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百强区GDP排名揭晓!上海浦东新区夺冠,经济实力震撼全国!
搜狐财经· 2025-07-13 00:17
中国大陆百强区经济表现 - 上海浦东新区以GDP总量17752.28亿元稳居2024年百强区榜首,金融、贸易、科技领域优势显著[1][4] - 百强区GDP门槛达1600亿元,末位区域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小城市水平[2][4] - 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北京海淀区等分别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2] 区域经济格局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百强区数量占主导,但中西部如成都武侯区、武汉江汉区等增速显著[2][3] -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表现突出,分别有16个、17个、10个区上榜[4] - 北京海淀区(12907.10亿元)、深圳南山区(9250.10亿元)、广州天河区(6514.69亿元)位列Top5[4] 重点区域经济数据 - 上海浦东新区GDP增量1027.12亿元,增速保持领先[1][4] - 北京朝阳区(8014.8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6514.69亿元)等直辖市核心区表现稳健[4] - 中西部代表区域如武汉江汉区(1615.12亿元)、成都双流区(2225.95亿元)增速超100亿元[4] 产业结构特征 - 金融中心效应显著:上海浦东新区(含上交所)、深圳南山区(含深交所)形成双核驱动[1][4] - 科技创新集群化:北京海淀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光谷开发区形成创新三角[2][4] - 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天河区、杭州余杭区(2388.93亿元)数字经济突出[2][4]
多点开花!“两区”重点园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北京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20:33
金融街重点园区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 [1]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0%,2024年达156.05万亿元,占全市70.3% [1] - 金融业三级税收2024年达4023.77亿元,占全市67.7% [1] - 金融街资产管理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1] 丽泽金融商务区跨越式发展 - 入驻企业由572家增至1300余家,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2] - 落地瑞众人寿、中信证券资管等全国性标杆项目,集聚中国通信服务、中国广电等科技龙头 [2] - 吸引易付达、路孚特、威立雅等国际领军企业,形成"金融筑基、科技赋能"格局 [2] 首钢园转型与服贸会升级 - 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 [2] - 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2024年起服贸会调整为"一址举办" [2] - 计划构建综合性会展小镇,引进头部会展组织机构及一站式服务商 [2] 房山区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聚焦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形成两业融合示范区 [3] - 新型储能领域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 氢能领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构建全产业链集群 [3]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技术产业 - 无人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7%,营收同比增长50.2% [4] - 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覆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 [4] - 依托八达岭通航机场及374平方公里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4]
四川打造100个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支撑重点产业发展 专业紧跟产业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报· 2025-07-06 09:18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 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重点专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 [4] - 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 [2][4] - 开设社会民生急需专业,如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 [2][4] - 依据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到2029年打造100个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 [2][4][5] 技工教育改革与创新 - 推行产校融合模式,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产业急需人才,如成都市技师学院新设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专业 [5] -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新增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并计划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新专业 [5] - 将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纳入办学水平评估,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适配 [5] 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 -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政府补贴性培训承训体系,包括技工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等 [6] - 到2029年年均培训人次力争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 [6] - 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6] - 支持举办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开发新职业及新兴产业赛项,以赛代评颁发职业资格 [6] 技工教育服务能力提升 - 南充技师学院建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建技工教育联盟 [6] - 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建立"大学生技师班"、"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技术技能培训平台 [6] - 通过产校融合和培训平台打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6]
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显著 多区域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7-03 20:41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 - 海淀区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 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打造"海淀模式" [3] - 海淀区推行"企业服务一网通办"和"全流程在线审批"模式 企业办事效率提升30%以上 [3] - 顺义区完成200余项重点任务 探索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 区级审批事项线上办结率超95% [3] - 顺义区建立区域一体化营商服务体系 实现"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亦庄组团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 落地首例AI监管沙盒试点 [4] - 亦庄打造全国首个商业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街区" 推动中科宇航成为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项目 [4] - 昌平生命谷集聚1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 包括昌平实验室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 [5] - 昌平区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11个 在研在审82个 创新医疗器械32个占全市超40% 全国近10% [5] - 昌平区新增科学家创办企业112家 构建"研发—生产—流通—医疗"全产业链布局 [5] 生物医药与公共服务 - 天竺综保区罕见病药品进口达37种(同比+95%) 货值217.5亿元(同比+37.7%) 占全国四成以上 [6] - 天竺综保区在全国150个综保区绩效评估中位列第2 创历史最佳成绩 [6] - 大兴区投运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入驻卡尔斯 意胜生物等企业 [6] - 大兴区建立生物制品抽样 通关时效保障机制 探索临床急需产品进口服务中心 [6] 区域协同发展 - 朝阳CBD打造金融开放标杆 海淀中关村建设AI算力高地 顺义发展临空经济全球物流枢纽 [1] - 各区形成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5] - 顺义与大兴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推进产业体系发展 [6]
沪滇招聘会:沪企收到1100余份简历,初步达成录用意向230余人
中国发展网· 2025-06-30 15:51
招聘会概况 - 沪滇联合举办"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暨"百日千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吸引5300余名应届毕业生入场应聘 [1][4] - 招聘会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多个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48家知名企业参会 [4] - 提供超过5100个优质招聘岗位,包括研发、管理、技术类岗位以及专业技能岗位 [4] 招聘会效果 - 上海企业收到1100余份简历,初步达成录用意向230余人 [5] - 云南学子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踏实肯干,是企业急需的新生力量 [4] - 直播带岗专场活动15分钟内收到70多份简历,专业背景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 [5] 招聘形式创新 - 设立上海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专区,解读落户政策、职业培训补贴、人才公寓申请等政策 [5] - 推出"沪企优岗·云上直通"直播带岗专场活动,1.7万人次进入线上直播间 [5] - 线上线下联动,扩大招聘覆盖面,为云南学子搭建"云端就业桥" [5] 沪滇劳务协作成果 - 2025年以来,上海市各级人社部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100余场 [6] - 精准推送岗位信息7万余个,帮助云南劳动力来沪稳定就业3万余人 [6] - 沪滇劳务协作机制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纽带 [6]
中山“有请”!2025年中山招商大会开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1:40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影响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车流超过2900万车次,日均8.6万车次,显著促进珠江口经济地理重塑[3] - 通道通车推动"深中同城"从蓝图变为现实,带动人货两旺的交通与经济效应[3] 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投资中山 共赢未来",吸引超20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客商参会,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5] - 采用"1+2"模式,主会场在中山,分会场设于北京和杭州,首次实现多地联动招商[4][5] -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作为支持单位参与,秘书长谭耀宗带动企业家实地考察,强化中山与香港金融网络及国际化资源的对接[3] 招商活动核心内容 - 主会场推出中山投资营商环境推介、重大平台揭牌及重点项目签约,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5] - 杭州分会场聚焦光电光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举办四场主题对接会[5] - 北京分会场发布翠湖新城合作项目、翠亨新区科技应用场景及招商政策,并完成项目签约[5] 参会企业与产业覆盖 - 参会企业包括全球跨国公司代表、本土优秀企业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企业[3][5] - 产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文旅等多元化领域,体现中山产业布局的广度与深度[5]
苏州抓住暑假黄金期开展职业培训 力争覆盖12万人次
新华日报· 2025-06-30 07:29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 -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在阳澄数谷开营 课程共6期 覆盖企业出海全链路 讲师来自谷歌大中华区新客户业务部 [1] - 苏州姚绣文化有限公司品牌部部长吴瑞博参与学习 认为训练营有助于了解海外市场 [1]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推进会召开 培训将持续至9月 目标覆盖12万人次 导向为"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1] - 培训背景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和人社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知》 [1] - 培训采取"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校企贯通 多方参与"模式 注重资源整合与协同 [2] 培训专项与补贴政策 - 推出十大专项培训 包括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乡村实用技能等 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 [2] - 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专项发布537个补贴性培训工种 其中130个为紧缺工种 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上浮30% [2] 新领域技能评价标准 - 苏州开发的5个行业评价标准通过江苏省终审 占全省63% 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领域职业 [3] 企业参与培训 - 新授牌8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其中6家由企业建设 累计建成市级基地102家 含国家级4家 [3] -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白班理论教学+夜班产线实操"模式 将员工排障率提升至90% [3] 院校资源整合 - 莱克电气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提升技师理论能力 实现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4] - 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微课程" 引入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 [4] 产教融合实践 - 苏州汇川技术与苏州市职业大学 吴中经开区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 完成4项人才标准制定 实现8门课程学分互认 [5] 多元化培训形式 - 成立3家乡村培训中心 包括相城区北太湖培训基地等 提供就近技能培训 [5] - 8名技能大师 技能冠军走进培训一线 传授实践经验与工匠精神 [5] - 成立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 整合人力资源 跨境电商等协会资源 常态化发布培训清单 [5]
最新发声:政策留有后手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2:48
国民经济运行 - 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1] -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环比加快1.3个百分点,1-5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1] -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环比加快,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新动能持续壮大[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0.61%,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环比加快0.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1]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达191947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1] 房地产市场 - 房地产市场继续朝止跌回稳方向迈进,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降幅收窄,商品房库存连续三个月减少[3] - 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3.8%,降幅与1-4月持平,部分一二线城市交易活跃[3] - 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环比收窄0.4、0.4和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降幅收窄0.5、0.4和0.5个百分点[3] - 5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减少715万平方米[3] 宏观政策 - 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2] - 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留有后手,可根据形势动态调整以稳定经济运行[5][6]
更好发挥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再升级(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5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 - 意见是2020年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升级版 旨在巩固已有成果并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 试点实施近5年已形成全国可复制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经验 新政策将进一步强化深圳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1] 四大核心改革举措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 深度融合 [2] - 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健全金融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新兴产业支持体制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2] -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动货物贸易升级 服务贸易创新 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精细化治理模式:提升民生保障 优化自然资源管理 深化司法改革 [2] 开放型经济具体措施 - 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 重点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开放平台 [2] - 构建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3] - 完善外资工作机制 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3] 省级支持与科技领域部署 - 广东省2021年以来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 近期拟再下放20项 [4] - 科技部将支持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4] 实施保障机制 - 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跟踪试点实施问题 优化改革路径 [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再升级(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3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亮点 - 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 注重经济领域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协同联动 推动产学研用集成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深度融合 [2] - 突出改革的问题导向和落地见效 聚焦高质量发展卡点和堵点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探索负面清单制度 对负面清单外成果可按比例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长期使用权 [2] - 突出改革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 在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推出探索性举措 先行适用国际贸易电子单证 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3]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产业部署 - 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将推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成群成势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4] - 实施"四个一批"策略:攻关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关键技术 探索AI辅助医疗设备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深化"千行百业+AI"应用 拓展低空物流、观光等场景 培育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4]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深圳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国城市首位 将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 [5] - 扩大制度型开放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在前海、河套等平台先行先试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领域 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 推动货物贸易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 深化跨境电商和数字人民币应用 [6] - 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 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培育国际性产业组织 [6] 改革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与地方协同联动 跟踪试点新情况 支持深圳优化实施路径 推动改革落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