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重大发布!39条举措,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
证券时报· 2025-06-07 13:09
提振消费措施 - 深圳推出39条具体措施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繁荣消费市场,围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三个方面 [1] -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稳住楼市股市各项工作,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1] -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常住非深户籍学龄前儿童参加深圳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 - 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0所以上,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 [1] - 优化就医住院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免陪照护服务" [1] 住房与汽车政策 - 降低租购房成本,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符合条件的可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2] - 自2025年11月1日起两年内,无房家庭每月公积金提取额从65%提高至80%用于支付房租 [2] - 出台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巩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结构,推出更多高品质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2] - 优化小汽车常规增量指标摇号规则,加强"久摇不中"人群购车需求保障 [2] - 继续放开外地居民、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限制 [2] - 放宽企业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条件 [2] - 推动燃油重卡车辆更新为新能源重卡车辆 [2] - 鼓励企业发放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折扣券 [2] 商业与消费供给 -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临街商铺规范有序外摆经营 [2] - 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工业消费品集群,包括推广人工智能终端消费、全屋智能产品、时尚消费、户外装备消费等 [3] - 释放入境消费潜力,建成运营市内免税店,新增口岸免税店和40家离境退税商店 [3] - 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数码产品购新等 [3] - 加快补贴资金审核发放,鼓励商家、卖场、平台追加补贴 [3] - 针对性扩围实施专项消费品换新补贴政策 [3] 金融支持措施 - 支持消费及文旅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4] -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信贷投放 [4] - 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合理设置贷款利率 [4] - 支持对信用良好但短期资金困难的借款人延长还款周期、提供续贷服务 [4] - 丰富消费保险产品供给,优化产品和服务,开发支持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的保险产品 [4] - 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4] - 创新优化新能源汽车和经营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保险供给 [4] - 加大电动自行车保险推广力度 [4]
同心·大调研|聚焦促进服务消费 民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搜狐财经· 2025-06-07 10:22
服务消费发展现状与意义 - 当前中国正处于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阶段,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具有重要意义[1] - 服务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 文旅产业促进消费动能释放 - 自贡灯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调研组关注其周边产业配套和IP联动对年轻游客的吸引力[3] - 成都市东郊记忆园区作为多元文化园区和"夜经济"重要场所,调研组重点关注夜间消费商家运营和文旅融合发展[3]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2024年销售额低于2023年,主要受出境消费分流和客群消费观念变化影响[4] - 建议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培育新业态,打造体育、演艺、免税等服务消费与文旅结合的消费场景[4] - 建议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带动海外高端消费回流[4] 健康服务提档升级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入、企业合作热情不高、学生对新兴健康服务职业认同度低等问题[6]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端医疗领域存在需求大但供给不足、缺乏行业标准、支持政策待完善等问题[6] - 四川省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创新驱动、增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实现服务消费市场扩容提质[6] 航天产业与服务消费新业态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入驻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和机构,26家卫星产业集群企业签约入驻[7] - 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运营,可重复使用火箭相关项目快速推进[7] - 建议发挥海南航天产业优势,统筹服务消费与就业促进的制度安排[7] - 建议开展高质量就业导向的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发展[7] 调研成果与建议 - 调研组将在综合调研成果和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相关政策建议[8]
航空业ETF收涨超2.9%,在非农日领跑美股行业ETF,本周标普电信和科技板块至少涨3%
快讯· 2025-06-07 07:25
行业ETF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收涨2.92%至23.25美元,成交量195.37万股,总市值7323.75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8.28% [1][2] - 区域银行ETF上涨2.51%至58.02美元,成交量1004.93万股,总市值48.42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3.22% [1][2] - 银行业ETF上涨2.21%至54.11美元,成交量131.29万股,总市值41.88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76% [1][2] - 能源业ETF上涨1.88%至83.41美元,成交量1424.33万股,总市值208.88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87% [1][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1.52%至126.96美元,成交量79.71万股,总市值100.81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3.89% [1][2] - 可选消费ETF上涨1.30%至212.17美元,成交量497.07万股,总市值266.49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5.17% [1][2] - 网络股指数ETF上涨1.24%至260.81美元,成交量26.70万股,总市值173.18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7.25% [1][2] - 金融业ETF上涨1.24%至51.28美元,成交量3489.43万股,总市值570.7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6.49% [1][2] - 科技行业ETF上涨0.94%至238.36美元,成交量451.19万股,总市值758.12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2.69% [1][2] - 半导体ETF上涨0.57%至252.73美元,成交量557.54万股,总市值29.88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4.36% [1][2] 行业指数表现 - 能源行业指数上涨1.98%至632.77美元,低点624.89美元,高点634.23美元 [3] - 通信服务行业指数上涨1.88%至363.86美元,低点361.1美元,高点364.68美元 [3] - 非必需消费品行业指数上涨1.64%至1706.39美元,低点1698.25美元,高点1713.12美元 [3] - 金融行业指数上涨1.22%至851.38美元,低点847.47美元,高点853.48美元 [3] - 医疗保健行业指数上涨0.93%至1562.81美元,低点1555.35美元,高点1567.62美元 [3] - 工业行业指数上涨0.85%至1223.88美元,低点1220.25美元,高点1228.84美元 [3] - 科技行业指数上涨0.78%至4660.28美元,低点4647.37美元,高点4685.79美元 [3] - 公用事业行业指数上涨0.42%至410.14美元,低点406.7美元,高点410.77美元 [3] - 房地产行业指数上涨0.31%至262.23美元,低点261.01美元,高点263.55美元 [3] - 材料行业指数上涨0.20%至552.49美元,低点551.41美元,高点557.1美元 [3] - 必需消费品行业指数上涨0.18%至902.95美元,低点899.94美元,高点906.06美元 [3]
让游客失了安全感,文旅卷了也白卷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21:48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文旅经营者不要怀有一丁点儿侥幸心理。 只要发生一次破坏游客安全感的事件,此前积累的声誉很可能 就白费了。这不怪公众矫情,因为游客的安全感就是文旅的生 命线。 作者:言咏 封图:图虫创意 最近文旅业有两件事牵动人心。一是游客入住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时,发现枕套上印着一家医 院的logo。涉事酒店在6月3日发文致歉,称问题的根源是洗涤供应商出现了严重工作失误,酒店已 停止与此供应商的合作。虽然犯错的源头是洗涤供应商,但酒店显然难辞其咎,布草洗涤完成送回 后,酒店没有把好检验关,不然不会出现这样低级的漏洞。另外,布草洗涤行业是否违背了相应规 范,把酒店枕套和医院枕套混洗,也让人生疑。 另一件事发生在三亚。一名27岁的女游客晚上在酒店附近散步时被不明物咬伤脚趾,辗转两家医 院后不治身亡。家属怀疑是被毒蛇咬伤,质疑首诊医院存在误诊,延误了治疗;第二家医院抢救措 施也有所失当。三亚市卫健委在6月3日启动调查。涉事医院救治过程是否存在过错,还需要等待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但这一极端个案背后,多少还是反映了当地在应急救治上的拖沓和无力。 这两件事之所以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是因为它们都击破了旅游的安全感。如果 ...
港股火热!创投机构建议企业把握赴港上市窗口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0:1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港股IPO募资额创近4年多新高,宁德时代二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恒瑞医药募资98.9亿港元[1][2] - 截至5月31日港交所迎来28家新上市公司,总募资773.6亿港元,超去年全年募资额[2] -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集资额超760亿港元,同比增7倍,达去年全年近九成[1] 行业分布与市场趋势 - 硬科技与新消费领域成为资金追逐焦点[2] - 内地优质A股公司积极布局香港上市,消费板块热度持续,包括老乡鸡、三只松鼠等企业披露香港上市计划[4] - 科技公司如半导体行业的韦尔股份、纳芯微等也计划香港IPO[4] 驱动因素 - 中国AI技术突破修复港股市场情绪和信心[3] - 美联储降息周期带动南向资金与外资净流入,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3] - 打新赚钱效应明显,提升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度[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港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优化IPO定价流程[4] - A股再融资渠道收紧促使企业转向港股寻求更灵活融资渠道[4] 机构观点与预期 - 惠理集团和瑞银认为港股新股市场融资规模显著增长,热潮将持续一段时间[2] - 千乘资本预计港股IPO热度趋势有望稳定持续至少12个月,推荐被投企业尽快准备[5][6] - 头部美元基金投资人看好消费板块持续热度,新茶饮和新能源公司上市表现强劲[4]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活动在沈阳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6-05 19:55
辽港经贸合作现状 - 2023年辽宁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突破160亿元 同比增长25 9% [1] - 截至2025年4月香港累计在辽宁省设立外资企业超1 3万家 实际到位外资占全省总量46 3% [1] - 辽宁在港投资企业300余家 备案中方投资额超75亿美元 [1] 两地合作发展方向 - 辽宁省将深化辽港两地经贸投资与合作交流 推动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发展升级 [1] -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被确立为两地共同发展目标 强调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1]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鼓励更多辽宁企业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优势进行上市融资 [1] 辽宁企业在港表现 - 在香港上市的辽宁企业达20家 覆盖工业制造 能源 金融 医疗 食品 教育等行业 [1] - 辽宁上市企业在港表现突出 被作为成功案例推广 [1] 活动交流成果 - 企业代表通过活动深入了解香港金融服务和跨国供应链管理优势 [2] - 参会企业表现出强烈赴港考察合作意愿 [2]
财报更新,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情况如何?|第387期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6-05 13:33
港股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及披露 - 港股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主要包括季报、年报等,但对季报披露时间无强制要求,实际披露时间通常比A股晚 [5] - 港股财政年度可自定义连续12个月,而非自然年度 [6] - 港股定期报告查询方式包括港交所官网、上市公司官网及专业金融终端如Wind [12] 港股主要指数盈利表现 宽基指数 - **恒生指数**:2020年盈利同比略降,随后几年趋稳,2025年Q1同比增速达16.32% [10] - **国企指数**:2020-2021年连续两年盈利下降,2022-2025年Q1恢复稳定同比增长 [14] - **港股中小**:盈利波动显著,2020-2021年大幅下降(2021年整体亏损),2022年后恢复盈利但2024年及2025年Q1仍小幅下降 [18] 策略指数 - **港股红利**:2020年盈利大幅下降,2022年显著增长,但2025年Q1同比下降12.81% [21][22] - **沪港深红利低波动**:2020年下滑后2021年大幅反弹,2022-2024年整体增长但2023年下滑,2025年Q1小幅下降 [25][26] 行业/主题指数 - **港股科技**:2020-2023年盈利停滞,2024年爆发式增长,2025年Q1同比增速达128.92% [29][30] - **恒生科技**:成分股更集中头部公司,2024年盈利同比增近60%,2025年Q1增速55.43% [33] - **恒生消费**:2020年大幅下降后,2021-2024年连续四年稳定增长,2025年Q1同比增14.52% [36] - **恒生医疗保健**:2025年Q1盈利同比大幅增长172.89% [39] 核心观点 - 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情况可通过代表性指数观察,市场上涨动力源于盈利增长 [41] - 宽基指数盈利稳定性较高,策略及行业指数波动更大但部分领域(如科技、医疗)增速显著 [10][29][39]
美国就业数据爆冷,美联储降息倒计时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34
美国5月就业数据 核心观点 - 美国5月私人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仅3.7万人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4万人和前值6.2万人 反映招聘动力显著减弱 [1] - 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但经济不确定性仍高企 [3][5] - 行业分化明显 休闲酒店业和金融活动微增 而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制造业、运输贸易普遍裁员或冻结招聘 [5] 行业表现 - **休闲酒店业与金融活动**:少数保持微增的行业 但增量不足以抵消整体疲软 [5] - **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制造业/运输贸易**:普遍裁员或暂停招聘 反映企业收缩倾向 [5] 薪资动态 - 跳槽员工薪资同比增长7% 未跳槽者仅增4.5% 显示企业更倾向通过外部招聘而非内部调薪满足人力需求 [5] 市场影响 - 数据加剧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但实际效果可能受制于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3][7] - 非农就业数据成为下一关键观测点 若持续疲软或迫使美联储调整政策 [5] 企业行为 - 企业普遍进入观望模式 招聘冻结和薪资控制成为主流策略 [1][5] - 经济不确定性(增长放缓+通胀+政策摇摆)导致企业缩减人力与资本开支 [3][7] 注:所有分析基于ADP报告及市场反应 未涉及投资建议或风险评价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56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22%,纳指涨0.32%,标普500指数涨0.01% [1] -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3%,博通、AMD涨超1%,特斯拉跌超3% [1] - 汽车制造、油气板块跌幅居前,路特斯跌超5%,贝利石油跌超3%,通用汽车、本田汽车、Rivian跌超2%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涨超6%,阿里巴巴、小鹏汽车、金山云涨超3%,京东涨超2%,百度、哔哩哔哩涨超1% [1] - COMEX黄金期货收涨0.6%,报3397.4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收涨0.06%,报34.655美元/盎司 [1] - WTI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2.85美元,下跌56美分,跌幅0.88% [1]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集体上涨,德国DAX指数涨0.7%报24259.51点,法国CAC40指数涨0.58%报7808.5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6%报8801.29点 [1] 行业掘金 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 - 香港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并制订稳健的风险管理措施 [2] -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探讨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与虚拟资产领域的技术创新 [2]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包括将虚拟资产纳入可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 [2] - 此举或推动更多虚拟资产ETF、结构性产品上市,推动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技术结合 [2] - 概念股包括朗新集团、新国都、科蓝软件等 [2] 虚拟电厂建设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提出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 [3] - 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等获取收益 [3]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以上 [3] - 概念股包括华自科技、安靠智电、星云股份等 [3] 外骨骼机器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面向60余位偏瘫患者开展100余次临床验证 [4] - 外骨骼机器人今年迈向消费级市场,由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由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 [5] - 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市场空间远超千亿,概念股包括探路者、金明精机、光大同创等 [5] 避雷针 - 大参林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拟减持不超过2277.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6] - 科兴制药控股股东科益医药拟减持不超过598.92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股份总数的3% [6] - 碧兴物联股东宁波丰图汇烝拟减持不超过235.5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唯捷创芯股东贵人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290.9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利尔化学股东中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401.31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格林达股东宁波聚合创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过598.6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7] - 佳禾食品股东宁波和理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20.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15% [7] - 联测科技股东郁旋旋拟减持不超过54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84%,郁吕生拟减持不超过10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16% [7] - 金凯生科股东启鹭拟减持不超过361.2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股东青岛青松创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20.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8]
消失的人工客服,“智障”的AI客服
36氪· 2025-06-04 18:33
AI客服行业现状 - AI客服在电商、金融、物流、教育、通信、医疗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存在沟通不畅、答非所问、转接人工客服难等问题,损害消费体验[1] - 2024年电商售后服务领域与"智能客服"相关的投诉同比增长56.3%[2] - 30款互联网App实测显示40%无法接通人工客服,接通后超半数需12分钟以上响应[3] AI客服主要痛点 - 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回答生硬机械、不能准确理解提问是用户最不满的三大缺点[2] - 30.98%用户反映智能客服无法照顾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2] - 用户需刻意调整说话方式(如咬字清晰)才能与AI客服沟通,稍有不慎即导致理解错误[2] 企业服务策略问题 - 部分企业将AI客服作为削减成本工具,背离"以用户为中心"宗旨[6] - 技术应用存在服务逻辑悖论:用户拨打语音客服时通常问题较复杂,而AI客服应对能力不足[7] - 缺乏有效人工客服转接通道,仅11%App能在4分钟内接通人工服务[3] 技术改进方向 - 需通过优化算法、扩充语料库、提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强化AI客服技术[7] - "智能体"技术可提升多系统串联能力(如旅游平台整合机票、酒店等数据)[7] - 应明确AI客服适用场景边界,标准化服务可通过App等渠道完成[7] 消费者行为反馈 - 实测显示消费者明显倾向选择纯人工客服(假设企业同时提供两种服务时)[2] - 中老年用户因操作困难已放弃使用客服热线[5] - 当前AI客服仅代表高效而非优质服务,实际能力与宣传存在差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