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偏债混合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三季度资金“撤离”债基 “固收+”逆市获净申购
上海证券报· 2025-11-02 22:37
基金规模变动 - 三季度主动管理债券型基金总规模为9.32万亿元,环比减少2186.3亿元,幅度为2.29% [1] - 纯债债券基金规模显著缩水,减少7119.94亿元,幅度为9.66% [1] - 可转债债券基金规模增长115.74亿元,环比提升23.59% [2] - 偏债混合基金与混债债券基金规模分别增长187.98亿元和4629.92亿元,环比分别提升8.74%和24.3% [2] 基金申赎情况 - 三季度债券型基金总申购份额2.31万亿份,总赎回份额2.81万亿份,净赎回份额超5000亿份 [1] - 三季度有74只债券型基金因大额赎回发布提高净值精度公告,10月以来此类公告数量达25个 [1] - 永赢稳健增强债券A净申购份额达136.71亿份,环比增长250.59% [2] - 中欧丰利债券A、景顺长城景颐丰利债券F和富国裕利债券E净申购份额分别为129.67亿份、92.77亿份和81.02亿份,环比分别增长118.16%、806.03%和217.82% [2] 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 对债券市场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利率尚不具备持续大幅上行的基础,当前回调是对前期过度担忧的修正 [2] - 对债券市场配置需求仍然存在,未来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可能,将推动中短期限利率进一步走低 [3] - 对可转债资产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性价比低于股票,过高的转股溢价率制约未来获利空间,风险收益比偏低 [3]
4000点的A股让人跃跃欲试?揭秘理财固收+掘金权益市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9 21:31
随着上证指数时隔10年再度回到4000点重要关口,市场目光聚焦于A股能否拾级而上,赚钱效应能否持 续。另一方面,面对存款利率下行、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回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寻找收益更优的理财替 代产品,含权类的"固收+"产品关注度还在提升。 从第三方平台数据来看,今年混合类理财产品新发规模有明显扩张趋势。另据记者多方了解,今年理 财"固收+"的收益率中枢有所上移,但分化趋势明显,有些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至5%甚至7%以上,也有 少数产品反而成了"固收-"。 收益率可观的"固收+"理财产品主要配置了哪些资产?未来还有多少上行空间?应该警惕哪些风险?多 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固收底仓资产收益率下行,股票、黄金、REITs、量 化策略等"+"的部分在稳定理财收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收益赛跑:"固收+"怎么"+"? Wind数据显示,最近1年增长率排名前100的理财产品中,混合类产品单位净值的增幅最高超过33%, 最低接近8%。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同期,混合类产品1年内的净值增长率TOP 100最高在14%左右,最 低不足4%。 "进入2025年以来,因为债市调整,(理财产品)仅靠债券已经很难满足投资者 ...
以长期主义为锚 践行高质量发展使命
中国证券报· 2025-10-13 04:53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净值从2015年的8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8月底的36.25万亿元 [1] - 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竞争和规模增长与投资者获得感失衡的问题 [1] - 2025年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是确立回报导向,要求基金公司考核体系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 - 对基金经理考核要求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薪酬与长期投资业绩挂钩 [2] - 政策推动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引导行业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 [2][3] 泰康基金战略与实践 - 公司以长期主义为战略支点,于2022年从泰康资产公募事业部蜕变为独立基金管理公司,依托泰康保险集团30年保险资金管理经验 [1] - 投研体系以集体决策为依托,构建一体化投研管理平台,降低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 [4] - 自主研发量化多策略Alpha模型,构建覆盖八大维度、包含300多个因子的因子库 [4] - 投研团队由70余位平均金融从业年限超8年的专业人员组成,设立五大核心部门和六大专业职能 [5] - 产品线覆盖货币、债券、混合、权益、量化、FOF等多类型,并在养老目标基金、ETF、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6] 公司运营成果与社会责任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管理规模约1400亿元,服务客户数超1900万,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200亿元,累计实现分红超90亿元 [9] - 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通过自媒体平台和专项活动覆盖老年、大学生及青少年等多样化群体 [7] - 聚焦银发群体养老需求,自2019年起推动金融知识进社区,服务全国20余个养老社区及基层街道社区 [8] - 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如祁连牧区冬衣送暖、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公益植树及与泰康溢彩基金会合作的一根拐杖等公益活动 [8]
债基全解析:从分类到风险,一文读懂“稳健投资”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9-24 10:41
债券基金分类 - 纯债基金将全部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不参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是风险最低的类别,根据债券期限可细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纯债基金 [2][3] - 短期纯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1年以内的债券,流动性高,例如某短债基金2023年最大回撤仅0.05%,年化收益约2.8% [4] - 中长期纯债基金投资剩余期限3年以上的债券,年化收益通常在3.5%-5%,但需承担利率波动风险,例如202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0.5%导致某基金净值下跌1.2% [4] - 混合债券基金通过债券与股票、可转债等资产组合提升收益弹性,其收益与股市表现高度相关,例如2022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1.6%时偏债混合基金平均收益为-3.5% [6][7] - 债券指数基金通过跟踪特定债券指数进行投资,管理费通常为0.2%-0.3%,低于主动管理型债基,例如某国债指数基金2018-2023年年化收益为3.8%,最大回撤1.5% [8][10] 债券基金下跌原因 - 利率风险指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例如2022年1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5%升至2.9%导致某中长期纯债基金单月净值下跌0.8% [11][14] - 信用风险指债基持有的债券发行人违约将直接导致净值受损,例如2020年某国企债券违约导致持仓债基单日净值下跌3%-5% [14] - 流动性风险指债基遭遇大额赎回时基金经理可能被迫低价抛售债券,例如2022年某短债基金因集中赎回单日净值下跌0.1% [14] - 策略失误风险包括投资可转债或加杠杆放大风险,例如2022年可转债基金平均下跌10.3%,某债基杠杆率130%时债券价格下跌1%会导致净值实际下跌1.3% [15] 债券基金投资策略 - 保守型投资者可选择短期纯债基金或国债指数基金,年化收益2.5%-3.5%,最大回撤控制在0.1%以内 [15] - 稳健型投资者可配置中长期纯债基金或偏债混合基金,年化收益3.5%-5%,接受3%以内的最大回撤 [15] - 平衡型投资者可尝试平衡混合基金或可转债基金,但需做好应对10%以上回撤的准备 [15] - 投资需关注久期指标,短期纯债基金久期通常在1年以内,中长期纯债基金久期在3-5年 [15] - 投资需关注信用评级,优先选择持仓债券平均评级为AA+及以上的债基 [15] - 买入时机方面,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如超过3.5%时是配置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好时机 [16]
“熊市不亏钱,牛市跟得上”,这些长牛基金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9:13
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表现 - 过去五年间56.5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涉及2780只基金中的1571只 [3] - 累计超额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占比27.63% 共计768只产品 [3] - 54只基金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过100% 其中东吴新趋势价值线达280.99% 东吴移动互联A达271.28% 金元顺安元启达226.86% [3][6] 长牛基金持续超额收益特征 - 华商元亨与华商润丰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率均超195% 且2020至2024年每年均实现可观超额收益 [4] - 华泰柏瑞富利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40% 2020年以来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30% 2020年起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绩优基金回撤控制表现 - 超额收益为正的主动权益基金中 最大回撤平均值达36.50% [10] - 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的基金仅310只 占比不足两成 [10] - 股票仓位超50%的基金中 约110只产品回撤控制在25%以内 [11] 低回撤优质基金案例 - 景顺长城系列产品(价值领航两年持有/价值稳进三年定开/价值边际/沪港深精选)股票仓位约70% 最大回撤均低于15% [11] - 大成竞争优势与大成睿享(徐彦管理)过去五年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 [11] - 中泰星元价值优选(姜诚管理)与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杨景涵管理)最大回撤均低于20% [11] 特殊风控产品结构特征 - 回撤幅度较小的基金多为偏债混合型或灵活配置型产品 股票仓位普遍偏低 [10] - 部分偏股型基金如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型)在实现226.86%超额收益的同时 将最大回撤控制在20.59% [6][13]
年内1434只产品基金经理卸任,中长期纯债基金数量最多
环球网· 2025-08-14 13:37
基金经理卸任情况 - 截至8月12日,今年已有1434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935位基金经理 [1] - 2024年全年有2213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1114位基金经理 [1] - 2023年全年有2009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1018位基金经理 [1] 卸任产品类型分布 - 中长期纯债基金数量最多,达269只 [3] - 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分别有237只、193只、167只、110只 [3] - 今年以来,卸任至少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共42位 [3] - 以ETF为代表的指数类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构成卸任主力 [3] 重点基金经理卸任案例 - 原招商基金ETF基金经理苏燕青年内卸任18只产品ETF及ETF联接基金 [3] - 原国泰基金ETF基金经理晏曦年内卸任11只产品 [3] - 原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黄斌斌年内卸任12只产品债券基金 [3] - 原中欧基金固收基金经理周锦程年内卸任11只产品债券基金 [3] 固收领域高管变动 - 招商基金固收老将马龙年初起累计卸任5只产品,在管规模曾在去年年中达到876.18亿元 [4] - 华安基金"固收一姐"孙丽娜卸任全部在管7只产品,合计管理规模达2999.26亿元 [4] -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中欧基金曹名长、建信基金周智硕、嘉实基金洪流、广发基金张东一等多位百亿基金经理今年离任 [4] 行业管理特点 - 被动指数基金依赖标准化运作机制,基金经理可同时管理多只同类产品 [3] - 债券基金因规模庞大、策略趋同,容易形成"一拖多"的模式 [3] - 基金经理离任往往触发产品批量交接 [3] - 固收及"固收+"策略基金经理的变动近年来愈加引人瞩目 [3]
一季度债基持仓大调整:信用债配置比例下降,政金债、国债受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5:32
公募基金一季报债券配置分析 - 主动偏债基金整体降低信用债配置比例,增持政金债及国债资产 [1] - 信用债合计占比较去年四季度下降1.51个百分点(54.63%→53.12%),政金债及国债受机构追捧 [2][3] - 主动偏债基金管理规模环比下降3.95%(减少3697.78亿元至89902.19亿元),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基金规模均收缩 [2] 新发基金市场动态 - 主动偏债基金新发规模环比下降175.69亿元至797.09亿元,纯债债券基金新发规模降幅显著(减少341.67亿元) [2] - 偏债混合基金新发规模微降1.50亿元,显示市场风险偏好趋于保守 [2] 债券持仓结构与杠杆变化 - 机构减持中期票据、企业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策略整体缩减 [3] - "固收+"基金权益转债持仓占比提升0.9个百分点(19.09%→19.99%),纯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下降0.08年(2.30年→2.22年) [3] - 纯债基金杠杆微升0.05个百分点至113.50%,"固收+"基金杠杆中枢下降3.55个百分点至108.45% [3] 债市短期走势与基金表现 - 节前债市预计维持震荡,持券过节策略占优,部分中长期纯债基金表现突出(如摩根瑞享纯债A周收益率达1.62%) [4][8] - 理财规模环比缩减806亿元至30.98万亿元,月末回表压力显现 [4] - 市场等待降准降息信号,5月长端利率或挑战新低,但中期大幅下行概率有限 [4][5] 收益率展望 - 财政发力可能推动收益率转为上行,年内长期利率料维持宽幅震荡 [5] 基金业绩榜单 - 融通收益增强A以3.457%周收益率领跑二级债基,金鹰元丰A(2.711%)、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2.329%)紧随其后 [8][9] - 中长期纯债基金中泉果泰岩3个月定开A、中银证券汇裕一年定开等表现靠前 [4][8]
每日钉一下(什么是「固收+」,有哪些品种?)
银行螺丝钉· 2025-03-06 21:50
基金投顾 - 基金投顾是基金的投资顾问,旨在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2][6] - 基金投顾通过"投"和"顾"帮助投资者获得好收益 [7] - 提供免费课程介绍基金投顾的定义、优势及运作方式 [7][9] 固收+基金 - 固收+基金是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如纯债)基础上增加少量股票、可转债等资产 [12][14] - 固收部分以低风险债券为主,用于防守;"+"部分以股票、可转债为主,用于提升收益 [14] 固收+基金品种 - 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债券为主,股票比例分别低于20%和30% [16] - 可转债基金:配置40%-60%可转债和15%-25%股票,风险高于二级债基 [17][18] - 对冲基金:以股票为主,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适合牛市中后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