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事薯片
icon
搜索文档
乐事开创新玩法:周周开奖见明星,引爆消费新体验
中国食品网· 2025-11-04 17:58
活动核心机制 - 推出“吃乐事赢现金,周周开奖见明星”活动,消费者购买指定产品扫码即有机会赢取万元现金红包或与当红明星面对面的机会 [1] - 活动采用“现金红包+明星见面”双轨激励模式,消费者可根据喜好自行选择奖励类型 [3] - 活动覆盖20款核心产品,规模超亿包,周期长达6个月,并采用百分百中奖机制 [4] - 将“明星见面”开奖频率提升至每周一次,使惊喜更高频可及 [5] 营销策略与市场洞察 - 对“开袋扫码”常规玩法进行战略性升级,以应对消费者对惊喜感和体验价值的深层期待 [3] - 敏锐洞察市场趋势,将单纯的“购买行为”转化为充满期待的“体验旅程”,以深化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 [4] - 开创性地结合“万元现金”的广度覆盖与“明星见面”的深度体验,在“拉新”与“促活”上协同发力 [4] - 构建层次分明的“明星传播矩阵”,横跨影视、音乐、体育等多圈层,集结超过30位明星形成强大传播声势 [6][9] 品牌建设与行业影响 - 活动旨在持续激发消费者长期兴趣与重复购买,将“吃乐事有乐事”从口号变为一种长效品牌互动 [5] - 通过打造明星传播矩阵,在媒介碎片化环境中成功聚焦大众视线,实现活动有效破圈 [9] - 将强大的品牌力与明星资源有机融合,借助长达半年的活动周期,持续激发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 [10] - 活动是提升市场渗透率的关键部署,通过对传统玩法进行战略性革新,将消费者体验、渠道共赢与长效品牌建设深度绑定 [10]
百事集团陕西生产基地投产:投资中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搜狐财经· 2025-10-29 22:21
战略布局与市场加码 - 百事集团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首家生产基地于西安正式投产,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第十家食品工厂,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 [1][3] - 公司视中国市场空间巨大,投资中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体现了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1][12] - 该陕西生产基地是百事五年内在中国连续投资建设的第五家工厂,建成后将更好地服务西北七省份的广大市场 [3] 生产基地规模与投资 - 陕西生产基地首期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年产能约2.5万吨,项目首期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 [3] - 该基地将创造超过4000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覆盖农业、制造、销售和物流等多个上下游产业 [3] - 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13个月,刷新百事全球建厂速度纪录,展现了“中国速度” [3][7]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 工厂通过国际权威的Bre-TUV低碳卓越级认证,并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建设全周期,致力于实现生产“零废弃” [3][7] - 通过土豆皮渣厌氧发酵产出生物天然气、淀粉水离心回收、水分冷凝再利用等工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7] - 工厂积极部署生物质能源设施、光伏发电设备,并全面采用绿色电力,致力实现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绿色生产 [7] 数智化与技术创新 - 工厂引入高效水电热能源管理系统、两条世界领先的数控自动化生产线及全栈智能监测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协同 [7] - 百事自主研发的AI模型结合视觉识别系统自动调整工艺参数,以提升产品品质和原料利用率 [10] - 生产基地在百事全球首次尝试生产系统模块化设计制造,实现生产系统4倍速安装,投产一周生产效率即超过80% [10] 供应链优化与本地化 - 陕西生产基地将“直连”百事位于陕西、甘肃、内蒙古的数十家土豆农场,大幅缩短供应链路径,减少原料运输碳排放 [1][4] - 经过40多年发展,百事在华业务网络包括70家农场、60多家饮料灌装厂、10家食品工厂及一个亚洲研发中心,雇用超过2万名中国员工,本土化率几乎100% [11] - 公司制定了“在东方,为东方”的市场与研发策略,从中国美食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产品本土化改造 [11]
百事、玛氏、亿滋后的“行业老四”启动港股上市,26个IP打造起一个零食帝国
36氪· 2025-10-21 18:21
公司商业模式 - 核心商业模式为将卡通人物和零食结合的"动漫食品",开创"IP趣玩食品"业态,通过"糖果+玩具+动漫角色"的组合实现差异化竞争 [2][4] - 业务模式总结为"用零食承载IP,用IP提升零食价值",产品形态为在传统零食基础上融入动漫元素并附带玩具、卡片等赠品的"亦吃亦玩"产品 [4][8] - 公司自称"中国IP趣玩食品行业开创者及领导者",截至2024年按收入计算占据国内IP零食市场7.6%的份额,排名细分行业第一 [8] 公司发展历程与IP组合 - 董事长蔡建淳于2004年开始探索"动漫食品"生意,首个合作大IP为《蓝猫淘气三千问》 [2] - 2009年正式拿下奥特曼授权并将其首次融入糖果产品,此后奥特曼系列成为公司拳头产品,2022-2024年相关产品贡献公司总收入的50%-60% [4]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手握26个授权IP的豪华阵容,涵盖中外热门动画角色如蜡笔小新、小马宝莉、小猪佩奇、喜羊羊、熊出没等,甚至包括游戏IP《蛋仔派对》 [7][8] - 公司IP授权基本为非独家,竞争壁垒在于产品创意和运营能力而非IP独占性 [7]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5.9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8.77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比增长32.08% [9][10] - 净利润从2022年的367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1.30亿元人民币,近两年增速分别达105%和72% [9][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2%,净利润700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5%,增速较前两年大幅放缓 [10] - 2024年毛利率达到33.7%,净利率14.8%,远高于传统休闲零食龙头三只松鼠(毛利率24.3%,净利率3.8%)和良品铺子(毛利率26.1%,净利率为负) [11] 产品结构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全国建有5大生产基地,拥有600多个活跃SKU,产品涵盖糖果、饼干、膨化食品、巧克力和海苔五大类别 [8] - 截至2025年10月开发超过150款奥特曼主题零食SKU,但2025年上半年奥特曼零食收入同比下滑17%,占比降至43.9% [4][5] - 2021年引入的小马宝莉IP产品SKU数量已超过170个,2025年上半年相关收入同比大涨119%,占比升至22.8%,成为新增长点 [5] - 糖果品类占据最大份额,2024年收入占比约33.6%,2025年上半年升至40.1%,但糖果毛利率仅29.4%-32.9%,低于公司平均水平 [1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IP食品市场前五名中,金添动漫位居第四,市场份额2.5%,仅次于百事食品、玛氏、亿滋三家跨国企业 [8] - 百事公司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IP食品收入达到19.8亿元人民币,高居行业第一 [13] -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更敏捷、更接地气,新品推出速度快,并深耕线下批发零食店渠道,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较高 [15] - 行业呈现"两头强、中间散"局面,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是主要竞争手段,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 [13] 资本市场历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16年8月曾登陆新三板,于2020年底摘牌退市,目前正在冲刺港股上市 [8] - 创始人蔡建淳通过直接持股和持有有限合伙份额,合计享有公司100%投票权 [12]
镜识科技获融资;乐事品牌重塑;万科董事长辞职
搜狐财经· 2025-10-14 12:35
融资动态 - 具身智能企业镜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常春藤资本独家投资 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 并加快消费级、行业级机器人产品的量产落地与市场交付[1][3] - 镜识科技成立于2024年5月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突破与场景化应用 专注通用机器人的制造与性能优化[3] - 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由蚂蚁集团领投 启明创投超额跟投 这是公司年内第三次获得市场投资 累计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5] - 未来智能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丰富AI办公硬件产品矩阵 加速海外自主品牌viaim的建设和市场推广 加大对AI Agent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投入[5] - 保乐力加对其加拿大Hiram Walker酿酒厂投资约1亿加元(人民币约5.1亿元) 预计今年将再注入1500万加元 该厂是北美最大酿酒厂 自2005年起归保乐力加所有 每年生产约5000万瓶高浓度烈酒 销往27个国家[8] - 三得利控股完成对初创公司Mokaburu的战略投资 该公司创新研发咖啡豆巧克力产品"Mocaburu" 三得利未来事业开发部作为企业风险投资职能部门 旨在加速现有业务创新并开拓新增长领域[10] 品牌与产品动态 - BIRKENSTOCK推出CARE ESSENTIALS全新护理系列 产品遵循德国高质量标准和工艺 配方采用天然材料 包装设计遵循极简、可持续且高度实用的原则[13] - 瑞幸咖啡联名王者荣耀推出「痛苦面具·酸角美式」新品 新品搭配云南真实酸角汁和100%阿拉比卡咖啡豆 售价为32元/杯[16] - 薯片品牌乐事推出近100年来最大规模的品牌重塑 新包装袋上有新的太阳标识和突出显示的配料视觉效果 旨在突出土豆从农场到包装袋的旅程 新设计包括不同配色方案和配料图片 并将去除美国市场上的人工香料和人工色素[22][23] 平台与运营动态 - 美团外卖在福建晋江、浙江绍兴等7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用户和骑手屏蔽用户功能 此举是外卖行业首次赋予运力方"拒绝权"的尝试[19] 人事变动 - 娃哈哈集团任命许思敏为总经理 董事长职务空缺 许思敏为原宏胜集团法务部部长[23][25] - 万科企业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 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董事会选举黄力平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28]
乐事品牌更新Logo与包装,启动去除人工成分计划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8:10
品牌重塑概述 - 公司宣布进行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品牌重塑,涉及视觉形象与产品配方的双重革新 [1] - 此次品牌重塑紧随Domino's重新品牌化之后,旨在为公司争取更多市场关注与信任 [1] - 业内专家评价此次革新为“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品牌更新”,具有历史性意义 [4] 视觉形象升级 - 全新Logo采用更现代的字体设计和“Lay's Rays”阳光元素,象征土豆自然生长过程,传达对天然成分的坚持 [2] - 包装设计采用精炼色彩调色板、哑光材质和定制字体,突出薯片金黄颜色、酥脆质地及调味,营造乡村氛围与现代感 [2] - 包装变革通过“视觉故事讲述”强化品牌独特性,提升产品视觉吸引力 [2][4] 配方健康化改革 - 到2025年底,所有产品将全面去除人工香料与色素,转向使用天然成分和色素 [3] - 具体配方调整包括:烘焙薯片采用橄榄油替代玉米油,脂肪含量减少50%;锅烤薯片经典原味海盐口味使用鳄梨油,脂肪含量比传统薯片少40% [3] - 配方改革响应美国“让美国更健康”政策目标,顺应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强品牌透明度与健康承诺 [3][4] 行业战略影响 - 公司通过健康与美味结合的策略,成为零食行业创新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先锋品牌 [4] - 母公司百事可乐同步推动旗下多品牌改革(如托斯提托薯片2025年前去除人工色素,SunChips已实现无人工添加剂),体现对健康饮食趋势的积极响应 [5] - 此次品牌重塑被视为食品行业在健康意识提升背景下的深刻转型标杆,有望引领行业变革 [6]
LV在华首家巧克力店开业一年后将闭店,240元 “最便宜奢侈品” 哪里找?
36氪· 2025-08-05 09:17
LV巧克力店关闭事件 - LV确认上海前滩太古里巧克力专卖店将于2025年8月10日关闭 该店为LV在中国首家巧克力专卖店 闭店后中国将暂无LV巧克力专卖店 但巴黎、新加坡和纽约等地门店仍运营[1] - 该店于2023年7月开业 产品单价240元起至3200元 采用LV经典包装盒 曾因"LV最便宜单品"标签在社交平台刷屏[1][6] - 闭店原因未官方说明 网友猜测包括价格较高、快闪性质或可能迁址至上海兴业太古汇[3] LV巧克力业务布局与策略 - 该店为LV全球第三家巧克力专卖店 产品由米其林甜品师Maxime Frédéric设计 包含Damier棋盘巧克力、老花图案巧克力等十多种[6] - LV巧克力每家门店甜点由巴黎40人团队手工制作 原料来自法国各地小型农场和供应商的牛奶、黄油、鸡蛋和坚果[7] - LV曾表示将融合中国特色推出定制产品 如春节特别版 强调巧克力传递情绪价值的品牌体验[9] 奢侈品牌跨界食品行业趋势 - 奢侈品牌近年频繁跨界食品餐饮 LV、爱马仕、香奈儿、迪奥等均开设过咖啡馆或餐厅[9] - 行业观点认为此类跨界通过低门槛产品吸引普通消费者 增强品牌体验与社交传播 培养潜在客户对核心产品的好感[9] 全球巧克力行业现状 - 可可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2024年7月纽约市场可可价格约8100美元/吨 虽低于2023年12月的1 2万美元/吨 但仍远高于历史水平[11] - 可可供应链脆弱 全球三分之二产量依赖科特迪瓦和加纳 近年受气候变化、虫害和投资不足影响[11] - 价格飙升催生非法贸易 非洲走私可可豆被运往比利时、荷兰等加工中心后流入巧克力制造链[11] 巧克力企业应对策略 - 费列罗4月对健达四款产品提价6%-8% 玛氏箭牌、好时北美也实施提价 好时涨幅达双位数[13] - 企业调整产品包装策略 百事推出六种尺寸乐事薯片 亿滋国际推出小包装妙卡巧克力棒以降低单次消费门槛[13] - 玛氏加码印尼可可产区 推广高产树种使产量提升50% 并配置"可可医生"提升产业链质量[13][14]
今天你被种草了吗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37
心理所有权效应 - 心理所有权效应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将产品或服务视为"自己的"的心理现象 源于人类天生的收集和占有倾向 [1] - 该效应通过两个机制发挥作用:1) 促进消费转化 2) 形成投入程度与心理所有权间的正向反馈循环 [2] - 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强化心理所有权效应 以此提升员工投入度 [2] 种草营销机制 - 种草通过视频内容展示商品使用场景 使观看者与商品建立心理联系 形成潜在消费选项 [2] - 线下品牌通过提升门店体验(如苹果发布会 宜家样板间)激发消费者"拥有感" 促进销售转化 [3] - 无形产品(服务/品牌)同样适用心理所有权效应 需通过互动体验建立情感连接 [3] 品牌营销实践案例 - 乐事2008年"创意口味"活动通过消费者参与新品研发 提升品牌认同感 取得全球市场成功 [4] - 奥利奥2017年口味创意大赛鼓励用户原创设计 最佳方案可量产上市 显著提升品牌忠诚度 [4] - 用户自发推广参赛作品形成二次传播 使奥利奥树立"最会玩饼干"的品牌形象 [4] 营销策略启示 - 心理所有权效应是有效的营销工具 需通过深度互动建立消费者与产品的心理连接 [5] - 品牌社群运营(如UGC活动)能强化情感认同 同时产生自传播效应 [4][5] - 行业需平衡营销效果与消费者理性决策 避免过度依赖心理暗示驱动消费 [5]
百事公司2025年Q2业绩发布:中国市场表现稳健,创新引领亚太
经济网· 2025-07-21 18:0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收入227.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8.87亿元),营业利润17.89亿美元(约合129.8亿元)[1] - 有机销售同比增长2.1%,公司预计全年实现低个位数有机收入增长[1] - 外汇逆风减弱,核心美元每股收益前景较此前预期更乐观[1]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食品和饮料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表现稳健[1] - 通过敏锐洞察和灵活战略调整,有效捕捉健康、美味、情感共鸣和新兴渠道的多元需求[1] - 西北地区首家食品生产基地(西安工厂)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投产,服务西北七省市场[2] 产品创新 - 推出"牛乳裸米饼"(更干净配方)、bare品牌火龙果干(上市20天跻身山姆Top10果干榜单)[2] - 与山姆合作推出番茄罗勒口味桂格高纤燕麦粥,进入咸味轻食赛道[2] - 桂格麦片围绕中式养生理念推出"桂格5养系列"(红枣/红豆/红米/枸杞/桂圆原料),在亚太市场受欢迎[3] 供应链与本地化 - 乐事薯片实现"农场采收马铃薯到货架上架不超过24小时"[2] - 燕麦发酵技术(基于中国饮食文化研发)通过临床验证显示有益肠道健康,相关产品在全球取得良好反响[3] - 中国农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部分,数字化能力正升级为亚太运营标准模板[3]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输出 - 武汉工厂"沼气产生物天然气"技术推广至泰国工厂[3] - 中国市场经验(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可持续实践)延展至亚太区域,成为业务升级关键支撑[4] - 公司计划继续推动"中国经验"共享,打造亚太实践范式[4]
可口可乐之后,百事也愿意更改配方了
财联社· 2025-07-18 12:28
百事公司产品配方调整 - 百事公司表示若消费者有需求,其饮料产品将使用蔗糖替代高果糖玉米糖浆 [1] - 目前百事和可口可乐的汽水均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高果糖玉米糖浆 [2] - 百事计划重新推出乐事和多力多滋品牌时,着重宣传不含人工色素和香精 [2] 健康运动对行业的影响 - 美国卫生部长小肯尼迪发起的"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倡导去除玉米糖浆、种子油和人工合成色素 [2] - 许多美国食品生产商已宣布计划去除产品中的色素并推出不含色素的新产品 [2] - 百事正在旗下品牌推广使用牛油果油和橄榄油替代菜籽油或大豆油 [2] 百事公司的产品创新 - 百事计划将其全部产品系列改用天然色素或提供不含合成色素的选择 [3] - 奇多零食和佳得乐饮料此前依赖合成色素实现色彩鲜艳 [3] - 百事已在"Simply"产品线推出不含人工色素和香料的乐事薯片和多力多滋 [4]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 F/m投资公司表示乐事和多力多滋品牌重塑的消费者反应仍有待观察 [4] - 百事CEO强调提升乐事"真正食物"形象,突出薯片原料的天然性(土豆、油、盐) [2]
《歌手》回归,《亚洲新声》开唱,但广告主这波还能“回血”吗?
36氪· 2025-06-20 11:08
音综市场现状 - 音综占据黄金档35%收视份额,商业价值在各品类中表现突出[1] - 优爱腾芒四大平台推出《歌手2025》《亚洲新声》《声声不息·大湾区季》等重磅音综[1] - 平台面临结构性挑战:优酷面临市场化竞争压力,腾讯视频缺乏大综艺IP,爱奇艺缺少长线音综,芒果TV老IP价值消耗[17] 品牌营销困境 - 传统传播模式显疲态,观众注意力碎片化导致品牌记忆度下降[5] - 单期节目歌曲版权费达10-15万元/首,部分高达100-150万元,整体制作成本高昂[11] - 典型失败案例:谢添地品牌过度曝光引发观众误解,百岁山"机械露出"缺乏内容关联[11][13] 创新营销案例 - 蒙牛酸酸乳通过"提酸酸乳回家"节目梗实现自然传播,融入节目语言系统[6] - 乐事在《种地吧3》打造"春收马铃薯"主题营销,实现从内容到电商的闭环转化[24] - 芒果TV构建"院人宇宙"IP,通过会员+单集付费+衍生品牌电商拓展变现通路[17] 平台转型策略 - 腾讯推出"微综艺计划",以轻量内容提升单用户付费效率[17] - 营销模式向三大维度进化:线上互动转化、线下场景还原、社交UGC裂变[20][21][22] - 行业趋势从"贴片式曝光"转向"内容共创",强调品牌价值观植入和长期IP培育[19] 行业发展趋势 - 综艺营销进入"融"时代,品牌需前置参与内容共创而非被动等待曝光[27] - 有效营销需满足平台降本增效、品牌精准ROI、观众参与感的三方需求[27] - 成功案例显示强内容关联性比单纯曝光更能形成持久品牌记忆[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