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机硅乳液
icon
搜索文档
合盛硅业:受益于工业硅价格回暖 第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2.62亿元
中证网· 2025-10-30 12:05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4.30亿元,归母净利润7566.7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62亿元 [1]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降幅较第二季度显著收窄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104.94% [4] - 若将用于支付的票据模拟体现现金流,还原后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6.38亿元 [4]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较2024年末下降近1个百分点 [4] 工业硅与有机硅市场状况 - 2025年三季度工业硅价格震荡上扬,9月价格维持在9000元/吨,现货价格稳定在9400元/吨至10200元/吨 [1]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有机硅单体产量约190万吨,同比增长16% [2] - 2026年陶氏英国部分有机硅单体产能计划关停,预计202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全球产能占比将提升至84.72%,较2024年提升5.15个百分点 [2] - 多晶硅需求在三季度随光伏市场推动价格触底反弹,叠加丰水期产量环比增加,拉动工业硅消费 [2] 公司业务与产品进展 - 公司优化有机硅产品结构,向下游深加工延伸,2025年上半年实现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等新产品的产业化 [2]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0度人体硅胶、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 [2] - 公司利用工业硅产业链优势拓展碳化硅业务,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71亿元 [5]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12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顺利推进 [5] - 公司成功开发出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和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 [5] 区域产能与成本优势 - 四季度云南、四川进入枯水期,电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显著上升,预计产能利用率将下降 [3] - 新疆地区凭借稳定电力供应和较低生产成本,四季度工业硅产量全国占比预计将提升至60%以上 [3] - 公司工业硅业务位于新疆,有望充分受益于四季度供应格局变化 [3] 资本结构与战略发展 - 公司通过部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源协同与市场竞争力 [4] - 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及市场环境,综合评估多元化资本运作手段以支持长期战略 [4] - 券商认为公司作为工业硅龙头位于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向碳化硅赛道拓展将带来业绩成长性 [6]
合盛硅业:三季度扭亏 经营现金流增长104%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国际金融报· 2025-10-29 22:27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566.7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在第二季度出现单季度亏损后,三季度已恢复盈利 [1] - 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8.67%,相较于第二季度的毛利率0.22%有明显反弹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104.94%,还原票据影响后达到46.38亿元 [2]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14.24%和24.88%,公司期间费用整体压缩 [2] - 截至2025年9月末的资产负债率比2024年末减少近1个百分点 [3] 行业市场环境 - 2025年三季度国内有机硅单体产量约190万吨,同比保持双位数增长16% [4] - 202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在全球的占比预计将提升到84.72%,较2024年提升5.15个百分点 [4] - 工业硅价格在2025年三季度震荡上扬,9月价格维持在9000元/吨,现货价格稳定在9400-10200元/吨 [5] - 多晶硅需求在三季度随光伏市场推动实现价格触底反弹,对工业硅消费有所拉动 [5] - 四季度云南、四川将进入枯水期,电价预计大幅上涨,可能导致当地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至30%左右 [5]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调节产量并清理库存来优化运营,并在部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优化资本结构 [2][3] - 新疆地区凭借稳定电力供应和低成本,四季度工业硅产量在全国占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5] - 公司优化有机硅产品结构,向下游深加工延伸,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化的新产品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 [4] - 公司保持"工业硅+有机硅"双龙头地位,并通过精细化管理深挖产能潜力 [5] 研发与新兴业务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71亿元,碳化硅是研发重点 [6]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12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顺利推进中 [6] - 公司成功开发出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和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可满足半导体等多领域需求 [7] - 碳化硅模块在电动车、储能和光伏新能源等下游领域的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6]
合盛硅业(603260):Q2工业硅、有机硅行业周期低谷业绩承压 公司有望受益于“反内卷”驱动
新浪财经· 2025-09-04 18:3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5亿元 同比下降26.34% 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同比下降140.60%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45.48亿元 同比下降42.11% 环比下降13.02% 归母净利润亏损6.57亿元 同比下降245.87% 环比下降352.93% [1] - 销售毛利率7.92% 同比下降15.38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4.23% 同比下降11.41个百分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24亿元 同比增加33.55亿元 [1] 产品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工业硅21.46万吨 同比下降47.2% 环比下降17.4% 销售均价7337.8元/吨 同比下降36.2% 环比下降21.4% [2]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硅橡胶16.33万吨 同比下降16.8% 环比下降5.9% 销售均价11229.2元/吨 同比下降10.0% 环比下降5.8% [2] - 业绩亏损主要受工业硅销售价格下降 光伏板块停工损失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综合影响 [2] 行业环境与价格走势 - 工业硅价格因原材料价格走弱 成本支撑下滑 叠加贸易摩擦引发宏观悲观情绪 价格逐步跌破历史低位 [2] - 有机硅产品受上游工业硅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影响 在成本传导效应下售价同步走低 [2] - 2025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硅 多晶硅 有机硅行业受反内卷政策强化 海外产能退出及需求结构性增长影响 主要产品价格呈现上行态势 [3]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 巩固工业硅和有机硅双龙头地位 [4] - 工业硅板块大部分炉台单吨直接冶炼电耗已降至万度以下 实现产能与能耗动态平衡 [4] - 有机硅板块持续深化全面精细化管理 聚焦产品工艺绿色化升级与全流程优化 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设备适应性改造 [4] 产品研发与创新 - 实现产业化的全新中下游产品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 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满足纺织和化妆品行业应用需求 [4] - 在研项目包括0度人体硅胶 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 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 [4] 行业展望 - 在反内卷成为行业主线的推动下 聚焦治理低价竞争 淘汰落后产能 工业硅价格有望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并伴随市场需求回暖实现阶段性修复 [3] - 供需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 公司作为工业硅和有机硅双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3]
华鑫证券:给予合盛硅业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31 09:28
核心观点 - 华鑫证券给予合盛硅业买入评级 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因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下滑承压 但公司在有机硅和碳化硅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及研发进展支撑长期竞争力 [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 同比下滑26.34% 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同比下滑140.60%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5.48亿元 同比下滑42.11% 环比下滑13.02% 归母净利润亏损6.57亿元 同比下滑245.87% 环比下滑352.9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987.93% 主要因产品产量减少、库存清理及降本增效措施 [4] 行业动态 - 工业硅行业供需双弱 上半年国内产量185万吨 同比下滑 价格呈单边下行后触底震荡态势 [3] - 多晶硅需求疲软 上半年国内产量59.7万吨 同比减少44.0% [3] - 有机硅行业上半年DMC产量超120万吨 同比增长近20% 因二季度原材料价格走低及开工率提升 [3] 产品与价格 - 工业硅和有机硅销售价格同比均出现下滑 导致公司整体经营承压 [3] - 有机硅行业一季度达成联合减产挺价共识 二季度开工率回升 [3] 研发与技术 -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主要因材料投入减少 [4] - 公司加速研发中心升级 聚焦硅基新材料前沿技术 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 [5] - 有机硅产品实现产业化突破 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 品质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碳化硅技术全产业链核心工艺获突破 产品良率国内领先 关键指标达国际龙头企业水平 [5] 机构预测 - 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4亿元、18.89亿元、21.13亿元 对应PE分别为60.8倍、33.0倍、29.5倍 [6] - 最近90天内6家机构给出评级 其中4家买入、2家增持 目标均价58.98元 [9]
合盛硅业: 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增1987.93%,以成本管理及现金流保障抗周期定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6: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4亿元,同比增长1987.93% [1] - 模拟银行承兑汇票影响后经营性净现金流为41.06亿元 [8] 有机硅业务 - 行业综合毛利水平同比未出现明显下滑,有机硅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但成本同步下行 [2] - 有机硅DMC产能达峰,行业开工率预计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和2026年83% [2] - 需求端地产影响放缓,光伏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国内表观消费量或维持双位数增长 [2] - 公司实现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业化,0度人体硅胶等新产品在研 [3] 工业硅业务 - 公司为国内工业硅产能最大生产厂家,通过优化资源调配提升自产自用比例压缩成本 [4] - 工业硅价格6月初触底反弹,政策要求2025/2026年底完成能效改造促进行业出清 [4] - 公司凭借行业领先能效水平跨越周期,供需格局优化背景下价格有望阶段性修复 [4] 碳化硅业务 - 公司掌握碳化硅全产业链核心技术,6英寸衬底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98%以上 [5] - 8英寸衬底开始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正常推进 [5] - 成功开发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满足多领域需求 [5] 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延伸 - 上半年研发费用1.79亿元,研发强度领跑行业 [6] - 通过碳化硅等新产品强化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布局 [6] 行业展望与需求驱动 - 有机硅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池密封胶、5G基站散热硅胶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量显著 [7] - 光伏行业通过反内卷行动推动产能整合,铝合金领域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驱动 [7] - 公司形成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协同效应,现金流保障显著强于可比公司 [8] - 公司债券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可补充中长期资金优化资金结构 [8]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增逾19倍,合盛硅业迎来底部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5:5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987.93%至35.24亿元 现金流保障显著强于行业可比公司 [1][8] - 工业硅和有机硅行业处于底部区间 但供需格局逐步优化 行业有望通过政策推动产能出清和"反内卷"行动实现底部反转 [2][4][7]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巩固龙头地位 碳化硅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研发费用1.79亿元领跑行业 [3][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受经济波动和产品价格下跌影响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24亿元 同比增长1987.93% [1] - 模拟票据现金流后经营性净现金流达41.06亿元 [8] - 有机硅业务营业收入46.62亿元 毛利率17.36%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2] 有机硅业务 - 有机硅行业综合毛利水平同比未明显下滑 原材料成本与产品售价同步下行 [2] - 有机硅DMC产能达峰 行业开工率将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和2026年83% [2] - 国内表观消费量维持双位数增长 出口长期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2] - 公司新增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业化 品质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在研项目包括0度人体硅胶 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及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 [3] 工业硅业务 - 行业处于底部区间 高耗能产能出清政策助推"反内卷"落地 [4] - 工业硅价格6月初触底反弹 价格有望在合理区间运行并实现阶段性修复 [4] - 公司通过优化资源调配工艺提升自产自用比例 压缩生产成本 [4] - 全链条产业协同优势保障供应稳定性并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4] 碳化硅业务 - 公司完整掌握碳化硅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产品良率国内领先 [5][6]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全面量产 晶体良率95%以上 外延良率98%以上 [6]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小批量生产 12英寸研发正常推进 [6] - 成功开发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 满足多领域需求 [6] 行业展望 - 有机硅下游新兴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密封胶 5G基站散热硅胶 电子电力绝缘灌封胶等 [7] - 传统应用领域中医疗级硅胶 航空航天耐高温材料 纺织助剂等创新场景不断拓展 [7] - 光伏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通过产能整合和行业自律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7] - 铝合金领域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驱动 对硅材料保持刚需采购 [7] 公司优势 - 业务链最完整 能同时生产工业硅 有机硅和多晶硅形成协同效应 [8] - 现金流保障显著强于可比公司 成为度过行业低谷期的基础 [8] - 公司债券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可补充中长期资金优化资金期限结构 [8] - 研发费用1.79亿元 研发强度继续领跑行业 [6]
合盛硅业: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增1987.93%,以成本管理及现金流保障抗周期定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1987.93% [1] - 模拟票据调整后经营性净现金流为41.06亿元 [8] 有机硅业务 - 行业综合毛利水平同比未出现明显下滑,有机硅DMC产能达峰,海外产能存退出预期 [2] - 行业开工率将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和2026年83% [2] - 公司实现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业化,0度人体硅胶等新产品在研 [3] 工业硅业务 - 公司为国内工业硅产能最大生产厂家,通过优化资源调配提升自产自用比例 [4] - 工业硅价格6月初触底反弹,政策推动高耗能产能出清 [4] - 光伏行业通过反内卷行动推动产能整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驱动铝合金需求 [7] 碳化硅业务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全面量产,晶体良率95%以上,外延良率98%以上 [5] - 8英寸衬底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 [5] - 开发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 [5] 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布局 - 上半年研发费用1.79亿元,研发强度领跑行业 [6] - 形成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协同效应,现金流保障显著 [8] - 公司债券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可优化资金期限结构 [8] 行业展望 - 新能源汽车电池密封胶、5G基站散热硅胶等新兴需求增量显著 [7] - 医疗级硅胶、航空航天材料等传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7] - 光伏行业深度调整,通过产能整合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7]
合盛硅业上半年营收近百亿元 下游新兴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全景网· 2025-08-27 22: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同比减少26.34% [1] - 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减少140.60%,由盈转亏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1,987.93% [1] - 研发费用1.79亿元,取得授权专利727项(发明专利93项),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60余项,发表科技文章50余篇 [4]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工业硅产能约185万吨,西北新增产能填补西南枯水期缺口,但高库存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2] - 多晶硅产量同比减少44%,受光伏产业链库存积压及自律限产影响 [2] - 有机硅价格随原材料价格同步走低,呈现周期性触底企稳态势 [2] - 光伏产业链市场价格持续低于生产成本,各环节企业维持较低开工率 [2] 政策与行业举措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规范竞争秩序并明确反内卷细则 [3] - 多晶硅企业就减产、控开工、控销量达成一致,9-12月产销已有清晰规划 [3] - 反内卷政策直接针对多晶硅产业,政策兑现聚焦多晶硅企业 [3] 公司战略与技术进展 - 采取反内卷策略包括合理化开工、精细化管理、AI优化产能、新产品布局及数字化转型 [4] - 通过工艺改进(如高效反应器、节能改造)降低生产能耗,提升自控率和平稳率 [4] - 设备管理平台实现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车时间,提高装置负荷率 [4] - 有机硅新品产业化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满足纺织、化妆品行业需求 [5] - 在研项目涵盖0度人体硅胶、医疗级混炼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 [5] - 碳化硅领域6英寸衬底全面量产,晶体良率95%以上,外延良率98%以上 [5]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开发超高纯粉料满足半导体等多领域需求 [6] 新兴需求与市场前景 - 新能源汽车电池密封胶、5G散热硅胶、电子绝缘灌封胶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量显著 [5] - 传统应用领域如医疗级硅胶、航空航天材料、纺织助剂创新场景持续拓展 [5] - 有机硅需求释放有望带动上游工业硅需求增长,对未来价格形成支撑 [5] - 公司减少部分多晶硅产能以降低价格战损耗,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布局 [6]
营收97.75亿,现金流增近20倍!合盛硅业穿越周期底气十足
第一财经· 2025-08-27 21:5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归母净利润-3.97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987.93%至35.24亿元,显示现金流管理能力强劲 [1] - 有机硅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开工率预计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和2026年83%,公司作为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于底部反转 [2] - 工业硅行业通过政策驱动高耗能产能出清,公司凭借成本优势和资源自给能力有望在行业整合中胜出 [4] - 碳化硅业务实现全产业链技术突破,6英寸衬底量产良率超95%,8英寸小批量生产,成为国产替代关键增长点 [5]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强化竞争力,研发费用1.79亿元领跑行业,现金流优势支撑度过行业低谷期 [6][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1987.93% [1] - 模拟票据现金流调整后经营性净现金流达41.06亿元 [8] 有机硅业务 - 行业毛利水平未明显下滑,原材料成本与产品售价同步下行 [2] - 供给端产能达峰,海外产能存在退出预期 [2] - 需求端地产影响放缓,光伏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国内表观消费量预计维持双位数增长 [2] - 出口长期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2] - 公司新增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业化,产品品质国际领先 [3] - 在研0度人体硅胶、医疗混炼胶等产品构建技术护城河 [3] 工业硅业务 - 公司具备优质石英砂矿产,通过优化资源调配提升自产自用比例,压缩生产成本 [4] - 全链条产业协同保障供应稳定性和成本控制 [4] - 高耗能产能出清政策推动行业整合,2025年底和2026年底为重要时间节点 [4] - 工业硅价格6月初触底反弹,下半年供需优化背景下有望阶段性修复 [4] 碳化硅业务 - 完整掌握原料合成至晶片外延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5]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全面量产,晶体良率95%以上,外延良率98%以上 [5] - 8英寸衬底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推进 [5] - 开发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高纯半绝缘粉料,满足半导体等多领域需求 [5]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79亿元,研发强度行业领先 [6] - 通过补链、扩链、强链延伸产业链,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布局 [6] 行业展望 - 有机硅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池密封胶、5G散热硅胶等新兴需求显著增长 [7] - 传统应用领域医疗级硅胶、航空航天材料等创新场景不断拓展 [7] - 光伏行业通过反内卷行动推动产能整合,促进行业回归健康发展 [7] - 铝合金领域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驱动,对工业硅保持刚需采购 [7] 公司优势 - 具备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完整产业链协同能力 [8] - 现金流保障显著强于可比公司,银行承兑汇票管理优化资金流 [8] - 公司债券发行获受理,可补充中长期资金优化期限结构 [8]
国际石化资本投资中国脚步铿锵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1:10
外商投资增长态势 - 2025年1-6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7% [2]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4232.3亿元人民币 [2] - 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其中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8] 重点外资项目投资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总投资100亿美元 采用绿色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减少50% 温室气体减排35% [3] - 阿斯利康拟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全球第六大研发中心 [3] - 诺和诺德在天津投资40亿元建设无菌制剂项目 追加8亿元扩建检测实验室 [4] - 汉高启用上海黏合剂应用技术中心 巴斯夫在上海投资5亿元建设第二套装置 [3][4] 政策支持措施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取消外商投资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 便利外国投资者实施并购投资 [4] - 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 制定战略投资操作指引 [4] - 政策推动外资企业将利润进行再投资 如阿朗新科丁腈橡胶工厂迁建扩能 三菱化学扩充功能塑料产能 [4] 外资机构市场预期 - 高盛 摩根士丹利 德意志银行等机构集体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预期 [8] - QFII重仓流通股涵盖761家上市公司 105家公司持仓超亿元 [8] - 卫星化学获QFII持仓市值超10亿元 东方雨虹获大手笔增持 [8] 外资投资逻辑 - 看好中国制造业基础雄厚 产业链完备 市场开放程度高 [3] - 中国在人工智能 新能源 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7] - 中国经济体量带来增量优势 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