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蚀

搜索文档
中国半导体,准备好迎接全球万亿美元市场了吗?
第一财经· 2025-10-02 19:03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高端设备及核心零部件领域仍需突破,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半导体提出更高要求[1] - 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设备制造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代差[2] - 中国半导体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在围追堵截中逐步成长,面对全球万亿美元市场,中国企业能否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关键问题[7] 产业投资趋势 - 2024年中国(含台湾)半导体产业项目投资总额68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总投资额45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约10%,其中晶圆制造、芯片设计、材料、封装测试等板块投资下滑,唯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增长50%[3] -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半导体投资核心区域,2025年上半年江苏占比20.7%、上海占比18.8%、浙江占比14.4%,三地合计占据一半以上投资金额[4]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 上海临港集成电路企业从2019年的3家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300家,产业产值从2018年1亿元增长至2025年预计500亿元,被称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奇迹"[4] - 临港已形成覆盖装备工艺、晶圆制造、材料封测的产业集群,汇聚中微公司、中芯集团、长电科技等头部企业[4] - 长三角地区拥有深厚产业积淀,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圈,通过专项基金和人才政策形成制度优势[4] 全球市场前景 - 全球半导体产业2024年销售收入6270亿美元,增长19%,2025年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970亿美元[1][5] - 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需达7.5%,按此增速2040年可达2万亿美元[1][5] - 半导体产业结构和价值快速向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倾斜,英伟达市值约4.4万亿美元,为英特尔市值1600亿美元的27倍[6] 企业表现与战略布局 - 中微公司作为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市值超1800亿元人民币,过去十四年收入年化增速大于35%,部分刻蚀、薄膜设备达全球先进水平[2] - 中微公司为早期投资者带来60倍回报,为中期投资商带来30倍回报,并战略发起规模15亿元的智微攀峰基金[2] - 英伟达宣布斥资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在AI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引入英特尔CPU,英特尔在个人电脑芯片系统集成英伟达GPU[6] 技术变革与新兴机遇 - 人工智能浪潮带动中国半导体企业增长,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倍,摩尔线程营收从2022年4608万元增长至2024年4.38亿元[6] - 碳化硅产业因特斯拉Model 3批量使用而快速发展,应用从新能源汽车扩展至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等领域[7] - 中国碳化硅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在材料、装备等环节已形成扎实基础,国内企业采用IDM模式且垂直整合更为彻底[7]
突发!索赔9999万! 屹唐起诉美国应用材料!
是说芯语· 2025-08-14 07:43
诉讼案件概述 - 屹唐股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已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 [2] - 诉讼原因是应用材料公司(AMAT)非法获取并使用公司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2] - 公司要求被告停止使用技术秘密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合计9999万元 [2] 技术秘密详情 - 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技术是屹唐股份的关键技术之一 [5] -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法去胶、干法蚀刻、表面处理等半导体加工设备 [5] - 公司在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备领先的原创性技术能力 [5] 侵权事实指控 - 应用材料招聘了曾在屹唐股份子公司MTI工作的两名员工 [5] - 这两名员工掌握等离子体核心技术并签署过保密协议 [5] - 应用材料以这两名员工作为主要发明人提交了包含涉案技术秘密的专利申请 [5] - 应用材料涉嫌向中国客户推广销售使用涉案技术的产品 [7] 涉事公司背景 - 屹唐股份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 [2] - 应用材料(AMAT)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2024年营收超250亿美元 [7] - 应用材料成立于1967年,主营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 [7] 诉讼影响评估 - 公司表示诉讼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最终影响将取决于法院判决结果 [5] - 诉讼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合法权益 [5]
北方华创: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8月29日披露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8:44
公司财务披露安排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8月29日披露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刻蚀、薄膜、热处理、湿法、离子注入等产品的工艺覆盖度逐年提升 [1] - 上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1] - 产品满足客户对多种技术代的工艺需求 [1]
北方华创31亿取得芯源微控制权 完成董事会改组加快业务协同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6-26 07:49
北方华创控股芯源微 - 北方华创通过股份转让和董事会改组取得芯源微17.87%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 [1][2] - 两次股份转让合计耗资31.35亿元获得3596.47万股芯源微股份 [2] - 北方华创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在芯源微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 [1][2] 公司业绩表现 - 北方华创2017-2024年营收从22.23亿元增长至298.3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26亿元增长至56.21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北方华创营收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 [4] - 自2017年以来北方华创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 [4][5] - 芯源微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1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2.75亿元归母净利润466万元 [1][3] 业务协同效应 - 北方华创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沉积等设备芯源微主要产品为涂胶显影设备双方产品具有互补性 [3] - 控股后将推动不同设备工艺整合协同提供更完整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 [3] - 双方可在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等方面加强协同提升竞争力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北方华创研发费用从2018年3.51亿元增长至2024年36.69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0.26亿元同比增长40.89% [6] - 2024年新申请专利超1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80% [6] - 集成电路装备累计出货量突破13000腔多项产品技术参数达国际一流水平 [6]
北方华创: 关于协议受让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所持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8.40%股份完成过户登记暨取得控制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3:14
交易概述 - 北方华创于2025年3月10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协议受让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的议案 [1] - 公司与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受让其持有的19,064,915股芯源微股份 占芯源微总股本9.48% [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与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 受让其持有的16,899,750股芯源微股份 占芯源微总股本8.40% [1] - 两笔交易合计受让35,964,665股芯源微股份 占芯源微总股本17.87% [2] 交易进展 - 2025年5月29日完成先进制造所持芯源微9.48%股份的过户登记 [1] - 2025年6月23日完成中科天盛所持芯源微8.40%股份的过户登记 [2] - 北方华创成为芯源微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达17.87% [2] - 北方华创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进入芯源微董事会 在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 [2] 业务协同效应 - 北方华创主营刻蚀 薄膜沉积 炉管 清洗等半导体设备 芯源微主营涂胶显影设备 双方产品具有互补性 [2] - 通过控股芯源微 双方可实现工艺设备整合 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 [2] - 在研发 供应链 客户资源等方面加强协同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股东回报能力 [2] 相关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近五日上涨1.35% [6] - 当前市盈率为56.64倍 估值分位处于79.82% [6][7] - 最新份额为10.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320.9万元 [6]
芯源微: 芯源微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登记暨控制权变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2:29
股权转让交易 - 中科天盛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16,899,750股公司股份全部协议转让至北方华创,交易价格为85.71元/股,交易金额为1,448,477,572.50元 [1] - 先进制造将其持有的19,064,915股公司股份转让至北方华创,交易价格为88.48元/股,交易金额为1,686,863,679.20元 [3] - 北方华创在完成两次股份转让后持有公司35,964,665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7.87%,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5] 控制权变更 - 公司由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为北方华创,实际控制人为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5] - 北方华创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进入公司董事会,在公司全部董事和全部非独立董事中均过半数 [5] 业务协同效应 - 北方华创与公司在半导体装备业务板块具有互补性,北方华创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工艺装备,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涂胶显影设备等核心工艺装备 [5] - 双方可通过合作推动不同设备的工艺整合,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完整、高效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 [5] - 双方可在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等方面加强协同,共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股东回报能力 [5] 股权结构变化 - 中科天盛在股份转让前持股16,899,750股(8.40%),转让后持股0股(0.00%) [2] - 北方华创在股份转让前持股19,064,915股(9.47%),转让后持股35,964,665股(17.87%) [2]
芯片巨头官宣:控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0:22
国内半导体行业重组进展 - 国内半导体行业重组稳步推进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事宜仍在进行中 [2] - 北方华创已获得芯源微控制权 成为其控股股东 [2] 北方华创控制权获取细节 - 北方华创通过协议受让获得中科天盛持有的1689.98万股芯源微股份 过户日期为2025年6月23日 [2] - 截至2025年6月23日 北方华创持有芯源微3596.47万股股份 占总股本的17.87% 为第一大股东 [2] - 北方华创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 在芯源微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 [2] 两家公司业务协同性分析 - 北方华创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等设备 芯源微主要产品为涂胶显影设备 产品布局具有互补性 [3] - 控制权获取后 双方可在工艺整合、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 [3] 公司市值数据 - 截至6月24日收盘 北方华创股价为435.82元/股 市值2328亿元 [3] - 芯源微股价为107.15元/股 市值216亿元 [3] 北方华创股票交易数据 - 6月24日收盘价435.82元 当日跌幅0.63% [4] - 换手率0.73% 市盈率38.3 市净率7.13 [4] - 5日均线428.14元 10日均线420.05元 20日均线422.39元 [4]
芯片巨头官宣:控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0:15
北方华创取得芯源微控制权 - 北方华创通过协议受让中科天盛持有的1689.98万股芯源微股份完成过户登记[2] - 截至2025年6月23日北方华创持有芯源微3596.47万股占总股本17.87%成为第一大股东[3] - 北方华创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在芯源微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实现控股[3] 双方业务协同性分析 - 北方华创主营刻蚀、薄膜沉积、炉管等设备芯源微主营涂胶显影设备产品线具有互补性[3] - 控制权整合有助于推动不同设备工艺整合提供更完整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3] - 双方将在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等方面强化协同提升竞争力和股东回报能力[3] 市场数据 - 截至6月24日收盘北方华创股价435.82元/股市值2328亿元[4] - 芯源微股价107.15元/股市值216亿元[4]
广州黄埔:鼓励发展高端半导体和传感器材料 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快讯· 2025-06-17 14:23
产业发展布局 - 在芯片设计 特色工艺 先进封装测试 EDA工具 装备及零部件等领域实现突破 [1] - 打造涵盖设计 制造 材料 装备与零部件 封测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1] - 建设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1] 材料与设备发展重点 - 鼓励发展光掩模 电子气体 光刻胶 抛光材料 高纯靶材等高端半导体和传感器制造材料 [1] - 积极引进国内重点基础材料企业 稳步提升关键基础材料供应能力 [1] -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制造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开展持续研发和技术攻关 [1] - 支持光刻 清洗 刻蚀 离子注入 沉积等设备 关键零部件及工具国产化替代 [1] 投融资支持措施 - 争取国家 省 市集成电路基金支持 [1] - 充分发挥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等基金平台作用 [1] - 支持国企基金等加大与集成电路企业的合作 [1]
富创精密大股东出手首次增持 部分质押解除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21:47
大股东增持与股权变动 - 公司大股东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首次增持股份7.66万股,占总股本0.03%,成交金额397.89万元 [1][2] - 沈阳先进计划在12个月内增持1.2亿至2.4亿元公司股份,资金来源为股票增持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 [2] - 沈阳先进840万元出资额质押已解除,间接对应公司总股本比例8.2% [1][3] - 实际控制人郑广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7905.35万股,占总股本25.82% [2] 协助调查事项 - 实际控制人郑广文持有的沈阳先进831.17万元出资额被冻结,占沈阳先进注册资本47.5%,间接对应公司总股本8.11% [3] - 冻结期限由原定的2025年6月6日延长至2025年12月6日 [1][3] - 公司表示股权冻结事项与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无关,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47.14%,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近翻倍 [4] - 2024年境外收入8.97亿元,年均增长率62.83%,营收占比30.25% [5]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主要因战略投入集中兑现导致费用端承压 [4] 产能建设与战略布局 - 南通、北京工厂已逐步投产,新加坡厂完成客户认证并投入使用 [4] - 一季度新签订单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在手订单覆盖产能爬坡需求 [4] - 公司筹划收购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将在其盈利5000万元后启动审计评估 [5][6] 产品战略与发展规划 - 聚焦机械及机电零组件领域,重点突破腔体内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6] - 深化与Compart公司业务、技术协同,整合气柜设计与制造能力 [6] - 目标打造半导体零部件平台型企业,提升先进制程配套能力及全球市场份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