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饮咖啡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补贴“散场”,七大品牌550亿元营收背后,茶饮咖啡高增长如何“续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9:41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与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9日回应外卖平台补贴争议 要求平台合理控制补贴 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并强调提升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1][6] - 2025年暑期美团 阿里 京东等平台补贴大战推高现制饮品行业销售数据 但监管介入后补贴狂欢结束[1][6] - 补贴导致茶饮品牌价格体系混乱 不同价格带品牌产品均跌穿10元线 甚至出现零元购现象[2] 现制茶饮咖啡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7家上市茶饮咖啡品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达550亿元 同比增长135亿元[1] - 瑞幸咖啡总净收入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6%) 净利润17.76亿元(同比增长125%) 月均交易客户数增31.6%[3]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增41.2%) 利润超去年全年 蜜雪冰城营收148.75亿元(增39.3%) 霸王茶姬营收67.25亿元(增21.6%)[3][4] - 茶百道营收25亿元(增4.3%) 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增9.7%) 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降14.4%)[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 门店扩张成为关键增长动力:蜜雪冰城半年净增5700家门店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57.6% 古茗门店数突破万家[5] - 单店效能提升:茶百道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 奈雪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增4.1% 日均订单量从265.9单增至296.3单[5] - 外卖补贴红利分配不均:拥有庞大门店网络和高效运营的瑞幸 古茗 蜜雪冰城获益显著 而奈雪出现营收下滑[5] 补贴退潮后的行业挑战与转型策略 - 监管干预后补贴驱动的高增长不可持续 行业面临流量红利拐点[6][7] - 过度依赖外卖导致门店实收率下降:堂食实收率超90% 外卖实收率大幅折扣 正常时期堂食与外卖比例维持在5:5或4:6[8] - 品牌战略调整:古茗将重心转向堂食 优化单店效率与产品单价 蜜雪冰城加码下沉市场及海外扩张(东南亚 中亚)[8] - 头部企业加强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通过数据洞察需求 优化库存配送 提高复购率与毛利率[8]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茶饮品牌需回归商业本质 在供应链 产品力 品牌运营方面构建闭环能力[8][9] - 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健康增量 通过国际市场扩张与下沉市场渗透实现可持续增长[8][9] - 短期补贴刺激不等于长期健康增长 品牌最终需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径[9]
产业观察丨外卖补贴“散场”,七大品牌550亿元营收背后,茶饮咖啡高增长如何“续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9:14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在2025年暑期达到高潮 美团 阿里 京东等平台通过大额补贴推动现制茶饮咖啡领域订单激增[1][5] - 补贴导致不同价格带茶饮品牌价格体系混乱 原价20元的饮品补贴后普遍跌破10元线 甚至出现"零元购"现象[5][10] - 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9日介入 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并要求合理控制补贴 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1][9] 财务表现数据 - 2025年上半年7家上市茶饮咖啡品牌合计营收达550亿元 同比增加135亿元[1] - 瑞幸咖啡总净收入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6%) 净利润17.76亿元(上年同期7.88亿元) 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31.6%[6]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蜜雪冰城营收148.75亿元(同比增长39.3%) 霸王茶姬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7] - 茶百道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3%) 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 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7] 增长驱动因素 - 门店扩张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蜜雪冰城半年净增门店5707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提升至57.6%[8][12] - 单店效能提升显著 奈雪的茶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同比增长4.1% 日均订单量从265.9单增至296.3单[8] - 外卖补贴带来短期流量红利 但呈现不均衡分布 门店网络更密集的品牌获益更明显[8] 运营模式挑战 - 外卖订单占比过高导致门店实收率下降 正常时期堂食与外卖比例维持在5:5时实收率可达80%-90% 但补贴期间外卖占比超90%[12] - 加盟商利润受挤压 堂食订单才是门店主要利润来源 外卖补贴抢走了堂食订单[10] - 行业面临供应链 门店数量和创新能力的三重深层挑战[10] 战略调整方向 - 古茗将战略重心转向堂食 优化单店经营效率并提高产品单价[12] - 蜜雪冰城持续加码下沉市场 海外市场成为头部品牌新战场 霸王茶姬布局菲律宾 蜜雪冰城深耕中亚及东南亚[12] - 头部品牌加强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通过数据洞察优化库存和配送效率[12] - 行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 在供应链 产品力和品牌运营上形成闭环[12][13]
茶咖日报|受关税影响,巴西8月对美咖啡出口同比大跌55%
观察者网· 2025-09-02 20:15
咖啡贸易与关税影响 - 巴西8月对美国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55.24% 因美国征收50%关税政策生效[1] - 巴西7月对美国咖啡出口量为45万袋 8月降至25万袋左右[1] - 美国市场咖啡消费需求未减弱 关税冲击通过通胀效应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1] 茶饮行业市场动态 - 1点点回应奶茶配货争议 称起送价和优惠券满减导致凑单 非强制性消费[2] - 霸王茶姬进入菲律宾市场 马尼拉开设3家门店 东南亚版图扩大[2] - 霸王茶姬二季度海外市场GMV达2.35亿元 同比增长77.4% 环比增长31.8%[2] - 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总数208家 覆盖6个国家 美国第二家门店8月试营业[2] - 爷爷不泡茶将在西北新开17家门店 覆盖三四线城市商场及高校街边[3] - 爷爷不泡茶在新疆已有53家门店 含13家在筹门店[3] - 柠檬向右正式布局咖啡赛道 推出小黄柠气泡咖啡等新品[4] - 柠檬向右鸭屎香柠檬果咖销售同比增长416% 采用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豆[4]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沪上阿姨2025年上半年收入18.18亿元 同比增长9.7%[5] - 沪上阿姨同期毛利5.72亿元 同比增长10.4% 期内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5] - 沪上阿姨经调整利润2.44亿元 同比增长14.0%[5] - 沪上阿姨门店总数9436家 其中加盟店9412家 覆盖300多个城市[5] - 沪上阿姨微信小程序注册会员1.31亿人 季度活跃会员1580万人 复购率40.6%[5] 品牌战略与出海计划 - 柠檬向右创始人称品牌专注打磨柠檬+产品 计划出海推广中国茶文化[5] - 柠檬向右咖啡新品为四周年战略升级 基于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决策[4]
香港人反向代购热潮越来越火
36氪· 2025-08-12 12:15
香港北上消费趋势 - 香港居民北上消费规模达300至500港元,生活服务类消费占比超过80%,包括健康美容及个人服务 [3] - 汇率优势使香港居民在大湾区购买力提升,深圳成为置业首选城市,其次为广州、中山及珠海 [2] - 消费范围从大湾区扩展至长沙、重庆等网红城市,高铁网络加强交通便利性 [3] 反向代购现象 - 反向代购潮始于2023年,从深圳向香港代购食品饮料等商品,单趟利润可达数百元 [5] - 2024年代购业务规模化,团队月收入达20万元,部分商户在香港开设内地爆品门店 [5] - 代购品类从奶茶扩展至多元化商品,形成稳定产业链并持续升温 [5][6] 历史代购模式演变 - 2005年起内地兴起港货代购潮,奶粉、奢侈品及电子产品成为热门品类 [9][12] - 2014年港货代购达到巅峰,依托香港的国际商品品质及价格优势 [13][14] - 近年内地电商及跨境购发展削弱港货吸引力,消费趋势逆转为北上消费主导 [15] 内地品牌南下扩张 - 过去两年约50个内地品牌进入香港市场,以茶饮及餐饮品牌为先导 [16] - 折扣店好特卖在香港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可乐售价低至2元 [17] - 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小鹏及蔚来在香港市场能见度显著提升 [18] 电商巨头布局香港 - 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重点发展香港业务,涉及电商及实体零售业态 [19] - 京东拟收购佳宝超市,探索通过并购实现本地化运营 [19] - 内地品牌进入加剧香港市场竞争,同时丰富零售生态多样性 [19] 双向商业融合 - 香港与内地商业深度联动,K11等项目融合艺术商业与港式风格成为深圳地标 [21] - 香港贸发局推动港商拓展内销市场,例如通过琼港合作参与海南消博会 [21] - "双城化"趋势加速,香港居民北上消费与内地品牌南下形成双向循环 [22]
拿“奶咖”练手,为啥外卖补贴大战只在奶茶咖啡领域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9:35
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通过补贴、社交传播和流量争夺推动茶饮咖啡行业演变为全行业外卖混战 [1] - 茶饮行业突破外卖行业两大经营难点:有限供给和峰值即配 [1] - 平台大战短期带来流量红利但品牌长期需付出不断上升的代价 [1] 行业特性分析 - 茶饮咖啡高度标准化、运营灵活、覆盖全天的交易节奏天然适配外卖平台运营逻辑 [1] - 流量催生高订单背后不同城市和经营模式门店收益感受不一致 [1] - 外卖单占比极速扩张导致实收率不断降低 [1] 品牌经营现状 - 无品牌愿意永远依靠补贴生存 [1] - 无门店希望长期面对低实收率的经营现实 [1] - 实收率在外卖单扩张背景下持续下降 [1]
补贴与流量下的“立秋奶茶大战”,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22:20
行业现象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引发全行业外卖混战,平台补贴、社交传播与流量争夺共同推动订单暴涨 [2] - 多数奶茶店订单量实现20%以上增长,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品牌部分门店订单量涨幅达200%-300% [6] - 茶饮咖啡品类突破外卖行业两大经营难点:有限供给和峰值即配,成为平台练兵首选品类 [9] 门店运营 - 霸王茶姬某门店6位员工单日制作2000多杯奶茶,上午点单需排队4小时,积压600多单 [1][3] - 部分门店因产能不足关闭外卖接单功能,邻里手打柠檬茶、COCO都可等品牌出现临时关单现象 [4] - 订单积压导致履约困难,部分包装好的外卖订单超过100单无人取货 [5] 平台策略 - 美团在"立秋奶茶"活动发力明显,通过茶饮品类提高订单量以增强骑手黏性 [11] - 平台采用"由浅入深"运营策略,先在标准化茶饮品类完成系统测试,再拓展至正餐品类 [9] - 骑手资源成为平台竞争核心,众包骑手模式导致平台间订单争夺加剧 [11] 经营效益 - 一线城市门店外卖平台抽佣约20%,叠加促销成本后实收率可能降至50% [7] - 堂食订单实收率可达90%以上,但活动期间外卖单量占比超过90%,挤压利润空间 [7][8] - 加盟商反映单量增长但利润薄弱,员工效率低、物料消耗大成为普遍问题 [8] 品类特性 - 茶饮咖啡具有高度标准化、全天交易节奏、高频新品等特点,天然适配外卖平台运营逻辑 [9] - 相比正餐3-4小时的配送高峰,茶饮订单分散全天,降低平台峰值调度压力 [9] - 茶饮订单重量轻、配送效率高,骑手平均每天可完成30多单奶茶配送 [4][10]
“秋一奶”再次加热外卖大战,二线茶饮趁乱崛起
36氪· 2025-08-08 19:26
行业概况 - 现制茶饮咖啡行业在立秋期间迎来消费高峰,外卖平台通过大规模补贴(如美团"满20减20"奶茶券、淘宝闪购超百万杯免单)刺激订单激增,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1] - 头部品牌单店订单积压严重,如爷爷不泡茶订单号达1085号,等待时间超过7小时,部分消费者被迫接受"盲盒奶茶"随机配送以缩短等待[1][6] 头部品牌表现 - 瑞幸咖啡2025Q2总净收入123.59亿元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61.8%,实现量利齐升[7]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和门店密度优势承接需求:瑞幸门店达26206家,蜜雪冰城超4.6万家,自营店同店销售额增速从Q1的8.1%提升至Q2的13.4%[8] - 外卖大战带来增量用户,瑞幸Q2月均交易用户9169.7万人,新增用户2870万占比32%,配送费用同比增175.1%但费用率从87.5%降至86.2%[9] 二线品牌机遇 - 茉莉奶白等腰部品牌借平台流量突围,淘宝闪购首日订单同比增近3倍,单款产品"茉莉奶白"日销10万杯,部分门店月销达9999+超越头部品牌[10] - 平台补贴策略转向均衡,同一产品在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价格分别为18元/14元/8.21元,新品牌获客成本降低,60%订单来自新客[11][19] - 运力基础设施完善支撑发展:达达秒送骑士APP月活超600万同比增368%,美团众包/蜂鸟众包月活分别达546.3万/282.9万[20] 行业趋势 - 头部品牌加速海外扩张:喜茶美国门店增至30余家成当地第一,瑞幸海外门店达89家,Q2新增24家覆盖新马美三国[21][22] -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瑞幸营收规模达星巴克中国两倍(56.8亿元),平台补贴力度已开始减弱[21][22]
今年“秋天第一杯奶茶”,美团联合100家品牌请你尝“新”
长沙晚报· 2025-08-07 15:39
行业营销活动规模 - 全国超过100家茶饮品牌通过美团进行立秋新品首发活动 [1] - 至少25万家饮品门店参与"秋天第一杯奶茶"新产品和爆款单品发售 [1] - 美团外卖联合茶饮咖啡品牌首次开展大规模新品发售和爆款推广活动 [3] 参与品牌及产品阵容 - 奶茶新品包括茶百道阳光青提冰奶、古茗云朵盐水鸭、沪上阿姨富桂米麻薯牛乳茶等 [2][3] - 咖啡新品包括库迪羽衣甘蓝美式、肯悦爆汁葡萄气泡美式、星巴克金桂系列等 [2][3] - 果茶新品包括沪上阿姨12合1焕活纤体瓶、书亦烧仙草大漠杏子红等 [2][3] - 参与品牌包括蜜雪冰城、益禾堂、星巴克、瑞幸、库迪、茶百道等超100家知名品牌 [3] 平台销售业绩表现 - 2024年立秋当日累计卖出超5300万杯饮品 [4] - 共有20万家饮品门店参与"立秋奶茶狂欢节"活动 [4] - 销量突破百万杯的品牌达到10家 [4] - 蜜雪冰城成为美团首个在活动当天实付交易额破亿的茶饮品牌 [4] 行业协同发展效应 - 外卖平台凭借即时配送能力成为茶饮咖啡行业发展加速器 [4] - 国内茶饮咖啡品牌通过平台合作提升销售规模和知名度 [4] - 国际品牌通过平台深入中国本土消费群体 [4] - 茶叶和咖啡农业产业带获得价值收益 [4] - 平台持续助力茶饮品牌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实现供需双向奔赴 [4]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 2025-08-03 18:02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 59亿元 同比增长47 1% 为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1]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 8% 达到17亿元 [1] - 股价从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过去一年翻倍 [1]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 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 4亿元 同比增长45 6% 占总净收入74% [5] - 联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55%至28 7亿元 占总净收入23% [6]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 4% [8] - 单季度净增长2109家门店 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 截至二季度门店总数达26206家 [8][9] 行业竞争格局 - 星巴克中国区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收入7 9亿美元(约56 8亿元) 仅为瑞幸同期一半 [10]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仅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但平均店单价下降4% [10] - 瑞幸2023年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登顶中国咖啡市场 [1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 连锁化率从2019年12%提升至2023年28% [19] - 咖啡与茶饮行业边界模糊 瑞幸推出果咖 茶咖等产品 茶饮品牌加码咖啡市场 [20][21] 商业模式与成本 - 通过低价吸引客户 规模扩张摊薄成本 维持持续低价策略 [22] - 9 9元咖啡策略完成消费者初步培育 推动国内咖啡市场增长 [22]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 41亿元 增速超过门店扩张带来的营收增长 [23] - 外卖订单单杯实收价格高于自取订单 外卖单量占比提升对单杯价格产生正面推动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增量扩张期转向存量竞争期 品牌开始注重形象焕新和差异化价值 [27][29] - 单纯依赖低价和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边际效益急剧递减 [27]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 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优化成本结构 [29]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 帮助完成消费者培育 但需应对配送成本上升问题 [30]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APP· 2025-08-03 17:06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创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3]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8%至17亿元 [3] - 股价从20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4]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4亿元(占比74%),联营门店收入28.7亿元(占比23%) [10][11]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4% [13] 门店扩张情况 - 单季度净增2109家门店,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门店 [13]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06家 [15] - 对比2023年底的16248家门店,一年半内增长近万家 [13][15] - 2018年底仅2000家门店,2019年底达4507家 [20] 行业对比分析 - 同期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约56.8亿元),不足瑞幸一半 [16]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平均店单价下降4% [17] - 2023年瑞幸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2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连锁化率从12%提升至28% [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9.9元咖啡策略培育市场,低价与扩张为核心关键词 [36][37] - 依赖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维持低价策略 [38] - 强调核心优势为成本控制能力 [39]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41亿元 [41] - 已开始转向"不打价格战"策略 [4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与茶饮边界模糊化,瑞幸推出果咖、茶咖等产品 [3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品牌建设成为重点 [49] - 头部品牌频繁更新品牌Logo以重塑形象 [47]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但配送成本上升问题凸显 [56]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