱东医疗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61.48万股,占总股本3% [44] - 国光连锁实控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501.2万股,占总股本2.99% [48] - 长飞光纤股东长江通信拟减持不超过110万股,占总股本0.15% [39] 经营数据 - 安凯客车8月客车产量1012辆同比增长68.06%,销量773辆同比增长46.95%,其中大型客车销量同比增长164.26% [1] - 东瑞股份8月销售生猪9.48万头,销售收入1.60亿元环比下降5.48%,商品猪销售均价15.86元/公斤环比下降2.02% [3] - 正虹科技8月销售生猪1.68万头同比增长63.31%,销售收入2286.55万元同比增长21.14%,1-8月累计销售生猪9.61万头同比增长87.18%,累计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34.80% [14] - 傲农生物8月生猪销售量15.01万头同比增长26.84%,生猪存栏60.51万头同比增长19.39% [18] - 天域生物8月销售生猪2.6万头同比增长2.04%,销售收入2984.23万元同比下降53.32%,1-8月累计销售生猪24.74万头同比增长17.77%,累计销售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0.05% [26] - 宇通客车8月汽车销量4260辆同比增长16.78%,1-8月累计销量28800辆同比增长4.51% [40] 药品注册获批 - 联环药业法莫替丁注射液获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1][2] - ST葫芦娃头孢地尼胶囊获药品注册证书,为第3代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 [6][7] - 吉林敖东控股子公司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获药品注册证书,有效期24个月 [15][16][17] 政府补助与补贴 - 云南能投子公司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3.09亿元,2025年度累计获得5.91亿元 [12][13] - 中再资环子公司获政府补助1275万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10.13% [26] - 晶科科技8月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6.46亿元,1-8月累计收到8.91亿元同比增长248%,占2024年全年补贴资金的166% [41][42] 项目与合作协议 - 天成自控子公司获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2026年4月量产,生命周期3年,配套总量15.3万辆 [5] - 华康洁净预中标医疗服务建设工程项目,中标价1.31亿元,工期150日历天 [29] - 北京利尔与商汤科技、曦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AI算力合作、工业制造与决策AI垂直模型开发等 [43] 融资与增资 - 河钢股份获准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券,批复24个月内有效 [10] - 广发证券截至2025年8月31日借款余额4460.12亿元,累计新增借款529.81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34.61% [50] - 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租拟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30亿元 [51] - 建投能源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31亿股股票获控股股东批复 [54] 股份回购与增持 - 星德胜拟以1500-3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39元/股,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20] - 上海莱士部分高管计划6个月内合计增持不低于600万元股份 [55] 子公司设立 - 粤桂股份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粤桂晶源矿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拓展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 [30][31] - 吉峰科技拟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吉峰航空科技,作为低空产业投资运营平台 [53] 人事变动 - 九强生物副董事长、总经理梁红军辞职,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 [8] - 岳阳林纸董事长叶蒙辞职 [22] - 长春一东董事兼总经理刘晓东辞职,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 [25] - 中船科技董事长吴兴旺辞职 [28] - 百胜智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丽君辞职,副总经理代行职责 [32] 其他重大事项 - 中环海陆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复牌 [46] - 朗姿股份子公司需补缴税款2227.09万元,包括所得税1653.14万元和增值税及附加税573.95万元 [48] - 文灿股份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部分厂房、设备和存货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55] - 江苏舜天证券简称9月10日起变更为"苏豪时尚" [34] - 国芯科技汽车电子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CBC2100B内测成功 [49] - 恒瑞医药及子公司两款药物获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37][38]
火电盈利整体修复,水电平稳增长,静待后续绿电政策催化
华创证券· 2025-09-05 15:48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火电盈利整体修复 主要受益于煤价下行推动成本端优化 [5][8][14] - 水电业绩平稳增长 部分流域来水改善驱动盈利提升 [5][27][32] - 核电短期业绩承压但远期成长空间广阔 2025年新增机组落地明确成长性 [5][41][42][54] - 绿电板块海风成长可期而传统绿电仍有压力 政策催化或推动行业秩序重建 [5][67][75][78] - 投资建议重点把握绿电政策催化预期和火电盈利修复机会 [5][80][81] 火电板块 - 2025H1火电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 建投能源(+157.96%)、京能电力(+116.63%)、大唐发电(+47.35%)表现突出 [8][10] - 2025Q2火电公司业绩持续改善 建投能源(+374.71%)、京能电力(+102.65%)、赣能股份(+81.47%)增速显著 [11][12] - 煤炭价格显著下降 2025H1秦皇岛Q5500均价675元/吨同比下降23% 2025Q2均价631元/吨同比下降26% [14] - 后市煤价持续下行可能带来超额利润 8月29日秦皇岛Q5500价格69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6% [17][18] 水电板块 - 2025H1水电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闽东电力(+32.96%)、甘肃能源(+16.87%)、长江电力(+14.86%)领先 [27][33] - 分红意愿提升 韶能股份(3.77%)、长江电力(3.37%)、桂冠电力(3.23%)股息率超3% [32][35] - 来水情况改善 8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162米同比上升6% [35][38] - 市场风格转变 2025年二季度十年期国债利率回升影响资产配置逻辑 [39][40] 核电板块 - 短期业绩承压 2025H1中国广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3% 中国核电同比下降3.7% [41][42] - 分红比例保持稳定 中国广核和中国核电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44.36%和41.78% [52][53] - 远期成长潜力较大 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达120GW 2025年核准10台机组总投资超2000亿元 [54][56] 绿电板块 海风 - 2025H1业绩波动 福能股份(+12.48%)正增长 江苏新能(-3.62%)和中闽能源(-8.07%)下滑 [59][63] - 处于成长周期起点 2024年海风装机42GW仅占全国总装机的1.2% [67][70] - 政策催化强劲 多省出台海洋经济发展文件 江苏、上海、山东、广西等地积极推进海风建设 [68][71] 传统绿电 - 2025H1业绩分化 晶科科技(+39.76%)和中绿电(+33.06%)增长 三峡能源(-5.48%)和龙源电力(-13.79%)承压 [72][73] - 136号文推动全面市场化 增量项目电价可能低于存量项目 [75][76] - 估值体系重构 ROE高的企业有望获得PB重估 [78][79] 投资建议 - 绿电板块重点推荐福建海风运营商中闽能源和福能股份 建议关注申能股份、江苏新能、浙江新能等 [5][80][84] - 火电板块关注华电国际、华能国际等央企 以及皖能电力、浙能电力等区域性企业 [5][81] - 水电板块推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国投电力、川投能源等优质资产 [5][82] - 核电板块建议关注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的长期价值 [5][83]
上半年水火业绩增长,7月用电量创新高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3 17:06
行业盈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SW火电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431.1亿元,同比增长6.9% [1][2] - 同期水电板块归母净利润262.4亿元,同比增长10.6%,核电板块116.2亿元,同比下降10.6% [1][2] - 风电板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下降10.2%,光电板块仅8.6亿元,大幅下降37.6% [1][2] - 二季度火电归母净利润224.8亿元,同比增长5.0%,水电149.0亿元,微增0.3% [1][2] - 二季度核电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下降13.8%,风电41.0亿元,下降14.2%,光电9.0亿元,逆势增长40.0% [1][2] 用电量情况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创单月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3]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5936亿千瓦时,增长4.7% [3]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增长10.7%,居民生活用电2039亿千瓦时,大幅增长18.0% [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9%,主要受数字技术发展推动 [3] - 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高温天气直接拉动居民生活用电增长18.0% [3] 新能源装机情况 - 7月风电新增装机2.28GW,同比下降44.0%,太阳能新增装机11.04GW,下降47.6% [4] - 风电装机环比下降55.4%,太阳能环比下降23.2%,主要受抢装潮退坡影响 [4] - 截至7月末风电累计装机574.87GW,同比增长22.1%,太阳能累计装机1109.60GW,增长50.8% [4] - 风电装机占总装机比例15.6%,太阳能占比30.2%,清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4] - 2025年新能源新增装机预计达4.3-5亿千瓦,8-12月仍有153-223GW增长空间 [4] - 2025-2027年计划年均新增200GW以上新能源装机,长期成长空间明确 [4] 细分领域投资策略 - 绿电板块受能耗目标考核催化,价格结算机制使收益预期明朗,关注龙源电力、三峡能源等龙头企业 [5] - 火电板块动力煤价现反弹至688元/吨,但同比仍下跌151元/吨,建议关注市场煤敞口大且长协电价下调幅度小的企业 [5] - 水电核电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凸显红利属性,核电兼具成长性,关注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标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