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搜索文档
南宁百货: 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2%至2.80亿元,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1,338万元,同比下降653.31% [2] - 业绩下滑主要受文化宫店租赁方违约、销售下降、参股公司利润减少及毛利率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 [2] - 公司通过业态调改、成本控制及营销创新等措施应对经营压力,但传统零售业仍面临客流下滑和线上竞争挑战 [3][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80,495,932.92元(同比-2.32%),营业成本203,687,638.88元(同比+3.46%),毛利率受挤压 [2] - 归母净利润-13,383,297.21元(同比-653.31%),扣非净利润-21,213,881.17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23,013.76元,同比改善但仍为负值;总资产12.89亿元(同比-7.09%) [2] - 基本每股收益-0.0246元/股(同比-659.09%) [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8.37%,租赁收入占比5.57% [3] - 业态收入占比:家电65.10%、百货15.89%、超市9.39%、汽车6.81%、电商0.07% [3] - 经营模式包括自营、联营和租赁,拥有11家实体门店 [3]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5.0%),广西全区增长4.2% [3] - 限额以上零售业态中便利店(+7.5%)、专业店(+6.4%)增长较快,百货店仅增1.2% [3] - 行业面临电商分流、成本上升及消费行为变化等挑战 [6] 经营举措 - 百货业态引进健身馆、KTV等体验业态;家电业态利用国补政策拉动销售;超市关闭亏损门店止损 [3] - 推进门店调改(如朝阳店餐饮引进、NGS店外广场项目)和会员营销创新 [3] - 严控成本费用,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优化人岗配置 [3] 资产与负债 - 使用权资产激增750.73%至1.38亿元,因租赁合同解除后应收租赁款转回 [4][5] - 合同负债下降37.22%至4,015万元,预收账款减少 [5] - 货币资金中2,395万元受限(承兑汇票保证金),部分房产用于银行授信抵押 [5]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多数亏损:金湖时代净利-271万元(同比-97.70%)、南百汽车-47万元(同比-110.08%) [6] - 鑫湖畅达净利+784万元(同比+713.96%)因收入增长,新世界商业亏损收窄40.22% [6] 重大事项 - 与南宁嘉芬租赁合同纠纷涉诉,导致文化宫店收入减少及运营成本增加 [2][10] - 报告期内董事及高管多人变动,包括董事戴坚芳、庄楠离任及新董事选举 [7] - 公司2020年申报的免税品经营资质事项尚无进展 [11]
高盛:上调腾讯目标价至701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2:10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增长创四年来最快 [1] - 游戏和市场营销服务两大收入来源连续两个季度实现20%或以上的同比增长 [1] 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凭借微信生态系统和全球游戏资产 通过人工智能应用推动所有业务线增长 [1] - 游戏业务平台稳定性提升 [1] - 市场营销服务长期增长潜力扩大 [1] - 金融科技增长复苏 [1] - 云端及电子商务增长加速带来持续营运杠杆效应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5年至2027年收入预测1%至6% [1] - 上调2025年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1%至6%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12个月目标价从658港元上调至701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反内卷语境下重读资本周期:资本周期:经典案例和新思考
国信证券· 2025-06-06 13:10
核心观点 - 资本周期分析框架通过供给端指标预判行业变化,为投资者把握市场节奏提供有效工具,投资实践中应重点监测企业资本开支与盈利数据匹配度,判断行业是否过度投资,当行业资本开支持续增加而盈利前景不明朗时,应降低相关行业配置比例,当行业经历充分出清、资本开支降至低位而盈利开始企稳时,是逆势布局良机 [1] -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决定投资策略差异化选择,二次成长企业往往比初次成长公司提供更佳风险收益比,可筛选经历完整周期调整、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且展现新增长动能的公司构建投资组合 [1] - 投资者应在资本扩张高峰期保持警惕,在行业低谷期寻找具备复苏潜力的优质标的,同时要规避传统行业颠覆风险,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采用“避险 + 进攻”组合策略获取长期稳健回报 [2] - 资本市场行为是判断行业周期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应逆向思考,警惕融资活动高峰期的泡沫陷阱,在行业低谷期布局 [3] 资本周期:原理演变与框架更迭 国信策略团队“资本周期”框架体系变迁历程 - 第一阶段初步构建资本周期框架,通过 NP - FCFF 和 CAPEX / D&A 两个指标分析行业资本周期,理解行业内资本配置变化对未来回报的影响 [11] - 第二阶段扩展与补充资本周期框架,引入 HHI 衡量行业集中度,考虑 IPO 和并购重组数量,引入 ROE 预期差概念作为辅助验证工具 [11] - 第三阶段深化资本周期框架的应用,提出基于该框架的行业比较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并提出不同市场环境下调整投资策略的建议 [11] 从“资本账户”到“资本回报”:钱塞勒的资本周期体系心路历程回溯 - 《资本回报》是《资本账户》的续集,深化了资本周期理论的应用,扩展到多个领域,强调管理层资本配置能力的重要性,引入行为金融学元素 [14] - 钱塞勒的其他专著揭示了他对低利率环境下流动性过度宽松带来的投机膨胀行为的深刻理解,如《时间的价值》关注利率历史演变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魔鬼带走最后一个》回顾金融投机历史 [17][18] 盈利中枢下行与资本周期逆势扩张 - 2021 年以来 A 股实体企业资本周期脱离宏观经济周期,资本开支单边向上,与制造业投资方向趋同,在盈利未扩张前景下扩张资本开支会带来供需错配和产能扩张现象 [26] - 马拉松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账户和资本回报理论分析中提到的多个财务指标对长期股价有影响,资本周期原作者通过欧美企业定性分析展示周期规律,包括周期长度、财务指标匹配验证和行业细分等 [26][29] - 盈利指标需在中长期视角下审视与经济周期的协同关系,更贴近中长周期维度,如亚马逊虽早期估值和盈利数据不佳,但因多种优势被长期投资者喜爱 [31][33] 资本周期:世纪交替的海外电信行业案例 80 - 90 年代欧美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 经历起步、竞争、内卷、出清和行业整合阶段,起步阶段行业由垄断企业控制,盈利依赖固定电话服务,竞争阶段市场引入竞争,内卷阶段产能堆积、泡沫出现,出清阶段企业倒闭、市场回归理性,行业整合阶段形成大型跨国公司 [48][49] - 1980 - 2000 年间,美股电信行业市值占比、公司数量占比和平均市值大幅增长,高光时刻源于反垄断分拆、移动通信技术革命和互联网兴起等因素,但 2000 年后行业急剧下滑 [52] - 2000 - 2023 年间,电信行业市值占比和公司数量占比下降,但平均市值上升,反映行业结构性重组与竞争格局转变,从基础设施竞争转向服务与内容竞争 [53] 欧美电信行业由盛转衰的信号和历程 - 1984 年美国司法部拆分 AT&T 和 1996 年美国通过《电信法案》推动电信业从传统公用事业模式转向竞争性市场,但 2000 年前后行业泡沫显现,随后进入出清与整合阶段 [56][57] - 电信行业资本周期分析显示,大规模资本投入和新竞争者涌入会导致供应扎堆,投资者应警惕,行业在繁荣转向萧条后需经历整合期 [59] - 欧洲电信行业因垄断管制放宽和美国技术发展盈利增长,吸引竞争者进入市场,导致产能投放和价格战,最终形成寡头垄断结构,难以获得超额利润 [60]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铁矿石行业案例 - 2000 - 2011 年间,全球铁矿石行业经历超级周期,中国经济增长推动需求激增,价格大幅上涨,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扩大产能,但随后需求增速减缓,价格下跌,矿业公司盈利能力受影响 [62][64] - 2016 - 2021 年的超级周期是一次性脉冲,铁矿石相关企业因上一轮过度开支有疤痕效应,产能扩张较为谨慎 [64] 新技术的创造性毁灭加速资本周期更迭 - 新旧技术交替或原材料变更会使传统产业需求下降、供给堆积,如德国建筑业 PVC 塑料替代铜管、数码摄影冲击传统胶片行业、可再生能源挑战化石燃料等案例 [70][73][76] - 传统产业和企业若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调整,易陷入投资过度和经营困境,导致资源浪费和企业衰败 [76] 透过资本市场行为审视资本周期 - 海外资本市场活动如并购重组和 IPO 对资本周期影响深远且具顺周期属性,投资者应关注其背后逻辑,在行业高峰期警惕风险,低谷期寻找复苏机会 [77] - IPO 和并购重组等投资银行行为可能加大资本供给过度,对股价表现产生双向影响,如科技股泡沫和电信业泡沫时期 [77][79] - 回购和分红等利好资本行为对股价有积极影响,如 IBM、苹果、微软等公司通过回购提高每股收益,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82][84] 国内案例:从“网约车”到“外卖”的竞争 - 2015 - 2024 年间,网上外卖和网约车行业用户规模和使用率显著增长,经历快速增长期和疫情影响波动,近三年增速放缓但仍稳健增长,随之出现供需结构不平衡现象 [87] - 光伏和电力设备行业呈现高度竞争化趋势,过度资本开支挤压行业利润,光伏设备行业集中度下降,电力设备行业资本开支维持高位,行业利润率承压 [90] - 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应聚焦微笑曲线两端,投资策略关注构建技术壁垒的企业或渠道龙头,新消费遵循独立逻辑,传统消费向大众消费品领域转型 [92] 结论:资本周期新思考 - 2025 年以来各方积极抵制“内卷式”竞争,国家部门发文规范市场、强化监管,行业协会发出倡议,有助于稳定价格、恢复盈利韧性 [94]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26 10:05
平台经济的重要性 - 网络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经济赋能产业、激活创新,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 [1] - 平台经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 [1] - 平台经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提高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水平 [1] - 平台经济涉及数千万网络经营主体、众多灵活就业人员、9亿多网络消费者,赋能实体经济千行百业 [1] 平台经济发展现状 -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作用积极,但存在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侵犯用户隐私、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 [2] - 平台商户反映收费名目繁多、计算方法复杂、收费不透明,导致风险防控不足,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 - 政府持续增强平台经济领域政策与宏观政策一致性,建立健全治理体系,明确规则,加强监管 [2] 平台经济监管与规范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规范佣金、抽成、会员费等收费行为 [1] - 政府举措包括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 - 《指南》明确平台收费原则,倡导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提升收费合规管理能力 [3] 平台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 平台经济是基于数字技术、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新经济系统 [3] - 需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解决存在问题,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和良性生态 [3] - 平台经济在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就业、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平台经济带来更高效资源配置、更公平展示机会、更灵活工作方式,创造更丰富价值 [4]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概况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1][2] - 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27555亿元 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43.6% 数字产品制造业33.8% 数字要素驱动业19.4% 数字产品服务业3.2%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达45741万家 同比增长1799% [3] 行业细分发展状况 - 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数量21669万家 同比增长1760% [3] - 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数量19625万家 同比增长1964% [3] - 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数量2363万家 同比增长1670% [3] - 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数量2082万家 同比增长892% [3] 技术基础设施与应用 - 截至2024年底 5G基站数达4251万个 占移动电话基站数的336% [4] - 千兆用户突破2亿 实现"县县通千兆 乡乡通5G" [4] - 2024年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 同比增长72% [4] - 2024年移动支付业务量达210980亿笔 金额56370万亿元 [8] 技术创新与突破 - 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406万件 占全社会总量的45% [2] - 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 我国占比615% [8] - 我国已建成3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3] 数实融合进展 - 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 本钢集团集成100余套系统数据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 [12] - 中国商飞开发三维超临界机翼流体仿真大模型 实现大飞机全场景飞行高精度模拟 [13] - "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2155EFLOPS 智能算力占比808% [18] 数据要素市场 - 形成医疗 工业 教育等行业高质量数据集300多个 标注从业人员约58万人 [17] - 2023年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556万亿元 数字产品制造业431万亿元 数字要素驱动业247万亿元 [19]