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搜索文档
逆袭的中国铁锂:从“过剩产能”,到反制西方的“战略核弹”
36氪· 2025-11-06 11:48
中国在贸易中的战略举措 - 中国在贸易中打出四张关键牌:稀土、正极磷酸铁锂、石墨和超硬材料[1] - 稀土对美国军工体系有立竿见影的杀伤力,被称为"工业维生素"[2] - 磷酸铁锂的长期影响更大,其背后的电池市场达千亿美金,动力与储能市场达万亿美金[3] 磷酸铁锂的战略地位与管制 - 中国对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设备实施出口管制[3] - 管制措施直接影响美国电网改造计划所需的储能电池供应链[6] - 自2024年6月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磷酸铁锂材料呈现爆炸式增长,主要流向韩系电池工厂[3] 磷酸铁锂技术演进与市场反转 - 磷酸铁锂技术从低端过渡技术转变为市场主导,2019年其电池出货量占比仅23%,产能利用率低于30%[7][8][9] - 2025年,磷酸铁锂占据国内动力电池80%和全球储能电池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份额仍在扩大[10] - 行业景气度反转,头部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117%[10] 第四代高压实技术突破 - 技术关键点是高压实技术革命,使同体积电池能塞入更多正极材料提升续航[13] - 第四代材料压实密度≥2.6g/cm³,逼近三元电池,并改善快充性能[16] - 该技术突破使得小米YU7长续航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达835公里,打破刻板印象[13][14] 领先公司的技术路线与并购 - 江西升华押注草酸亚铁合成路线,前期投入超5亿元,经历多次亏损后,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9.58亿元,扭亏为盈6378万元[16][17][18] - 宁德时代以25.6亿元增资并控股江西升华,标志着材料厂地位提升[10][11] - 湖南裕能通过二次烧结等工艺改进也成功迈入四代铁锂领域[19] 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的优势 - 三代磷酸铁锂凭借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优势主导储能市场,其电芯循环寿命需达8000次以上[20][23] - 中国314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成本仅0.28元/Wh,较韩国三元电芯低49%,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26] - 德方纳米通过液相法工艺突破,实现纳米级材料制备,成为特斯拉供应商[23][24][25] 行业产能扩张与内卷困境 -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划产能从300万吨飙升至900万吨,足以供应当年电池产量的4倍以上[29][31] - 跨界厂商凶猛,中核钛白官宣50万吨/年产能,龙蟒佰利加码至100万吨/年[32] - 行业利润从2022年的90亿元转为2023年全行业大幅亏损[45] 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 - 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超50%,但头部材料公司总市值不足宁德时代的5%[49][50] - 2024年行业CR5达75%,头部企业拿走90%的利润,中小厂普遍亏损[50] - 材料厂毛利率从2021年的超30%降至2024年的不足8%,万润科技毛利率降至0.08%[46][47]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行业面临"技术领先却利润滞后"的终极悖论,需将技术胜利转化为合理商业回报[50][53][55] - 认知需升级,电池材料是精细化工程,而非传统大化工产品[55] - 新工艺技术如液相法、草酸亚铁法以及四代、五代铁锂的溢价可能开启新时代[55]
宁德的港股溢价之谜
36氪· 2025-10-24 21:35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1% [6]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5% [6] - 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25.8%,净利率从低点15%回升至19%以上 [36] A+H股溢价现象分析 - 宁德时代H股相比A股溢价34%,巅峰时期超过40%,显著高于第二名恒瑞医药11%的溢价 [9] - 全市场161家A+H公司中,仅4家出现H股溢价,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招商银行和美的集团 [9] - 公司港股IPO发行价较A股仅折价6.8%,上市首日即实现7.0%溢价,与当前高溢价形成对比 [11] 港股高溢价的流动性背景 - 2025年5月初港币升值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为维持汇率稳定大量投放港币流动性 [14][15] - 5月2日至5日金管局累计投放1294.02亿港元,其中5月5日单日投放605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5] - 1月期Hibor从4月初4.07%降至5月底0.58%,单月跌幅达350个基点,创2015年以来最大波动 [16] - 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刚上市的宁德时代成为资金追逐的安全优质龙头资产 [17] 溢价走势与市场定价分歧 - 8月中旬后1月期Hibor抬升至3.5%以上,宁德H/A溢价一度收窄至1.2倍 [21][22] - 9月底宁德港股价格快速拉升,H/A溢价再度走扩,反映国内外市场估值出现分歧 [25] - A股电池板块上涨基于固态电池主题和二线厂商边际好转的投机性炒作,而港股外资更注重基本面定价 [25][26] - 9月中旬后包括大小摩等外资投行上调公司评级,加速了港股上涨 [26] 市场份额与增长前景 - 公司全球市占率长期维持在38%附近,结构上国内份额下降但欧洲份额显著提升 [29] - 当前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通过换电等技术向低价位车型渗透,预计国内市占率有望恢复 [31] - AI基建加速推动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储能需求旺盛,公司587Ah大电芯凭借高首效、低衰减优势受市场青睐 [32] - 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扩产早于二线玩家,2026年产能排产预计超过1TWh,释放确定性高 [34] 盈利能力与技术优势 - 公司电池技术领先对手1-2年,每2年能量密度提升20%稳步推进 [39] - 高盈利能力源于强研发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不依赖提价 [41] - 在固态电池、钠电池、无负极电池等前沿技术深入布局,保证优势延续 [43] 未来市值空间测算 - 预计2026年公司出货量850-900GWh,确认收入800-850GWh [44] - 按0.11元/Wh的单位利润测算,2026年净利润为880亿-935亿元 [44] - 行业估值倍数有望提升至25倍PE,对应2026年理论市值2.2万亿-2.4万亿元(约2.4万亿-2.6万亿港元) [44] - 对比当前A股1.7万亿和港股2.4万亿港元市值,公司未来仍有上涨空间 [44]
8000万辆电动车的补能考题:充电网络如何迎战“三年倍增”?
高工锂电· 2025-10-17 18:51
政策核心目标 - 国家六部门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 市场现状与目标逻辑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保有量占比10.27% [5]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均超过1120万辆,渗透率已升至46.1%,行业对于全年销量上探1600万辆基本无异议 [5] - 按当前每年超1000万辆的净增长推算,8000万辆的保有量目标将在未来3-4年内实现,"三年倍增"是一项与市场同步、略有提前的系统规划 [6] - 2800万个充电设施与3亿千瓦公共容量的组合旨在构建网络化、分层化、错峰共享的补能体系,从单点设施到整体网络转变是核心逻辑 [6][7][8] 五大重点行动方向 - 第一,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城市区域以快充为主,全国计划新增160万个直流快充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快充枪;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充电枪;农村地区新增不少于1.4万个直流枪,实现乡镇级全覆盖 [10] - 第二,优化居住区充电条件:新建住宅车位全部配备或预留充电条件,既有小区结合改造增建,计划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 [11][12] - 第三,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新增双向充放电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 [13] - 第四,强化供电保障与服务:升级配电网,推广智能有序充电 [14][15] - 第五,提升充电运营质量:完善政府监测平台,推动设施标准化、服务可评价化 [16][17] 对电池技术的影响 - 政策驱动高压快充生态,电池技术竞争焦点明确指向快充性能、循环寿命与本质安全三者并重的综合较量 [17][18] - 随着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落地,具备4C乃至6C快充能力的电池用户体验优势将得到极大释放 [17] - 2025年新车主流充电倍率已普遍达到2C,高端车型正向5-6C迈进,峰值充电倍率在今年上探到10C [21] - 快充技术呈现多元演化:磷酸铁锂体系突破倍率上限,三元体系聚焦高端市场,结构创新成为共同路径 [25] 车网互动与电池价值重估 - 车网互动规模化推广使电动汽车从能源消费终端变成能源系统的可调节单元 [22] - 在频繁双向充放电场景下,循环寿命、容量保持率和充放电稳定性成为新评估维度,电池正从零部件转向可运营资产 [23] 安全标准升级 - 2026年7月1日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致力于构建贯穿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本质安全" [24] - 新国标升维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热扩散测试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引入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300次大功率快充后仍保持安全稳定) [26] - 产业界推出如"航天级隔热装甲"、"龙骨结构"等创新方案,从材料、结构和系统层面构建多重防护体系 [26]
宁德时代锁单 1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项目新建!
起点锂电· 2025-10-15 18:13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普及及大容量储能电池需求推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压实密度 ≥ 2.6g/cm³)成为2025年紧俏货 [3] - 2025年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总体上涨500-1500元/吨,较普通三代产品溢价2000-3000元/吨 [3] -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应集中在少数企业,技术壁垒高,导致短时间内需求缺口较大 [8][10] 富临精工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四川富临新材料规划建设年产35万吨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项目,总占地约402.87亩 [5][7] - 项目是富临精工与川发龙蟒合作的成果,双方合资建设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及10万吨/年草酸亚铁项目,富临精工持股51% [8] - 江西升华在四川射洪市规划了年产5万吨磷酸二氢锂项目(总投资2.6亿元)和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草酸亚铁)项目(总投资5.5亿元) [8] - 公司通过一体化产能建设打造了“锂精矿—磷酸二氢锂/草酸亚铁—高压实磷酸铁锂”完整产业链条,以大幅降低成本 [9] - 江西升华现有高压密磷酸铁锂年产能30万吨,2024年富临精工锂电正极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48.29亿元,同比上升71.99% [9] 下游合作与业绩驱动 - 江西升华获得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并支持原材料项目建设 [9]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共同对江西升华增资扩股,富临精工增资10亿元,宁德时代增资25.6亿元,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51%股权,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0] - 四川富临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公司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将再上台阶,充分享受产品溢价,为今明两年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10]
高工锂电年会前瞻|第四代高压实铁锂集中上新
高工锂电· 2025-10-07 17:41
高压实磷酸铁锂市场供需状况 -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不应求,需求受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性能提升(大容量、高比能、快充)推动而增长 [1][2] - 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壁垒高,需二次或三次烧结及特殊工艺,对原料纯度和颗粒级配要求严格,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2] - 2025年上半年高压实(≥2.6g/cm³)LFP材料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3] 高压实磷酸铁锂的盈利模式与竞争格局 - 高压实磷酸铁锂定价以“原材料市价+加工费”模式为主,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加工费,加工费通常比普通产品高出2000-5000元/吨 [3]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2.6g/cm³)产能集中在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等头部企业,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3]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及产能爬坡需时间,导致高压实磷酸铁锂短时期内需求缺口较大,为二三线企业提供了入局窗口期 [3][4] 下游应用市场需求驱动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全线提升,一线企业平均水平达70%-80%,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9.9%,接近历史峰值 [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容量同比增长68%;1-8月国内储能累计中标80GW/272GWh,同比增长191%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88.1GWh,同比增长44%,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14] - 主流储能电池型号向314Ah、587Ah、600Ah+、1000Ah+等更大容量探索,并对循环寿命(10000-15000次)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高压实LFP需求 [10][12] - 动力电池快充技术迭代(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提升了对高压实磷酸铁锂的需求 [14] 主要企业布局与产能规划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未来高压实密度正极产能将提升至50万吨 [16]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批量供货,其高压实产品在2024年合计销售15.93万吨,占总销量约22% [18]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产品压实密度可达2.62g/cm³ [18] - 德方纳米第四代高压密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19] - 二三线企业如鹏博新材、川发龙蟒、万华化学、协鑫锂电等也在积极布局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 [19] 行业发展趋势与二三线企业策略 - 锂电行业反内卷风潮下,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议价能力,订单向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集中 [16] - 高压实磷酸铁锂工艺路线(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等)尚未完全统一,为有技术特色的企业留下差异化创新空间 [19] - 二三线企业可面向腰部电池企业供货、绑定长订单,尤其是储能市场需求,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增速远超动力电池 [20]
牵手宁德时代重组,锂电上游龙头20cm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08:40
战略合作核心交易 - 宁德时代出资25.63亿元对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进行增资扩股,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控股 [2] - 交易公告后次日,富临精工股价触及20%涨停,报收22.22元/股,最新市值380亿元 [2] - 宁德时代将在经营管理上掌控江西升华,董事会7名董事中占4席,董事长由宁德时代委派 [6] 合作历程与供应链绑定 - 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宁德时代对江西升华进行多次增资,从初始2000万增至2022年2月的1.44亿元,持股比例曾达20% [6] - 2024年8月签署协议,宁德时代承诺2025年至2027年每年至少采购14万吨磷酸铁锂,后延长至2029年,采购量不低于江西升华产能的80% [6] - 2025年9月,江西升华获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供应,其中5亿元已支付,10亿元将于11月付款 [6] 江西升华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江西升华收入48.29亿元,但净亏损2836.12万元 [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70.02亿元,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7.25亿元提升至11.89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39.58亿元,净利润6378.14万元 [8] - 2024年末富临精工曾将持有的江西升华7.35亿元债权转为增资,以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 [9] 核心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江西升华是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其技术受出口管制,关键参数为30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 [10] - 高压密磷酸铁锂是提升电池快充性能和高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2025年被行业称为“超充元年”,需求迅速放量 [10] - 高端产能稀缺,目前实现量产的仅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极少数厂商 [10] - 富临精工已拥有30万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 [11] 产品升级与盈利前景 - 2025年上半年江西升华出货产品均为第四代及以上,第二季度第五代产品占比升至20%,加工费提高1000元/吨 [12] - 预计2026年第五代产品出货占比将提升超过70%,单吨利润有望进一步提高至0.15–0.2万元 [12] - 公司产能目前供不应求,有涨价空间 [12] 母公司业务概览 - 富临精工2024年营收84.70亿元,净利4.02亿元,业务涵盖锂电正极材料、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及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等 [5] - 营收主要来源于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48.29亿元)和绵阳富临精工新能源(16.84亿元) [5] 市场影响与行业意义 - 合作公告同日,宁德时代A股涨1.17%,H股涨4.48%,总市值再度超越贵州茅台,被视为新能源产业对传统消费产业的历史性超越 [3]
锂电上游再添“强绑定”:宁王下场,高压密磷酸铁锂成“硬通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0:18
战略合作核心交易 - 宁德时代出资25.63亿元对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进行增资扩股,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控股[1] - 交易公告后次日,富临精工股价上涨20%至涨停,报收22.22元/股,市值达380亿元[1] - 宁德时代通过此次增资获得江西升华董事会7席中的4席,董事长由宁德时代委派,掌控经营管理权[3] 合作历程与采购承诺 - 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宁德时代对江西升华首次增资2000万,并于2022年2月追加增资1.44亿元,持股增至20%[2] - 2024年8月签署协议,宁德时代承诺2025年至2027年每年至少采购14万吨磷酸铁锂,后延长合作至2029年[2] - 2025年9月,江西升华获得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其中5亿元已支付,10亿元将于11月支付,用于锁定供应和支持原材料建设[2] 江西升华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江西升华营收48.29亿元,净亏损2836.12万元[5] - 2025年上半年江西升华营收39.58亿元,净利润6378.1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西升华资产总额70.02亿元,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7.25亿元提升至11.89亿元[4] 核心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江西升华是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商,其技术被列入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关键参数为30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7] - 公司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草酸亚铁技术路线的开创者,已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客户认证并批量供货[7] - 富临精工已拥有30万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该高端产能目前仅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实现量产[8] 产品升级与盈利前景 - 2025年上半年江西升华出货产品均为第四代及以上,第二季度第五代产品占比升至20%,加工费提高1000元/吨[10] - 预计2026年出货中第五代产品占比将超过70%,单吨利润有望提升至0.15-0.2万元[10]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是提升电池快充性能的关键材料,2025年被行业称为“超充元年”,市场需求迅速放量[7][9]
25.6亿元!宁德时代罕见大动作,股价涨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2:50
宁德时代对江西升华的投资与控制权变更 - 宁德时代拟与富临精工共同向江西升华增资35.6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增资25.63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达到51%,成为控股股东[1][4] - 此次交易前,宁德时代已于2024年3月首次战略入股江西升华,投资4亿元并获得18.78%股权,此次为半年内第二次增资[4] - 富临精工在此次增资中拟增资10亿元,增资后其对江西升华的持股比例将变为47.4096%[4] 产能锁定与合作协议 - 宁德时代通过支付5亿元预付款的形式,锁定江西升华未来磷酸铁锂产能,支持其江西基地(16万吨/年)和“四川三期”项目(20万吨/年)建设[5] - 双方协议约定,江西升华承诺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将其100%产能优先用于生产符合宁德时代要求的材料[5] - 宁德时代承诺在上述期间每年采购量不低于江西升华承诺产能的80%[5] 投资背后的技术路线与行业趋势 - 宁德时代持续投资江西升华的核心原因在于看好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该路线被业内视为提升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6]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是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性能优异且溢价能力更强,但其当前市场占比较低,2023年底在整个磷酸铁锂市场的占比约为10%多一点[6][7] - 富临精工2024年锂电正极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48.29亿元,同比增长71.99%,其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为14.42万吨,产量12.82万吨,产能利用率达88.95%[7] 市场反应与公司战略考量 - 投资公告发布后次日(9月30日),宁德时代A股股价上涨超过1%,港股股价上涨近3%[1] - 对于富临精工而言,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控股股东有助于减少其单独“押注”高压实密度技术路线的风险,并借助龙头的资源和影响力共同做强该路线[6] - 此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据富临精工方面表示,将走简易程序,无需停牌[4]
第四代高压实LFP供不应求,二三线企业窗口期何在?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需现状 - 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m³)供不应求 主要因储能和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推高需求 且量产需特殊工艺和严格原料要求 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1] - 高压实产品加工费比普通产品高2000-5000元/吨 利润来源以加工费为主 定价模式为"原材料市价+加工费" 有助于修复厂商利润 [1]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能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 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2]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和产能爬坡需时间 短期内需求缺口较大 2025年上半年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2][3] - 头部企业扩产期间为二三线企业提供入局窗口期 但需面对技术差距、资金压力、成本劣势和客户壁垒等挑战 [4] 企业盈利与战略选择 - 2025年之前行业普遍亏损 仅少数企业盈利 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 [4] - 2025年多数企业亏损收窄 加速布局第四代产品 二三线企业需选择跟随扩产或精修内功以避免现金流紧张 [5] 电池需求带动材料增长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一线企业达70%-80% 宁德时代上半年达89.9% 直接带动高压实LFP需求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 容量同比增长68% 1-8月累计中标80GW/272GWh 同比增长191% [6] - 储能电池向大容量(如587Ah、1000Ah+)和长循环(10000-15000次)迭代 提升对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 [6] - 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快充和高比能电池装车渗透推动高压实需求 [8]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支持12C峰值充电(5分钟补能520公里) 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实现5分钟补能400km 其他企业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也布局快充电池 [8] 技术迭代与头部企业进展 - 第四代铁锂占市场需求10% 主要来自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10]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 将高压实产能提升至50万吨 [10]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批量供货 2024年高压实产品销量15.93万吨 占总销量约22% [11]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产品 采用一次烧结工艺 压实密度达2.62g/cm³ [11] - 德方纳米第四代产品已批量出货 超高压密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12] 二三线企业突围策略 - 二三线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实现差异化 或面向腰部电池企业和储能市场绑定长订单 [13] - 鹏博新材10万吨项目即将投产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作新建10万吨项目 万华化学第四代产品已量产 协鑫锂电四代半产品压实密度达2.65g/cm³并稳定生产 [13]
每经热评︱多个行业去产能“反内卷” 产业发展需突破单一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8:36
行业反内卷行动 -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 [1] - 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文件推动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 [1] - 钢铁行业部分钢厂收到减排限产通知 [1] - 期货市场多晶硅、焦煤、玻璃、铁矿石等产品主力合约上涨 [1] - A股钢铁行业和光伏设备板块近期表现突出 [1] 行业困境分析 - 光伏产业过去因低成本过度竞争陷入增产-降价-亏损的低利润均衡 [1] - 地方政府优惠政策与企业扩张不谋而合加剧行业内卷 [1] - 现象符合经济学古诺模型揭示的囚徒困境 [1] 政策与市场应对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禁止地方政府打造政策洼地 [2] - 企业主动限产形成行业协作打破低效均衡 [2] - 需警惕市场回暖后企业扩产冲动卷土重来 [2] - 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后因扩产潮再现价格再度下跌 [2] 本轮反内卷特点 - 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 [2] - 强调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和规范地方招商引资 [2] -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同时遏制低水平产能重复建设 [2] - 推动行业从生存型调整向发展型重构转型 [2] 行业转型升级 - 光伏龙头企业在减产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电池能源转换效率 [3] - 磷酸铁锂产业高压实密度产品供不应求 [3]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蜂巢能源短刀电池等快充技术加速应用 [3] - 企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3] - 战略重心转向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3] 长期发展路径 - 去产能是应对内卷的短期策略 [3] - 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3] -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制度壁垒 [3] - 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