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运动鞋

搜索文档
李宁“掉队”,安踏“一骑绝尘”,国产运动“四巨头”大比拼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2:26
行业整体表现 - 四家体育用品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659.04亿元,行业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2] - 安踏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超过李宁、特步与361度三家总和 [2][4] - 特步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亿元,增速位居四家公司首位 [5] 各公司财务数据 - 安踏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 [5] - 李宁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1%) [4][5] - 特步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21.5%) [4][5] - 361度收入57.05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8.6%) [4][5] 品牌战略与业务构成 - 安踏实施"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核心品牌收入169.5亿元(+5.4%),FILA收入141.8亿元(+8.6%),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61.1%) [8][9] - 李宁加大专业运动资源投入,研发投入增长8.7%,跑步、篮球、综训三大品类占比达67% [9] - 特步专注跑步赛道,索康尼品牌收入增长32.5%至7.8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11.5% [10] - 361度聚焦"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儿童业务营收12.61亿元(占比22.1%,+11.4%),电商业务增长45% [11] 运营压力与挑战 - 安踏存货周转日数从114天增至136天,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13] - 李宁服装业务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3%),线下客流减少带来经营压力 [14] - 特步主品牌收入增速放缓至4.5%(低于去年同期6.6%),索康尼营收占比不足12%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5]
安踏体育(2020.HK):上半年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收购狼爪、多品牌及全球化更进一步
格隆汇· 2025-08-29 11: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主业归母净利润66.0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受实际税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28.4%影响 [1] - 每股收益2.53元,每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1.37港币,派息率达50.2% [1] 分品牌收入表现 - 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5.4%,FILA品牌收入同比增长8.6%,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1.1% [2] - 收入占比分别为44.0%/36.8%/19.2% [2] - 其他品牌中迪桑特和可隆增速亮眼,零售流水同比增长60-65% [2][5] 渠道与门店布局 - 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6%,收入占比34.8%,提升1.0个百分点 [2][3] - 截至2025年6月末,安踏品牌/FILA/其他品牌门店数分别为7187/2054/490家 [3] - 海外门店扩展至249家,覆盖东南亚市场 [5]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63.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安踏品牌毛利率54.9%(-1.7pct),FILA毛利率68.0%(-2.2pct) [3] - 经营利润率26.3%,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1][4] - 安踏品牌营业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23.3%,主要受益于精细化运营和政府补助 [4] 运营效率指标 - 存货104.1亿元,同比增加29.9%,主要因狼爪品牌并表所致 [4] - 存货周转天数136天,同比增加22天 [4] - 经营净现金流109.3亿元,同比增长28.6% [4] 战略进展与展望 - 完成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布局大众专业户外市场 [5] - 与韩国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拓展运动时尚板块 [6] - 2025年全年流水指引:安踏品牌中单位数增长,FILA中单位数增长,其他品牌40%+增长 [6] - 净现金储备315.4亿元,现金充裕 [6]
大安踏“扫货”买成千亿巨头,丁世忠财富却缩水460亿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1 08:06
收购传闻与品牌矩阵扩张 - 市场传闻安踏体育可能收购美国运动鞋品牌Reebok锐步,引发广泛关注,但公司不予置评[3][5] - 自2009年起通过一系列收购壮大业务,包括6亿港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业务,该品牌从年亏损3900万港元扭亏为盈,2021年营收达218亿元,门店从50家增至2000家左右[8] - 2019年联合财团斥资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旗下含始祖鸟等品牌),2024年亚玛芬在美国上市[9][10] - 2024年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狼爪品牌,填补高端户外与专业运动市场空白[10] - 目前旗下品牌矩阵包括安踏、FILA、迪桑特、可隆、狼爪等,2024年集团总收入708.26亿元(+13.58%),净利润169.89亿元(+155.96%)[10][11] 营收结构与全球化进展 - 主品牌安踏和FILA为两大营收支柱,2024年分别贡献335.22亿元(+10.6%)和266.26亿元(+6.1%),占总营收47.3%和37.6%[11] - 其他品牌(迪桑特、可隆等)合计营收106.78亿元,增速达53.7%[11] - 叠加亚玛芬集团377.52亿元收入后,"大安踏集团"2024年总营收达1085.78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家突破千亿规模的体育用品集团[14] 创始人财富与公司隐忧 - 创始人丁世忠、丁世家财富从2021年峰值1169.7亿元缩水至2025年710.1亿元,减少459.6亿元[6][18] - 2024年营收增速13.58%为2021年以来次低水平,主品牌/FILA/其他品牌毛利率分别下滑0.4/1.2/0.7个百分点至54.5%/67.8%/72.2%[21] - 现金及等价物从152.28亿元降至113.9亿元,流动负债激增38.86%至285.93亿元,借贷规模同比增114.79%至85.83亿元[21] - 多品牌运营存在渠道冲突和营销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数据中台尚未实现用户画像闭环[21] - 主品牌海外认知度与耐克、阿迪达斯差距显著,国际化进程仍待突破[22]
安踏“疯狂扫货”背后,丁世忠兄弟身家四年缩水459.6亿
商业洞察· 2025-08-10 17:23
核心观点 - 安踏体育近期传闻可能收购美国运动鞋品牌锐步,但公司未予置评 [4] - 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如FILA、亚玛芬体育、狼爪等)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推动营收增长至708.26亿元(2024年+13.58%)[7][9][10] - 创始人丁世忠、丁世家财富从2021年1169.7亿元峰值缩水至2025年710.1亿元,反映公司潜在经营压力 [16][17] - 公司面临毛利率下滑(主品牌54.5%、FILA 67.8%、其他品牌72.2%)、流动负债激增(285.93亿元+38.86%)及品牌整合挑战 [19][20] 收购战略与品牌发展 - 2009年以6亿港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业务,通过定位高端运动时尚使其营收从亏损增至2021年218亿元,门店从50家扩张至2000家 [7] - 2019年联合财团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含始祖鸟等品牌),后者2024年独立上市并贡献377.52亿元收入 [9][13] - 2024年2.9亿美元收购德国狼爪品牌,填补户外产品线空白,形成全场景覆盖 [9] - 当前品牌矩阵包括安踏、FILA、迪桑特、可隆等,其他品牌营收增速达53.7%(2024年106.78亿元)[9][10]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集团总营收1085.78亿元(含亚玛芬),成为全球第三大体育用品集团,接近2015年营收10倍 [13] - 主品牌与FILA合计贡献84.9%营收(335.22亿元+10.6%、266.26亿元+6.1%)[10] - 现金及等价物减少25%至113.9亿元,借贷同比激增114.79%至85.83亿元 [19] - 各品牌独立运营导致协同困难,缺乏统一数据中台影响整合效率 [20] 全球化与品牌挑战 - 主品牌海外认知度显著低于耐克、阿迪达斯,尚未建立国际品牌印记 [21] - 失去中国奥委会合作(2025-2028年由李宁接手),影响品牌曝光 [16] - 高端品牌与大众品牌渠道冲突,营销资源分配不均 [19]
三十四载,行者正当时
财富FORTUNE· 2025-08-06 21:04
安踏集团发展历程 - 公司起源于福建晋江,从单一品牌发展为全球化企业[1][2] - 2009年以3.32亿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业务,开启多品牌战略[2] - 2015年首次突破百亿营收规模[7] - 2024年FILA营收达266.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2] - 2024年亚玛芬体育营收5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4.71亿美元[20] 多品牌战略实施 - 通过"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构建16个品牌的矩阵[8][11] - 2019年以46.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2024年其市值突破200亿美元[13] - 每个品牌独立定位但共享中后台资源,形成"松绑型管控"模式[10][14] - 采用"品牌+零售"DTC模式,直营店效显著提升[5][7] 全球化三步走战略 - 第一步在中国运营国际品牌如FILA、迪桑特等[19] - 第二步全球运营亚玛芬体育旗下品牌[20] - 第三步推动安踏主品牌出海,优先布局东南亚和中东市场[24] - 2025年在美国五大城市开展"PG7全球缓震计划"营销活动[27] 商业模式转型 - 从"品牌批发"转向"品牌零售",全面掌控终端渠道[5][7] - FILA定位"时尚+运动"轻奢路线,避开传统竞技体育赛道[6] - 建立四大中台(创新/数字化/供应链/物流)支持多品牌运营[30] - 设立2亿元ACTION创新基金鼓励内部创业[30] 组织管理方法论 - 推行"打胜仗文化",每年制定三大必胜之战[29] - 采用"赛马机制"和项目型组织培养年轻骨干[30] - 强调财务系统在风险管控和方向识别中的作用[28] - 构建多品牌协同/零售运营/全球化整合三大核心能力[30] 品牌文化塑造 - "永不止步"口号体现平凡奋斗精神,区别于国际竞品[25] - 通过体育语言传播中国故事,建立文化认同[27][32] - 在海外自建零售体系和本地化设计团队[27] - 与当地设计师/运动员深度合作实现文化融合[27]
安踏体育(02020):户外亮眼,精进运营
天风证券· 2025-07-17 09: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纺织及服饰,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消费环境不确定性,调整公司25 - 27年收入分别为786亿人民币、878亿人民币、981亿人民币;归母净利分别为135亿人民币、156亿人民币、173亿人民币;对应EPS分别为4.82元/股、5.56元/股、6.16元/股;对应PE分别为17x、15x、13x,维持“买入”评级 [5] 各品牌情况总结 安踏品牌 - 渠道分层精髓是“不同人、不同场、不同货”精准匹配,将运动需求拆解为精细化场景,门店网络进化为五大差异化店型组成的“场景解决方案矩阵” [2] FILA - 坚守中高端基本盘,保持高客单价策略,800 - 1200元主力价格带产品与竞品错位竞争,灵活调整产品与运营策略,优化商品结构,聚焦潮流运动单品,削减低效SKU [3] - 618第一周期,运动鞋、运动连衣裙品类排名行业第一,运动Polo衫排名行业第二,运动T恤同比去年增长近10%排名行业第二 [3] 其他品牌 - 迪桑特在华贸中心开出门店触达高净值消费群体 [4] - 可隆推出全新先锋灵感支线,打造符合消费者穿衣需求的户外服饰 [4] - 安踏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推进全球化进程 [4] 公司零售流水情况 2025Q2 - 安踏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长低单位数,FILA零售流水同比增长中单位数,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长50 - 55% [1] 2025H1 - 安踏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长中单位数,FILA零售流水同比增长高单位数,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长60 - 65% [1] 公司基本数据 - 港股总股本2807.21百万股,港股总市值257842.52百万港元,每股净资产23.61港元,资产负债率40.74%,一年内最高/最低股价为107.50/65.55港元 [7]
安踏公益暖侗乡!广西三江多所小学获赠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装备包
南方农村报· 2025-06-07 02:03
公益捐赠活动 - 安踏集团通过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向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多所小学捐赠价值26.665万元的运动装备包,包含220人份的运动服和运动鞋[1][4] - 捐赠覆盖同乐乡八吉小学、高洋小学、同乐中心小学以及良口乡布糯小学、布沟小学,其中同乐乡120人份装备、良口乡100人份装备[13][14] - 装备按照"一人一套衣服+一双鞋子"的标准配置,受赠学生表示新装备显著提升了体育课体验[14][15][16] 粤桂协作机制 - 吴川驻三江粤桂协作工作组在捐赠中发挥桥梁作用,2023年已累计动员社会各界向三江捐赠帮扶资金物资216.4675万元[23][24] - 该工作组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学校体育教学装备匮乏的问题,主动对接安踏集团促成专项捐赠[7][8] - 粤桂协作自2017年建立以来,已形成包含产业合作、民生建设、消费帮扶等在内的全方位协作格局[20][21][22] 社会影响 - 捐赠仪式后受赠学校立即开展了趣味运动会,新运动装备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17][18] - 该项目被视为对三江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的系统性支持,超越了单纯的物资帮扶层面[10][11][12] - 地方政府表示将继续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深化帮扶[25][26][27]
中国消费者选出了这些品牌
第一财经· 2025-05-21 20:17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发布 - 首个基于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的品牌榜单"CBI500"发布 同时推出"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和"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BPI) [1] - 指数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推出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每季度更新 [3] - 2023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 CBI从59.42升至63.38 两年间增加近4分 [3] 行业消费品质表现 - 3C与家电行业消费品质最高 品牌指数均高于75分 [5] - 宠物用品 家装家具 女装行业品牌指数增幅均超过5分 [5] - 电商大促显著拉动指数 "6·18"和"双11"季度指数均显著上升 [7] 指数编制方法论 - 基于淘宝天猫9亿月活用户的真实消费大数据 [8] - 首次引入"新锐度"指标 考察销售增速 年轻消费者增速及产品创新表现 [10] - 指数聚焦品质和创新导向 反对低价内卷 [10] 国际品牌中国市场表现 - 500强榜单中美国57个 日本28个 欧洲53个品牌上榜 [11] - 迪桑特2016年在华销售额0.2亿元 2023年突破50亿元 2024年逼近百亿 [11] - 国际品牌在专业性技术研发方面保持优势 如相机行业索尼佳能富士进入100强 [12] 本土品牌崛起态势 - 品牌总榜前三为苹果 华为 小米 均属3C数码行业 [14] - 2024年"天猫双11"4000元以上国产安卓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57% [14] - 李宁 安踏等运动品牌打破耐克阿迪技术垄断 均拥有独家科技 [15] 高端本土品牌发展 - 老铺黄金收入涨幅达167.5% 改变黄金"论克卖"行业惯例 [17] - 山下有松箱包品牌主打1000-5000元价格带 融合东方美学 [18] - 海尔卡萨帝 海信Vidda等成功打造全球化高端品牌 [18] 品牌增长核心动力 - 产品创新 细分场景 悦己消费是三大增长动力 [20] - 运动户外33个品牌上榜 亚瑟士 迪桑特等深耕垂直场景 [20] - 汾酒在18-24岁年轻消费者中高增长 白酒悦己消费兴起 [20] 区域品牌分布特征 - 广东(162) 浙江(156) 上海(92)品牌数量居前三 [22] - 杭州89个品牌上榜 美妆品牌珀莱雅位居总榜第21位 [23] - 宁波 佛山 泉州 金华形成"品牌四小龙" 依托产业带优势 [25] 科技品牌电商化发展 - 宇树机器人在"品牌增速榜"排名第4 人形机器人通过电商普及 [28] - 大疆排名总榜第63位 通过Apple Vision Pro创新购物体验 [28] 政策对行业影响 - 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带动家电家居 家具家装品牌月成交额双位数增长 [30] - 家具家装 3C数码类商品品牌指数涨幅均超5分 [30]
此千亿安踏,非彼安踏
新消费智库· 2025-04-23 19:30
安踏集团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3.6%达708.26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大关,连续三年中国市场全行业首位 [11] - 净利润同比增长52.4%至155.96亿元,叠加亚玛芬体育372.60亿元收入后集团总营收达1080.86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家千亿级体育用品集团 [11] - 主品牌安踏贡献335.22亿元收入,FILA中国区营收达266亿元,多品牌矩阵支撑业绩增长 [20] 多品牌并购战略 - 通过并购构建三大品牌群:安踏主品牌(专业运动)、FILA(时尚运动)、迪桑特/始祖鸟(户外运动),形成独立增长曲线 [52][54] - 2009年收购FILA中国运营权,2015-2017年陆续收购Sprandi、Kolon Sport、迪桑特中国控股权 [18][20] - 控股亚玛芬体育(持股57.85%)获得始祖鸟、Salomon、Wilson等高端品牌,补足户外与专业运动领域 [23][24] 并购后管理策略 - 主动舍弃非核心业务:出售亚玛芬旗下健身器材品牌必确和运动测量品牌SUUNTO,聚焦服饰类优势领域 [39][40] - 采用品牌自治模式:保留收购品牌原有调性,仅通过中台提供物流等基础设施支持 [49][51]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研发支出20亿元,过去十年创新相关投入累计200亿元,计划未来五年再投200亿 [5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连续三年超越耐克、阿迪达斯,全球市场营收规模仅次于这两大巨头 [13] - 专业装备突破:为28个国家队提供比赛装备,自主研发的速干衣、短道速滑服等产品达到国际竞技标准 [60][66] 商业发展模式启示 - 借鉴国际集团并购扩张路径(如雀巢、LVMH),通过收购实现品类拓展与风险对冲 [29][34] - 区别于互联网企业内生增长模式,体育用品行业更依赖并购整合与品牌矩阵运营 [28][32]
第一县级市、第二县级市,掀翻了7个省会!
城市财经· 2025-04-14 11:40
县域经济格局变化 - 2024年中国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至62个,新增滕州市、长丰县、新沂市 [2][3] - 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达5126亿元,成为第二个5000亿级县级市 [2] - 常熟市GDP突破3000亿达3079亿元,增速6.2% [2] - 江苏包揽22个千亿县,浙江11个,两省合计占比超50% [4] 头部县级市经济实力 - 昆山以5380亿元GDP居首,工业增加值242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 [18][24] - 昆山拥有1个6969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6] - 江阴工业增加值2349亿元,规上工业营收7317亿元,上市公司超60家 [35][38] - 义乌2024年GDP增速21.8%,出口额5889亿元占全国23省区 [45] 特色产业分布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占产值6969亿元,占规上工业15.6% [16][19] - 江阴主导产业为冶金、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31][32] - 晋江鞋服产业聚集安踏等品牌,2024年常住人口增长1.1万人 [47] - 慈溪小家电占全球30%份额,公牛插座等企业聚集 [46] - 曹县汉服占全国40%份额,柯城区鱼子酱产量占全球70% [50] 产业发展模式 - 产业集聚是县域经济核心驱动力,昆山/江阴工业规模超多数省会 [25][28] - 专业化分工形成全球性产业集群,如邵东打火机占全球70% [47] - 产业升级需结合科技赋能,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存在风险 [53] - 人口持续流入印证产业吸引力,江阴2020-2023年逆势增0.56万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