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荣耀李健上任140天:动了38个核心岗位,目标重返国内前三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33
公司管理层调整 - 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 通过自我调侃缓解外界陌生感 [2] - 公司经历罕有的组织调整 涉及中国区多个关键岗位 引发外界质疑 [2] - 管理层回应质疑 强调团队拼劲十足 研发团队深夜仍在工作 [2] - 中国区38个核心岗位调整 45%负责人变更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五 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 年增长率-3% [2] - 2024年四季度份额14% 未进入前五名 主要受华为竞争压力影响 [2] - 2025年Q1市场份额13.7% 排名第六 落后于华为/vivo/小米/OPPO/苹果 [3] - 上半年行业发布59款新品 公司仅推出2款 仍维持13%市占率 [3] 战略调整与目标 - 研发部门重组 新增AIOS/AI硬件/AI平台等12个二级部门 [4] - 取消中国区KPI考核 聚焦基本功打磨 为海外市场争取时间窗口 [4] - 内部目标年底重返国内前三 [4] 海外业务进展 - 荣耀400海外预售量为前代产品2-3倍 [4] - 非洲市场Q1出货量增长283% 首次进入前五 [4] 资本运作动态 - 已完成股份制改造 聘请中介机构推进IPO筹备工作 [4] - 2024年底曾表示将适时启动上市进程 [5]
每日市场观察-20250529
财达证券· 2025-05-29 22:03
市场表现 - 5月29日周三市场小幅收跌,成交额1.03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增约100亿,行业多数下跌[1] - 5月28日市场窄幅震荡,沪指跌0.02%,深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31%[2] 资金流向 - 5月28日上证净流入45.50亿元,深证净流出2.40亿元,通信设备等板块主力资金流入居前,乘用车等板块流出居前[3] 消息面 - 2025年6月9日至2026年6月8日,中国对沙特等4国试行免签政策[4] - 1 - 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2755.0亿元与上年持平,利润总额13491.4亿元,同比降1.7%[4][5] - 2025年财政部将在港分六期发行680亿元人民币国债[5] 行业动态 - 2025年Q1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2%至3240万部,高端机型需求强劲,售价超800欧元设备占比达32%[6] - 国家数据局正研究制定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政策文件[6][7] 基金动态 - 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首破33万亿[9] - 5月28日泰康稳行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首期预计投资120亿[10]
科技资产大重估,小米的野心与筹码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 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叙事,2025年初全球对冲基金快速涌入中国股市[1] - 小米股价在5个月内涨幅超过52%,贝莱德持股比例从4.90%提升至5.06%[1][2] - 2025年Q1小米营收同比增长47.4%至111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5%,远超苹果同期11%的增速[3] 高端化战略成果 -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创历史新高,4000元及以上价位段中国市占率达9.6%[7] - 小米15 Ultra首销月销量同比增长超90%,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25%提升3.3个百分点[7] - 小米SU7 Ultra上市3天大定订单突破1.9万台,刷新中国5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纪录[9] - 定价3万元的中央空调Ultra系列上市不到两个月即完成全年销售目标[12] 生态布局优势 - 2025年Q1小米中国智能手机市占率从13%跃升至19%,超越苹果的15%[15] - 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9.44亿,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21][22] - SU7系列Q1交付75869台,空调冰箱出货量分别超110万台和88万台同比增长65%[21][23] - 构建了比特斯拉更多生活场景、比苹果更强造车能力、比谷歌更强协同性的生态体系[24]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Q1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未来5年计划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27] - 首款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亮相,集成10核CPU与16核GPU[27] - 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展现高效轻量可用的技术路径[28] 市场认可与增长预期 - 高盛看好小米AIoT全球最大生态系统,摩根士丹利视SU7 Ultra为豪车序幕开启[33] - 技术积累、产业穿透与资本验证形成共振,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33]
【小米集团(1810.HK)】智能手机出货份额重回国内第一,单季营收&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25Q1业绩点评(付天姿/黄铮)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9 21:10
1Q25业绩表现 - 公司1Q25实现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并连续两个季度营收超千亿元 [2] - Non-IFRS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5%,净利率提升至9.6%,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 手机业务 - 1Q25小米手机全球出货同比增长3%至4180万台,连续19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 [3] - 中国大陆出货市占率18.8%,同比提升4.7pct,时隔十年重回第一,中国出货同比增速40%,远超行业增速(1Q25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yoy+5%) [3] - 1Q25小米手机ASP提升至1211元,yoy+5.8%/qoq+0.7%,主要受益于国补+高ASP的国内出货占比提升 [3] - 1Q25手机业务毛利率12.4%,较4Q24的12.0%环比提升0.4pct,核心受益于海外市场产品结构改善 [3] IoT业务 - 1Q25 IoT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9%,其中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速113.8% [4] - 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5%至110+万台,冰箱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5%至88+万台,洗衣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至74+万台 [4] - 全球平板+可穿戴产品出货均有亮眼表现 [4] 互联网业务 - 1Q25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91亿元,其中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持续带动互联网业务增长 [4] - 1Q25小米互联网用户持续扩大,全球/中国大陆MAU分别7.2 /1.8亿,均再创历史新高 [4]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 1Q25该业务实现186亿元收入,毛利率提升至23.2%,实现经营亏损5亿元 [5] - 1Q25汽车交付量自4Q24的69,697辆环比提升8.9%至75,869辆 [5] - 汽车ASP由4Q24的23.4万元提升1.7%至1Q25的23.8万元,主要系ASP较高的SU7 Ultra上市+SU7车型结构改善 [5] - 截至1Q25小米汽车中国大陆销售门店已达235家 [5] - 5M25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的小米YU7系列亮相,预计7M25正式上市 [5]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530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9 21:10
策略观点 - 5月A股主要指数涨跌分化,万得全A涨幅最大,科创50跌幅最大 [3] - 行业端涨多跌少,轻工制造、综合、纺织服饰表现较好,电子、计算机、房地产、社会服务表现较差 [3] 长电科技 - 公司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布局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存储、5G通信等领域 [4] - 2024年营收结构:通讯电子44.8%、消费电子24.1%、运算电子16.2%、汽车电子7.9%、工业及医疗电子7.0% [4] - 除工业领域外,各下游应用市场收入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4] 小米集团 - 1Q25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5] - Non-IFRS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净利率提升至9.6% [5] 拼多多 - 1Q2025营业收入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2% [6] - GAAP归母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3% [6] - Non-GAAP归母净利润169.16亿元,同比下降44.7% [6] 美团-W - 1Q2025营业收入865.57亿元,同比增长18.1% [7] - 股东应占溢利100.57亿元,同比增长87.3% [7] - 经调整净利润109.49亿元,同比增长46.2% [7]
荣耀:适时启动上市,入局机器人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1:0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CEO李健提出"阿尔法战略",目标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1] - 新增AI等新产业部门并宣布进军机器人赛道,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1][6] - 内部成立新产业孵化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等五个一级部门,推动组织架构变革[9] 手机业务发展 - 推出荣耀400系列中端手机,搭载高通骁龙7Gen4/第三代骁龙8芯片,配备7200mAh电池及多项AI功能[4] - 国内市场份额从13.7%滑落至第六位,目标年底重返前三[4][5]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拉美、中东非、亚太增长超50%,东南亚增长超100%,中东非地区前4个月增长66%[5] AI与机器人布局 - 成立AIOS、AI硬件和AI平台三个一级研发部门,构建12个研发领域的技术链条[9] - 启动机器人项目,通过算法迭代和实践测试推进具身智能研发[8] - 行业层面,小米、vivo等厂商已布局机器人业务,公司加入赛道竞争[8] 产品与生态策略 - 荣耀400系列兼容苹果生态,支持与iPhone互传文件,强调不做"苹替"而追求开放共享[4] - 提出技术、产业、生态三大变革主线,认为AI将重构终端产业[7] - 手机业务面临红海竞争,需通过全场景演变和AI创新寻找蓝海机会[7] 管理团队与IPO进展 - 新高管团队集体亮相,包括CFO彭求恩、产品线总裁方飞等,体现"集体领导"模式[2]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启动上市筹备,将适时推进IPO流程[1]
重回主航道,OPPO做对了什么?
远川研究所· 2025-05-29 20:27
OPPO造芯计划与战略调整 - OPPO于2020年启动自研芯片计划"马里亚纳",先后发布NPU芯片"马里亚纳X"和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Y",下一代SoC架构设计于2022年中完成 [1] - 2023年OPPO突然终止造芯计划,主要因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萎缩导致芯片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该决策使公司获得更健康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 [1] - 造芯计划终止半年后,OPPO通过搭载联发科潮汐架构的AI手机Find X7系列迅速收复市场,2024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份额重回第三 [2] 智能手机行业变革与竞争策略 - 2017年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出货量下滑,消费者换机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26个月,行业进入零和博弈阶段 [4] -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价格战回报率下降,竞争重点转向长期竞争力构建,OPPO将造芯作为长期能力建设手段 [4] - 手机研发本质是"系统集成",需软硬件协同提升用户体验,而非单纯追求零部件自产,ASML光刻机85%零部件外购但系统集成良率达90% [4] OPPO产品创新路径与成果 - 公司采取"系统性持续迭代"创新策略,Find X8 Ultra的"LUMO凝光影像系统"需光学/影像/显示多模块协同 [6] - Find N5折叠手机通过3D打印钛合金等技术创新将厚度压缩至8.93mm,重量降至229g,首销日刷新多平台折叠屏销售记录 [7][9] - 2024年OPPO在全球6个市场600美元以上价位段份额前三,墨西哥400-500美元市场第一,平均售价仅次于苹果 [9] 科技行业失败经验与战略抉择 - SpaceX通过"快速失败快速学习"模式,星舰首次爆炸后完成超1000处改进,试飞达9次 [11][12] - 诺基亚因坚持电阻屏技术、放弃安卓联盟等系列决策错误导致转型失败,凸显战略抉择重要性 [13] - OPPO在2011年功能机转型期自担损失处理220万部库存功能机,维护供应链关系为智能机发展奠定基础 [15] 企业长期主义经营哲学 - OPPO坚持"本分"价值观,认为正确道路需不计代价坚持,错误路径需果断放弃,参考乔布斯快速修正AppStore决策案例 [17][19][21] - 公司经营保留"古典"特质:重视合作伙伴共赢、清醒认知能力边界、尊重技术发展周期 [15] - 系统性创新能力沉淀使OPPO在中高端市场建立话语权,技术实现基于对用户体验的独特洞察 [9][15]
荣耀李健上任140天:动了 38 个核心岗位,目标重返国内前三
第一财经· 2025-05-29 19:47
公司管理层调整 - 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通过幽默方式缓解外界陌生感 [1] - 公司经历4个多月组织调整,涉及中国区多个关键岗位 [1] - 新管理团队包括CMO郭锐、产品线总裁方飞、CEO李健、CFO彭求恩、销售与服务总裁王班 [3] - 中国区38个核心岗位负责人中45%发生变更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排名第五,较2023年下滑1个百分点 [3] - 2024年增长率-3%,四季度份额14%未进入前五 [3] - 2024年一季度市场份额13.7%排名第六,前五名为华为、vivo、小米、OPPO与苹果 [3] - 上半年行业发布59款新品,公司仅发布2款 [4] -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荣耀400预售量为前代产品2-3倍 [5] - 非洲市场一季度出货量增长283%,首次进入前五 [5] 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 - 公司强调"所有业务问题最终都是组织问题",重点激发组织战斗力 [4] - 研发部门新组建AIOS、AI硬件、AI平台等3个一级部门,下设12个二级部门 [4] - 取消中国区考核指标,专注基本功建设 [5] - 海外市场发展为国内调整争取时间窗口 [5] 未来发展目标 - 内部目标为年底重返国内手机市场前三 [5] - 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聘请中介机构筹备IPO [5] - 2024年底完成股改,将适时启动上市进程 [5]
荣耀新高管团队登场:目标重返国内前三 适时启动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9:4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CEO李健提出"阿尔法战略",目标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 [1] - 公司已完成中国地区部关键岗位人员部署,新增AI等新产业部门,并宣布进军机器人赛道寻找新增长曲线 [3] - 公司成立新产业孵化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等五个一级部门,推动战略转型 [9] - 公司成立AIOS、AI硬件和AI平台三个一级研发部门,构建12个研发领域体系,系统推动AI转型 [10]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启动上市筹备工作,将适时启动上市流程 [3] - 公司近期进行"雄鹰计划"等组织架构变革,强调"集体领导"管理模式 [3][9] - 新成立消费者洞察与体验部、战略部门等,强化用户导向和战略驱动 [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推出荣耀400系列中端手机,搭载高通骁龙芯片7Gen4和第三代骁龙8满血芯片,配备7200mAh大电池 [5] - 荣耀400系列首发多项AI功能并兼容苹果生态,是国内唯一支持苹果和鸿蒙同时互传的厂家 [5]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3.7%排名第六,目标年底重返国内前三 [6] - 荣耀400海外预售量为前代产品的2-3倍,公司对国内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 [6] 海外市场拓展 - 过去一年拉美、中东非、亚太地区增长超50%,东南亚增长超100% [7] - 中东非市场过去两年增长4倍,2025年前4个月继续增长66% [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2.5%,华为以19.4%份额居首,前五名份额差距在6%以内 [6] - 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厂商纷纷布局机器人等新业务,如小米CyberDog、vivo机器人实验室 [9] AI与技术创新 - 公司认为AI技术变革已到爆发点,正抓住AI浪潮重构终端产业 [8] - 布局AI智能体、具身智能等领域,机器人业务是重要尝试方向 [9] - 手机行业正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演变,同时探索AI重构终端产业的蓝海机会 [8]
小米集团-w(01810):1Q25 回顾:继续谱写增长乐章
华兴证券· 2025-05-29 19: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小米集团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70.00港元,较2025年5月27日收盘价有35.9%的上行空间 [3][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小米全线业绩超预期,电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成亮点,虽智能手机市场疲软,但电车和IoT领域有增长潜力,重申“买入”评级和目标价70.00港元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调整 - 评级维持“买入”,目标价70.00港元不变,2025 - 2027年调整后EPS预测分别上调至1.64元、2.22元、2.60元,变动幅度为5%、13%、12% [4] 1Q25回顾 - 1Q25收入/调整后净利润达1112亿元/106亿元,超华兴香港预测3%/5%,智能手机收入超预测1%,销量同比增3%,中国市场高端机型出货占比25%,IoT板块收入同比增59%至323亿元,毛利率同环比提升,电车与AI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超预测,整体毛利率22.8%创2017年以来新高,营业利润达131亿元,高于预测11% [10] 2025年展望观点更新 - 2H25电车收入增长受产能扩张和YU7车型发布驱动,行业电车价格下行压力对小米影响有限,预测YU7车型平均单价24.5万元,预测IoT板块2025年收入同比增33%,呈前高后低走势,对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长持谨慎态度,预测2025年出货量同比增3%,单价提升是增长关键 [11] 预测调整 - 基于电车出货量和IoT板块收入增速假设,将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2% - 5%,综合毛利率预测上调约1个百分点,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上调5% - 13% [16] 估值 - 将小米2026年P/E估值目标倍数从32倍下调至28.5倍,反映宏观不利因素,较苹果公司2026年P/E倍数溢价8%,目标价维持70.00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17][18] 财务报表 - 给出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及同比变化,还给出关键假设和财务比率数据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