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元ES

搜索文档
21独家|智界抢滩鸿蒙首款MPV,原奇瑞星纪元E08停止开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0:01
智界MPV项目背景 - 智界正在开发代号"EHV"的MPV,基于E0X-L平台打造,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 [1] - 奇瑞将首发豪华MPV机会交给智界,而非原计划的星纪元E08,后者已停止开发,部分员工转岗至智界项目组 [1][6] - 智界与星纪元定位相似,均为高端新能源品牌,价格区间有重叠,星纪元最低17.28万元起售,最高31.98万元 [1][3] 奇瑞品牌战略调整 - 奇瑞进行品牌整合,成立"新四大"事业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冗余 [2] - 公司高层决定星纪元与智界"错位竞争",智界EHV定位50万元级,星纪元E08原计划定位30万元级 [6] - 智界被列为奇瑞第一优先战略项目,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多次强调与华为合作的重要性 [6]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新能源MPV市场呈现增长态势,今年6月销量4.51万台,同比增长53.3%,上半年累计销售21.41万台,同比增长49.7% [7] - 多家厂商进入MPV市场,包括传祺、江淮、奥德赛等,鸿蒙智行也计划推出首款MPV [7] - 自主品牌如极氪009、腾势D9已在MPV市场取得进展,奇瑞相对较晚进入该领域 [11] 智界销售与产能情况 - 智界过去七个月累计销售6.43万辆,超过星纪元的4.42万辆,其中智界R7去年12月销量达15903台 [8] - 智界S7上市初期订单超2万台,但遭遇产能问题,交付延期至12周以上,影响用户体验 [3][5] - 奇瑞为智界启用专属的"超二工厂",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8] 渠道与未来发展 - 智界目前通过鸿蒙智行体验中心销售,未来将新增专属用户中心,已开始筛选经销商资质 [8][9] - 智界6月销量下滑明显,全系仅3685辆,其中S7为491辆,R7为3194辆 [10] - 若智界EHV成为鸿蒙智行首款MPV,有望成为品牌新的增长点 [3][10]
21独家|智界抢滩鸿蒙首款MPV 原奇瑞星纪元E08停止开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0:00
智界MPV项目 - 智界正在开发基于E0X-L平台的MPV,代号"EHV",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预计2025年上半年上市 [1] - 奇瑞原计划由星纪元E08首发豪华MPV,但项目已停止开发,部分团队转至智界MPV项目组 [1] - 智界EHV定位50万元级豪华MPV,星纪元E08原计划定位30万元级,两者形成差异化 [5] 奇瑞品牌战略调整 - 奇瑞将首发豪华MPV机会交给智界而非星纪元,旨在减少资源冗余和内部竞争 [1][2] - 奇瑞2023年7月启动品牌整合,成立"新四大"事业部以优化资源配置 [2] - 智界被明确为奇瑞第一优先战略项目,公司高层多次强调与华为合作的重要性 [5] 智界与星纪元竞争关系 - 智界S7与星纪元ES价格区间重叠(24.98万-34.98万元 vs 22.58万-31.98万元),星纪元后续将起售价下调至19.88万元以错位竞争 [3][4] - 智界过去7个月累计销量6.43万辆,超过星纪元的4.42万辆,其中智界R7单月峰值销量达15,903台 [10] - 智界车型平均单价更高(S7起售价22.98万元 vs 星纪元ES 15.28万元) [10] 产能与交付问题 - 智界S7上市初期遭遇产能瓶颈,奇瑞将生产从超二工厂转移至产能吃紧的超一工厂 [4] - 智界S7交付周期从承诺的4-6周延长至12周以上,而星纪元ES最快15天可提车 [5] - 2024年奇瑞超二工厂正式启用为智界专属工厂,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13] MPV市场机遇 - 2024年6月中国新能源MPV销量4.51万台,同比增长53.3%,上半年累计销量21.41万台,占比3.9% [7] - 鸿蒙智行首款MPV若由智界EHV实现,将成为体系新增长点 [7][15] - 极氪009、腾势D9等案例证明自主品牌在高端MPV市场存在机会 [15] 渠道与品牌建设 - 智界目前通过鸿蒙智行体验中心销售,存在品牌形象模糊问题 [13] - 计划新增智界专属用户中心,2024年5月已启动经销商招商 [14]
风云独立,星途入列,奇瑞IPO前夕架构“大调整”
华夏时报· 2025-07-12 06:43
公司战略调整 - 奇瑞集团近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并组建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强化战略聚焦与资源整合 [1][2] - 风云序列升级为独立品牌,定位新能源市场,风云A9L作为品牌升级后的首款车型上市 [3][4] - 星途品牌定位不变,仍为高端品牌,其国内业务事业部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管理 [2][3] 品牌与事业部定位 - 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市场,2023年销量达12.6万辆,2024年上半年销量6.3万辆(同比+15.1%) [3][6] - 艾虎事业部整合艾瑞泽与瑞虎系列,覆盖5-15万级燃油与混动市场 [6] - 风云事业部主攻新能源,风云A9L承担品牌升级使命 [3][4] - QQ事业部整合微型/小型车产品线,包括QQ、冰淇淋等车型 [6] 其他品牌动态 - 捷途、智界、iCAR保持独立运营:捷途2024年上半年销量近30万辆(同比+33.9%),智界为奇瑞与华为合作品牌,iCAR为2023年推出的新能源品牌 [7] - 奇瑞智能化中心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子公司资源,推动智能化协同 [7] 财务与IPO进展 - 2023年公司营收1632.05亿元(同比+76.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21.54亿元(同比+67.66%) [8] - 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119.5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112.22亿元 [8] - 2024年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38.4%),2024年上半年销量126万辆(同比+14.5%) [8] - 架构调整后券商上调IPO定价12%,摩根士丹利报告肯定风云独立运营效率 [8]
奇瑞大变阵:风云升级 星途降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8:08
奇瑞品牌架构调整 - 公司将新能源序列风云升级为独立品牌 定位为"锚定新能源赛道打造的豪华独立品牌" 并向其投入更多资源 [2] - 风云A9L作为独立品牌首款车型上市 推出4个版型 置换抢购价13.99万至19.79万元 预售12天内大定超2万辆 [2][4] - 将星途品牌整合至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保留其高端定位但取消独立运营 与艾虎事业部共享供应链和制造资源 [5][7] 风云品牌发展历程 - 风云是公司造车起点 1997年启动项目 2001年首款车型上市 首年销量2.8万辆 销售额20亿元 2002年销量突破5万辆 [2] - 2006年风云与旗云整合为新旗云 2009年重新推出风云2车型 2016年停产 2023年11月作为新能源序列重生 [3] - 重生后推出多款插电混动车型 2024年风云T9销量71,934辆表现最佳 2025年1-5月三款主力车型合计销量22,080辆 [4] 星途品牌现状 - 2019年推出的高端品牌 2022年销量37,166辆 2023年增长至125,521辆 2024年增速放缓至12.3% 销量140,959辆 [6] - 2024年高端新能源序列星纪元销量仅2.7万辆 占品牌总量不足20% 主力车型售价集中在15-20万元区间 [6] - 整合后可借助奇瑞超2000家渠道资源 解决此前渠道覆盖不足问题 同时降低研发和供应链成本 [7] 战略调整背景 - 公司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新架构向资本市场传递清晰战略 突出各板块协同性 提升管理效率可信度 [7] - 风云作为新能源转型抓手需要资源倾斜 星途面临与奇瑞品牌和智界品牌内部竞争需作出让步 [7] - 调整后形成四大事业部结构:星途事业部 艾虎事业部 风云事业部 QQ事业部 实现战略聚焦和资源整合 [5]
敬畏生命,安全无界:奇瑞以全球视野重构汽车安全的价值哲学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22:04
公司战略与理念 - 公司将"安全"作为品牌核心基因,提出"安全是一种信仰"的理念,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敬仰[1][3] - 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指出汽车产业存在"原罪",每年全球上百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公司使命是用技术对抗这种"原罪"[1] - 公司安全哲学认为安全不应是时代迭代的消耗品,而是工业文明的永恒坐标[1][3] 技术创新与产品 - 推出"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包含720度笼式座舱、2ms高压断电技术、猎鹰700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技术[1] - 风云A9L车型通过铁人三项挑战和120km/h对撞测试,表现超越行业标准[1] - 开发"锁子甲"电池安全体系,包含14层安全锚固点、200KN挤压测试、72小时电池浸泡测试等远超国标的技术指标[3] - VLA+世界模型新一代驾驶辅助系统基于全球多维场景数据开发[3] 研发与测试标准 - 每年进行超过1500台真车碰撞测试,坚持实车测试而非虚拟仿真[3] - 所有新技术必须通过超纲测试才能应用于量产车型[3] - 10年车龄的老车在碰撞测试中仍能获得满分成绩,证明安全性能的持久性[1][4] 全球化布局 - 公司龙山试验中心悬挂近200面国旗,代表攻克的市场准入标准数量[4] - 产品通过德国不限速高速、西伯利亚极寒、东南亚暴雨等全球极端环境测试[4] - 已获得41款全球五星安全车型认证和2500+项安全专利[4] 社会责任与生态建设 - 开发零苯、零甲醛、零异味健康空气系统和耐磨无菌内饰材料[6] - 建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整合车主、医疗机构与公益组织资源[6] - 在车辆中植入AED急救设备,开展安全驾训营和道路救援网络建设[6] 行业影响 - 公司安全技术正在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4] - 通过长期主义的安全理念,公司正在重塑行业安全共识[4][7] - 公司将安全从技术维度升华为社会责任,重新定义汽车为"移动空间"[6]
奇瑞尹同跃:面对千差万别的海外环境,安全必须与时俱进
第一财经· 2025-05-15 19:30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5年1~4月累计销售汽车82.08万辆,同比增长15.3%,其中新能源汽车22.46万辆,同比增长140.7% [1] - 延续2024年高增长态势,新能源车、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均实现增长 [1] - 1~4月累计出口34.3万辆,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累计全球销量超1650万辆,其中海外超480万辆 [1] 安全战略与技术 - 发布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碰撞实测 [1] - 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强调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安全底线 [1] - 2010年投资18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碰撞实验室(3.2万平方米),5月13日直播星纪元ES和风云A9L以60km/h对撞实验 [2] 全球化战略 - 采用"一地一策"精准开发和"一案一策"验证,实施"四个开发"策略(法规/产品适应性/竞争力/差异化开发) [2] - 从产品出海1.0到建厂2.0再到智造出海3.0的跨越 [2] - 强调海外市场需应对千差万别的环境和多元化需求,安全必须与时俱进 [2] 行业背景 - "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行业对汽车安全讨论持续升温 [1] - 中国车企出海需通过各国安全标准考验 [1] - 公司表态要证明中国车企不仅关注配置和价格竞争,更要在安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
以技术为刃 奇瑞“安全之夜”全方位展现硬核实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5-15 19: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的车企 [1] - 2025年前4个月累计销售汽车82.08万辆,同比增长15.3% [5] - 2025年前4个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46万辆,同比增长140.7% [5] - 前4个月累计出口34.3万辆,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5] - 截至4月底累计全球用户超过1650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480万 [5] 技术战略布局 - 秉承"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三代技术战略 [4] - 在整车架构、动力系统及智能化研发等领域构筑技术金字塔 [4] - 搭建覆盖燃油、混动、纯电的全域技术护城河 [4] - 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可实现48%以上全球最高热效率 [7] 安全技术突破 - 举办"安全之夜"发布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 [1] - 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 [1] - 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 [1][3] - 将安全作为品牌底线,不降低安全成本投入 [3] 全球化发展 - 完成从产品出海1.0到智造出海3.0的跨越 [5] - 采用"一地一策"精准开发和"一案一策"反复验证 [5] - 通过"四个开发"为海外市场提供定制化产品 [5] 品牌发展路径 - 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 [4] - 将技术实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6] - 通过"智能之夜"、"混动之夜"、"安全之夜"展现技术进阶 [1][4]
“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发布 奇瑞安全之夜展现汽车安全防护实力
中证网· 2025-05-14 14:23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以"底线"为主题发布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强调安全是核心战略,目标成为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时代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1] - 公司董事长提出安全需与时俱进,通过安全设计、冗余、测试和关怀满足全球化多元需求,目标是让"五星安全"遍布全球 [1] - 公司计划布局未来交通出行安全领域,开发新技术以应对AI、低空经济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多元化汽车属性 [1] 全维安全防护体系 - 公司构建覆盖全人员、全过程、全工况、全方位、全市场的安全防护体系,重塑安全底线 [2] - 电池安全采用超越新国标的全球高标准开发,电池包具备10重安全设计,全维度测试超5000条,并基于AI算法实现全时预警和全域保护 [2] - 智能安全依托猎鹰辅助驾驶大模型、亿万级全球数字场景和全维度软件质量保障,实现智能检测、感知、识别与控制 [2] - 信息安全采用全链路守护+量子通讯加密+全球化全场景验证,健康关怀以"双纯净"理念打造零异味、零苯、零甲醛座舱 [2] 产品与技术亮点 - 公司发布"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涵盖全级别车身安全、全场景驾驭安全和全维度守护安全 [3] - 磐石车身采用shotgun结构,小蚂蚁车型配备同级唯一全铝笼式车身,风云A9L应用720度笼式座舱并标配9气囊 [3] - 风云A9L搭载猎鹰700驾驶辅助和Ai数字底盘2.0,星纪元ES采用全系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百公里加速3.7秒同级第一 [3] - 越野安全采用一体式内高压大梁,能源保障、生命检测和救援功能全面强化 [3] - 新能源车采用锁子甲电池安全结构,智能电池系统碰撞2ms断高压电,支持7*24小时健康监控 [4] 生态与公益活动 - 公司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暨首批AED,联合全球伙伴发起"AED黄金四分钟联盟",推动急救设备随车流动 [4] - 计划开展"安全驾训营""安全开放日""安全公开课"等活动,通过技术赋能和公益实践普及安全知识 [4]
形势反转,奇瑞竞购德国大众工厂!
商业洞察· 2025-05-05 17:25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奇瑞与德国莱茵金属竞购大众工厂 奇瑞旨在绕过欧洲关税实现本地化燃油车生产 莱茵金属则计划转型生产坦克和装甲车 [1] - 奇瑞2024年销量260万辆 位列中国第四 低于比亚迪(427万辆)和上汽(401万辆) 但海外销量达114万辆 占比近半 [3] - 大众2024年全球销量900万辆(同比下滑3.5%) 但净利润暴跌30%至124亿美元 三年累计减少101亿欧元(约829亿人民币) [5][6] 工厂资产与战略价值 - 目标工厂(奥斯纳·布吕克)目前仅生产T-Roc敞篷版 该车型德国起售价2.75万欧元(约22万人民币) 年销量1万多辆 计划2027年停产 [6] - 工厂面临2300名员工罢工压力 大众选择关停而非追加投入 因需集中资源进行电动化转型 [10] 企业战略与技术优势 - 奇瑞采取"双轨并行"策略 燃油车与新能源销量各占50% 海外与国内销量各占50% 区别于比亚迪全面转向新能源的模式 [10] - 奇瑞计划通过收购实现技术平移 将成熟新能源车型(如QQ/星纪元系列)引入德国 对标大众ID家族(起售价2.34万欧元/约18万人民币) [11] - 收购后拟先投产新燃油车品牌"Leaps" 再引入插混/纯电车型 以德国为枢纽辐射中东欧市场 [10][11] 市场影响与行业意义 - 奇瑞若成功收购 将突破欧洲"最低进口价"限制 直接参与平价车市场竞争 [11] - 此举标志中国汽车工业在燃油车和新能源领域的双重突破 实现"直道超车+弯道超车"组合 [11]
2024,中国汽车行业打脸报告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新势力销量目标与生存现状 - 月销一万辆成为新势力生死线,哪吒因1-9月累计销量8.59万辆(月均不足1万)现金流告急,CEO张勇下课 [5] - 蔚来需12月交付3万辆(环比增长28%)才能达成全年23万辆目标,依赖乐道首破万及政策刺激 [5] - 小鹏原预期G6/X9爆款未达预期,MONA 03和P7+下半年挽救目标完成率至60% [5] - 极氪需12月冲刺3万辆以完成23万辆年度目标,001与7X车型内耗严重 [5] - 智己、岚图等二三线新势力月销刚过1万,明年生死线或升至2万辆 [8] 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困境 - 奇瑞前11月新能源销量48万辆,远低于比亚迪375万辆,目标"行业第二"落空至第四 [10] - 高端新能源车型星纪元ES月销仅300辆,智界S7表现不及问界,余承东一年内三次调整配置降价 [10] - 奇瑞新能源无单车型月销破万,iCAR 03月均4000辆,QQ冰淇凌和小蚂蚁合计贡献超1万 [10] - 尹同跃再立flag:智能化领域"不客气",但此前新能源转型成效有限 [13] 产品策略与市场反响 - 理想MEGA目标月销8000辆,实际销量不足1000辆,引发纯电战略推迟、裁员30% [15][18] - MEGA因外观、定价、补能争议退出潜在客户清单,补能基建目标2000座超充站仅完成1100座 [18][23] - 蔚来换电站建设目标1000座仅完成448座,调整为"县县通"下沉策略 [23] 技术路线转向与市场适应 - 小鹏从"坚守纯电"转向增程,首款增程车型2025年推出,因2024年增程销量增速88.5%远超纯电14.1% [26] - 奇瑞、长安从多档PHEV转向单档PHEV/增程,大众计划2026年推出增程车型 [26] - 理想L6全系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推翻李想此前"三元锂最优"论断 [27]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调整 - 小鹏X9月销2000辆未达预期,转向20万以下市场,Mona 03(11.98万起)和P7+(18.68万起)3个月内成爆款 [29] - 零跑通过增程SUV(C10/C11/16)以理想50%价格提供60-70%体验,11月交付破4万辆 [30] - BBA量价齐跌:宝马8月销量大跌42%后重返价格战,1-9月宝马/奔驰/奥迪销量分别下滑13.1%/10.2%/8.6% [32][35] - BBA 40万以上车型销量萎缩,三年保值率跌破60%,雷克萨斯残值对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