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计算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加入政府特惠阵营!甲骨文(ORCL.US)向联邦机构提供75%软件折扣及云服务优惠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08:22
政府云服务折扣 - 甲骨文大幅下调面向联邦机构的软件和云服务价格 其中授权软件降价幅度达75% 云计算平台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将获得"可观"折扣 [1] - 该协议是首个能为整个政府体系节省云基础设施成本的合作 云基建被视为现代IT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其他科技巨头如赛富时 谷歌 Adobe和Elastic等企业也相继推出软件产品折扣 赛富时将其Slack通讯软件的政府使用价格下调90% [1] 政府合作与战略 - 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推动联邦技术现代化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战略 白宫已将采购流程精简和过时IT系统升级列为优先事项 [1] - 甲骨文的协议包含人工智能(AI)服务权限 并为机构云端迁移提供技术支持 [1] -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Larry Ellison近期加强了与政府合作 包括出席白宫活动推动支持AI发展的数据中心计划 [2] 云服务市场竞争 - 甲骨文与亚马逊 谷歌和微软共同斩获五角大楼大型云服务合同 凭借商业化定价策略胜出 [2] - 在云服务市场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激烈竞争的背景下 此次政府合作有望提升甲骨文云平台的采用率 [2] - 甲骨文本财年云业务预计增长40% 预示着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2] 联邦业务扩展 - 甲骨文持续扩大联邦业务版图 近期启动了协助中小科技企业与国防部对接的计划 [1] - 新协议将使国防部享受甲骨文云端服务的折扣优惠 [2]
财富趋势业绩持续承压 实控人黄山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减持金额上限达8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7-04 15:21
减持计划核心要素 - 控股股东黄山计划减持不超过76834万股(占总股本3%),按公告日收盘价10419元测算套现约8亿元 [1][2] - 减持窗口期为2025年7月25日至10月24日,正值公司AI新产品"通达信TendencyGPT"备案后的业绩验证期 [2] - 公告前一周公司股价单日暴涨1784%,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套利嫌疑 [3] 股东行为与动机分析 - 黄山减持后持股比例从6823%降至6523%,仍保持绝对控制权,减持理由为"自身资金需求" [4] - 历史曾于2023年7月计划减持3%但提前终止,2024年以来董事黄青减持011%、张丽君减持0067%反映内部人信心不足 [4] 基本面压力 - 2024年营收389亿元(同比-1051%),净利润304亿元(同比-218%) [5] - 2025Q1营收5490万元(同比-2272%),净利润4649万元(同比-737%),主因券商IT支出收缩及传统软件销售(占收入3942%)疲软 [5][6] - AI转型产品(如"问小达V20")未形成独立收入板块,证券信息服务收入占比仅1966%且增长缓慢 [7] 市场影响预判 - 近3年3次减持计划公告后5日内股价平均下跌500%,但30日内反弹3659% [8] - 2025Q1机构持仓分化:香港中央结算增持1224万股至7923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减持51万股,博时科创板100ETF减持1384万股 [9] 长期挑战与观察点 - 需证明AI产品商业化能力(如问小达V20付费转化率),否则面临业绩与估值双杀 [10] - 关键观察2025年中报AI业务收入占比及券商客户签约动态,若股价回调至百元以下(市值<256亿)或存预期差机会 [11]
纵览网丨亚马逊机器人总数突破百万!新 AI 模型提升仓储效率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11
机器人数量里程碑 - 公司仓库机器人数量达到100万台[1] - 第100万台机器人被送至日本物流中心[1] - 机器人数量即将与人类员工人数持平[1] 自动化应用现状 - 约75%的全球配送服务得到机器人支持[1] - 公司持续提升自动化能力达13年[1][4] 新技术进展 - 推出生成式AI模型DeepFleet提升机器人协调效率[3] - DeepFleet使机器人工作速度提高10%[3] - 模型基于云计算平台SageMaker构建[3] 机器人技术迭代 - 5月发布新型Vulcan机器人配备双臂与触觉能力[3] - Vulcan具备库存整理和物品抓取功能[3] - 2024年10月宣布下一代物流中心计划[3]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型物流中心机器人数量为现有设施10倍[3] - 首个新型中心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并已投入使用[3] 发展历程 - 2012年收购Kiva Systems开启机器人发展[4] - 百万机器人成就象征科技进步与运营效率提升[4]
中国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AI产业加速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24
全球算力发展与中国市场 - 全球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算力提升成为关键驱动力,支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1] - 中国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政府持续加大投资建设超算中心和数据中心 [1] - 中国超级计算机多次跻身全球最强行列,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人工智能产业与算力关系 - 算力提升为中国AI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不断完善 [3] - AI产业链从芯片研发到终端应用实现自主可控,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3] - 算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AI在金融、制造、交通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3] 政策与市场推动算力整合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技术创新实现算力资源高效整合 [5] - 政府支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资本市场活跃提供资金保障 [5] - 腾讯、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深度布局云计算、AI、大数据,自建算力平台并推动技术应用 [5] 未来算力与AI发展前景 - 算力规模持续增长将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推动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 [7] - "十四五"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资,超级计算和量子计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7] - 算力提升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增强中国在算力和AI领域的竞争力 [7] AI应用场景与全球贡献 - AI技术应用场景多元化,涵盖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 [9] - 中国算力提升和AI产业发展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 - 中国通过算力技术迭代保持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地位,推动数字经济繁荣 [9]
人民日报:建好算力互联“高速网”
快讯· 2025-06-26 09:10
算力定义与构成 - 算力不仅包含计算能力,还涉及配套的网络运载和数据存储能力 [1] - 算力发挥作用需要硬件(服务器、芯片、存储设备)、软件(操作系统、云计算平台、AI框架)和网络连接三方面协同 [1] 中国算力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1] - 算力市场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1]
“个体智能→群体涌现”推进AIDC演进 世纪互联锚定“ 9 站台”新目标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1:1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通往AI魔法世界的"9¾站台",致力于成为AGI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商[1] - 核心业务聚焦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脏活、苦活和累活",通过钢铁、水泥、电力等实体资源构建AI算力底座[1] - 提出从传统IDC服务商升级为"智群体智能世界节点",参与AI生态共建而非仅提供基础支持[2] 技术演进路径 - 提出"云粒演算"概念,整合云计算底座与粒计算技术,推动计算架构升级[3] - 强调对AI智算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封装,将硬件、软件、GPU资源转化为标准化可交付单元[3] - 计划采用RDMA协议替代TCP/IP协议,实现100G级计算主线直连数据中心[4] 工程创新方向 - 以"精品工程"为短期目标,最终打造具备文化传承价值的"作品级"基础设施[2] - 2025年重点推进项目落地,通过持续迭代提升性能价格比和文化内涵[4] - 类比电力发展史,强调标准化接口(如"插座")对AI基础设施普及的关键作用[3] 群体智能布局 - 提出五阶段演进路线:从开源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智能体自治系统→客户侧MoA内联网→三链分布式网络→群体智能1[5] - 推动超大规模基座模型与群体智能互补,形成中心算力与边缘节点协同的生态化发展[2] - 借鉴多智能体系统的"社交学习+自适应学习"机制,构建更高水平的群体智能系统[2] 行业趋势判断 - 行业正从单体智能向协同化人工智能新范式转型,需要共创共建群体智能[1] - 基础设施需支持AI原住民需求,包括AI for Science等前沿应用场景[4] - 先进封装技术将成为整合异构计算资源的关键突破口[3]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建议》报告发布:建议三方面破除政策堵点 助力企业“走出去”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18:21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现状 -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出海"领头羊" 具备国际领先的竞争优势 [1] - 数字金融平台业务覆盖从移动支付拓展至数字银行 服务对象延伸至外国企业 [1] - 社交文娱平台在多个领域百花齐放 发展势头良好 [1] - 生活服务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有力拉动当地就业 [1] - 云计算平台凭借技术优势、广泛服务覆盖和本地化策略 占据国际云服务市场重要地位 [1] 平台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协同助力 - 跨境电商等网络销售平台带动中国制造出海 [2] - 工业服务、云服务等生产服务平台助力制造业企业境外投资和生产经营 [2] - 金融服务类平台为实体经济"走出去"提供多元金融支持 [2] - 平台经济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2] 全球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 宏观层面:外部形势复杂严峻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2] - 中观层面:数据跨境治理薄弱、海外数字基建不足、产业生态协同不够、金融服务体系较弱 [2] - 微观层面:国际物流价格波动压缩利润 全球经营策略统一难度大 跨国管理成本高企 [2] 政策建议 - 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制定国别策略 参与规则制定 [3] - 健全跨境数据治理:完善制度设计 开展试点探索 [3] - 拓展跨境支付路径:推进结算改革 创新金融产品 [3] - 优化国内政策环境: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境内外上市融资 完善上市机制设立绿色通道 加强跨境监管协同 [3]
中原证券:给予中科曙光增持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5-28 12:38
公司动态 - 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停牌,对算力产业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 [2] - 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包括海光信息(27.96%股权,对应市值885亿元)、曙光数创(62.07%股权,对应市值63亿元)、中科星图(15.70%股权,对应市值47亿元),合计市值约948亿元 [3] - 公司还拥有服务器硬件、IO存储、网络安全产品、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算力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等多项业务,并参股中科三清、中科天玑等公司 [3] 行业趋势 - 在美国出口管制背景下,浪潮、宁畅、中科可控等2025年3月25日进入实体清单,英伟达针对中国推出的特供AI芯片H20再次受限,服务器市场格局向两极化发展 [2] - 芯片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清晰,服务器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面临发展瓶颈 [2] - 寒武纪2025Q1业绩增长显示国产AI芯片需求呈现爆发趋势 [4] 产品与技术 - 2025年海光五号CPU和深算三号DCU新品上市,海光四号芯片终端机量产上市,海光在产品端迎来重要节点 [4] - 英伟达在H20受限后计划针对中国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芯片,但价格显著低于H20,性能预计下降明显 [4] - 2024年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收入下滑8.40%,但毛利率提升5.46PCT,收入质量提升 [4] 财务数据 - 预计25-27年公司EPS分别为1.68元、2.28元、3.02元,按5月23日收盘价61.90元计算,对应PE为36.78倍、27.20倍、20.50倍 [5]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4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8.47 [5]
强强联合,重塑芯片国产化趋势下的算力产业新格局——中科曙光(603019)公司点评报告
中原证券· 2025-05-28 08: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中科曙光“增持”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25日晚间公司公告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公司并停牌 本次收购对算力产业发展有风向标意义 新公司可实现全产业链国产替代 加大产业链深度融合 [5][7] - 截止停牌前公司市值906亿元 低估明显 本次交易或带来价值回归 公司持有的3家股权对应市值超总市值 还有多项业务和参股资产 [7] - 2025年海光在产品端迎来重要节点 国产AI芯片能力提升 英伟达供应中国芯片性能下降 助推国产芯片推广 此次吸收合并有助于海光芯片产业链整合和推广应用 [7] - 2024年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收入下滑8.40% 但毛利率提升5.46PCT 收入质量提升 国内服务器厂商内卷 浪潮信息毛利率下降 [6][7][8] 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61.90元 一年内最高/最低87.38/34.32元 沪深300指数3882.27 市净率4.48倍 流通市值902.88亿元 [1]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3.81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 -0.76元 毛利率26.07% 净资产收益率摊薄0.92% 资产负债率41.24% 总股本/流通股146320.38/145861.1万股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5.35亿元、167.73亿元、193.78亿元 增长比率分别为10.55%、15.40%、15.53% [9] - 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4.62亿元、33.30亿元、44.19亿元 增长比率分别为28.84%、35.23%、32.70% [9] - 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8元、2.28元、3.02元 对应PE为36.78倍、27.20倍、20.50倍 [8][9] 行业对比 - 2024年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收入3194亿元 增速64% AI服务器增速150% [11] - 2024年浪潮信息收入1148亿元 增速74% 净利润23亿元 增速29% 毛利率6.9% [11] - 2024年中科曙光IT设备业务收入117亿元 增速 -8% 毛利率27.3% [11] 海光芯片研发进程 - CPU海光一号2016.3启动研发 2018年发布 海光二号2017.7启动研发 2019年发布 海光三号2018.2启动研发 2022.6发布 海光四号2019.7启动研发 2023.10发布 海光五号2022启动研发 预计2025年发布 [13][15] - DCU深算一号2018.10启动研发 2021年发布 深算二号2020.1启动研发 2023.9发布 深算三号2023.9启动研发 预计2025年发布 深算四号聚焦AI算力 [15]
美银:除了英伟达和AMD 博通、迈威尔科技也将受益于沙特AI交易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21:14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和AMD是沙特人工智能交易的最大受益者 博通和迈威尔科技也将受益 [1] - 美国银行重申对英伟达 AMD 博通和迈威尔科技的买入评级 认为人工智能机会将带来长期收益 [2] 交易细节 - 英伟达将在沙特销售数十万颗人工智能芯片 首批1 8万颗最新Blackwell芯片出售给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旗下Humain公司 [1] - 英伟达与Humain将在未来五年内建设产能高达500兆瓦的人工智能工厂 [1] - AMD与Humain达成100亿美元合作 涉及硬件采购和下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合作 [1] 目标价调整 - 美国银行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60美元 [1] - 美国银行将AMD目标价从120美元上调至130美元 [1] 分析师观点 - 英伟达直接获得合同 AMD通过合资企业参与 但对AMD仍是重要胜利 [1] - 博通和迈威尔科技在网络连接领域具有互补性 光学 存储器 半导体设备和代工生态系统也有潜在收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